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疯狂行为学:来自猩猩的你,为什么总会失去理智(《福布斯》《华尔街日报》著名心理学家为你揭穿自控力陷阱,帮你绕开控制你生活的非理性因素,掌控你的人生)

書城自編碼: 227237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百科
作者: 戴维 迪萨尔沃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5730359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0/18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3.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

售價:HK$ 93.6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售價:HK$ 105.6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售價:HK$ 153.6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售價:HK$ 90.0
游戏改变未来
《 游戏改变未来 》

售價:HK$ 167.9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HK$ 94.8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HK$ 106.8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HK$ 20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8.6
《 房地产周期 》
+

HK$ 48.7
《 高效15法则 》
+

HK$ 75.4
《 食帖·下午茶时间到! 》
+

HK$ 65.3
《 故事生灵 》
+

HK$ 55.1
《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

HK$ 55.1
《 情感暴力:你会和亲近的人相互伤害吗? 》
編輯推薦:
★一部关于心理学如何影响人们行为及决策的有趣之作!
 比如大脑有一些需要你克服的不易察觉的荒谬倾向:
买彩票其实只是概率游戏,但大部分人会认为自己买彩票比机器选择中奖率更高。
大部分所谓巧合都是大脑过分关注的结果,但依然有人会认为某些重复出现的东西具有非凡的意义。
手持一杯热饮,比一杯冷饮更容易产生亲和力;喝了一杯甜饮的人比喝凉白开的人更愿意原谅别人。
在口算一道数学题时,手持质量较重的物品,人们更容易给出较高的估算值……
★跨界科学家为你揭示人们日常思考所觉察不到的偏见、混乱和错误!
你的大脑想要的,常常并不是它所需要的。
你的记忆很容易就会被改变,一张照片一部影片都会让你想起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说话过程中比喻通常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在迅速改变你对事物的看法……
★用科学的方法帮你找到生活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缺点和劣势,认识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良好的开始。并且改变自己不是一个虚无的信念,而是有方法可循的,科学的帮助比励志书更有用。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可以帮助你过上有意义生活的科学指南。
为什么对于那些我们感觉不舒服的任务,明知道应该按时完成,却会拖延,但这种拖延又会让我们感到更加焦躁不安?为什么我们能在一些随机性事件中看到意义?为什么我们试图戒掉一些对我们有害的东西,却反而让自己陷入另一种诱惑?
我们很多人受困于无所觉察的力量,有些人称他们为命运,实际上大部分只是心理的强迫性重复。人们的行为被莫名其妙的心理因素左右,大脑在我们做决策的时候不自主“走神”,这一切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很难意识到它们竟然就这样堂而皇之影响你生活,误导你决策,让你变得不理智。
无意识对生活的影响,比你想象的还要大。跨界科学家经过精密完备的实验向你证实:你的大脑想要的,常常并不是它所需要的。事实上,大多数让我们的大脑感到“快乐”的东西都会导致错误、偏见和失真。人类的思考有太多的缺陷。
本书探索那些让大脑感到快乐的事情,以及为什么那些想法对我们而言是有害的。作者的研究包括对进化和社会心理学的剖析,包括认知科学、神经学,甚至市场经济学。作者通过不同的试验和案例,提供克服大脑困境的方法,使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变得更理智,最终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關於作者:
作者:戴维 迪萨尔沃是一位科学家,也是公共学者,写作关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交互方面的话题。他曾在《科学美国思维》《今日心理学》《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众多知名期刊上发表过作品,收到大量读者追捧。他经常采访关于科学和科技的话题,曾在NBC晚间新闻和CNN头条新闻上做过专家嘉宾主持,为美国环境保护协会和一些公共或私人的组织做咨询研究分析和沟通专家。

