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书与艺术:为美而生,与美同在

書城自編碼: 235437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随笔
作者: 陈艳敏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412282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4-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39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5.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越南汉词整理与研究
《 越南汉词整理与研究 》

售價:HK$ 112.7
数学思维1: 逻辑与数(原书第7版)
《 数学思维1: 逻辑与数(原书第7版) 》

售價:HK$ 113.9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售價:HK$ 67.9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售價:HK$ 205.9
中国医学的起源(知史丛书)
《 中国医学的起源(知史丛书) 》

售價:HK$ 227.7
机器人学基础   于靖军 王巍
《 机器人学基础 于靖军 王巍 》

售價:HK$ 86.3
骰子世界
《 骰子世界 》

售價:HK$ 57.3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

售價:HK$ 135.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0.3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

HK$ 75.4
《书与人:随遇而读,自在欢喜》
+

HK$ 75.4
《书与城:家的记忆,生命的河》
+

HK$ 75.4
《书与生活:锦上添花,生活很美》
+

HK$ 124.8
《听水读抄(陆灏读书笔记)》
+

HK$ 123.9
《景泰蓝之夜》
編輯推薦:
“书文化”系列丛书主要从人、城、生活、艺术等角度全面展示了书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好书对人类的精神滋养:《书与人:随遇而读,自在欢喜》以众多爱书人与书的不解之缘,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价值传承,展示经典对于人生的恒久魅力,以及灌注于生命深处无法泯灭的人性光辉;《书与城:家的记忆,生命的河》通过萃取众多作者羁旅作品中的精华,展示不同城市、不同地域的风采特色、山川景致和人文内涵;《书与生活:锦上添花,生活很美》通过对烹茶煮饭、莳花弄草等生活类书籍的阅读和理解,讲述居家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向读者呈现浓郁的生活之美、情趣之美;《书与艺术:为美而生,与美同在》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艺术氛围与境界。丛书集纳了作者近二十年的读书评论和阅读感悟,并配以作者本人的国画写意小品,图文并茂。作者长于从众多经典著作中汲取精华,又自觉地与一般的读书笔记区别开来,更注重捕捉书中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加以优雅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内在的心得与感受,向读者呈现人文之美、文化之美,给读者传递从容、沉稳、专注状态下的阅读
內容簡介:
《书与艺术:为美而生,与美同在》为“书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分为“书与艺术”“艺术与我”两辑。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本书内所涉及图书多为国内外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大家的艺术随笔和散文经典,作者包括张大千、潘天寿、刘海粟、徐悲鸿、黄苗子、王国维、朱光潜、胡适、肖复兴、余华、陈丹青、蒋勋以及梵 高、尼采等,字里行间渗透着高雅的文化格调和艺术品味。
