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安史之乱

書城自編碼: 225298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彭丽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010128306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6/3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HK$ 90.9
元宴
《 元宴 》

售價:HK$ 216.2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售價:HK$ 227.7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HK$ 124.2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售價:HK$ 135.7
历史的深度
《 历史的深度 》

售價:HK$ 66.7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售價:HK$ 181.7
晋朝的死结
《 晋朝的死结 》

售價:HK$ 101.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44.9
《蒙古帝国的兴亡(套装两册)》
+

HK$ 109.2
《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
+

HK$ 144.3
《鸦片战争》
+

HK$ 73.6
《袁腾飞讲两宋风云》
+

HK$ 162.3
《春秋左传》
內容簡介:
本书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运用叙事史学的笔法,将安史之乱置于唐代历史大背景下,从韩翊与柳氏爱情离别的悲伤遭遇、杜甫与李白流亡路上的艰辛跋涉写起,深入探讨了大唐极盛之时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浓墨重彩地叙述了安史之乱中的关键几点——封常清与高仙芝枉死、颜真卿兄弟顽强抵抗、哥舒翰战败降燕、张巡浴血睢阳城、郭子仪与李光弼再造王室,并剖析了唐玄宗父子对平叛策略的选择及平叛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探寻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走向藩镇割据并演变成五代的症结所在。
關於作者:
彭丽华,又名凌浪,女,江西吉水人,历史学博士,现任职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从事隋唐史、政治制度史、宗教文化史研究,曾在《唐研究》、《文史》、《史学月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著有《隋唐顶级文臣》(合著)。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一叶随风忽报秋
一、韩翃与柳氏:动乱带来的悲情5
二、在路上:安史之乱带给唐人的集体记忆
三、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
第二章 张九龄与李林甫
一、盛世与人才:文学与吏治之争
二、奸相李林甫?
三、盛世里的三大危机
第三章 长得君王带笑看
一、华清宫的太平笙歌
二、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与李龟年的联合创作
三、忠诚的高力士与尴尬的皇太子
第四章 云中乱拍禄山舞
一、唐代蕃将与开天边事
二、安禄山的崛起
三、杨国忠的刺激
第五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
一、来自河北的迟到消息
二、出身未捷身先死:枉死的封常清与高仙芝
