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倾听的力量(与其夸夸奇谈,不如静心聆听)

書城自編碼: 225213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人际交往
作者: 阿川佐和子 (Sawako Agawa),于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539965963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6/138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经济巨擘:思想碰撞与传承(精装典藏版)
《 经济巨擘:思想碰撞与传承(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106.8
一如既往
《 一如既往 》

售價:HK$ 82.8
人工智能新时代:核心技术与行业赋能
《 人工智能新时代:核心技术与行业赋能 》

售價:HK$ 105.6
西方文明4000年(战争与和平,野蛮与文明,沉沦与觉醒,记录影响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瞬间)
《 西方文明4000年(战争与和平,野蛮与文明,沉沦与觉醒,记录影响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瞬间) 》

售價:HK$ 93.6
樱照良宵(全2册)
《 樱照良宵(全2册) 》

售價:HK$ 83.8
长江小史
《 长江小史 》

售價:HK$ 59.8
智慧城市安全韧性评价与时空演化
《 智慧城市安全韧性评价与时空演化 》

售價:HK$ 93.6
流程即组织力:华为高效增长的业务管理逻辑
《 流程即组织力:华为高效增长的业务管理逻辑 》

售價:HK$ 78.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5.0
《 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 》
+

HK$ 92.8
《 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风靡全美、影响无数人的神奇提问书。超级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作者肯.布兰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新闻人迈克.迈克科瑞及众多知名媒体鼎力推荐) 》
+

