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给灵魂一点时间》 (汇集精英睿智思维,剖析国人精神状态,读者原创版高端访谈,震撼来袭!)

書城自編碼: 22560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读者原创版
國際書號(ISBN): 9787546806341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13/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诸葛亮
《 诸葛亮 》

售價:HK$ 79.4
解密:梦的诞生
《 解密:梦的诞生 》

售價:HK$ 193.2
课长,这不是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 课长,这不是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

售價:HK$ 45.9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售價:HK$ 79.4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售價:HK$ 82.8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售價:HK$ 193.2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2
《应许之日(辛夷坞最新小说)》
+

HK$ 103.5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

HK$ 77.5
《幸福不是说着玩儿的(关注社会热点,寻找国民幸福源泉,全面体现》
+

HK$ 83.2
《寂寞的公因数(畅销法国和台湾的寓言式小说,台湾地区米兰?昆德》
+

HK$ 91.0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毕淑敏2014年最新游记,附精》
+

HK$ 83.2
《我这辈子有过你(阅读张小娴小说的首选必读之作。张小娴最具代表》
編輯推薦:
★读者杂志社重磅推出高端访谈《给灵魂一点时间》,采访了国内知名作家、知名学者、知名媒体人、知名音乐人、知名演员等,尽情畅谈中国文学、传统文化、流行文化、音乐、影视等领域的现状与问题,展现时代精神风貌、反映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现状。
★《读者》杂志独家授权、唯一权威选本,名人精英荟萃,最具珍藏价值的高端访谈。
內容簡介:
本书为《读者原创版》杂志历年采访的国内知名作家、知名学者、知名媒体人、知名音乐人、知名演员等的访谈集,包括叶兆言、刘心武、白先勇、郑渊洁、席慕蓉、马未都、梁文道、陈丹青、唐师曾、田青、易中天、邹静之、朱军、汪涵、刘同、戴玉强、李云迪、郑钧、韩红、伊能静、高晓松、方文山、小柯、姚谦等,讨论了当前中国文学、传统文化、流行文化、音乐、影视等领域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这些艺术名家的采访,展现时代精神风貌、展现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现状。
關於作者:
《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4年9月,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原创青年杂志。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錄
第一辑
文化圈
是作家,也是父亲——专访叶兆言
“鬼马”作家中原“瓜农”——专访刘震云
谁解其中味——专访刘心武
父与子,从武力到文韬——专访白先勇
恶之花,暗中光——专访虹影
一个“文盲”作家的童话世界——专访郑渊洁
一半是火,一半是冰——专访海岩
我不相信这是快餐时代——专访毕飞宇
从“七里香”到“英雄噶尔丹”——专访席慕蓉
第二辑
艺术圈
盛世收藏,文化或财富——专访马未都
做一个读书人——专访梁文道
不在远方就在去远方的路上——专访唐师曾
我只是名字被媒体夸大了——专访陈丹青
一个人的天籁——专访田青
善待人生每一秒——专访易中天
不冤不乐——专访邹静之
我是一个快乐的人——专访沙叶新
喜欢现在这个年纪——专访王海鸰
第三辑
主持圈
一头“石狮”的温度——专访朱军
选秀,痛并快乐着的小小里程——专访汪涵
不同的“贱狗”人生——专访刘同
每个黄金档都是一场肉搏战——专访洪涛
梦想“圆润”——专访刘建宏
温柔亦英雄——专访邱启明
燃烧吧,小宇宙——专访陈默
时尚不是logo——专访晓雪
第四辑
音乐圈
“我不是世界第四”——专访戴玉强
时间的玫瑰——专访李云迪
摇滚是一种表达——专访郑钧
别样的红——专访韩红
拥抱内心的小孩——专访伊能静
一块金子的“恋恋风尘”——访高晓松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专访方文山
音乐欢迎你——专访小柯
我不会离开——专访姚谦
第五辑
娱乐圈
最好的女子——专访秦怡
双面王刚——专访王刚
今天,我们好好相见——专访蒋雯丽
我的巅峰还没到来——专访许晴
从垄头到红地毯——专访王宝强
金马只是我的开始——专访黄渤
光脚站在岩石上——专访柳岩
內容試閱
一头“石狮”的温度——专访朱军
文 刘 燕 吴小丽
这个世界上,与我们亲近的人屈指可数。
当面对父母、兄妹、妻儿,这些与我血脉相连的人,我瞬间觉得这世界的世俗,一切与我无关。他们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源,而我,只想拼了命地对他们好。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靠谱的梦想,我的青年时代也一样。怀揣着主持的梦想,我背起行囊开始了远行。我相信,机会总是愿意拥抱奋力向它奔跑的人。