三、颜真卿、颜杲卿兄弟的顽强抵抗
第六章 此日六军同驻马
一、哥舒翰与潼关保卫战
二、马嵬事变
三、灵武与成都:南去人稀北去多
第七章 艰难的平叛
一、 灵武即位与平叛蓝图
二、浴血睢阳城张巡
三、再造王室的郭子仪与李光弼
第八章 权力的交接
一、皇帝父子的复杂情仇
二、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安史家族逃不开的厄运
三、百僚何日再朝天
第九章 在妥协中结束的平叛
一、至德收京回纥马
二、中人的掣肘与干扰
三、沧海未全归禹贡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一叶随风忽报秋
一、韩翃与柳氏:动乱带来的悲情
公元755年,是唐朝玄宗皇帝的天宝十四载,这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不管是对大唐帝国来说,还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来说,都是惊天动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雍容华贵的盛唐时代画上了句号,开始了动乱与离别,开始了割据与播越。因为这一年,河西走廊被切断,安西四镇被隔离,陆上丝绸之路被截断。因为这一年,河北独立了,吐蕃扩张了,回鹘傲慢了,契丹人快要南下了。因为这一年,百余年后的赵匡胤兄弟为赵宋子孙制定了祖宗家法,所以王安石被骂,岳飞被杀。总之, 这实在是惊心动魄影响深远的一年。
这一年,对韩翃与柳氏来说,则是幸福的拐弯。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名列“大历十才子”。唐德宗曾下令提拔韩翃为起草诏令的知制诰,当时朝中有两个韩翃,这可让宰相犯难了,只好再次请示道:
“不知圣上想要任命的是哪个韩翃?”
德宗捋了捋胡须,惬意地吟道: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朕说的就是这个诗人韩翃”。[[1]]
德宗此语,让韩翃这首《寒食》名扬千古。
不过,这个韩翃在天宝之际,虽有诗名,但却荜门圭窦,家徒四壁,连温饱也成问题。幸运的是,他有个好邻居。住在他家隔壁的李生,富埒王侯家累千金,心气很高,一般人都入不了他的眼,但却特别欣赏韩翃的才气,每每在他快要断炊的时候予以接济。李生另有一处别墅,极为隐秘,外人莫知,但他却常引韩翃入内,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宴饮欢歌其乐融融。韩翃但有所求,他无所不应,备其所需,思其所想。
别墅之中,住着李生的爱姬柳氏,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风华绝代柔情绰态,又兼冰雪聪明兰心蕙质,尤其擅长歌唱,唱得是百啭千声声声婉转,被李生如珍宝般秘藏于此,从不示外人。然而,每与韩翃宴歌之时,他却必叫柳氏陪侍,或唱以诗文,或谈以戏谑,好不自在。
因为韩翃诗名在外,尽管客居李生别墅,但仰慕他的人还是费尽心思地寻觅了来。来的人又多是当世名彦俊士,这些情况一一落入门后窥视的柳氏眼里,柳氏日生情愫暗许芳心。可是,她身边的侍婢却是另一般心思,那韩翃落魄潦倒,长期寄住李生之处,不以为羞倒开怀纵酒高歌。日子一长,侍婢偶有怨言,或露出不恭之意。柳氏告诫她说:
“韩夫子哪里是长久贫贱之人?你不要轻易看低别人。”
柳氏对韩翃的爱慕之心,终于还是被李生察知到了。他的心微微地痛,虽有不舍,但也明白事已至此,倒不如成全柳氏芳心一片,才子佳人原本是绝配。他选了个吉日大摆筵席,邀请韩翃入座,酒过三旬气氛甚欢,对韩翃说:
“秀才当今名士,柳氏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
这话说得韩翃面红耳赤尴尬异常,所谓朋友之妻不可欺,况且君子不夺人所爱,李生乍出此言,韩翃心下如何能不婉转思量?是我言语之中曾有冒犯?还是久居其第未曾检点?仓促之间未察其意,急忙离席作揖道:
“承蒙您的恩惠,长期供应我的衣食所需,我已经感激不尽了。怎么可以夺你所爱呢?我万不敢也万不能有此心思。”
然而李生心意已决,坚持要将柳氏让给韩翃,并说:
“夫子眼下穷困,无以自安,柳氏那里有我赠的一点财产,请随意取用。柳氏淑贤,若能侍奉夫子,总算可以满足她的心愿与期望。”
