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編輯推薦: |
作者为谈判的亲历者,熟知历史背后的细节故事,中英香港回归谈判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首度公开!
大量珍贵历史照片、简报首度公开,不可多得的记录香港回归的纪实性读本。
领土、主权问题不止能武力解决,本书向您展示中国外交官最高超的谈判技巧。
昨天我们谈回了香港,明天我们能在谈判桌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
內容簡介: |
原国务院港澳办常务副主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陈佐洱首度揭秘香港回归谈判最后阶段的真实细节,独家呈现回归前夕中英就香港防务、财政、经济、民生、司法、出入境、资产和档案等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问题反复角力的震撼内幕。很多史料与珍贵照片均属首次公开,是了解香港回归历史不可多得的力作。
|
關於作者: |
陈佐洱,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博士;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务院港澳办常务副主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散文特写集《青春剪影》、《新苗芳草绿荫与大竹岚》,翻译童话《布拉基诺历险记》等。
|
目錄:
|
第一章 接力最后一棒
从北京出发
曾经的秘密会晤
究竟还有没有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
初来乍到的印象
负面预测变动力
特别的临时外交机构
对手突然约我共进午餐
第二章 军事用地使用安排谈判
中断已久的谈判
见证历史的坚尼地道28号
“三脚凳”上交锋
硬碰硬的僵局
勇者居上
暂停的艺术
寸土必争
换个方式谈
凭吊鲜为人知的血案
军事用地不一定多多益善
一个字一个字地谈
谈判楼里的第一次庆祝
我的大白猫坐了4个月“移民监”
第三章 通报中国驻军法与先遣人员进驻谈判
给英方代表上历史课
港英公务员的中国心
枪会山后再论枪
通报中国驻军法
英方一拖再拖,中方一等再等
不带枪也要先遣
邓公长逝
绝地反击仗
解放军在深圳河北岸等了48年
开进的那天恰是英女王生日
遭遇媒体“显微镜”
第一顿饭是借来的馒头
第四章 先头部队提前进驻谈判
只有一个字的命令:“快”
香港绝不能一分钟不设防
最僵的僵局
谈判关键词:“干脆”
臆想装甲车“恐怖”
但求“光荣撤退”
储藏室里达成默契
先头部队为什么是509人
防务交接仪式其实是临时起意
翻译员的笑容
全省抽调依维柯
方言成了特殊密码
英军告别曲《友谊地久天长》
第五章 财政预算案编制谈判
一个财政年度分两半
一度对“钱”重视不够
隔空对招
首聘港人担任中方顾问
赶着鸭子上架
一同向基本法取经
曾荫权擦擦眼镜
麦高乐搅局
“神童”邝其志坐正
广东话毕业考
突然的慷慨
“车毁人亡论”由来
风波涌起
“大独裁者论”火上浇油
内子担忧
不管风吹浪打
经得住时间的验证
布谷鸟与鹰隼
英国人的底牌其实很简单
拆弹英方“双拒绝”
飞霞半缕,毕竟收尽风和雨
董先生也说上海话
香岛小筑印象
屡求首日封签名
第六章 新机场建设谈判
受挫的“玫瑰园计划”
谈判生涯就从机场开始
不欢而散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博人同情的软功夫
再谈还是谈不拢
外交也摆龙门阵
可敬的徐展堂先生
高手过招
第一份直接参与的成果
为特区留足1000亿家底
协议签了不一定能兑现
我上呈越级信
曾荫权乘小飞机首降新机场
甜丝丝的成就感
港英政府最后的政绩工程
与彭定康的唯一一次握手
师友情长
偷得半日闲
机场瘫痪,救救香港
好邻居二话没说腾出机场
特区官员没证件过关,特事特办
中央支援,机场提前恢复正常
第七章 设立终审法院谈判
从伦敦枢密院到香港终审法院
英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英国人把司法体系看成命根子
彭定康想趁“铁票”在手建终审庭
北京菜市场上关于诚信的笑话
莫把1995错当1842
基本法草案是这样通过的
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最后一次公开讲话
后发制人,主攻八项主张
与新对手在酒楼里密商
汉字和英文单词的推敲较量
5年谈判换来19行文字
谈出了“以我为主”的感觉
英国外交部大厅有位女神叫China
大巴上的辩论
在英国度过的生日
第八章 居留权和特区护照谈判
梁铭彦离职风波
弄不明白的座次
关于居留权的四个关键问题
彭定康楚楚作态送“画饼”
找到了“香港身份”平衡点
世界上最靓的护照
中资企业公平接受光荣任务
冷气太劲伤身
最早接受特区护照的不是英国
换发港澳通行证是中国内政
第九章 港九排污计划谈判
维港的鱼已不能吃
敲打加帮助
不能把马桶倒在别人家门口
院士的娟秀手稿
圣诞礼物
第十章 移动电话专营权与西北铁路建设谈判
英国人突然大发牌照
我的情意结
愿谈是假,蛮干是真
惊动了中英高层
“接通”跨九七的移动电话
给传媒的特别礼物
港英政府修的铁路要在1998年动工
不得不再次“亮剑”
第十一章 最后的谈判
回归纪念邮品是中英合作重要成果
主权更换,特色保留
英国人终于交出账本
第十二章 谈判之外的社交活动
半路出家的外交官
献唱一首歌12万港元