译者:王岑卉,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策划并编译有“新东方双语书话译丛”《一派书心》《书林辟径》《书海逸趣》《护书之苦》《藏书之乐》,译有《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自控力2:瑜伽实操篇》《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疯狂的简洁》《CIA特工之王》《唤醒沉睡的天才:教练的内在动力》《红圈:海豹突击队前狙击手总教练回忆录》等
目錄
前言:为什么人类的心理那么难以捉摸?1
引言:人类有趣的认知特点6
大脑的运作方式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的多8
寻找更好的答案,励志也许没什么用10
直觉有用吗?12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13
第一部分 你轻易觉察不到的疯狂偏见001
第一章 大部分偏见的原因是人们总追求确定性002
比虎鲸固执的人类002
在眼前“消失”的大猩猩006
奇妙的“思维框架”影响实验009
喜欢自己找麻烦的人013
没有对错!什么有利,就拿过来?015
为什么都灵裹尸布谣言总有相信的人?017
失败的气功大师也有支持者021
思维范式是如何影响做决策的023
违背天性的好处025
第二章 生活中真有那么多“规律”可循吗?028
巧合是神的指示吗?028
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本能030
疯狂的咖啡和抽烟的猴子032
故意捣乱的上帝033
概率和大脑——不般配的一对036
你自己买彩票的中奖比他人代买中奖概率更大吗?037
第二部分 无意识的力量以及逃避倾向041
第三章 为什么你会对未来估计不足?042
为什么别轻许诺言?043
阻碍你晋升的“急事综合症”045
紧张状态时,人们更没有道德?047
第四章 被无意识控制的生活049
闭上眼睛也能开车回家?049
每个人都有“第二个脑”?050
为什么人们会沉湎于负面思想之中?053
第五章 虚拟与现实,傻傻分不清楚055
网络成瘾是如何毁掉我们的生活的?055
疯狂的“多巴胺”058
有强迫倾向的人更容易上瘾060
科技能让人产生归属感062
分清现实和虚拟,没那么简单064
小总结:三思而后行065
第三部分 怎么做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067
第六章 倾听内心的声音068
一个懒惰型天才的启示068
你是成功导向的人,还是趣味导向的人?070
“N效应”——关于竞争的有趣现象072
怎样避免“N效应”?074
更快的绩效反馈带来更强的动力075
你是一个适合“公开承诺原则”的人吗?078
事先问问自己行不行,容易把事做成079
第七章 自制力陷阱082
习惯性发誓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082
为什么人们总高估自己的自控力?084
伴侣间的承诺不靠谱!087
据说想象一下你吃过了,就真的不饿了088
人人都有破罐子破摔的倾向089
奇怪的道德平衡:为何我们会容忍罪恶?091
第八章 如何做不后悔的决定?093
后悔与失败感093
为什么想要某件东西的欲望远大于得到后的满足感?094
为什么人们会喜新厌旧?096
反思,未必总是好的098
不后悔的秘密100
第四部分 社交压力是如何影响你的判断力的?101
第九章 跟人打交道的趣味心理学原理102
人类真的不容易102
试图留给别人的印象会影响你对别人的评价103
如何管理交际圈?105
莫名其妙的“自己人”106
遭遇不公时,什么是最好的决定?108
第十章 你比想象中还要容易被影响112
为什么你在乎他人的观点?112
你决定还是我决定?还是你决定吧113
同伴是如何影响你的?115
群体选择与身份认同116
“真相的幻影”:宣传洗脑的秘密117
防不胜防的影视感染力118
比喻的力量:思维可以被语言塑造120
我们到底有多容易受影响?122
第十一章 大脑的流行性“疾病”124
不光情绪会传染,肥胖也会!124
焦虑就像传染病127
指责是怎样使群体变成一锅粥的128
移情能力:一种有益的“传染病”129
打哈欠的黑猩猩:“偏心”的移情行为130
人类并不擅长发现谎言!132
第十二章 你觉察不到的力量:物体和环境都在影响你做决定!134
思考与身体的知觉也有关系?134
重量会影响我们的思维?135
温度决定人际关系?137
形状、质地、硬度竟然都在影响人们做决定138
第五部分 你记住的不一定就是真的!141
第十三章 人类不堪一击的记忆能力142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142
什么事情更容易被记住?143
记忆并不是像数据存储在硬盘里那样146
一张照片就可以改变你的记忆147
录像会直接歪曲记忆148
目击者的证词是百分百可信吗?150
别以为记忆很靠谱,每个人都记了很多没发生过的事151
记忆也能构造未来情景154
第十四章 方向对了,就实践吧!155
儿童的模仿:不辨对错的学习157
努力不重要,正确的努力才重要158
大部分人不缺时间,而是缺少针对性的训练159
触类旁通比没有针对性的学习要好159
专业技能在新领域通常也会派上用场161
小结:找准目标再前进吧!162
第六部分 说到不如做到163
第十五章 成为一个理智的人的50条建议164
1、别着急,让一切先缓一缓165
2、意识到偏见,就慢慢改变它166
3、提防“可得性偏见”166
4、你的思维范式适合你吗?167
5、请别人帮你信守诺言167
6、去做既有短期回报又符合长期利益的事168
7、让目标看得见摸得着168
8、捕猎过程比获得猎物更吸引人169
9、好的坏的都要想一想,避免“自利偏见”169