“人生漫漫,我们本该拥有自己的一点兴味,在随处拈来的美感中沉浸和享受,徜徉在人生原本美好的调子里。这无数个专注的时刻,使生命变得丰盈而真纯。“生命是接连不断的庆祝”,“你就在你此时此地的荣耀中”,在心灵最深的深处,我们笑着,始终地笑着。很多东西,天性本具,只须观照。艺术向我开启一扇明亮的窗,使我更加清晰地看见了自性的美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清澈,安然,被美充溢。——陈艳敏”
關於作者:
陈艳敏,中国电子报社副总编。中国新闻学院文学学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硕士,曾获全国“韬奋新苗奖”。历任教师、电视播音员、记者、编导等职,曾在北京外企在线开辟人物访谈专栏,著有专访集《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面对面》和《与21位跨国企业销售总监面对面》。热爱文学写作,在《中国青年报》、《每日新报》读书栏目、《中国之翼》、新华网副刊频道等有随笔作品发表。同时修习国画。
目錄
序1第一辑:书与艺术清茶尺笺论艺事
--读吴藕汀《药窗杂谈》3
培养纯正的趣味
--读朱光潜《无言之美》17
深入浅出讲美学
--读朱光潜《谈美》26
好恶中流露个性
--读王稼句《书情画意》28沉浸在绘画的意境中--读胡适等《谈文说画》31细致入微的传授--读李永翘编《张大千艺术随笔》36不为高飞格自高--读徐建融编《潘天寿艺术随笔》41"一画之法,乃自我立"--读沈虎编《刘海粟艺术随笔》47美术,人类精神之奢侈--读徐悲鸿《悲鸿随笔》54徜徉于人生原本美好的调子里--读黄苗子《黄苗子散文精选》58一笔一画见性情--读汪曾祺《文与画》61真挚的悲悯情怀--读巴义尔、陈沛箴《陈志农画说老北京》67当美充溢心灵--读李桂芳《幕落时分》70贝多芬还是贝多芬--读汤学智《生命之舞》75音乐背后的永恒主题--读肖复兴等《音乐这扇门》77内在的痛感与焦虑--读陈丹青《退步集》82由奢侈说开去--兼读陈丹青《退步集》89根植于生活和人群里的艺术--读陈丹青《陈丹青音乐笔记》94音乐,赋予他神一般的力量--读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99焚香品茗听古曲--读贤之《七弦味道》104辩论中的远离--读严晓星《民国古琴随笔集》107陌上花开,四季粲然--读王春鸣《神遇》110找到心中的歌唱--读蒋勋《给青年艺术家的信》112为美而生,与美同在--读梵·高《梵·高艺术书简》117苍劲人生
--读康寿山《康寿山画集》161
配乐的空间
--读罗展凤《必要的静默》166
那被影像串接的记忆
--读张泠《流影海德园--黄影邪电影札记》173
突遇旧体诗
--读方春阳、吴秋登《旧体诗入门》179
合乐,更是抒情
--读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183
词学ABC
--读吴丈蜀《词学概说》185
"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读袁枚《随园诗话》188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19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读王秀梅译注《诗经》195
虽愁犹美,虽苦不哀
--读李华《宋词三百首详注》201不学古人对愁吟--读林岗、姚达兑《现代十家旧体诗精萃》205
逝者如斯夫!--读宋静编《毛泽东诗词》208
诗人的尼采--读钱春琦译《尼采诗选》210
迷人而又厚重的力量--读刘心武《从忧郁中升华》214
"唱出动人的歌诗"--读林清玄《玄想》217第二辑:艺术与我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223
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226
"英国美术300年"画展228
陈辉与水野龙生二人展231
道同形异--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233
文也丹青,画也丹青--"归国十年"陈丹青油画、速写展236
朴抱自然--秦宣夫艺术展239
《西藏组画》随想243
"请不要看我的字,请看我的心"--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246
电影《赎罪》249
电影《战马》252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56
