新書推薦: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1、圣严法师传法法子,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20年佛学心得首次集结出版;
2、美学大师蒋勋合掌恭敬,作序推荐
3、精心收录老树画画33幅作品,四色全彩印刷,禅画禅话相得益彰。
果东法师开示:要忙,不要乱;要积极,不要急;要抱愿,不要抱怨。好愿,好心,好人生。
|
內容簡介: |
《抱愿,不抱怨》是果东法师的第一本书,于其中我们可以读到果东法师对圣严法师教导、行谊的追随实践,也清晰看到佛法对人间关怀。本书包括果东法师对于“调心、转念及生死关怀”的谈话,也收录公开场合的数次演讲开示,也有与法鼓山僧俗四众的共同勉励。从佛法、禅法、心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步骤,分享他的观察、体悟与心得。
哪怕你领悟其中只言片语,都将受益一生。看过这书,请相信一些念头就会像种子埋在心底,当你真正经历了,这些念头会发芽,给出正确的指引。让自己与他人,都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
關於作者: |
果东法师
1993年在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座下出家,曾任圣严法师侍者;2005年圣严法师传法的法子之一。2006年,法鼓山僧团依据方丈遴选办法,接任法鼓山第二任方丈和尚。
2009年,续任法鼓山第三任方丈之职,现任第四任方丈。同年,圣严法师圆寂,其无尽悲愿,有赖果东法师与法鼓僧侣四众,以及所有认同法鼓山理念的人,一起踵继步履、践行抵达。
果东法师的幽默与悲喜,温暖了许许多多的人。他经常往来于国内及世界各地弘扬佛法,不论是大型座谈,校园演讲,没到一处都引起轰动等,演讲中处处可闻法师深入浅出的如珠妙语。
|
目錄:
|
推荐序--合掌恭敬 文蒋勋
自序
辑一 和合欢喜心
1\调心转念
尽心尽力,随缘努力
前一念妄念,下一念正念
缩短烦恼的时间
眼见不一定为真
理直气要和
简单最好
吃亏原来是舍得
莫让顺境成为绊脚石
一边学习,一边奉献
精进是细水长流
三业殊胜,人定“胜”天
抱愿,不抱怨
2\当我们面对生死
师父为我们上的一堂生命课
珍惜生命,多想两分钟
庄严佛事,自在告别
辑二 师父和我们
初发心中看见佛陀
随机善巧的教化
无尽身教,自在说法
师恩如炬,灯灯相续
师父悲愿,法鼓精神
一心清净,国土庄严
一起耕耘大福田
一生只做一件事
源源活水愿心来
法鼓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辑三 关怀在人间
悲智双运,心灵环保
伦理:生命心价值
从心笑出来
恰到好处的分享
六度行愿菩萨心
禅心对万变,安和丰富年
知福是最大的幸福
心灵环保,法鼓之愿
活在当下,踏实向前
感恩心接受,智慧心处理
奉献利他,始终如一
一口呼吸便是无限生机
心灵环保,身心自在
附录--拥抱幸福的新思维
|
內容試閱:
|
尽心尽力,随缘努力
人间之事,皆由因缘而成:我出家的因缘,始于调心的渴望。
在还没有学佛以前,我的烦恼很多,习气也重,遇到不开心或不如意事,偶尔会钻牛角尖,慨叹:“怎么会这样!”
那时,家中有尊观音像,小小的一尊,每天拜得很欢喜。我也经常从报章阅读一些励志短文,提醒自己要正向积极,可惜只能向往而力有未逮,久而久之,心中的心结,化解不开。又因见到身旁的亲朋好友,平时相处倒也和乐,一旦见解不同或有利益纠葛,哪怕只是一丁点小事,很容易就起冲突。每回见到这种情景,都让我心生不忍,真希望自己有能力可以帮助他们。
现在回想起来,那应是我内心深处对于“和合”的一种渴望。无论是看待身心自处,或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隐隐约约“和合”二字,在我心中生起一种无法言喻的价值。
民国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底,经人接引,我第一次接触农禅寺,最初是从阅读圣严师父的书开始。真正亲近,则是在民国八十年(一九九一),到农禅寺做义工、参与修行,双管齐下。民国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初,接连参加禅七及佛七之后,从此坚定出家的决心。我出家最大的收获,便是从圣严师父的教导,认识了正信的佛法。
所谓正信的佛法,是从认识因果因缘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换句话说,只有我们的心念正确,才能带动生起包括言行举止及处世方法等正确行为。
一般人往往以为“我”是永恒不变的,却不知道”我”是经常变动变化的,本质上是空的、是假的,也可以说就是虚幻的。从佛法来讲,”我“是由色与心构成。《心经》讲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其中,“色”是指构成身体的物质条件,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受、想、行、识”,则是指心的功能,专指精神层面。五蕴的色、受、想、行、识,均是由因缘和合而成。
既然我们的心念与构成身体的物质条件,都是暂时组成,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由色与心组成的“我”,自然也会随着因缘条件的起灭变化而有新的组合。这便是佛法讲的“缘起、无常、无我、空”--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
误解佛法的人,以为无常的观念很消极,却不知道正是由于无常的现象,才有努力的空间,才有转变的可能,可以使不好的转为好的,已经很好的还可以更好,所谓“日新又新”,便是无常的最佳诠释。
至于因果观念,我们的现在,是由过去的行为所致;同样地,我们此刻的行为,也将影响未来。便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不必懊恼、不必追悔,重要的是把握当下,尽心尽力,随缘努力,不去计较得失。能够这样,我们的人生,一定是非常安定踏实的。
前一念妄念,下一念正念
经上说:“心本无生,因境而有。”心,本来是纯净、光明的,然而一遇到境界,有的人产生烦恼心、分别心,也有的人生起慈悲心、智慧心。你是哪一种心?
