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1. 以最生活化的实例、最直接明了的解说,让人能真正找到自我,开启新的视野。
2.这是一本充满心灵智慧的书,能让我们找回真正的自已。
3. 在《人生》杂志的《人生导师》专栏中连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4. 海峡两岸畅销100万册;张国立、李连杰、林青霞、罗大佑等名人推荐。
|
內容簡介: |
圣严法师从宏观角度谈论整体人类的目标:当全人类有了正确的方向,身处其中的个人,自然就能找到定位,而不会茫然失序。
本书分别讲到如何“掌握人生方向盘”“不被自己框住”“回归内在的声音”,以及“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阅读本书,能够带领我们找回真正的自己。
|
關於作者: |
圣严法师,1930年出生,佛学大师、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包括“禅修精华系列”(《入门》《观念》《法脉》《公案话头》《默照》《五停心四念处》《活用》)《正信的佛教》《禅修指引》《寰游自传》等,这些著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圣严法师于2009年2月3日下午四时圆寂,享寿80岁。
|
目錄:
|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找回真正的自我 002
不再空虚无奈 007
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014
圆满的生涯规划 019
方向感 023
不再空虚的人生 027
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 032
人生的愿望 039
找到生命的价值 043
享受人生,珍惜人生 047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执着和固执 052
坚持的是原则还是偏见? 057
积极的人生 061
改变时不违常理 066
放下真理,真自由 071
花开花谢,不执着 075
开发智慧的潜能 079
好念头、坏念头 083
调和主观和客观 089
主动和被动 094
活在当下的积极 098
再论积极 103
大鸭大路,小鸭小路 107
心安理得就是成功 112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心与物的调和 118
不再执着七情六欲 123
良心 127
自由和尊严 132
化“私我”为“无我” 137
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 142
转自私自利的我为功德的我 146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自我而非我 152
自知之明的自信 157
认识自己才能获致成长 162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167
有什么值得自夸的呢? 172
别不知不觉浪费了生命 176
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180
忏悔与负责任 184
永远的功课 190
控制情绪而不压抑情绪 194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199
|
內容試閱:
|
找回真正的自我
相信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一定会说:“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过,我们所认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么?你可能因为从小到现在,大家都叫你这个名字,你也已经听惯了,就觉得这个名字就是我,我就是这个名字。
你也可能会认为:“我的身体是我的,我的家是我的,我的思想是我的,我的能力是我的,我的财产是我的,还有我的太太,我的先生,我的孩子,都是我的。”但是在这些话里,出现的只有“我的……”“我的……”就是没有说出究竟什么是“我”。
例如:这是谁的身体?是“我的”身体;谁的思想?是“我的”思想;谁的观念?是“我的”观念;谁的判断?是“我的”判断;谁的钞票?是“我的”钞票;都是“我的……”“我的……”
那么,“我”到底是什么呢?
事实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我”!
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我们从小就被各种外在的价值观念所左右,被物质的环境牵着鼻子走,成为外在环境的奴隶而不自知。为了我的身体、我的财产、我的家人、我的……又哭又笑、又欢喜又懊恼,全都是为了“我的”,没有一样事情是为了“我”。这是多么愚蠢呀!