电影《蓝精灵》260
《飞屋环游记》感动我的两个镜头262
电影《山楂树之恋》264
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267
电影《非诚勿扰2》270
激情若在,青春永存--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276
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279我们需要总是深刻吗?--电影《泰囧》看后282
世上只有妈妈好--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286
在唐山,看《唐山大地震》290
《2012》和《倔强的萝卜》293
电影《魔法师的学徒》295
漫话《天台爱情》297
话剧《弘一大师--最后之胜利》299
文学艺术与闲适303
国家大剧院307
Google的美术设计309
感受宋庄311
诗与画316
艺术的动机318
美术的踪迹320
与文字的渊源326后记334
內容試閱
迷人的抗争--序陈艳敏"书文化"系列丛书
"读图时代"的提出,好像就是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老照片》开始的。出版之始,意气洋洋的出版者,充满了把握大众文化发展先机的自豪。应该说,在转型的中国,在不断寻觅与探索文化发展思路的中国,"读图时代"的提出确是具有挑战的一笔。当然,如同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大众文化批判"和"大众文化辩诬"之争至今不衰一样,在中国,纷争也渐渐由此发展起来。话题早已由"读图时代"扯到了"影视时代""电玩时代"以及许许多多高新科技产品"攻城略地"的现实……忧心忡忡的读书人传递出更多的不安--从大众文化的流行所掀起的"娱乐至死"风潮,从电视、网络文化的繁盛对经典阅读的挤压,从文字阅读的失缺而导致的人类想象力和情感意境的覆没……几乎所有曾经在西方文化批判浪潮中出现过的预言,似乎已毫厘无失地在中国大地上重演着。我对流行文化并无偏见,甚至对电视、网络等高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敬意。且不说传媒的进步无不意味着民主的进程。单就人的文化权利而言,那些健康无害的、娱乐身心的大众文化产品,对民族性格的养成、社会风气的引导、健康快乐生活方式的铸造,功不可没。但我们又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公交车里,手不释卷的中国人,还曾成为外国记者艳羡的风景,三十年后,公交车上、餐桌前,竟已幻化出一个个沉湎于iPad或手机短信、微信的身影。这使我想起二十几年前在日本电车上看到的一幕:飘挂于车厢的漫画,车厢里的站客们,津津有味地观赏着那些漫画,时不时发出傻傻的笑声……当时就想,天天浸泡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难怪世界讥讽你们成了"经济动物"!看今天的中国,当然不能只看拥塞在名品店里一掷千金、颐指气使的"土豪"们,不能只看蜂拥于旅游景点,高声大嗓、举止无忌的游客,也不能因为金字塔上"到此一游"的涂刻,使我们对本民族素质的评价落入自暴自弃的深渊。但我们真的不能不为本民族越来越少的读书量而惭愧。"浅阅读"的流行,使我们不能不对本民族精神风骨、情感深度和审美格调的前景,抱以更多的忧虑。这就是当陈艳敏女士把厚厚的四摞书稿摆在我面前的时候,令我吃惊,又使我倍感欣慰的原因。一位"痴书"之人,把自己读书的感悟与大家分享。这些感悟,并不深奥,但欢喜由衷。我注意到,从1998年9月读加缪的《置身于阳光和苦难之间》,到2014年2月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再到今日四本读书随笔的结集出版,这中间竟有着十六年的时间跨度。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十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艳敏女士始终在坚持阅读,并不间断地把它写成文字。阅读和写作时那种"心怀欢喜"的境界,是不能不感染我们的。使我们沉迷的,还有她多年读书养成的思考特色,这些构成了一个阅读者和言说者的个性魅力--她长于从众多经典著作中汲取精华,又自觉地与一般的读书笔记区别开来,更注重捕捉书中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加以优雅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内在的心得与感受,向读者呈现人文之美、文化之美,给读者传递从容、沉稳、专注状态下的阅读体验。"