朱军很忙,这从他隐隐透着血丝的眼睛中可看出一二。略微松弛的皮肤和已显山露水的眼袋也在提醒着我们,这个隔着桌子与我们对坐的男人已经48岁了。
今年是朱军站在春晚舞台上的第16个年头,这让他在获得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收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一家周刊毫不客气地评论:“喜爱和讨厌朱军主持的人几乎一样多,前者的代表是家庭妇女,后者的代表是网络青年……知识结构与娱乐精神的欠缺是朱军的软肋。”
可是,为什么是朱军?为什么是他站在那个万众瞩目的位置?为什么是他一次又一次挑大梁,在国庆阅兵、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担任主持人?为什么是他一次次站在赈灾晚会、慈善晚会的现场?为什么是他在春晚中承担了“无论发生任何情况,一切交给朱军一个人”的责任?仅仅是因为“大气”“激情”“煽情”吗?
眼前的朱军很温润,深蓝色西装笔挺,皮鞋、领带无不妥帖精致,声音沉稳而有磁性,高大俊朗却毫无侵略性,无疑是符合传统审美标准的谦谦君子形象。与人说话时他习惯直视对方,目光含笑且清亮。
朱军很传统。传统的朱军喜欢研究家族历史。当年,他父亲从洛阳市孟津县朱仓村出发,加入革命的队伍,成为“兰战”(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的元老之一。一粒中原的种子,在大西北扎下了根。
童年的日子是艰辛的。家里7个孩子,朱军是最小的。他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别人挖苦的话是“瞧老朱家那一群要饭的”。
全家11口人靠父亲每月130多元工资生活,所以,母亲时常要做零工补贴家用。成年后的朱军看电影《山楂树之恋》落泪,是因为静秋母亲糊信封的镜头让他触景生情。
朱军17岁走进部队,成了一名侦察兵。
城市的孩子融入纪律严明的部队,自然经历了一番挣扎和蜕变,但也开启了一个海绵般的吸收过程:进入业余宣传队,学说相声,学说普通话;加入军乐团,还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阅兵;凭借相声才艺,考入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
此时的人生就像一个圆,从“兰战”大院出发,又回到原点。若满足于现状,此时的朱军无疑已“幸福圆满”:认识了同团的舞蹈演员谭梅,亲自设计装修了爱巢;涉足主持界,反响越来越好;之后又“触电”,成了当时甘肃电视台的“一哥”……
因为杨澜“你如果原地不动的话,5年也就没有什么太大发展了”的忠告,也因为央视导演高立民的慧眼识“朱”,更因为心中“蠢蠢欲动”的梦想,朱军成了一名“北漂”,在央视每天忙着擦桌子、倒水、订盒饭……
那段经历对朱军弥足珍贵。时至今日,只要吃工作餐,朱军一定会对订饭的人说“今天的盒饭很好吃”,因为这是他当初听到最高兴的话。
之后,朱军有了《东西南北中》,站到了春晚的舞台上,也有了《艺术人生》。
在“网络青年”眼中,无论春晚的主持还是《艺术人生》的对话都不是多有技术含量,就是站在那里激昂有力地按照台本顺下去——似乎只要形象、嗓音、记性都不错就可以了。“石狮”的说法由此产生。
但深入朱军的工作细节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春晚的“零误差”直播对主持人的现场把握能力、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配合能力要求很高。一场晚会下来,观众印象深刻的一定是节目,但若主持人出错,一定会成为观众眼中的“事故”。主持人责任不小,发挥空间却不大,直播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偏差。主持人在台上所展现的闪亮风采的背后,往往是十年功力的累积。
隐藏在幕后的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备份”。1997年,柯受良飞越黄河直播前,朱军接到指令:“要做好他万一失败的准备,如果没有飞过去,你要想好该怎么说。”1998年夏天的抗洪救灾募捐晚会上,朱军接到一张小纸条,写着“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让我们团结起来,手挽手,肩并肩,必将战胜一切困难”。关于说出这几句台词的时间,要求是“今天的第三次洪峰如果能顺利过去,这段词就不用了;如果过不去,可能就要炸开大堤泄洪……”朱军一直庆幸,这些“备份”都没能派上用场。
每当这种时候,部队锻炼出来的心理素质、学相声时练出来的伶牙俐齿、与生俱来的艺术感觉以及由己度人的体贴,总能让他保持良好的分寸,得体而大气地走过一个个关口。
2004年前后,朱军到达了自己主持生涯的顶峰,当时他几乎拿遍了主持人所能得到的所有奖项。主持大型晚会得心应手,《艺术人生》收视率节节攀升,儿子朱思潭的出生让他体会到生命的神奇……
争议也随之而起。随后两年,时常有娱乐记者问他有关“煽情”“德艺双馨”“下课”的问题,观众也津津乐道于“家父”“下跪门”“与李咏大打出手”……
面对争议,朱军很淡定,不解释,不回应,不说明。甚至,他和冯巩在春晚合演的小品《笑谈人生》中还戏谑地总结了“催泪四招”: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情煽。
“音乐一起,让你的眼泪流个没完。”
自嘲的勇气来自于自我肯定,他知道观众有多方面的需要,明白自己在这个舞台上的价值。“无论怎么做,都有人说不行。听了那么多意见,除了束缚住思想,捆绑住手脚,再没其他的了。既然尽了心、尽了力,不负自己的良知,那么笑骂毁誉皆无所谓,乐享其中就好。”同时,他也努力弥补身为“主持土八路”的不足。
白岩松说:“我不知道朱军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主持人,但我觉得他正在非常努力地去做一个更平和、更有文化感的人。
我觉得这是他在完善人格方面的努力。”这可能就是朱军说的“锻造”。
如今的朱军师从范曾老先生学画,书画对他来说,是“心灵的跑马场”“精神的大草原”,也是“自由的思想国”。面对画纸,朱军可以把身处此时此地所“不能说、不想说、不敢说的东西”记录下来,留待以后再说。
当生命之流走向中年的宁静深沉,朱军“回归平平常常、简简单单”,因为这就是真正的人生。所以,与8年前的书名“时刻准备着”相比,新书书名“我的零点时刻”更贴合中年朱军的心情——零点时刻是朱军的战场,但“零点”也意味着生命的放空和归零,也唯有如此,方能走得更远。
或许妻子谭梅的话更能概括朱军现在的心境:“越来越进入了自由的格局,于自由中求规矩,在规矩中趋自然。”