仔细想想,我们刚出生时,头脑中本来没有知识、学问,也没有记忆,但是随着后天的学习,渐渐地会辨别事物的名称、形象以及数量的多少了。然后又进一步做出诸如——“这对我有没有好处?对我好不好?”“谁是爱我的?谁是不爱我的?”“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等价值判断。而且在长期社会化的过程中,为了让周遭的人所接纳,我们也渐渐学会了磨灭自己真正的声音,掩饰自己真正的感情。
于是,口是心非久了,连自己真实的感觉都无法体会了,也失去了辨别事物真相的能力。身心往往处在无法主宰、无法掌控的情况之下。
真正的自我,应该是能够主宰自己,能够差遣、调配、控制自己的身心活动,自己能够做得了主,这个才是自我。应该要向东走,就不会往西去;能够主宰自己的双手去救人、助人,而不是杀人、不是打人;也能够主宰自己的心,让它生起惭愧心、谦虚心,而不是骄傲心、自大心。
可是我们往往易受环境影响而转变,随着环境转变而动摇,以佛教的说法,那是随“业力”而转。“业力”,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的无量世,一生一生所做的一切善、恶,在现世得到的一切结果。
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变成环境的附属品,都希望做一个能够主宰自己的人——也就是不要随着业力而转。这就要靠愿心和愿力来转变;否则只有随波逐流,随着环境的“风”在转,随着别人的脚步起舞,成为环境的附属品,而不是转变环境的人。
尽心尽力做自己能做的,学自己应该学的,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尽量付出,从中不断修正自己,这就是找回自我最好的方法。
希望大家,也祝福大家:能够找回自己。
不再空虚无奈
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几乎就是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好像没有什么重心可言,内心常感觉到空虚无聊,即使是看电影、唱KTV、打保龄球、登山、旅游,有这种种休闲活动和娱乐,仍然没有办法弥补内心的空虚,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现代人的情况如此,古代人也差不多,我相信未来的人也会有这种情况。可以说这种空虚感,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有的。为什么会空虚?什么叫作空虚?
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就会感到空虚。很多人日子一天一天过,好像就是为了把肚皮喂饱,让身体有地方住,满足了衣食住行所需,就觉得够了。仿佛“开门七件事”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可是当饭吃饱了,衣服有得穿,房子有得住,也有自己的车子了,日子过得虽然不是最好,但还过得去的时候,就开始思索人生究竟还有什么呢?如果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心中茫茫然,空虚感就会出现了。
空虚的原因,往往是无聊和无奈,像一条在茫茫大海里的船一样,没有尽头也没有方向,又没有大风大浪的刺激,好像随便往哪边行驶都一样,即使不动也无所谓。只是,不动时好像没事可做,动了又觉得不是自己的方向而感到无聊,最后陷入一种茫茫然的空虚感当中。有这种空虚感的时候,无论是打保龄球、看电影、喝酒、去卡拉OK、看MTV等,各种各样刺激性的娱乐,都不可能给你一种真正落实的安慰感,不过是暂时麻醉了你、刺激了你,让你的感觉因忙着一件事情而产生移情作用。一旦时间过了,空虚感又会回来,实际上内心永远是空虚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当想求的求不到,希望获得的得不到,一次一次地落空;想要努力又努力不上去,想要往上爬也爬不上去,日子就会过得非常无奈、难过。
曾有人跟我学佛,一开始就说:“师父,我要修行。”
我说:“好呀,你打算怎么修行?”
他说:“我要出家。”
我说:“好呀,让你出家。”
出了家以后,他天天希望受戒。于是,我就让他去受戒。受了戒以后,他又天天希望开悟。偏偏开悟这件事,不容易如其所愿。结果,有一天他对我说:“师父,我想我不适合出家,也不适合修行。我觉得很无聊,一天到晚,一天一天地过。我是在家里的时候,也是过日子;出了家以后,也是这么过日子。还是一样吃饭、睡觉、上厕所。我现在觉得很无聊,我想我不适合出家,还是回家好了。”
这种人的空虚、无聊,就在于他不断追求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东西,可是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因为永远都有更好的东西在前面。只有追求到最后进了棺材,才会告一段落,因为再也没有机会了。即使是这样,临到死的时候,他还是会觉得空虚,因为“要的东西还没有追求到,怎么就要死了?”
以我个人来说,身为一个学佛的人,我觉得人生非常充实,非常踏实。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我现在所作所为的目的是什么,也知道我现在接受的一切是为了什么——这都是因果而来的:现在所得,过去所造;未来所得,现在所做。现在我得到的就是过去的因果,而我现在的所作所为,我的努力,都是为了准备好我未来的方向。
一个人的生命没有目的,欠缺意义,生活便会显得十分空虚,甚至像行尸走肉一般。我曾经说过,人生的目的是来受报、还愿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则是在于奉献,自利利人、成己成人、增长福慧。如果真有这样的体会和这样的实践,你的生活或生命,一定不会是空虚无奈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