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经过了时间滴注和书籍熏染的迷人气息,在浮躁的当下,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将吸引更多人成为读书之人、迷书之人。对熙熙攘攘的当下,可谓之"迷人的抗争"。"书话"之体自古有之,辑选有鲁迅、周作人、郑振铎、阿英、唐弢等人的近代书话丛书,也曾读过。"书话"与"书评""读书随笔",虽有内容的交叉,但在文体上还是略有不同的。前者更具书卷气和考据风格,后者则更重思想的阐发、情感的共鸣,触类旁通的感喟。"读书随笔"类的书籍,近年时有所见,但成如此规模者并不多。我很欣赏山东画报出版社策划这套"书文化"系列丛书时,对大众文化时代阅读心理的关照。它从四个方面,展示了好书对人类精神滋养的不同角度:《书与人:随遇而读,自在欢喜》以众多爱书人与书的不解之缘,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价值传承,展示经典对于人生的恒久魅力,以及灌注于生命深处无法泯灭的人性光辉;《书与城:家的记忆,生命的河》通过萃取众多作者羁旅作品中的精华,展示不同城市、不同地域的风采特色、山川景致和人文内涵;《书与生活:锦上添花,生活很美》通过对烹茶煮饭、莳花弄草等生活类书籍的阅读和理解,讲述居家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向读者呈现浓郁的生活之美、情趣之美;《书与艺术:为美而生,与美同在》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艺术氛围与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怀和艺术特质。从总的格局不难看出,出版者既吸收了当下文化界思想论辩的成果,追求丛书的品位,又保持着此前早已呈现的对大众阅读的尊重。这恰恰从一个角度证明,思想的活跃与论争,无论对论争的哪一方,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大有裨益的。是为序。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细致入微的传授--读李永翘编《张大千艺术随笔》
虽未像《刘海粟艺术随笔》那样堆砌了很多理念,但字里行间却也传授了不少作画的经验,言简意赅,是学美术的科班生一定要读的。比如他以极简的语言总结了个人学画的十二点经验:临抚--勾勒线条来求规矩法度;写生--了解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立意--人物、故事、山水、花卉,虽小景要有大寄托;创境--自出新意,力去陈腐;求雅--读书养性,摆脱尘俗;求骨气,去废笔;布局为次,气韵为先;遗貌取神,不背原理;笔放心闲,不得矜才使气;揣摩前人要能脱胎换骨,不可因袭盗窃;传情记事--如写蔡琰归汉、杨妃病齿、湓浦秋风等图;大结构--如穆天子传、屈子离骚、唐文皇便桥会盟、郭汾阳单骑见虏等图。比如他总结出绘画的三美,即大、亮、曲。"大"是角度大,"虽小景而有大气势、大寄托"。"亮"一幅画要在众多作品中最突出最醒目,能一眼被认出。"曲"不仅求之于画面,还求之于画意和画境,都是值得认真揣摩的。不同于刘海粟的抽象说理,张大千简明扼要的传授是细致入微的,细到人的眼睛怎么画,梅的枝干怎么画,荷的性情怎么出,画鸟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等等,技巧的传授之中自然又渗透了丰富的绘画理念,他说:"最要紧的不在技巧,而在气味如何。""作画,务求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去秽气!""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张大千身体力行了这一点。但凡能称得上大家的,必定有着深厚的学养、广博的见识和开阔的视角,当东方画家,像刘海粟,旅居海外学习西画的时候,毕加索不也在悉心临习中国画吗?毕翁的草稿为大千亲眼所见,没有深厚的大学问、大视角,难有大艺术。修习学问的过程,也是人品修行的过程,一个人的作品要入化境,除有大技巧、大学问和天赋的才能之外,还必有高尚的人格和人品。而这些素养,就都在画中了。因此,绘画如同其他艺术,能表情,能达意,能抒发志趣情怀,是一件极尽愉悦之事。