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支点睿阅读

書城自編碼: 220142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支点杂志社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707039
出版社: 中国和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4/39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80.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售價:HK$ 67.9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售價:HK$ 90.9
一岁一喜欢
《 一岁一喜欢 》

售價:HK$ 49.2
巨浪:生成式AI的史诗与现实
《 巨浪:生成式AI的史诗与现实 》

售價:HK$ 91.9
萧条中的生存智慧与策略(套装2册)
《 萧条中的生存智慧与策略(套装2册) 》

售價:HK$ 114.8
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2024修订版)
《 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2024修订版) 》

售價:HK$ 79.4
未来科技大爆炸
《 未来科技大爆炸 》

售價:HK$ 68.8
海外中国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
《 海外中国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 》

售價:HK$ 112.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84.8
《微观经济理论(经济科学译丛;“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
+

HK$ 84.8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经济科学译丛;“十一五”国家重点》
+

HK$ 103.3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学习精要·习题解析·》
+

HK$ 73.8
《汉译经典01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HK$ 115.1
《推开宏观之窗(第三版):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宏观经济启》
編輯推薦:
剖析历代政治得失经济根柢,把握中国经济史脉
高屋建瓴、小中见大、鉴古喻今、充满人文理想
融政治、社会、经济于一体的高端经济读物
內容簡介:
本书精选《支点》杂志历年来精选文章113篇,分为“长江论坛”“温故”“随笔”三个部分主题。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下主办的高端政经杂志,《支点》以“全球视野关注区域发展”为原则,结合中西方学者观点,全方位、多视角、多侧面报道相关重大政务经济事件。高端的作者资源,彰显内容的权威和公信。本书作为这一品牌的衍生图书产品,势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参考价值。
關於作者:
支点杂志社是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是立足湖北和中部地区、面向全国发行的政经类高端期刊。
旨在通过时代浪花的采撷,通过奋进足迹的映照,通过政务、商务智慧的传播,成为中部的思想支点、精神高地,成为了解湖北、中部的重要窗口,成为关心支点建设、投身支点建设的政企界人士工作、生活所依赖的政经读本。它必须成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展现支点形象、支点地位的“思想库、瞭望哨、研究所、参谋部”。集聚湖北新闻界最具专业优势和视野开阔的政经、财经新闻团队,三人获北大《财经》奖学金项目(湖北至今四人)。浓缩智慧积淀,平均年龄33岁。
智库团队强大,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问题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校鼎力支持,并与湖北日报共享优质学术资源,拥有海内外百名经济学家、百名企业家、百名银行家、百名书记市长组成的强大智库团队,打造政、商、学沟通平台。
目錄
长江论坛
任何一个市场至少应存在两到三个巨头 奥利佛 威廉姆森
中国将在2020年迎来增长拐点 詹姆斯 莫里斯
用微金融把贫困送进博物馆 穆罕默德 尤努斯
中国将成为制造业创新的引领者 托马斯 萨金特
建设“智慧城市”要先治“城市病” 罗伯特 蒙代尔
“灵活性”取决于价值预期 迈伦 斯科尔斯
针对新形势民企要走新路 厉以宁
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中国当前主要目标 林毅夫
中国学术界需要一家之言 张五常
让资源财富“充分涌流” 周其仁
创办民营银行激活民间资金流 徐滇庆
应对就业转型挑战应“速度与结构”并重 卢锋
欧元体制是欧债危机的深层根源 卢锋
将新的财富变成新的市场 张维迎
中国仍应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樊纲
警惕实体经济“贫血”和产业“空心化” 辜胜阻
中国土地市场结构的区域转移已经开始 巴曙松
中部具有两大后发优势 蔡昉
没有民营经济的重振,就无法实现经济转型 许小年
