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HK$
67.2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服装设计与实务》是一本跨省市、集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群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之成果的教材。在结构上,《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服装设计与实务》与以往的服装设计教材有了较大的不同,以“2:3:5”的编写体例,与大量的设计案例结合,特别是引用了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的省级服装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教材的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教改成果以及江西服装学院的项目开发课程教改成果,为此书增色不少。编撰的过程也是各高校教师共同交流的一次好机会。
|
內容簡介: |
《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服装设计与实务》的编著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江西服装学院的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服装研究所、影视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服装专业一线教师均参与其中,按照人民美术出版社对本教材的编撰理念和定位,由主编统筹组稿。
|
目錄:
|
第一章 时装设计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 时装设计与方法
一、了解时装设计
1.何为时装、何为时装设计
2.时装设计的特征
3.时装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二、怎样做时装设计
1.设计定位
2.设计理念
知识链接:商品企划/大师名言/作品欣赏/课堂练习
3.主题看板
4.提取设计元素
(1)提取造型元素/(2)提取色彩元素/(3)提取材料元素
知识链接:CNCS
5.重组设计元素
三、设计元素提取与整合
1.造型元素的整合
课堂练习:造型元素提取与整合/经验提示/学习建议/知识链接:廓形随时尚而变化
2.色彩元素的整合
课堂练习/知识链接:流行色/经验提示:时光色彩设计原则
3.材料元素的整合
课后练习
四、三大设计元素的关系和设计重组
1.色彩元素与材料元素
2.造型元素与色彩元素
3.造型元素与材料元素
4.图案与造型、色彩、材料设计元素的组合
课后练习
五、时装设计提要与分析
知识链接:设计构思
第二节 分解训练
一、设计灵感从哪里来?
二、提炼设计元素
三、设计元素整合,形成创意板
四、设计元素怎么用
1.从造型元素中提炼廓形设计
学习建议
2.从造型元素中提取细节设计
3.色彩元素设计
4.材料元素设计
课堂练习:材料元素设计——面料再造/经验提示:名师再造面料
设计训陈/专题训练:提取造型元素/本节练习
第二章 分类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 职业装澄计
一、职业装
1.何为职业装
2.职业装设计的特征
知识链接:CIS中的职业装
二、职业装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职业分析及服装设计思路
知识链接:职业装设计要求
2.设计流程
经验提示:设计方案与客户关系
3.案例解析:航空公司空乘人员服装
(1)国外航空制服/(2)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空姐服 装/(3)中国移动通信女式制服设计稿
三、设计案例
1.调研分析阶段
2.设计步骤
(1)信息收集及分析/(2)色彩设计和材料选择/ (3)廓形设计/(4)结构设计/(5)样衣制作/(6)
后期装饰工艺设计与制作/(7)后期调整/(8)验收
经验提示:职业装的设计实施/本节练习
第二节 体闲装设计
一、休闲装
1.何为休闲装
2.休闲装设计的特征
二、怎样做休闲装设计
课后练习
三、设计案例
1.设计主题:老照片
2.造型设计:“A”型/“H“型 手绘稿
3.色彩设计:无彩色系
4.完成的效果图
5.面料再设计
6.后期制样
7.完成作品,成衣展示
设计评价
专题训练一/专题训练二
第三节 影视、舞台服装设计
一、影视服装设计
1.明确思路——认识剧本中的角色,理解导演的意图
2.设计方法和步骤——塑造统一的视觉风格
(1)确定视觉风格/(2)确定角色服装款式/(3)确定造型风格/(4)确定服装的色彩并挑选面料/(5)综合图纸最后调整
二、舞台服装设计
1.舞台人物造型设计
2.案例解析:舞台人物造型敲设计《再见,梅兰芳》
三、新娘妆造型设计
第三章 拓展系列设计
第一节 时装款式系列设计
一、什么是系列设计