当然,他蛰伏敦煌潜心作画的两年零七个月,也是不容忽视的经历,获得了对雕刻艺术的深入见解。作者在书中还写了几段有趣的自身经历,如被土匪劫持,阴差阳错地当了三个月的黑师爷;因爱情故做了一百天和尚等等。当到了第一百天,老法师要求其剃度之时,他却临阵逃脱了。艺术也一样,须时时叩问自己的心灵,来不得半点虚假。而最为我感动的,却是他和李秋君的爱情--虽然他们没有结婚,虽然与此同时张大千受母命已有四房妻室,虽然按照李秋君的家规也不可能作别人之妾,但她终生不嫁,伴张大千左右,无肌肤之亲,却有缱绻之情。二人合庆百岁寿诞,金石家陈巨来刻文章"百岁千秋",将二人名字同嵌其中,成为大千美好回忆。而二人更是约定,死后临穴而葬。虽超越了身体血肉,克制隐忍,但却不改初衷,执着笃定,这不是爱情又是什么?彼时我想起金岳霖之于林徽因,一样的真挚执着,但不同的是,金岳霖更倾向于一厢情愿,相比之下,张大千与李秋君的爱情,更加绚烂夺目。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动了。这也是艺术么?跨越生死,超脱世俗,以纯净的心念追求深处的真情,或许,这也是爱的大艺术吧!
一笔一画见性情--读汪曾祺《文与画》
打开书的刹那有一种气息扑面而来,恬淡,平和,却又异常享受--这种气息不是单纯的文字散发出来的,而是并茂的图文于刹那间唤起的美好的艺术感觉。和曾祺老人的其他书一样,我喜欢他书里的插画,那都是他亲笔画的写意花鸟,幽幽地点缀在同样散淡的文字里,文与画相映成趣。而他的画,又不同于其他人画的国画,究竟区别在哪儿我说不出来,但区别又是明显在的,一枝花木,一串果实,一只鸟虫,随手拈来,然而意趣横生。其意趣似乎又不全在画,常常就在留白处即兴的题诗、挥洒自如的墨迹,以及"只可自怡悦"的闲章里衬托出来的艺术效果中。汪老说:"我的画其实没什么看头,只是因为是作家的画,比较别致而已。"而我喜欢这种"别致"。开篇的《自报家门》里有一幅荷苞与蜻蜓的小画,题曰:"一九八四年三月十日午煮面条等水开作此",我尤其喜欢--我喜欢这种随意,随兴,兴来则作,兴尽则止的创作态度。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画不中不西,不今不古,真正是''写意'',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他又说:"写意画要有随意性,不能过事经营,画得太理智。我作画,大体上有一点构思,便信笔涂抹,墨色浓淡,并非预想。画中国画的快乐也在此。"对中国画原本一窍不通的我,看了曾祺老人的国画,刹那间就喜欢上了。他的题画多半是即兴的,或即兴的诗文,或一时的感触,或彼时的记忆,但皆见真性情,生动、流畅,却不可模仿。有一幅画的是瓶里的一枝竹叶、地上的一只松鼠和几粒樱桃,题曰:"此松鼠乃驯养者我的小舅结婚时,他的小内弟带来一只松鼠,系以银链藏在袖筒里,有时爬出来吃瓜子嘬豆腐脑,心甚羡慕。今忽忽近六十年矣,犹不能忘。一九八六年曾祺记"让我想起陈丹青配有叙文的油画,虽属不同画种,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幅画,高耸的两丛山脉,朦胧的几点朱红,题曰:"停车坐爱枫林晚",意境缥缈,言而不尽;此外不管是"千山响杜鹃""残荷不为雨声留",还是"万古虚空一朝风月"似乎全是一时兴起;画于"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的那幅枝繁叶茂的樱桃图(是樱桃吧?)则题:"明日即往成都",其信马由缰可谓到了极致;其茶花图寥寥数笔,轻描淡写,题曰:"画茶花不师陈白阳,几无可法,奈何奈何。"陡然见其平和怡静性情里的一份可爱的固执--他在《题画二则》里谈起齐白石之画草本天竹和自己之画木本天竹时也有这种天性的固执,他说:"天竹是灌木,别有草本者。齐白石曾画。他爱画草本天竹,因为是他乡之物。而我宁取木本者,以其坚实结实,果粒色也较深。齐白石自画其草本天竹,我画我的。谁也管不着谁。"是啊,白石是白石,曾祺是曾祺,有何相干?也许要的,就是这份自在。汪老对题画有独到见解,他在《谈题画》一文中写道,题画有三要:一要内容好。"内容好无非两个方面:要有寄托;有情趣";二要位置得宜。"题画无一定格局,但总要字画相得,掩映成趣,不能互相侵夺"。三最重要的是,字要写得好一些。字要有法,有体。书画同源。"我建议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系要开两门基础课,一是文学课,要教学生把文章写通,最好能作几句旧诗;二是书法课,要让学生临帖。""我一贯主张,美术学院应延聘名师教学生写诗,写词,写散文。一个画家首先得是诗人。"文中见画,画中见诗,诗中有书,这种诗文书画共同渲染出来的艺术享受正是这本《文与画》给予我的。