智能电网将带来中欧竞合新机遇 保罗 威尔芬斯
欧元区财政公约必须尽快执行 保罗 威尔芬斯
中国距“零增长”还有30年 大西广
城市化的财政陷阱 徐一睿
中国也需要构筑产业“雁形布局” 徐一睿
慈善应放低“门槛”回归民间 哈桑纳斯里米尔巴哈
欧洲掌控系统风险 中国方能出手相助 洪平凡
金融“举国体制”不能延续“巴西奇迹” 黄亚生
“弱日元”时代再度来临? 黄少明
用制度防止政府公权对土地的滥用 黄少安
市场经济需要“航空母舰”,也需要“快艇” 全哲洙
以金融体制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焦瑾璞
企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石 宁吉喆
欧美重回制造业不会削弱亚洲制造业 罗军
公共品的投资决策需要公共选择机制 张长春
中三角的金融支持应坚持市场导向 何德旭
中三角需要“平衡、协调、分担”的财政体制 刘尚希
拥有自主创新不等于拥有财富 刘会武
中部崛起面临“截然不同的外部环境” 张燕生
高税负和高房价:释放内需必须挣脱的两大绳索 赵晓
对症下药化解流通成本过高难题 梅新育
中国外贸需突破三重压力 梅新育
拿投资抗危机 抢时间换内需 孙立坚
中国区域需要避免“新一轮不协调” 魏后凯
现在需要担心潜在的内生性紧缩 徐建国
建设世界城市始于创新驱动 杨开忠
中部民间金融应借力地方商业银行 叶檀
“钻石核心区”将引领中国发展 赵作权
区域发展要向网络化转变 周振华
房产税的意义超出房地产业本身 陈志勇
以“包容性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邹薇
温故
区域经济失衡导致美国南北内战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陷阱(一) 胡思勇
欧洲的“马尔萨斯绝境”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陷阱(二) 胡思勇
“伦敦大雾事件”和“泰晤士河悲剧”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陷阱(三) 胡思勇
“灾变”:工业革命中的“一部内战史”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陷阱(四) 胡思勇
张之洞与百年前的中部崛起 罗雪挥
在“国有”和“私有”站点摇摆的英国铁路 孔昊
经济学派最后的赢家 何正斌
阿根廷:为货币顽疾哭泣 乔大可
钱荒:宋朝的梦魇 罗雪挥
商帮700多年的“野蛮生长” 陈润
丹麦:没有“农民”的农业强国 乔大可
新西兰:行政改革的“世界领袖” 刘军
货币的力量 李国平
随笔
怀念恩师张培刚先生 徐滇庆
“柯达”如何成了留在相机里的声音? 矢弓
1820年是如此重要 苏小和
“轮值CEO制”引出的接班话题 张小平
日本“土建政治”之殇 蔡成平
斯里兰卡的中国机会 陈思国
巴黎廉租房:政府费心,百姓省心 杨祖陶
自诩“乞食者”的近江国商人 陈伟
文化产业的投机躁动 倪金节
文化犯不着害怕商业化 杨于泽
让耕种者有尊严 肖伟才
索尼教训:公司治理转型失败 蔡成平
假如茅台是家民营企业 东方愚
胡雪岩“倒掉”之后 苏小和
FDA成长史 崔林
“森永毒奶粉”事件的启示 蔡成平
“笨蛋,问题是经济”? 宋金波
晋商常氏的“务本”之路 王俞现
农民工收入存在政策性浪费 苏小和
日本企业为何坚守“改良” 陈伟
日本房产泡沫的前车之鉴 蔡成平
荷兰农业的奇迹 崔林
重提“工业精神” 陈润
广州的锥子 连清川
何享健的退休模式 陈润
拜金何以走向贬义? 杨于泽
2025年的中国城市 于德清
德国人的“自由出行” 陈思国
该学会如何花钱了 老庄
英国,让人人都进得起医院 刘植荣
联想国际化的“拐棍”智慧 陈润
“唐僧”也要竞争上岗了 杨于泽
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徐汉明
中国式创新岂能“自我丑化”? 于德清
颠覆式创新为用户创造价值 周鸿祎
从壳牌说到肯德基 陈宇峰
“日式经济危局” 韩和元
“撒切尔夫人主义”拯救了英国 韩和元
派谁去管理买来的海外公司 郑作时
两个魔鬼跳舞更精彩 彭明
“退休”是道坎 陈润
土地制度与经济兴衰的逻辑 韩和元
让公权力回归公共服务 孔昊
被颠覆的市场需求 杨于泽
“智慧的分析”是一种稀缺能力 彭明
不要迷恋以往的路径依赖 张小红
市场离不开道德护航 孔昊
企业家“在商言商”的底线 宋金波
让充分竞争来对付垄断威胁 孔昊
沃尔克拯救美国的秘方 韩和元
內容試閱
怀念恩师张培刚先生
徐滇庆
2011年11月23日,我忽然收到一则邮件,张培刚老师已经驾鹤西去。这则消息给我的震惊无以言表。
早在几年前我们几个师兄弟就曾经讨论过如何庆贺老师的百岁寿辰。大家一致认为,最好的祝寿就是发扬、光大张老师的学术思想,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多出一些好书、好文章。
“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民为代价”
我在2009年出版的《终结贫穷之路,中国和印度发展战略比较》一书的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恩师张培刚先生”。2010年6月,我在《经济命脉系三农》一书的扉页上更明确地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恩师张培刚先生百岁寿辰”。2010年10月我在《中国不怕》一书的扉页上再次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恩师张培刚先生百岁寿辰。”