10、适度的针对性训练很重要170
11、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它,你会爱上这种感觉170
12、向自己发问,不要自我暗示171
13、培养有用的习惯172
14、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会影响你对别人的第一印象172
15、试着记住:你的记忆很可能不可靠173
16、快乐的秘密:拒绝习惯化,学会陌生化173
17、想象自己刚吃过饭,可以降低美食的诱惑174
18、“移情”不爱陌生人174
19、训练元认知有好处175
20、不要总是相信“常识”175
21、不是所有传染都是生理上的176
22、自我感觉正确,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正确的176
23、小心“探索性无视”177
24、我们喜欢寻找联系177
25、我们渴望“替罪羊”178
26、做事本身就是目标178
27、我们不善于预测自己的情绪反应178
28、及时的回报会带来动力179
29、我们不擅长发现谎言179
30、好好利用核对清单180
31、反事实思考既有危险,也有价值180
32、重复乃说服之母181
33、比喻的作用181
34、大脑不局限于两耳之间182
35、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182
36、“认知流畅性”有助于学习,也有助于宣传183
37、道德感的自我调节183
38、对大脑来说,相信什么都一样184
39、接受偶然184
40、避免合取谬误185
41、谨慎看待表面价值185
42、不要轻信THOMAS186
43、你也许会失去冷静,但一定不能失去全局观186
44、小心被后悔操纵187
45、记住黑猩猩和儿童是怎么克制冲动的187
46、词语会引导认知188
47、模仿是人类的天性188
48、孤独与冲突存在联系189
49、逃避不是魔法189
50、来回切换工作可以提高效率190
第十六章 告别疯狂,寻找生活的意义191
追求完美不如享受充实191
追问生活的意义,本身让生活充满意义193
结语:我们是意义的制造者194
特别章节195
铁眼科迪的眼泪也有坏影响?195
如果你想让骗子现形,就让他画画吧198
不正直行为与情绪的关系,比我们想象得更紧密199
打电话时你有多“盲目”?201
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时,情绪也会出问题203
情绪化进食,以及母亲为什么该受责备204
致谢206
译者后记208
內容試閱
巧合是神的指示吗?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吧。首先,设想你正在机场里漫步。在你随便溜达的时候,你发现了一系列似乎是偶然出现但又像是诡异巧合的东西。比如,你在不到45分钟的时间里在4个不同的地方看到了同一个数字(比方说是429吧):一本杂志的标价,不经意看手表时上面显示的时间,某人T恤背后印着的数字,一杯冰镇酸奶的价格。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让你满腹狐疑。你隐约感觉到,这和你即将乘坐的飞机有些关系。果不其然,“巧合”在继续,你的航班号是1429。现在,你有点拿不准了——我是该努力从这些巧合里领悟出什么,还是当这事完全没发生过?这是不是关于我此次出行的暗示?如果是的话,是谁在提醒我注意呢?我是该按部就班地登上这架飞机,还是赶紧去换票搭乘下一个航班,好摆脱这个奇怪的巧合呢?
这样的例子足以让大多数人怀疑这些偶然发生的事可能预示着什么。如果这确实意味着些什么,那怎么才能发现其中隐藏的含义呢?由于马上就要登机了,你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是“这是在警告我不要坐这架飞机!”但你转念一想,那么多人都要坐这架飞机,有多少人也得到了同样的警告?如果他们都没得到警告,自己又凭什么能享受这种特殊待遇呢?再说,完全有另一种可能性,这也可能是个好兆头嘛。说不定你会坐在未来老公身边,或者遇到一个给你高薪工作的老板。不过,你怎么能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冒这个险值不值呢?万一这架飞机坠毁了,说不定你会后悔当初没领会暗示呢。光是想想这些可能性,你的脑子里就会一团乱。
好了,松口气吧,不用再接着想了。
如果你读了上面两段后觉得很沮丧,我的第一个目的就达到了。其实,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巧合”的含义只产生并存在于我们的大脑里,但我们会将其投射到外部世界。问题是,一旦大脑发现某些事物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可能让我们遇险或受益,它就无法摆脱这个念头。在这个例子里,你可能很难想起自己是出于什么原因开始关注“429”这个数字的。或许你只是看见这个数字2次,大脑就会对这个微小的共同点提高了警惕,导致你开始关注相同的数字。一旦发生了这种事,在机场里找到更多含有“429”的东西就不难了。这个数字会像黑暗里的明灯一样吸引你的注意力。实际上,你和没有发现“巧合”时一样安全。其实,这个道理你也明白。但就像这本书讨论的那样,知道却做不到的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我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吧,这可是我亲身经历的。我8岁的时候,住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市。有一天,我在马路旁边玩雪,发现了3件奇怪的事。首先,我闻到了某种奇怪的味道,像是动物尸体发出的。当时,除了家里养的狗,我基本没接触过动物,但我就是不自觉地把这种气味和动物联系到了一起。没过几分钟,这种气味就消失了。我没放在心上,接着玩了起来。但没过多久,我又听到了沉重的呼吸声。那个声音太低沉了,不太可能是人发出的。我环顾四周,什么也没发现;再凝神静听,声音竟然消失了。我还是没太在意,又跑到一条小路上去堆雪人。可就在这里,我发现雪上有一些痕迹,形状很特殊。我越是仔细看,痕迹就显得越清晰——这是一头熊的样子!脑袋、身子、四肢甚至爪子的形状都清清楚楚地印在那里。没过多久,妈妈就叫我回家吃饭了。吃饭的时候电视里播出的头条新闻让我惊讶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有头黑熊刚刚逃出动物园,目前仍未被捕回。