一部分已经和春晚长到一起了
《读者原创版》:1997年至今,你已经在春晚的舞台上站了16年。在你眼中,春晚这些年来有哪些变化?
朱军:早期的春晚就像小草一样,虽不起眼,但生命力极强。但是那时有一种特别珍贵的东西,叫淳朴。后来,方方面面不断进步,这个晚会越来越炫目。1983年的时候,李谷一老师一口气可以唱6首歌,后来6个人只能唱一首歌。(笑)这是节奏的变化,我觉得它也映衬着我们生活的变化,但我相信,它最终有一天会返璞归真。
《读者原创版》:回到最初的状态?
朱军:对,无论它的科技手段如何进步,但我想春晚一定会回到最初,真正以欢乐为目的,卸掉那些多余的包袱,在除夕之夜给老百姓送去一台欢乐的、祥和的、充满了浓郁亲情的晚会。其实这几年已然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从提出“开门办春晚”开始,越来越多地加入民间元素,包括一些“草根”明星加入春晚,后来又应运而生了“我要上春晚”这样一个栏目,为春晚选择真正来自民间的“草根”明星,这样就挺好。
《读者原创版》: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春晚持有批评和质疑的态度。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朱军:我经常会把家长教育孩子或者兄弟之间闹点矛盾、提点意见跟这个联系起来。
因为心中有爱,他才会挑你的毛病。我觉得观众对春晚也是这样的。几十年的陪伴使得大家形成了一种习惯,所以现在才会说春晚创造了一个新年俗,而且这种说法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什么事都不可能是一边倒,所以一定会有人说好,也一定会有人说不好。只要出发点是善意的,我们都该好好谢谢大家。
《读者原创版》: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如果离开春晚,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态?
朱军:(笑)没有经历过,不知道。我想起赵忠祥和倪萍两位老师联袂出演的小品《品茶》。两个人化妆成白发老者,在除夕夜品茶话平生。两人互相挑毛病,赵老师直指倪萍的煽情,而倪萍则调侃赵老师的兰花指,说过之后,一笑置之,二人的默契观众一目了然。或许到了那个时候,什么褒贬荣辱都看淡了吧。当听到他们自嘲为“流星”的时候,我在心酸之余又忽感悲凉。我和周涛相视苦笑,彼此都懂了,他们是在以这种方式向春晚告别啊!
《读者原创版》:那你呢?
朱军:我想一丝的不舍一定是会有的,因为毕竟十多年了,可以说有一部分已经和春晚长到一起了。到了这个时候,觉得你在那个现场才是正常的,但是总有一天是会回到家里的。就我而言,我自己推测将来离开春晚的时候应该觉得挺开心的,因为每年除夕都没跟家里人一起过,多多少少有一丝愧疚,尤其是父母在的时候。所以我觉得如果有一天离开春晚的话,我会享受和家人一起过年的快乐。
有情才能煽得起来
《读者原创版》:《艺术人生》作为一档谈话节目重在沟通,你认为沟通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军:真诚。有人问过我,为什么很多艺术家到你那儿去就能敞开聊。我说这可能是一个态度问题。其实跟人交流很简单,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就可以。在《艺术人生》的舞台上,我也曾经遇到过跟我的价值体系完全不同的嘉宾。比如,我曾经采访过一位艺术家,当谈起朋友话题的时候,这位艺术家很坦率地说,朱军,我没有朋友,我有的都是对手。像这个我就不认同。我觉得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可能会有对手,但更多的一定是朋友。在我看来,至少你要真诚地把他当成朋友,这才是阳光的、灿烂的。
《读者原创版》:你主持《艺术人生》已经11年,在这么多期节目中印象最深的嘉宾是谁?
朱军:只能说对每位嘉宾的印象都很深。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但那种执著、坚持是一样的。比如秦怡老师,我前几天还跟她见面,她真的有惊人的美丽。她经历了那么多,现在还在做公益。人在做,天在看,老天爷还给她的就是这份美丽和健康。再比如陈凯歌导演,在做那一期《艺术人生》的时候,当我们拿出一位老乡寄给他的那包黄土,陈凯歌导演眼含热泪,他看出了观众的心声:我们呼唤诚意电影,我们呼唤充满了中国精神、富有时代价值的电影。
《读者原创版》:有一段时期,《艺术人生》和你本人都遭遇了观众的质疑。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采访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都全民娱乐了,留着你的眼泪,省省你的煽情吧!”你如何面对这些质疑?