书中写道,“我是张培刚老师‘文革’以后带的第一个研究生。1945年他在哈佛大学发表的论文《农业与工业化》早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经典。张老师认为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民为代价,农业发展本身就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指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之后必然释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形成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推’力。城市收入的提高又会产生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一推一拉,会使工业化进程顺利启动并实现良性运转。张老师的教诲加深了我对于三农问题的认识,产生了写作这本书的愿望。很快我们就要为张老师庆祝百岁寿辰了,我愿意将此书作为献给恩师的一份薄礼。”
记得是在1992年,张培刚老师指着我对一些来访的学者说:“我在‘文革’后带的第一个学生是徐滇庆。”
我是张老师的学生,却从来没有坐在教室里听过张老师的课。在那几年里,我只听过一次张老师的讲演。湖北省社科院组织了一次西方经济学讲座。我专程从武昌跑到汉口,挤在人群里听课。张老师用非常清晰、生动的语言将现代经济学原理娓娓道来,到场的学子立刻就被他渊博的知识所倾倒。他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前所未闻的科学殿堂。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张老师早在40年代就已经是闻名天下的大学者。后来,张培刚老师的讲座一直办到北京。厉以宁教授和张老师合作,组织了西方经济学系列讲座。他们出的油印讲稿特别受欢迎,成了我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入门教材。我得天独厚,虽说基本上是自学,只要有问题就直接向张老师请教,因此进步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我提出的问题基本都非常简单幼稚。西方经济学界的代表人物,我只知道一个凯恩斯,其他的人一概不知道。张老师每次都是非常和蔼、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给予详细的指导。
“经济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譬如加工资,加不加,加多少,都要先谋后动”
研究全国钢材最优分配方案的核心部分是线性规划。张老师对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并且通过计算机真刀真枪地运算非常感兴趣。他每次都非常谦虚地问长问短,一见面就要我介绍一些计算机语言和编程的知识。张老师非常感慨地说:“科学技术发展得真快啊!我在哈佛的时候,人们就知道,在经济学中许多问题都不是简单的是非选择,必须在各种利和弊之间选择一个合理的折中。既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可是那个时候哪里有什么计算机啊!在工业化社会中,数据成千上万,再也不能像小农经济时代那样凭经验办事了。人脑不够用,非靠计算机帮忙不可。没有定量分析就很难制定正确的政策。”
当时,社会上流行邓小平的话,摸着石头过河。张老师说,“经济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譬如加工资,加不加,加多少,都要先谋后动。不能今天加,明天再减下来。农民进城了,你就不能再把他们赶回乡下去。经济建设一定要量力而行。倘若超越财力、物力的制约,搞大跃进,最终一定要受惩罚的。在实施一项改革之前,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先做定量分析。计算机模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计算机上怎么分析都不会闯祸。有了经济模型和定量分析,虽然我们不一定知道该干些什么,但是可以在很多情况下避免严重失误。”
张培刚和林少宫老师还专门组织了一个讲座,让我介绍如何编制线性规划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程序。他们两位先生在教室里正襟端坐,不仅认真听还做笔记。我讲完之后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只有一小部分问题我还能一知半解地回答一点,大部分问题我都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张老师非常宽容地说,“没关系,不要紧张。中国人闭关自守多年,外国发展各种经济模型好几十年,我们刚刚起步。你在北京要好好学,把学到的东西带回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以后,如果张老师听见什么地方有数理模型讲学班的消息就告诉我,并尽量创造条件派我去参加。
我越学越感到知识不足,萌发出国留学的念头。叫谁写推荐信才好?别人笑道,在中国这块地盘上恐怕再也找不到比张老师更有力的推荐信了。当我找到张老师的时候,他非常高兴,连连说,“我早就想和你说,要攀登理论高峰 ,绝对不能夜郎自大。要走出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去张老师家拿推荐信,他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工科出身,数学好,还懂得计算机,到美国去留学,只要能够克服语言障碍,肯定会有较强的竞争力。不过要注意克服另外一个倾向,有些人为了追求数学上的完美,或者为了在数学上看起来更复杂一点,在经济模型上走火入魔,拿数学游戏取代经济研究。他们的论文玄乎其玄,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在谈论什么问题。经济学有自身规律,不同于数学、化学等纯理论。经济学离不开社会存在的现实,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思想。要讨论民生,为民谋利。”