你们怎么看?这是巧合还是预警信号?大家可以慢慢想,我们继续讨论下一个话题。
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本能
我们的大脑擅长从不同事物的类似特性中寻找规律,所以巧合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其实不足为奇。心理学的先驱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认为,我们将巧合视为种种内在联系,这些联系会编织成一张不可见的网络。他用“同步性”(synchronicity)来描述这种神秘的力量。一些关于新世纪(New Age)的书籍充分发挥了荣格对巧合的解释,讲述巧合的力量的国际畅销书《塞莱斯廷预言》(The Celestine Prophecy)和各种跟风之作就是绝佳案例。
这种将经验、标志、图像和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冲动,源自大脑理解周围环境的特性。正如我们之前探讨的那样,如果大脑没有这种特性,人类早就灭绝了。但问题在于,和大脑的许多其他特性一样,我们很难控制这种把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冲动。这种冲动出现的时候,大脑就会忠实地根据收到的信息“无中生有”。我们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一次又一次发生。
我们再来讨论一个真实的例子吧。有位心理学家非常痴迷超级畅销书《秘密》(The Secret)[ 译者注:《秘密》是一本非常畅销的励志书,作者为朗达·拜恩(Rhonda Byrne)。],不仅自己爱不释手,还推荐给病人读。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可以通过“认为自己是富有的”等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改变命运。这位心理学家为了证明此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向病人展示一张新型宝马敞篷车的照片。她解释说,这本书让她确信,自己必须把精力都放在最渴望的东西(也就是这辆车)上,并时刻提醒自己“我会拥有这辆车的!”她自从这么做之后,无论在哪里都能看见这款车。(其实,最近几天她看到这款车的次数不超过5次。)她认为,这正是积极自我暗示奏效的标志。即便是这样一位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她的注意力被那张宝马车的照片吸引了,导致大脑不停从她路过的地方截取相似的图像。她没有搞清自己大脑里发生的事,还以为积极的自我暗示真能给她带来一部宝马呢。
即便你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问题,也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尽管它可能不会像机场的例子那么戏剧性。商家每天都在运用心理学家称为“聚类错觉”(clustering illusion)的理论,通过安排商品的摆放次序诱导客人购买商品。比方说,如果柜台里有3款蓝光播放器,按价格从高到低排列,那么中间那款肯定是卖得最好的。所以,商家也会据此来定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商品排放顺序和产品质量联系在一起(价格最贵的质量最好,价格第二贵的次之,价格最低的质量最差),虽然这二者可能毫无关系。实际上,中间那款播放器的质量未必比价格最低的那款强。零售商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给便宜的商品标个高价也能卖出去。
大脑会做出这些联系,因为这是它的职责所在。大脑的适应性还没有完善到能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比如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我们需要时刻牢记这一点。更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希望每个结果都能对应一个原因,如果没有的话,大脑也很乐意创造一个出来。
故意捣乱的上帝
讲故事是医治心灵的灵丹妙药。书上的故事也好,电视里的故事也好,它们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它们把意义的碎片拼凑在了一起,最终产生了更多的意义。换句话来说,故事让我们理解世界,而理解世界会让我们的大脑很高兴。但我们听到的一些故事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下面这个真实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几年前,我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一家公共卫生组织工作时,碰到过一起悲剧的意外事件。有位女士驾车前往市区,在一个路口停下来等红绿灯。她不知道,自己正好把车停在了城市总水管道的一个井盖上面。她同样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的是,相关部门正在测试总水管道可以承受的压力。她所在的这个区域正好在加压试水。