太空中的中国星
乐善好施方润华
“情理法备”吕志和
首富首善李嘉诚
第十三章 在历史的转捩点上
回归前的那几天
彭定康其人
英国的“老中国通”们很失望
迎来了155年奋斗期盼的时刻
后记 一浪更比一浪高
|
內容試閱:
|
究竟还有没有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
众所周知,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发生后,北京一时成为世界的焦点,香港社会随之动荡不安。英国新执政当局趁火打劫,在香港接连打出三张不与中方合作连带“制裁”中国的牌。首先是推行“居英权计划”——秘密地给22.5万香港各界精英人士及其家庭成员一个密码,这些人随时随地可以在任何一个英国使领馆取得英国本土公民护照;继而又通过《人权法案》——把两个连在英国都未完全适用的国际人权公约适用于香港,企图凌驾于中国香港特区基本法之上;更得寸进尺的是,不向中方作任何通报,突然抛出了一个跨越1997年、耗资达1247亿港元(一说2000亿港元)之巨的“机场及港口发展策略”——动用几乎所有的财政储备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政府举债,巧妙地使大把大把的香港金钱流向英国。
彭定康正是在这三张牌遭遇中方强烈抵制的关键时刻,由政治挚友梅杰首相力荐走马上任的。这位在英国因诚信不佳但精明强干而知名的政客,不甘当“欧洲19世纪帝国的余晖”,自嘲“殖民地的总督就像是苏门答腊的犀牛,佛罗里达的海牛,都是濒临绝种的动物”,而惟其“濒临绝种”,更要干出一番不同凡响的事儿来。所以,从到香港的第一天起,他就准备成为香港后过渡期最大的搅局者。
这位总督说,他知道最大的试炼将来自政治竞技场,但他手上握的却是一副很烂的牌。有位港英前高官后来告诉我,1992年彭定康上任伊始,就在港英政府内部作了一个“严肃的形势报告”,断言北京政权不到1997年就会像欧洲的苏联、东德和波兰那样垮台,以此动员政务官、公务员们跟着他一起“握烂牌,打乱仗”,摆脱中英已经达成的所有协议、谅解的束缚,捞回10年前英国在谈判桌上想得到却没能得到的东西。根据他的政治判断和一贯性格,他甚至认为自己将有50%概率从总督府宴客厅屋顶搭乘直升机狼狈而逃,即便如此,这位第28任末代总督却一点也不担心,因为那恰恰可以为他的政治生涯“缔造耀眼的收视率”。
1992年10月7日,上任仅3个月的彭定康发表了早在英国就打好腹稿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对香港面临的1994年区域组织选举和1995年立法局选举提出完全另一套设计,掀起了后过渡期又一大波折。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方案表面上仍然说要维持英国在香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行政主导,但实际上是要急剧改变政制,迅速提高立法机构的地位和权力。这套方案让中英之间已达成的政权机构平稳过渡安排彻底化为泡影。
彭定康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公布政改方案后,不断软硬兼施要挟中方接受;中方则坚决予以拒绝,直斥他背信弃义,是“千古罪人”。在彭定康的全力操控下,这套“政改方案”终于在港英立法局以一票微弱多数通过,宣告英国最后管治时期的香港政治体制已无法与未来中国香港特区基本法的规定相衔接。
针对彭定康倒行逆施的伎俩,邓小平同志多次发表讲话。小平同志指示:“香港问题就是一句话,对英国人一点也软不得。”“要质问他们,中英协议还算不算数?如果他们一意
孤行,我们就要另起炉灶。”小平同志还在会见一些香港知名人士时说:“这种讹诈的方式和主张,是吓不倒中国人民的。中国人在主权问题上不会放过一分一毫,更不用说一寸。”“我在1982年见撒切尔夫人时提到必要时在另外的时间、采取另外的方式收回香港的讲话,今天仍然有效。”[13]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也在访问英国时到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演讲,指出:“在香港问题上发生了对抗,这不是我们挑起的。我们希望合作,不希望对抗。但是,不要以为对抗可以迫使我们在原则问题上让步,对此,任何人都不要作出错误的估计。”
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工作是整个大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英方一度单方面中止了一系列谈判,后来复谈也是障碍重重,外加原隶属于英国外交部的英代处现在要受制于手眼通天的港督,中英双方能否依照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签署的联合声明来加强过渡时期的合作,实现600万香港市民和国际投资者殷切期盼的政权顺利交接,可谓是荆棘满途。
时间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过去,大量有关香港平稳过渡的议题被积压,甚至成为一去不复返的“明日黄花”……从我赴任的今天算起,在最后的3年零3个多月——1208天里究竟还有没有平稳过渡?还能不能实现政权的顺利交接?这是我必须与中代处同事们一起,遵循中央指示,用行动作出的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