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家藏四库:名家批注道德经(化读本插图版)(进可治世兴邦 退可顿悟人生。热销五年,央视九次报道,无障碍阅读家藏四库系列全新增订版)

書城自編碼: 22027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国学普及读物
作者: [春秋]老子 著,唐玄宗 等注疏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443893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43/2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4.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教你传承家庭财富:信托设立指南
《 教你传承家庭财富:信托设立指南 》

售價:HK$ 103.8
多模态大模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范式
《 多模态大模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范式 》

售價:HK$ 140.4
大地颂歌
《 大地颂歌 》

售價:HK$ 92.0
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型公司:用数据和人工智能升级企业
《 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型公司:用数据和人工智能升级企业 》

售價:HK$ 105.0
AI智能办公:ChatGPT+Office+WPS应用从入门到精通
《 AI智能办公:ChatGPT+Office+WPS应用从入门到精通 》

售價:HK$ 92.0
清代反贪大案
《 清代反贪大案 》

售價:HK$ 89.7
探寻学习机制的改变——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指导
《 探寻学习机制的改变——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指导 》

售價:HK$ 56.6
未来学习者的素养和教育
《 未来学习者的素养和教育 》

售價:HK$ 10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2.0
《 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
+

HK$ 27.0
《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五字鉴、鉴略 》
+

HK$ 93.1
《 家藏四库系列:梦溪笔谈 》
+

HK$ 64.5
《 家藏四库:六韬·三略(化读本插图版)(历代王者得天下之秘本,热销五年,央视九次报道,无障碍阅读家藏四库系列全新增订版) 》
+

HK$ 74.9
《 家藏四库:名家批注周易(化读本插图版)(东方智慧第一书,破解人生玄机。热销五年,央视九次报道,无障碍阅读家藏四库系列全新增订版) 》
+

HK$ 77.5
《 家藏四库:名家批注论语(化读本插图版)(历代名家对儒学经典的感悟和心解,热销五年,央视九次报道,无障碍阅读家藏四库系列全新增订版) 》
編輯推薦: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本套丛书从千余种传世经典中慎重精选,以《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为依据,巧妙地以家庭为阅读单位,定名为“家藏四库”。同时,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以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解读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文史学界权威联合推荐,更有中国古典文学界顶级学者傅璇琮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精心筛选、扩充经典种类。
★选字注音、注释译文详解、古板画配图图说,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清扫阅读障碍。
★弥缺补遗,在原有的家藏四库版本基础上,将原精华选本增补为全本、全解。
內容簡介:
《名家批注道德经》全书从“道经”到“德经”共八十一章,每一章设有题解。主要表达此篇主要内容、思想意旨等。其次,把各位名家的注述附在原文中相应的内容后面,帮助读者读之就能明了原文的意思。从历代人对《道德经》的研究和探寻中,感受《道德经》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每一章末尾都附有与本章内容相对应的经典事例,配有百余幅珍贵的古代版画,恰当地配合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關於作者:
老子(前571~前471),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唐玄宗李隆基(685-76),亦称唐明皇。
目錄
上 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 篇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內容試閱
第一章
题 解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中,就提出了“道”这一概念。“道”作为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和核心概念,在《道德经》全书中频频出现。本章的第一个“道”,指的是宇宙间万物存在的本源与实质,任何事物的发展,无不依靠“道”这一原动力。老子指出,这种“道”是不能用任何语言完美地表述出来的,故“道可道,非常道”。从今天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角度来看,这恰恰反映了语言、思维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
老子进而认为世界本生于无,“道”从“无”中创造并主宰世界,这与古代西方哲学认为上帝是世界创造者的观点相比,更具有唯物主义的理性光辉,这也正是老子哲学的精妙之处。
原文
道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可道,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道者,虚极之妙用。名者,物得之所称。用可于物,故云可道。非常道。名司马光《道德真经论》:所谓名者,苛察缴绕。可名,非常名。王夫之《老子衍》:常道无道,常名无名。“可”者不“常”,“常”者无“可”。然据“常”,则“常”一“可”也,是故不废“常”,而无所“可”。不废 “常”,则人机通;无所“可”,则天和一。无名河上公《河上公章句》: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天地之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天地之始曰无。有名万物之母。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故有名为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无欲观其妙,谓道既行,而不求他誉,以巳诚察于真理,故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王弼《道德真经注》: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此两者王弼《道德真经注》:两者,始与母也。同出王弼《道德真经注》:同出者,同出于玄也。而异名,王弼《道德真经注》: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同谓之玄,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物我同根,是非一气,故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玄,深妙也。意因不生,则同乎玄妙,犹恐执玄为滞,不至兼忘,故寄又玄以遣玄,示明无欲于无欲,能如此者,万法由之而自出,故云众妙之门。
译文
“道”这种东西可以表述出来,但表述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也可以说出来,但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可以称它为“无”,因为它是天地的本始;也可称它为“有”,因为它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因此,从欲望消解的角度,能够揣摩出它的奥妙;从功利性的角度,可以探寻它的踪迹。这二者实际上出于同一源头而名称不同,它们都是很玄秘的,它们玄秘至深,这正是宇宙间一切奥妙的源头。
读解心得
首先,老子触及了一个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相当重要的概念,即“名”。与“名”相对立的概念是“实 ”。“名”与“实”之争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名”与“实”之争甚至产生出一个哲学流派——名家,也是百家中的一家,名家所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西方形式逻辑的内容。相传战国时期有个叫公孙龙的人,他想牵着马过关。但当时国家有规定,不允许将马带出关外,公孙龙牵着马走到关口时,有守关人拦住他说:“不能把马匹带出关外。”公孙龙回答说:“我牵的是白马,并不是马,白马不是马,规定中说马不许出关,并没有说白马不许出关。”公孙龙巧舌如簧的辩解最终使他牵着白马大摇大摆地出关去了。名家的这段“白马非马”论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段著名的公案。
老子认为“有”与“无”同出而异名,其实“有”与“无”实际上是一回事,这个观点确实惊世骇俗,但其意蕴深邃超远,也不是西方的“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能简单涵盖的。老子的“有”与“无”只能说玄之又玄,只可意会,难以言表,的确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道”中同时又包含了“无”和“有”。他认为可以通过“无”和“有”两种方法去认识“道”。“常无欲以观其妙”中的“观”是认知的意思,“其”代指“道”,意思是从“道”的本体“无”为切入点认知世界,就可以得到“道”的奥妙精髓。“常有欲以观其徼”从“道”的作用“有”入手认知世界,就可以得到“道”的广大精深。
相对物质匮乏的古代社会,人们却有着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许多人都能从“无”的角度为切入点去感受世界,认知世界,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哲学家,但实验科学却相对薄弱。古人常以哲学、数学的方法去感悟事物和真理。因为哲学是起源于哲学家的感悟,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起的一套理论去认知世界,并没有实践作为基石。数学也与哲学相类似。所以老子认为首先用感性的方式去认知世界,就会得到“妙”也就不足为奇。同时对以“常有”的方法去认知世界,老子也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理解,并没有一味地否定。不仅没有否定,而且郑重其事地把它写在了第一章,他说的“常有”,按通俗意思讲即是使用实验科学的方法,如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方法,用实践为基础的手段去认知世界,就会得到“徼”。不过可惜的是,后人却太重视以“常无”的方法去认知世界,而忽视以“常有”的方法去认知世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