就在她等着变灯的这短短几分钟里,测压用的水流到了她停车的地方。水管有个比较薄的地方突然破了,灼热的水蒸气像间歇式喷泉一样冲出井盖,车里那个可怜的女士就像蒸锅里的龙虾一样死于非命了。
发生这种突发意外事件的概率很难计算,不过还是我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在综合考虑伯明翰市区里的司机数量、井盖数量和水管突然爆裂发生的概率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这种“水锤”[ 译者注:水锤,又称水击,指水(或其他液体)在输送过程中,由于阀门突然开启或关闭、水泵突然停车、骤然启闭等原因,使流速突然发生变化,同时压强产生大幅度波动的现象。]事件发生的概率大概在五十万分之一。这个数字当然不够精确,但无论这种事发生的确切概率是多少,这种死亡方式肯定是很罕见的。然而,在一个风平浪静的下午,这种小概率事件终究还是发生了。当我们得知发生这种事的时候,大脑就会把导致意外的偶然因素联系在一起,希望给这出悲剧找到原因。即便我们已经知道这出悲剧源自试水的意外,大脑还是不依不饶。
大脑难以接受这个解释的原因在于,相同的事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对高度敏感的大脑来说是种威胁。换句话来说,这种意外凸显了我们生活中的偶然性。我们急需一个原因来安抚大脑。人们常说“事出有因”,但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即便找不到原因,也会断定原因是存在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我们如果找不到原因,就会去找个 “替罪羊”。从心理学上看,“替罪羊”就是我们认为导致某事发生的人或物。我们总在寻找“替罪羊”,不管它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有时,即便我们知道“替罪羊”是无辜的,也会故意无视这一点。比如,一位教授准备了PPT讲义,打算上课时用投影仪放出来给学生看,但不巧赶上投影仪坏了。他试着把投影仪修好,但徒劳无功。于是,他叹了口气:“看来投影仪打算毁了我这堂课呀。”其实,他自己知道,其他人也知道,投影仪没有生命,不会为了毁掉他的课而故意坏掉。不过,他还是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们会埋怨车子发动不了,文档没自动保存,植物不迅速生长,以及诸如此类的事。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称其为“意向立场”(intentional stance):我们为了迅速消除某件事引起的困惑和不满,会说某个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对象是“故意”这么做的。
我们可以发现,快乐大脑的这种倾向和之前谈到的倾向一样,很可能是进化导致的——判断出某事的起因或许可以救自己一命。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正在密林中觅食,忽然听到旁边的树上有点动静。那是风声?还是小鸟发出的声音?说不定是头猛兽呢?迅速发现真正的原因,关乎他是能回家吃晚餐,还是成为别人的晚餐。人类离开森林后,这种倾向同样很有用:它能帮助我们识别他人的意图。人类是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物种,不仅对其他生物来说是危险的,对自己的同类也是如此。无法正确判断他人的真实意图,很可能成为人一个人这辈子犯下的最后一个错误。
合取谬误,你相信哪种超自然现象?
“合取谬误”(fallacy of conjunction)指的是,认为某个根据事实推论出来的东西比事实本身更准确。比方说,如果我告诉你吉姆是个民选出来的官员,同时也是个狂热的政见宣传者,你脑海中立刻会勾勒出吉姆的样子。我接下来要问你,下面关于吉姆的两个描述哪个更准确:一是“吉姆是个政客”,二是“吉姆是个不支持私人持枪的政客”。这两个描述中都有一个我们已知的事实(吉姆是个政客),第二个叙述还包括这样一个推测——由于吉姆是个狂热的政见宣传者,所以他肯定不支持私人持枪。那么,第二个叙述比第一个更准确吗?并不是。因为即便吉姆不支持私人持枪,第一个叙述也没有因此不准确。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叙述建立在对吉姆政见的推测之上,这种推测的准确性非常低。心理学研究指出,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非常容易落入这个圈套。如果你把上面这个例子中准确的描述换成对另一个事实的描述,也是可以成立的。比如,一个通灵者在通灵过程中说出了某人已逝亲属的名字,如果他说的名字是对的(即这个描述是准确的),那“合取谬误”之门就打开了。如果你完全相信了他的话,那你就掉进这个圈套了。从此,通灵者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一座以“唯一的真实”为基础的谎言之堡就此建成。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