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波伏娃的思想:她的《第二性》从存在主义哲学获得了哪些思想资源?又如何丰富了存在主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波伏娃的生平,帮助读者了解其思想的发展脉诺,然后着重论述了其关于本体论、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等的思想,帮助读者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關於作者: |
龚晓京,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现定居美国。
李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哲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
|
目錄:
|
1 存在主义的女权主义者
2 小传
3 本体论和“他者”
他者
《应邀而来》
4 存在主义伦理学
道德观
压迫和解放
交互作用
关于团结: 社会性的他群
5 女性所受的压迫
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唯物主义
神话
成就为女人
性启蒙和女同性恋
婚姻和家务劳动
母亲 母性
卖淫
生存之辩: 自恋及恋爱中的女人
自由的生活
《第二性》以后
6 解放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女性所受的压迫
波伏娃对20世纪思想史最有影响和最重要的贡献是她在《第二性》中对女性进行的大型研究。这部有争议的书被誉为揭开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序幕的书。波伏娃利用存在主义伦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女性的处境。她以“女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为开始,并发现所有传统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无法准确地描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人们对于波伏娃思想的误解,大部分都来源于评论家们对她整个计划的结构缺乏考虑。对此,她提出了论辩的大纲,她说:
……我首先要讨论的是生物学、心理分析学及历史唯物主义对女性的看法。接下来,我要试着准确地描述“真正的女性”的含义——为什么女人被当成他者——男人持这种观点的后果是什么。然后,我将从女性的立场上来描述她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而正视她们遇到的困难,努力使她们摆脱这种束缚,她们渴望人类的完全成员资格。(波伏娃,1952b,xxxv)
波伏娃所表明的目标,是要揭示限制女性自由的障碍。她关于女性处境的描述不是对女性的责难,也不是要放弃为女性所规定的角色,而是要通过存在主义伦理学的方法来考察社会制度,目的是确认对女性有益的一面;根据提供给个体参与社会制度的具体机会来做出判断。在《第二性》的介绍中是这样描述存在主义伦理学的:
每个主体都通过探索或筹划来扮演自己的角色,他们的探索或筹划就是超越的一种模式;他唯有不懈地为其他自由努力,才可获得解放。除了以向着无限开放的、未确定的未来扩展来为当下的存在论证外,没有其他的辩护方式。一旦超越陷入固有性而沦为死气沉沉的状态,存在就降格为生命初级存在方式——这种状态从属于既定的环境——解放也就成了被压抑的和偶然的。如果主体对这种状态认可的话,那这种沉沦、堕落就表明了道德的失败;如果这种状况是强加给他的,那这就构成了挫折和压迫。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幸的。每个关注自己存在并为之辩护的个体都感觉自身的存在包涵着自我超越的无限欲求,以及投身于自由选择的筹划。(波伏娃,1952b,xxxiv—xxxv)
波伏娃发现根本不存在像“永恒的女性气质”这样的东西,就像根本不存在黑人的灵魂或犹太人的品质一样。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限制女性的本质。然而波伏娃认识到女性和黑人、犹太人一样,都是被压迫的。关键是确定导致压迫的原因。她指出,黑人和犹太人可以确定他们压迫开始的历史时期,他们分享共同的历史、共同的关于以前日子的记忆、共同的传统和文化,而女人从来就是被压迫的,她们之间没有可分享的历史或文化。同样,无产阶级不是从来就存在的,而女人则从来就存在着,并且一直低男人一等。妇女的差异性缺少这种“历史事件的偶然性和突然性”,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差异性看上去是绝对的。实际上,妇女跟与她们同一阶层的男人的关系要比其他阶层的妇女与这些男人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不同阶层妇女的主体性不一样,在妇女中间不存在团结。
在男人的标准或绝对统治当中,女人的地位是受到限制的。当一个群体以整体的方式成立的时候,它也同时创造了另一个与它对立的群体,这个群体是由它的群体以外的个体组成的,正如波伏娃在介绍中指出的,“男人是主体,是绝对的,而女人是他者。”(波伏娃,1952b,xxii)
但是,正如我们在波伏娃关于伦理学的讨论中提到的,责备不能限制特权群体。女人的他性是被强加的,而且她们也许会服从它。“没有一个主体愿意主动成为客体,成为次要者;也不是他者本身把自己定义为他者,而是由‘此者’定义的。但是如果他者不能重新获得此者的地位,那他必须有足够的忍耐性来接受这个观点。”(波伏娃,1952b,xxiv)个体有逃离自身主体性的倾向,因此,如果女人接受了自己的地位并且不能坚持自我超越的话,那她也应该为自己的状况而受到谴责:
尽管道德伦理激励着个体强化自身的主体存在,但仍存在着让人放弃自由的权利而成为客体的诱惑。对于选择这样做的人来说,这是一条不幸的道路——消极、失落、具有毁灭性——从今以后他就成了别人意志的傀儡,他的超越性遭到了挫折并被剥夺了所有的价值。但这也是条容易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一个人可以逃避成为真正存在的束缚。当男人使女人成为他者时,他也许希望她显示潜藏的共谋倾向。这样,女人也许就无法主张自己的主体地位,因为她缺少确定的资源,因为她感觉到尽管存在着交互作用,她仍旧被束缚在男人身上,因为她经常对自己作为他者的地位感到满意。(波伏娃,1952b,xxvii)
总之,女人应该对自身的被压迫处境负一部分责任。“如果女人永远无法从一个次要者变为一个主要者,这是因为她们自己不能带来这种改变。”(波伏娃,1952b,xviii)如果把物种的因素考虑进来的话,这种状况将变得更加复杂。为了繁衍后代,男人和女人对彼此来说都是必要的。(波伏娃,1952b,xxvi)因此,女人的社会结构化的角色看来就是自然的,从而她的妥协也就是不可能的。
“当一个个体(或一群个体)一直处于下等地位时,事实就是,他是下等人。”(波伏娃,1952b,xxx)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这个动词的意思是“别人让他成为”。波伏娃在这里强调的是社会神话、规定或期望对形成个体地位的力量。换句话说,当个体被人引导相信他或她就是低等人,或者自身的地位是天生注定的时,他或她就真的会变成低等人或限于简单的目的,因为这时已没有其他的选择。限制个体自由的阻力表现为自然或真理结构中的一部分——顽强的和永恒的。波伏娃的任务就是利用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方法论来揭开神话的面纱。一旦被压迫的个体认识到了神话障碍的脆弱性,他或她将能够更完全地实现自由,并获得更自由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