说完,李生便离席而去。
韩翃与柳氏二人,一者仰慕他诗才,一者倾倒她颜色,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第二年,韩翃考中进士,因缱绻在柳氏的温柔乡里爱恋弥深,久久不忍离开前去做官。柳氏是个明事理的女子,心想,他老呆在自己身边也不是个法呀,朝朝暮暮固然好,然而男人总得要有番事业才能长慰人心,也可为日后生活之计。她对韩翃说:
“扬名天下,光宗耀祖,恩泽妻子,这是士人之所求。先前您离家远来,便是想要求取功名,以致流落鄙野多年。如今您已考中进士,取得功名,理应回乡拜见双亲,以解二老想念之苦。而后再谋取一官半职,以尽忠国家孝敬父母。夫君怎么可以因为眷恋我而将一切置于脑后呢?况且现在家里还有些钱,我节省点用应该可以维持到您回来的日子。”
韩翃见柳氏言及于此,心中更生出几分敬重来。自己离家数年,也着实挂念双亲,他惜别柳氏,踏上了归乡之途。[[2]]
此去一别,已是经年,杳无音信。
到了天宝十四载(755)的下半年,因家中无钱,柳氏变卖首饰,聊作充饥之资。她乐观地思量这困难只是暂时的,等韩翃省亲归来,一切便会好起来。她满怀希望,日也盼着,夜也望着。可是归期已过去一个来月,还不见郎身。在梧桐夜雨声中,寂寥,就这样一点点地晕开了来。小姑所居,独处无郎。这梧桐树,三更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悔不该当初遣郎去,天长路远问归期。
柳氏捱到十一月末,没收到韩翃的音信,却听到了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于半个月前在范阳起兵作乱的消息。坊里之间说得有鼻有眼的,说安禄山打着诛杀国贼杨国忠的旗号,率领20万骑兵直驱南下,沿路所向披靡,近日已至常山,不久将要渡河抵达汴州,之后便将攻占洛阳,直取京师。[[3]] 柳氏年未二十,出生于盛唐安乐之世,从未经历战争,平日所读诗书,尽管偶涉金戈,但素来无心其事,因此乍听这消息,难分真假,然而脑袋里已是乱作一团,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归期已过,斯人却久不见踪影。不知他如今身托何处往依何所?如若众邻所说属实,一旦叛军攻陷京师,我该如何自全?她久思不得其计,心下却越发焦急。
至十二月十日,柳氏又听邻人说,渡过黄河的叛军已经攻占了荥阳。圣上明皇派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率领五万骑兵,及新招募的兵员东出长安,屯军陕郡,以备叛军。京城尽管被这突如其来的战争所扰动,不少市井子弟也纷纷报名入伍,但除此之外,离京城尚远的叛军并没有给这里造成更多的波动。[[4]]
街头巷坊,人们都在议论,腔调中掩饰不住的兴奋。这繁华安逸而平静的日子,已经持续得够久了。自从武周皇帝实行募兵制以来,参军入伍与很多坊民都毫无瓜葛,战争已经弱化为一个符号,一个意味着流血与失去,悲痛与眼泪的符号。绝大多数人对传说中的战争并没有直观认识与体验,也就无从体会到它的恐怖。因此,谈论的人忍不住激动,听的人便也兴趣盎然。而且朝廷的诏令也说,不几日便要取得乱贼安禄山的项上人头祭祀太庙。这表明叛乱成不了大事,很快就将被平定。好事者还希望到时去独柳树看安禄山等叛将人头落地的那一幕。因此,十二月上旬的长安,秩序依然井井有条。除了报名参军的人之外,大多数人日子照过,只不过是在闲暇空余之时多了些谈资,也多了些祈盼。然而,众人的平静并没有拂去柳氏的担忧,她的人儿不在身边,说不定正在路上,那保不准就会遭遇叛军。
到了十二月十四日,邻里之间的议论陡然间充满了紧张与不安。探询之后,柳氏才知道安禄山两天前已经攻破东都洛阳,叛贼鼓噪杀掠,洛阳的不少官宦之家都遭劫掠,妻女被俘,或奸或杀。寻常人家更是惨不忍言。又听说大将封常清、高仙芝先后兵败,死伤甚众,退守潼关。又听说朝廷征集诸道勤王之师皆未至京,而叛军已近在关外。[[5]] 战争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奇故事,而是近在眼前的刀光血影悲嚎哀鸣,这让关中之人惊恐无宁。柳氏听得此言,早已惊魂失魄,身边只有几个侍奉她梳洗的侍婢,除此之外更无托身交心之人。局势乱成这样,郎君生死未卜。尽管坊间有豪迈之人放言,只要官军死守京师之门户——潼关,长安便可保全,吾等小民自不至于沦落叛军之手受蕃人凌辱。可是,很快外面又议论退守潼关的高仙芝、封常清被皇帝斩了脑袋,草席裹尸,惨不忍睹。如今,统兵镇守潼关的是有疾在身的老将哥舒翰。临战斩将,这可不是好兆头。何况这两大将军,都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播之人。邻里还传言,这两人之所以被杀,是被监军中使边令诚诬陷而获罪。[[6]]