朱军:那两年是《艺术人生》受到质疑最多的时期。娱乐记者时不时地跑来诘问我有关“煽情”“德艺双馨”“下课”的问题。仿佛一夜之间,就从“是什么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的认同变成了不堪的“煽情说”。我做梦都在问自己,我到底哪里做错了?我找专家交流,自己看书寻找答案,可是真理仿佛无迹可寻。我越来越迷茫。说到煽情,至今我都觉得有情才能煽得起来。这些老艺术家之所以常常在节目现场泪水涟涟,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可以抒发感情的出口,他们才愿意提及过往。而听到那些伤情的往事时,我总不能像石头一样无动于衷吧?
家人是牵着风筝的线
《读者原创版》:你一直称呼妻子谭梅为“梅梅”,结婚这么
多年,如此深情殊为难得。你怎么看待爱情?
朱军: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的爱情还没有到来。繁体字的“爱”是有一个“心”的,用心在同一个屋檐底下支撑起来的情叫“爱”,所以爱应该是无私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在我看来,年轻人的感情非常美好,我们通常把它叫做爱情,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叫做激情,因为它有附加值,有动物本能的属性在其中。我们有要求、有冲动,两人携手彼此关爱,会产生感情,时间长了,会产生亲情。我觉得,当我们牵手一生走到暮年的时候,什么需求都没有了,生活真的复归平静,再不用为事业奔忙了,那个时候才叫相濡以沫,才是真正的爱情。相互搀扶着慢慢走,坐着摇椅慢慢聊,这就是我追求的境界。(笑)
《读者原创版》:对儿子朱思潭有什么期望?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影响到他?
朱军:其实我对儿子没有具体的期望和要求,如果有的话,其实很简单——我希望我的孩子善良,希望我的孩子正常。与其说他生长在一个比较好的家庭是一个优势,还不如说他同时也有了一个劣势。有人可能会说,他是朱军的儿子,自豪吧?但是肯定也会有人说你是朱军的儿子又如何。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但是没有选择,他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所以我特别希望我的儿子能过平常人的生活,这比什么都好。
内心能感知幸福更重要
《读者原创版》:你经历了很多辉煌,也经历了很多人生挑战。
朱军:人生挑战其实是一件好事,如果风平浪静的话,就没有了故事。我近几年喜欢写字、画画,后来我就在悟,其实人生可能和书法是一样的,是在破坏了一种平衡之后得到的另一种平衡。我们的汉字是方方正正的,但是如果你把它写得太方正,它并不美,只是规矩。如果人生这样四平八稳,恐怕没什么太大的意思。你总要打破这种平静,打破这种平衡,然后去创造另外一种平静,构建另外一种平衡。一幅字,头一个字写碗口大,第二个字写核桃那么大,不好看,但是当你把整幅字写完以后,它寻找到了一种平衡,它就是美的。人生也是这样,你在不断遇到苦难和挑战,也在不断迎接辉煌和荣耀。
《读者原创版》:回顾这么多年的人生历程,对自己满意吗?
朱军:当然还满意,我要是对自己都不满意的话,人就没法活了。(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对别人要求太高,更不要太苛求自己。有很多东西不是你打破头就能够得到的,因为它受制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很有意思的是,当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端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好事一定会接踵而至。
我经常会举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你目前用自己的造化只开了这么大的一个窟窿(用手比画),而你心里的球有那么大的话,怎么能钻过去?你非要在这一刻过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变形了过去,这还好,弹性不错,但更大的可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使自己破裂。所以很多东西不要太过于苛求自己,只要努力了就好。
《读者原创版》:但是人身处社会,难免会有比较。
朱军:确实有,但我不跟任何人比,只和自己比。比的一个层面是事业,但我更愿意比的是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内心的感受。内心很重要,内心的感受可能很多时候大于世俗的对于成功的要求。能感知内心的幸福,足矣。
(图由被访者提供)