他给我讲了他在1940年到农村调查的故事,从此我才懂得搞经济学研究绝对不能脱离现实。发几篇纯理论的论文并不难,可是,如果热衷于写抽象的论文而脱离了现实,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断然走不远、长不大的。世界上那些声名赫赫的大经济学家都是从现实中总结问题,提高到理论高度进行概括、抽象,找出其中的规律,指导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足以解释中国奇迹
后来,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拿了博士学位,在北美任教、研究。凭借在数学上的优势我在最佳厂址选择理论上有所突破,解决了学术界争论十几年的一个难题。可是我心里始终牢记张老师的教诲。最佳厂址理论基本上是一个数学游戏,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在两维空间中任意选择厂址呢?于是我转而投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研究,聚焦于中国经济改革。当我在1988年回到武汉面见张老师,他非常支持我的选择。在张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先后用CGE模型讨论中国渐进改革策略、价格改革、加入WTO的冲击、社会保障改革、税制改革、汇率和贸易战等重大课题。特别是在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张培刚老师独具慧眼,多次和我讲,一定搞好民营银行试点,从制度上创新。无论眼下遇到多少障碍,将来中国一定要建立以民营银行为主的金融竞争体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张老师多次问讯我去东南亚、东欧调研的情况,再三叮嘱要好好研究,防范金融危机。
进入新世纪以后,虽然张老师已经是耄耋老人,可是他老人家依然组织了几次发展经济学前沿研讨会。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我到印度考察,具体分析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战略。当我把专著交到老师手里的时候,他拍着我的手说,“好,你干得好,要继续努力。”
2010年,我在重读了张老师关于农村经济的著作之后,深入调查研究,写了《经济命脉系三农》一书。张老师听说之后非常高兴,交代说,“印好之后一定给我一本。”我说,这是我们这些学生送给您百岁大寿的贺礼。他连连说,“好,好,谢谢!”我回到北京拿到新书后,立即给张老师寄去了五本。
什么人才能算得上学术大师?第一,要有建树,第二,要有传承。
首先,要看他对学术的发展是否有重大创新和影响。只要谈到大师,人们立刻就知道他是哪个方面的旗帜,在哪个问题上颇有建树。尽管张培刚老师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迫离开了学术领域,接受批判,劳动改造,白白浪费了他几十年光阴。可是,只要提到张培刚的名字,无论海内外的学者都知道,他是发展经济学的鼻祖。早在1945年他在哈佛大学发表的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公认为发展经济学经典之作。
其次,孔夫子之所以被尊为儒学先圣,在很大程度是因为有72门徒传承、发展他的思想,衣钵相传,后继有人。张培刚老师带过许多很优秀的学生,如果没有政治干扰的话,他可能带出更多学生来。无论多少年过去,张老师的学生还都认他,崇拜他。在他的感召下相互切磋,相互帮助。除了我们这些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之外,连大名鼎鼎的周其仁、卢锋教授也都自认是张老师的门生。由此可见张老师学术地位之崇高。
在短短30年时间内,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变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实践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全新范例。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足以解释中国奇迹。好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说过,谁要是能解释清楚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谁就一定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我毫不怀疑中国人将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有朝一日当我们为之庆贺的时候,请一定不要忘记饮水思源,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张培刚老师就提出过交易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发展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人在经济发展上的奇迹以及在经济理论上的创新,追根溯源,我们都会铭记张培刚老师的杰出贡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