二、怎样做时装款式设计系列
1.从造型元素拓展设计
课堂练习
2.从色彩元素拓展设计
(1)主色调统一/(2)均衡调整/(3)分割色协调/(4)加入强调色/(5)色彩层次的律动变化大师作品解读:安娜苏/知识链接:安娜苏的设计风格/课堂练习
3.从服装材料元素拓展设计
(1)系列风格材料/(2)不同材料不同颜色搭配设计/(3)相同材料、不同朋理可以拓展许多款式设计
课外练习
三、其他设计手法拓展设计系列
第二节 系列设计的分解“入手”训练
1.女装设计细节图例
2.男装款式局部细节设计图例
立体分割造型设计/斜插袋造型变化/斜插袋与下
摆的搭配方式(一)/斜插袋与下摆的搭配方式(二)/前贴袋造型变化/袖口造型变化/袖口造型设计/袖型变化/挡风片工艺变化/挡风片造型变化/肩部造型变化/肩部细节变化
3.衬衫型夹克设计细节图例
外套衬衫型夹克/分割拼接设计/门襟变化/衣身前
片设计变化/门襟设计造型变化
第三节 时装拓展系列设计
一、案例解读——ZARA时装拓展系列设计
1.搭配核心单品的系列设计
2.基本款的系列设计
3.核心款的配套设计
二、目标市场与系列设计
经验提示:系列拓展的技巧/大师名言/知识链接:搭配设计
三、品类组合构成
本节练习
第四章 品牌服装设计
第一节 何为品牌服装设计
一、从认识到了解
1.什么是品牌服装设计
2.直观认识品牌服装
二、深入了解品牌服装
1.了解品牌背景
2.长线跟踪品牌产品
知识链接:Burberry格子图案/经验提示:高级成衣解读
3.找出相同点进行归纳
课堂练习/知识链接:经典品牌故事——Burberry
第二节 设计之前
一、品牌服装怎么设计
1.品牌理念
知识链接:KENZO品牌/知识链接:高田贤三
2.品牌产品
知识链接:产品附加值设计
3.品牌形象
二、品牌服装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1.品牌服装风格的延续性
2.品牌服装风格的创新性
课堂练习
第三节 怎样设计品牌服装
一、转换思考习惯
1.抛弃单件式、单系列思维
2.建立框架式思维
二、形成设计框架
1.先充分了解所要服务的品牌
(1)文化内涵/(2)产品特色/(3)运营模式
经验提示:产品调研方法/知识链接:ZARA品牌、产品诉求、运营模式/课堂练习/学习建议
三、市场调研
1.市场调研
(1)调研流行趋势/(2)有针对性地调研同类服装品牌/(3)消费者调研
2.调研报告的内容
(1)调研对象的背景介绍/(2)当季产品开发特点综述/(3)形象推广策略/(4)提出对本品牌下季开发的可借鉴之处
范例:针对某品牌2010年春夏季调研报告
第四节 从企划开始统筹设计方案
一、企划案的目的是什么
1.体现品牌发展思路
2.体现计划性
二、企划案里应该有什么
1.从市场分析入手
2.产品开发是主体
3.品牌战略要突出市场性
学习建议
第五节 开发提案怎么做
一、做主题看板
二、确定开发主题
1.选定主题理念及风格
2.确定主题下的系列
经验提示:主题下的系列要求/案例解析:某品牌
男装开发
3.阐述各系列的设计要点与细节
三、确定产品结构
1.各系列单品构成表的制作
2.各单品代表款式
3.产品数量预设
4.上市波次预设
第六节 品牌服装设计开发
一、主题下的款式设计
1.品牌基本款
2.本季核心款
3.调整款
经验提示
二、主题下的拓展系列设计
三、产品搭配
第七节 品牌服装设计实施
一、制作样衣
1.结构制版
2.工艺制作
二、样衣评审
第八节 品牌服装陈列展示
一、服装订货会
知识链接:服装订货会策划流程及主要内容/知识
链接:关于陈列
二、专业博览会、时装周的展示
经验提示:毕业生设计感悟
第九节 项目案例
一、项目——时尚男装品牌杉杉S22011夏装设计与开发
链接1——精品课实践内容的组织图
链接2——精品课作业要求
链接3——实习时间和评价评估
链接4——教学成果要求
二、开发实施
指定题目设计——以大熊猫为主题元素
选定图案应用的方式
接下来到印染厂印制试样,完成样衣
后期准备模特拍照,做画册,全力准备订货会
本章作业
第五章 项目实践
第七节 关于市场调研
一、下达任务
1.任务目标
2.任务要求
二、任务实施
1.调查对象和内容
2.调查方法
3.调研分析和表达方式
三、评价标准
课后练习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
一、下达任务
1.任务目标
2.任务要求
二、实施流程
三、流行趋势解读
知识链接:流行咨询公司
1.关键风格分析
(1)20年代复古风/(2)海洋风格/(3)中性柔情
2.关键面料分析
(1)运动装透气设计的孔洞/(2)光泽感的质感/(3)透明和轻盈的材料
3.关键色彩分析
(1)透彻的白/(2)耀眼的橙
4.关键单品分析
(1)超级Mini短裤/(2)外套/(3)腰间裙摆装饰
5.关键细节
四、风格和主题的确定
五、项目实施
1.选定项目品牌,分组负责项目任务
2.分析流行趋势,确定产品主题
3.讨论确定产品系列
案例解析:2012年春季的‰品牌产品开发
4.各小组进行单品开发
5.系列内的产品搭配
6.款式开发定稿
六、样品展示
1.单品
2.套装
七、项目评价表
八、定价与上市
九、课外拓展性任务与训练
本章作业
附件一:设计大赛赛事
附件二:时尚网站
附件三:“时装设计师”职业标准
推荐刊物
本教材小结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