HK$ 95.4
《 倾听的力量:如何掌握沟通中的关键商业技巧 》
編輯推薦:
阿川佐和子——日本最深入人心的谈话节目女王,被誉为“日本的柴静”。
日本狂销152万册,增印44次
首次披露与超过1000位名人的访谈细节,与摩根弗里曼、AKB48大岛优子、章子怡、渡边淳一、村上龙、北野武、小泽征尔真诚对话
●沟通不只是表达自己,也要学会倾听他人,伶牙俐齿的说客不一定能获得信任,专心致志的听者一定能让对方敞开心扉,听的态度决定了答的深度。
●日本著名作家阿川宏之的长女——阿川佐和子,61岁,至今未婚。近20年做访谈的经历,与1000位名人深度交流,相亲30次,积累丰富的谈话经验,从一个笨手笨脚的访谈节目助理,成长为日本访谈节目一姐,被誉为“日本的柴静”,传奇故事震颤心灵。
●访谈千名名人,演艺明星摩根弗里曼、渡部笃郎、AKB48大岛优子、章子怡,作家渡边淳一、村上龙、远藤周作,导演北野武,音乐家小泽征尔等,都对她倾吐心声。总结多年经验,用失败的、可笑的、尴尬的、顿悟的采访实例加以佐证,将自己对与人沟通的心得归结成35条访谈绝技。
●摒弃教条,没有说教,作者将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化成谦逊、幽默、机敏的文字,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平添无数乐趣。没有所谓的“技巧”“秘
內容簡介:
作者阿川佐和子曾经在《文春周刊》上连载专栏18年,超过900次。为什么她能持续获得读者的支持?
因为不论企业老总、名人演员,还是十多岁的小童星,无论男女老少,她都能在谈话中挖掘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本书中,她强调禁止过多地表达自我,而是要“非常高兴地倾听”,这是连记者和商人都需要的“最高境界的倾听力”。
曾经对谈话很不擅长的作者,经过与1000个人的会面和30次相亲,总结成35则沟通绝技,用她独有的谦虚与幽默细细道给读者听,呈现倾听与对话最深刻的人性观察。真正掌握倾听术的人,将更加敏锐的洞察人心,了解对方,交上朋友,获得信任。
關於作者:
阿川佐和子Sawako Agawa
195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西洋史系。1983年起在《信息Desk Today》节目担任助手,1989年起担任《筑紫哲也NEWS23》的新闻解说员,1998年起主持《北野武的TV TACKLE》,2011年起主持谈话节目《佐和子之晨》。
1999年,与檀文氏的书信往来《那么说,这么吃》(集英社出版)获得第15届讲谈社散文奖。2000年,《梅子》(小学馆出版)获得了第15届坪田让治文学奖。2008年,《订婚之后》(新潮社出版)获得了第15届岛清恋爱文学奖。
目前,在《周刊文春》上的专栏《阿川佐和子想见的人》已连载超过900次。曾采访过渡边淳一、北野武、远藤周作、村上龙、小泽征尔、摩根弗里曼、章子怡等人。
目錄
一、何谓善于倾听
并不擅长访谈
饶有兴致地倾听,胜过咄咄逼人的提问
电子邮件与谈话不同
谁都希望有听众
提问的三要素
谈话的窍门就是找到疑问点
用心观察能创造惊喜
妄下论断可能错过好的风景
攻破第一道防线
换位思考
随声附和也应用心
二、倾听的乐趣 75
谈话是灵活即兴的
挖掘记忆
跑题后如何引回正题
听众的重要性
聊到最后会有惊喜
基本的问题往往被忽略
老套话题的新谈法
难以启齿的问题怎么说出口
发掘不为人知的一面
三、容易交谈的倾听术
随声附和是一门学问
“鹦鹉学舌”提问法
如何应对初次见面的人
安慰的话语,停顿两秒后再说
看着对方的眼睛
与对方的视线高度保持一致
不要轻易地说“我懂”
不要不懂装懂
抓准提问时机
关注对方的节奏
切忌喋喋不休?
如何应对自己崇敬的人
配合谈话对象挑选服装
先谈话再就餐
后记——从远藤先生身上学到的
內容試閱
"04 谁都希望有听众
“我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我不健谈”,很多人早早地如此自我定性。但是,我不太相信这些话。也许确实有人无法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想有听众的人应该不存在吧。
以写经济小说著称的作家高任和夫,有一部作品叫《改行》。不过,这本书不是小说,而是高任先生以自身经历为基础所写的纪实散文。高任先生50岁之前是一家一流商社的职员,过着上班族的生活,当他下定决心要以写作为生后,便辞掉了工作。同时,他对那些因退职、裁员、失业等等而导致生活发生巨变的男人们及其妻子们进行了采访,并加以整理出版。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高任先生,当时高任先生送给了我这本书。但是当时一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就觉得它是一本很难读懂的经济类书。虽然感觉很失礼,但我还是很久都没有打开过这本书。一次无意中,我翻开了这本书,没想到太有意思了,以至于我无法释手掩卷。读着读着,经常会因为它的风趣而忍不住扑哧笑出声。要问为什么我觉得有意思呢?那是因为,以前我都不知道男女之间会有这种差异。