孤身寓居长安的柳氏就在这种担惊受怕的状态下过完了天宝十四载的最后一天。又是孤身伴着残灯的除夕夜,更声遍遍,未眠夜更长。从十一月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来至今,已一月有余,盼望的人儿依然杳无音信。特别的日子,对情绪来说,是一面放大镜,喜的更欢,忧的更愁。在天宝十四载的除夕,被焦虑忧愁缠绕着的,不仅仅是柳氏,更是整个长安的居民。潼关虽守,但世事难料。过惯了安泰生活的长安人,在这年的辞旧迎新之际显得手足无措,没有谁知道在新的一年将会发生什么。公元756年的元日,京师百姓照例走亲访友,但路上行人神情萧索,颇有戚戚之态。柳氏也走访了几个亲近好友,巴望探得些许消息,当言及韩翃时不免要实情相告,忍不住便悲从中来,念及新年首日,悲戚之状恐不吉祥,且惹人埋汰,只好强作欢欣之颜,然而心中终究寂寥难耐离情正苦,说几回话便打道回府,再不肯迈出半步。千般心事,默对院中枯柳疏桐。
也就在756年的第一天,安禄山在洛阳建极称大燕皇帝署置百官的消息便传遍了长安。长安官民也有在洛阳的亲属被委任为大燕臣子,[[7]] 尽管此事并不光荣,穷究起来便是对大唐皇帝的背叛。然而在亲属、家人看来,毕竟保住了身家性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总算胜过阴阳两隔。
时间进入二月份,有传言说哥舒翰打退了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对潼关的进攻,牢牢地控制着长安的这扇门户,这多少让惊恐之中的长安百姓感觉一丝安全。[[8]]
待到五月,战况一日紧似一日,已有多批子弟被招募去守卫潼关。前来招募的参军事一会说奉天下兵马副元帅哥舒翰之命征兵,一会又说是奉宰相杨国忠之名招募,正当众人为当今关中军队到底归谁统制而犯疑时,关于哥舒翰与杨国忠相互猜忌的小道消息不径而飞。说杨国忠担心军权总于哥舒翰会对自己不利,于是游说老皇帝另外征集一支军队由自己掌领以拱卫长安,其实真正目的却是为了防备哥舒翰。[[9]] 大敌当前,将相不和,这让刚松了一口气的京师百姓再生惶惧,长安城里愁云密布。在这种情境下的柳氏渐渐灰心,浇灭了再见韩翃的希望,如今的她已不像先前那般牵肠挂肚心急如焚,一切听天由命吧。缘分自天定,因果由业成。法灵寺的老比丘尼净慧不就是这样说的么?既然自己无能为力,那么就交给佛祖去安排吧。在净慧的启发下,她已想好退路。万一潼关失陷,长安必定不保,叛军一到长安,所作所为必定与去年攻陷洛阳无异,以自己之艳质华容,难免受辱于人。万一长安不保,她便决意断发毁形,到法灵寺去避难。若能躲过这一劫,再寻韩翃或许能有结果。
因此,当潼关失守、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率领贵妃仓皇出逃的消息传来,柳氏已剪去缕缕青丝,隐迹于法灵寺,与青灯古钟经卷塑佛相伴,以求于乱世之中保全清白之躯。
这一入佛门便是数年。直到肃宗上元元年(760)秋,柳氏才得到了韩翃的消息。原来那韩翃回家探亲,与父母诉说几年之落魄,柳氏之贤淑,及在她的帮助与督促下终取科名,又谈及她如何劝说自己早日归来探望以慰二老云云,父母二人深喜柳氏之明理,又望儿子早建功业,故而韩翃留家未足半年,便踏上归途。然而路途很快被安史叛军所阻隔,一边是孤身寓居长安的柳氏让他魂牵梦绕,一边却是道路一日凶似一日,西去长安全无可能,音讯断绝难传递。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无奈之下,韩翃只得东走青州避难,后在平卢、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府中任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