我们所面对的境界,原来无分好坏,只因个人喜好、分别、比较而产生判断,对顺心如意的境界感到喜欢、执着,对于不如预期的事情,生起厌恶、逃避之心,这都是人的习性。当我们觉察自己的情绪,常随外境生起忧悲苦恼,我相信很多人是希望改变的。
日常生活中,碰到各种情境,发现自己的身心处于紧张的状态,可运用以下几个方法,来帮助我们调心。
首先要建立缘起的观念知见。知道一切现象是无常、无我、空的,好的念头是暂时的,坏的念头也是暂时的;好的事情会过去,不好的事情也一样会过去。遇到境界,好的不贪着,坏的不讨厌,只是体验,而不掺杂情绪,就是在调心。
其次,可运用禅修的方法,也就是圣严师父经常开示大众放松身心的方法。闭上双眼,眼球放松、头脑放松,而把注意力有意无意地放在呼吸上。先作几次深呼吸,体验呼吸的一出一入。刚开始,呼吸可能是急的、紧张的,经过几次练习之后,气息会愈来愈深、愈来愈长。一边体验呼吸,一边享受生命,呼吸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慢慢体验,身体也会渐渐放松。体验呼吸的过程,就能帮助我们调适身心。日常生活中,一旦察觉到身心处于紧绷状态,可从体验呼吸来练习放松身心。
另一种方法,是从信仰来寻求安定的力量,或是持咒、诵经,或是祷告都可以,就看平时熟习的方法。如果已经学佛,可以持念佛菩萨圣号,例如: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药师佛、地藏菩萨,或是释迦牟尼佛等圣号,让自己的心与声声佛号融合一起,持念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帮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
从究竟法来讲,这些帮助我们转移烦恼的方法也是妄念,仅是权宜的方便法,但至少可让我们的心,当下不与比较、计较、执着等烦恼心相应,如此“以妄治妄”,也是调心的过程。
练习的时候,可能刚开始的专注力比较薄弱,信心也不足,会觉得方法用不上,此时不必气馁,而要勉励自己回到方法。前一念妄念,下一念正念;前一念烦恼念,下一念清净念。一回生,两回熟,工夫就会愈来愈纯熟。好习惯是慢慢养成的。
缩短烦恼的时间
人往往受习惯制约而不自知,经常在相似的境界兜圈子,转不出来。虽然事缘不同,但是自己的思考模式、行为反应,却一成不变。
一般人遇到问题时,过去怎么做、怎么思维,当下就怎么反应。从佛法来讲,这就是业力的作用。我们每一天、每一次反应的身、语、意三业行为,都在加强此业力,或向善业增强,或向恶业染浊。
圣严师父提出的“四它”观念:“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教导我们面对困境,可把关注点放在事件本身。首先是正视已经发生的问题,从心态上接受事情已经发生,而不是逃避。愿意接受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接受以后,才能思考如何处理。
处理的态度,在于尽心尽力。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资源有限,可向外寻找援助,包括家人、亲友、同事,或是寻找社会资源来处理,处理之后就要放下。如果是当下无法处理的就暂时搁置。搁置并不代表不去关心、不去处理,而是有些事情因缘筒未成熟,各项条件还不具足,就要等待时机成熟再来处理。如果因缘成熟了,成事就如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师父主张的“四它”观念,有许多人都在用,能够不带情绪而用理性的态度来处理问题,便是智慧。虽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没有烦恼碍,也不可能马上做到永远不生气,至少可以练习把生气、烦恼的时间缩短,不让负面的情绪停留过久,也是一种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