有个男人辞掉工作之后,就每天待在家里。不久以后,妻子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长荨麻疹、食欲不振、经常感冒,但却一直找不到病因。于是去看医生。
“啊,这是因压力所致。”
“那是什么压力啊?”
“丈夫在家的压力。”
“你这样说也太过分了吧!”丈夫愤慨道。但是,从妻子的角度分析一下: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每天从早到晚丈夫都不在家。妻子在家虽然还得做家务,但是可以随时跟朋友煲电话粥,或者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三餐也不用在固定的时间段做。丈夫回来晚的时候,也可以悠闲地出去逛逛。但是,丈夫一辞职,家里的生活节奏就完全被打乱了。在跟朋友打电话的时候,丈夫在旁边转来转去,那眼神好像在说:“怎么还没打完啊?”因为对丈夫有所顾忌,所以不得不赶紧挂掉电话。
电视也被丈夫霸占着,没有办法看自己想看的节目。想要出门的时候,丈夫就会跟到门口,“又要出去吗?今天去见谁?几点回来啊?饭怎么办啊?”如此这般,一项一项啰唆地追问。
“心理上各种各样的压力,都表现到身体上了。”妻子把医生跟她说的话告诉了丈夫。
但是丈夫也有自己的不满,很多事情辞职之后他才知道。其中最过分的是妻子几乎每天都会外出。当然,并不是说不能外出,但是他一直以为妻子每周也就出去两三次。他一直以为妻子一周几乎都是在家守着,等待家人的归来。但事实并非如此。
高任先生采访了这一对夫妻之后,他也反观自身,仔细思量。
一天,高任先生担心自己这样一声不响地待在家里是不是也会给妻子带来困扰,于是就出去散步了。在街道的拐角处,邻居家的太太们正欢快地交谈着,非常愉快的样子。高任先生用余光扫过这些后,继续往前走。在周边溜达了将近一小时,然后又回到了刚才的拐角处,发现刚才的那些太太们还在那儿继续说话。
回到家,他这样跟妻子说:“真是让人惊讶啊。为什么女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呢?而且是哇啦哇啦很高兴的样子。这样喋喋不休地说,压力什么的就消散了吧。女人真是令人羡慕啊!”
“那么,男人也这样喋喋不休地讲不就行了吗?”
高任先生被这句话吓了一跳。突然间让男人们去闲聊的话,他们还真是无法做到女人们那样。毕竟男人在组织里是在长年被灌输“尽量不要多嘴”的教育中过来的。
于是,妻子就说:“但是男人不是有酒吗?去去小酒馆,去去有漂亮女招待的酒吧。在那些地方可以释放压力吧!”
高任先生嘟囔道:“那才是误会的根本所在。”高任先生在书里写道:男人喝酒并不像女人聊天那样高兴。要听部下的抱怨,要拍上司的马屁,要安慰降职的同事,要为下次的工作做疏通。有时是因为公司的招待,有时是为了筹划策略而在一起互斟共饮。并不是那么简单悠闲地大醉一场……
这是什么话?像他的太太一样,我也并不百分之百地相信高任先生的话。但在高任先生的叹息声中充溢着一种紧迫感,我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啊,原来男人一直被灌输“不要多嘴”啊,我以前都不知道呢。这么说来,越是嘴巴紧的男人就越值得信赖吧。真是可怜啊!
在这一点上,女人就不同。女性即使是进入一个新的组织,即使面对棘手的工作,多多少少都会视场合和对象而抱怨几句吧,很少会出现缄口不语的情况。正因为面对棘手的工作,才要向某个人倾诉一下,来消除心中的忧愁。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无法工作了吧。
“第一次看到他如此健谈”
从高任先生的书中我知道了关于说话这件事,男人和女人因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但是,即使是沉默寡言的男人,只要面对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也会做出说话的准备吧。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主妇朋友,她半开玩笑地说自己丈夫:“他呀,结婚前我以为他是一个特别不爱说话的人,可结婚之后却在家里喋喋不休,甚至没完没了,比我还厉害。以前不知道他是这种人,被他骗了!”
我自己也被这种人惊吓过好多次。
“这次阿川要采访的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可能会很辛苦哟!”
听到这种话,我真想取消这次采访回家待着。但是,没有办法。不过,如果带着一脸的无奈去采访的话,对方肯定会更加沉默,所以适当地说些客套话,小心翼翼地接近对方。
“真是难得呀,第一次见他如此健谈。”听到在一旁观看的编辑同事们这样称赞,我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
“虽然不善言谈,但是看她这个样子,我还是试着多说一点吧。”如果嘉宾这么想的话,那就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了。