谁解其中味——专访刘心武
文 一 盈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
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

到目前为止,刘心武还没有嗅到硝烟味。
2010年3月11日,刘心武第四次登上《百家讲坛》。就在2天前,他的新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刚刚由凤凰联动重磅推出,一经面市便牢牢占据全国书市销售排行榜前列。
这一回,他不仅提出“《红楼梦》一百零八回”新概念,更将高鹗的“续貂”推翻,公布自己的探佚成果,甚至完整列出后二十八回名目,大有续写《红楼梦》之态势。
“还好,我现在很安全,可能社会更加宽容了吧。”刘心武笑谈。
他刚从杭州签售回来。签售中,“红迷”们的热情再次令他感动。“上至九十多岁的老人,颤颤巍巍靠上前;下有‘90后’少年,一位大学生激动得发抖……”他叹息着摇摇头,“其实大可不必。”
随行人员透露,每每签售,刘心武总是现场最“火爆”的那一个,然而签售数量却并不与之成正比。“刘老师不仅签自己的名字,还签对方的名字,甚至写一两句赠言。”
出版方着急上火:“我们提醒他,刘老师,签你的名字就行了。他嘴里说‘好好好’,可不一会儿,又和别人搭上话,签下好多内容……”
一方面亲切随和,另一方面却率性孤高。比如,他绝少接受采访,更会以“身体不适”“情绪不佳”等理由随时取消一次非常重要的活动。譬如一年前,他曾以“我老了,脾气有点古怪”拒绝我的专访。一年后旧事重提,他乐呵呵笑了:“我的确厌恶很多无意义的、虚无的交际。”
事实上,去年,也正是刘心武最伤痛的一年。爱妻晓歌因癌症去世。在自传中,刘心武曾描写那琐屑到极致的人生乐趣:“妻入睡后,我常仍在灯下伏案疾书,这时妻平稳的鼻息,便成为我心灵中一种无形的伴奏。每每出差,最想念的便是家中开饭前,厨房里油锅热了,菜叶子猛倒进锅里所发出的那一片响声!”
妻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心武痛感人生的虚无。“有一阵子我常常坐在客厅的沙发里,一动不动。”
儿子感到害怕,赶紧劝父亲转移忧伤,找件事情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百家讲坛》再度找上门来,刘心武接受了。这一次,是他第四次“登坛”百家。坊间传言,“《百家讲坛》重邀刘心武出山,目的是为了挽救日渐下滑的收视率”。
关于目的,刘心武不屑于讨论。重要的是,通过《百家讲坛》,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化之精髓。更可喜的是,通过探佚《红楼梦》,他的情绪果然恢复了平静,甚至可以笑谈那段黑暗往事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这段参透人世悲欢离合的《好了歌》,相信经历生死的他,今日有着更深切的感悟与明白。
掐指算算,刘心武的红楼人生,已经走过二十多年。
幼年时,刘心武发现父亲的枕头特别高,掀开一看,竟然是一本《红楼梦》。印刷非常古老,是竖排的,里面还有绣像。“我那时候还小,虽然看不太懂,但耳濡目染间就迷上了。”
1953年,12岁的刘心武在北京钱粮胡同的一家书店里读到《红楼梦新证》。作者周汝昌,是继胡适之后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
“我非常感兴趣,就买回去读,似懂非懂,难以卒卷。于是跑到大人面前‘说嘴’,最终图书被没收,全家轮流阅读。”
“红楼机缘缘于家学,我承认自己是早慧的。”关于这点,刘心武并没有故作谦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