作者在书中谈诗,谈文,谈书,谈画,在《创作的随意性》一文中强调"临场发挥",提出"写诗作画主要靠情绪,不能全凭理智"。在文末,他说:"也有这样的画家,技巧熟练,对纸墨的性能掌握得很好,清楚地知道这一笔落到纸上,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作画是很理智的。这样的画,虽是创作,实同临摹。"深以为然,此乃画家与画匠之区别也。汪曾祺自称是个恬淡平和的人,这种恬淡平和在他的诗文书画里都有显现。他在这本书中谈画,亦有大量的篇幅谈文,追求文无定法。对于有文学批评者将其归为"淡化"一类,他的回应是:"这是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澜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咤吒风云的人物,你叫我怎么写?我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说''世间小儿女''。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去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淡。但是''你不能改变我'',我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下命令叫我照另外一种样子去写。我想照你说的那样去写,也办不到。除非把我回一次炉,重新生活一次。我已经七十岁了,回炉怕是很难。"这种出于自然,源于真诚,发乎本心,在我看来实为难能可贵也。该书年初某日于某师弟开的彼岸书店购得,并于昨日去怀柔的往返途中读毕。遂记于此。
陌上花开,四季粲然--读王春鸣《神遇》
阳光下,静心阅读,让生活还原至一份恬淡的美好--中关村图书大厦四层通透的玻璃窗前,我就是这样度过一个闲散的下午的。手里拿的,就是这本《神遇》。作者王春鸣自称是来自乡下的女子,开头的几篇音乐随笔使她的文字显得灵动、遥远,没有丝毫乡土的笨拙,却于一呼一吸之间弥漫着乡村不加雕饰的美。她将自己定位于家庭中一个母亲的角色--当一个女性回归了家庭,成为了母亲,那她人生的调子里便多了一份柔软--她在厨房里忙碌着,当琴乐和杯盘交响,奏出的竟是一片和谐与安然。出生于乡土,文字里依然散布着乡土的阳光、田野和空气,透明而又饱满,那是只有乡间才有的健康、活泼的气息,是只有"乡下"才能培育出的天然底色--与自然万物的天然接近,注定了使一个人更天然,更淡泊,更安逸,更自适,如阳光下的一株花草,顺应天性,随遇而安。这底色决定了她欣赏苏轼"唯一的"一首忧郁但"不潦倒"的诗词作品,决定了她归隐文字却不"自怨自艾"的明朗人生。这都是我喜欢的。陌上花开,四季粲然,一切的发生均是神遇。(《神遇》,王春鸣,文汇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第1次)
不学古人对愁吟--读林岗、姚达兑《现代十家旧体诗精萃》
兴致来时买了两本有关旧体诗的书,《现代十家旧体诗精萃》是其中之一,闲来翻翻,还是不错。本书收录了黄节、苏曼殊、陈独秀、鲁迅、郁达夫、柳亚子、浦儒、陈寅格、钱钟书、聂绀弩十人的部分旧体诗,各具风格,各具情怀。如黄节的满目凄清、怀才不遇,苏曼殊的悱恻徘徊、情意绵绵,陈独秀的革命热情、雄心抱负,郁达夫的孤独寂寥、多愁善感,聂绀弩的洒脱奔放、达观皮实也许是时事情局使然,很多词句烙上了动荡不安或心潮澎湃的时代印记,但我终归不喜欢沾染政治、革命和战事的诗,远离这些,诗歌才保有它独特的自性美。同时我也不太喜欢无病呻吟、过于自哀自弱的诗,如此无形中便会透出酸腐气。印象最深竟是苏曼殊。这位情僧终生在情与禅之间徘徊,那份纠结虽然痛苦矛盾,却也真挚自然,与多情活佛仓央嘉措有几分相像。真情最美,或许是写到了最深处,才总有几分动人,看吧:
禅心一任蛾眉妒,
佛说原是怨与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
与人无爱亦无嗔。
偷尝天女唇中露,
几度临风拭泪痕。
日日思卿令人老,
孤窗无那正黄昏。
契阔生死君莫问,
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
纵有欢肠已似冰。
犹豫彷徨,不知所以,却令如我凡人心生感动。然而每日晨起的阅读带给我的终归是愉悦,早上去国际饭店开会一路便沉浸在这样的情绪里,等待开会的工夫仍被无端的愉悦主宰,于是偷闲胡谄打油诗一首,以志那一刻的心情:
欣悦无端由心起,
浩瀚情怀付瑶琴。
生如夏花自绚烂,
不学古人对愁吟。
(《现代十家旧体诗精萃》中山大学中文系主编,林岗、姚达兑编注,花城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