虽然并不是所有嘉宾都这么体谅我,但我的最终目标就是可以让嘉宾说:“一见到她,就不知不觉地聊了起来。啊,真开心!”然后都满意而归。
05 提问的三要素
虽然做采访工作这么长时间了,但是每次采访之前都会特别害怕。每次我这么说,与我长期合作的《周刊文春》访谈团队的同事们就会嘲笑我说:“又来了!”但是作为当事人,我的感受确实是这样。虽然最近有的时候会感觉某次采访进行得很顺利,但却并没有形成“习惯”,或者说刚觉得“习惯了吧”,却又掉进谷底。所以,在见嘉宾之前,我总是保持着初学者的心情。
如果对方在中途变得不高兴了该怎么办呢?如果因为我准备不够充分,使采访变得没条理了该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在没有聊出充足内容的情况下就结束采访,不能让读者(听众或观众)感到有意思的话,全部责任都在于我这个采访者啊。因此,我总是担心,该怎么办啊?啊,该怎么办啊?因为自己话多、大惊小怪,最近同事们都不再同情我了。
事实上,我刚刚开始学习采访的时候比现在更紧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比现在要认真,所以为了消除不安,我事先会做一些采访的模拟训练,把要提问的问题一一列在稿纸上,然后才开始正式的采访。
我在稿纸上按顺序列出二十个左右的问题,比如说,在采访公司社长时,第一个问题是:“听说您就任社长一职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了,不知道您坐在社长这个位置上的心情如何?”对方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接着该怎样进行呢?第二个问题:“您就任社长之后,公司有什么变化吗?”这样一来,对方肯定会谈一些公司内部改革之类的话题。
紧接着第三个问题:“听说明年是贵公司创立五十周年,您能回顾一下贵公司的这段历史吗?”
如果采访对象是公司的领导,通常都会谈论这种刻板的问题。依据这种要领,我想象着自己的访谈流程,推测对方一定会这样回答,顺理成章,所以下一个问题就这样问。我那时想,把这些都记下来,如果采访能按照自己设定的流程进行的话,谈话总能顺利地结束吧。
采访当天,我被领进了宽敞的社长办公室,坐在大沙发上,把稿纸放在膝盖上,然后行了个礼。
“请多多关照!”
社长笑容可掬地坐在斜对面的沙发上。
“那么,首先……”我对着稿纸上的第一个问题开始提问。
于是,社长回答说:“嗯,社长这个位置,让人不太适应啊。我觉得这个位置对我来说太高了。”社长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而且面带微笑。
啊,太好了!放心了。与此同时,我不时避开社长的视线,偷偷瞟两眼稿纸。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来着?哦,对了,是这个。可是把第三个问题放在前面来问好像比较合适。怎么办?先问哪一个好呢?
在跟社长说话的时候,尽管我嘴上小声附和着“啊”“噢噢”“嗯”“原来如此”等,但是脑子里却十分混乱。不妙,我感觉社长的话就要说完了,怎么办?该下一个问题了,下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怎么办?怎么办啊?
“嗯……您就任之后,公司有什么变化吗?”
社长沉默了。是在思考吧。我是不是该撤回这个问题呢?
早知道就问下一个问题了。我又瞟了一眼稿纸。
“要说变化嘛,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变化,公司方面倒是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但这不是我提出的方案,是上一届社长在位时的计划。”
话题竟然顺利地展开了,太棒了!这样的话,突然转到公司成立五十周年的话题上好像不太好吧。要不干脆谈一下前社长吧?虽然这个话题本来是想放在后面再说的。怎么办呢?要不要改变一下原定计划呢?这时我又偷瞟了一眼稿纸。
这种情况下,我满脑子都是下一个问题,这可如何是好。我几乎没听见社长谈话的关键内容。不,倒不如说是完全没有听见。虽然时不时地很客套地随声附和几句,但却心不在焉。总之,我当时的心态就是只要确认对方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并说了点什么,仅此就放心了,至于谈话内容,并没想做更深的了解。
一直持续着这种提问方式,我把精力全都投入到纸稿上,根本就没有听对方说话,使得话题没有任何连续性可言。
“因为当上了社长,所以现在看起来很威风,当年刚进公司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真是一个没用的员工啊。那些了解我过去的家伙们都知道我曾经的笨拙,他们不可思议地发问:‘为什么你这小子能当上社长啊?’”
难得社长能跟我坦诚地说出这番有吸引力的真心话,我却受制于自己稿纸上的问题,“啊啊”地应付了事。接着又提出了稿纸上的下一个问题:
“那么,您的爱好是什么呢?”
和善的社长虽然有些吃惊,但还是回答道:“爱好吗?我的爱好是爬山。前段时间还去爬了一次白神山呢。”
然后我点了下头,接着问:“您成为社长之后,觉得最棘手的工作是什么?”
话题又回到了社长这个职位上。这个问题是事先列在稿纸上的问题,刚才跳过去了忘了问。而社长那边,觉得刚刚谈到了个人爱好,话题已转到私人问题上了,可是因为我的原因,思绪不得不再次回到工作上。
如果受到这种没有连贯性的采访,被采访者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谈话前只准备一个问题”
还是那段时间发生的事,一天我不经意翻开一位主持人同行的著书,我从中发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
“采访之前,请你只准备一个问题,然后就可以开始了。”
怎么可能?我一笑置之。我可是事先在稿纸上准备好二十个模拟问题之后才去采访的呢。只准备一个问题就上台的话,问完问题,得到对方的回答之后,就得说“谢谢您的配合,再见!”然后转身回去。怎么能做这么不靠谱的事情呢?
但是,那位老主持人做出了以下解释:
“如果只准备一个问题的话,理所当然下一个问题就必须要当场考虑。关于下一个问题的提示,应该隐藏在谈话的某个地方吧。如果说这个提示存在的话,它应该就隐藏在对方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这样一来,提问者就必须认真倾听对方讲话。而且,如果认真地倾听了对方的讲话,就一定能在对方的回答中找到下一个问题。”
原来如此……吃惊之余,眼前如拨开了迷雾一般。提问,然后得到回答,在对答中找到疑问,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对方再作回答。听着对方的回答,再提出下一个问题。我终于明白,原来采访就像一条链子一样,你来我往,连续不断地向前推进。比如,如果嘉宾回答说:“现在已经没那么多烦心事了。”你能不能立刻想到问题?
现在没有那么烦恼了,是说之前很烦恼吗?为什么又变得不烦恼了呢?是有什么缘由吗?之前因何而烦恼呢?
头脑中会浮想联翩吧!讲述者本人虽然嘴上说着“现在已经没那么多烦心事了”,但头脑中各种思绪也一定会重新浮现出来。
“啊,如此说来最近确实不那么烦了,那是因为……不过之前很痛苦。那个时候发生了……我也因此变得坚强了吧。是那个人的建议使我变得坚强了呀!这么说来,他还好吧?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呢。”
嘉宾正沉浸在这种心情中,如果你又突然问“您喜欢什么颜色”的话,对方的头脑一定会被搞乱。咦,又转到新的问题上了吗?别急啊,我好不容易才想起那段艰难岁月。
然而,如果接着询问与刚才的回答相关联的问题,也许能使谈话更加丰富。而且,还有可能引导着嘉宾想起那些遥远的过去,有些事情也会突然浮现在眼前。
虽说如此,但也不能马上采用“只准备一个问题”的方法,要慢慢地循序渐进。先从二十个问题减到十个,再从十个问题减到5个。另外,努力不看放在膝盖上的纸稿,渐渐地,到最后可能连稿纸也不需要了。
可是,如果只准备一个问题的话,我怎么也放心不下,所以我现在一般都是在头脑里准备大概三个主要问题。先看一下资料和作品,了解一下这个人的来历、思维习惯、人生转折期以及人际关系等等。“如果问他关于这段时期的事情一定会很有意思吧”“为什么总是大声地讲话呢”“小时候照顾您的奶奶,是不是对您的影响很大呢”,抱着这些大致的问题,最终归结为“出道前的漂泊时期”“大声说话的秘密”以及“祖母”这样三个主题。
但这毕竟是我自己的安排,结果会怎样只有见了面才知道。本以为他受祖母的影响很大,但实际上,与从小就分开生活的父亲再次相聚,父亲的教导使他受到更大激励。这种情况下我就立即改变自己的原定计划,在听完他父亲的故事之后,再提出下一个主要问题。
无论准备一个问题,还是归结出三个主题,总而言之,都是为了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回答上。正如刚才所说,不知从何时起,我已经不用带笔记以及其他一切东西了。在谈到政治、经济等这种复杂的话题时,或者记不住国外电影导演、演员的角色名字时,我会简单地做一下笔记或者把电影的小册子等放在眼前,除此之外,我都尽量不用笔记。因为笔记放在眼前,注意力总是不由得转向那里。哎,还要提问什么来着?还有没有忘记问的地方?
如果眼前坐着一个总是用眼瞟笔记的、不沉稳的采访者,回答问题的嘉宾也无法安定下来。“这个人,有没有在认真听我讲话?”对方会因此越发感到不安。一对一的交谈出乎意料的细腻。其中的一方一举眉、一抬眼,都会使对方产生怀疑,“莫非他不喜欢跟我说话?”为了不让对方产生这种不信任感,我尽可能地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谈话上。提问的内容姑且不论,首先要以“我在认真听着您讲话呢!”这种态度来面对嘉宾,展现出自己的诚意,我认为这才是采访的基本所在。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