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式管人用人的32个手段(西式管理学“闪”开,中国人必须用中国特色的方式来管理!人力资源心理学领域领军人物、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协会中国首席专家组成员江晓兴作品。管理的本质是文化!)

書城自編碼: 235743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江晓兴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08796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1/23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3.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王安石“强辩”考 : 十一世纪中国政治的常识与诡辩
《 王安石“强辩”考 : 十一世纪中国政治的常识与诡辩 》

售價:HK$ 66.7
加勒比之梦:旅游、帝国扩张与全球流动
《 加勒比之梦:旅游、帝国扩张与全球流动 》

售價:HK$ 79.4
推 荐系统——核心技术、算法与开发实战
《 推 荐系统——核心技术、算法与开发实战 》

售價:HK$ 91.8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

售價:HK$ 136.9
画你所想:Stable Diffusion AI绘画实战教程
《 画你所想:Stable Diffusion AI绘画实战教程 》

售價:HK$ 103.3
电工电路识图、布线、接线、应用速查手册(图解·视频·案例)
《 电工电路识图、布线、接线、应用速查手册(图解·视频·案例) 》

售價:HK$ 67.9
暗黑历史书系·中世纪的国王和女王(军事领袖、建设者、立法者,“黑暗时代”的灿然星辰)
《 暗黑历史书系·中世纪的国王和女王(军事领袖、建设者、立法者,“黑暗时代”的灿然星辰) 》

售價:HK$ 89.7
三十年后你的钱够花吗
《 三十年后你的钱够花吗 》

售價:HK$ 68.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7.5
《 会吃才健康,会睡才长寿:《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秘法(远古内经理论结合现代养生科学,简单易做,会吃会睡,最适合当下的天然健康长寿宝典!) 》
+

HK$ 77.5
《 防病防痛防流感:中医教你增强免疫力(职业中药师指导你远离病痛,用最安全的方法提高免疫力,拥有真健康) 》
+

HK$ 78.0
《 决胜终端:服装店的精细化管理实战81讲(全球500强华人讲师多年服装行业智慧经验总结,中国店铺营销知名专家最典型的精细化管理指导,手把手教你成就服装旺铺,轻松稳定赚钱有道!) 》
+

HK$ 91.0
《 财务管理实用必备全书(企业运营管理实用手册系列)(工商管理博士伍健康多年财务管理经验,倾力传授科学、省时又高效的财务管理手段,为财务管理出谋划策) 》
+

HK$ 91.0
《 生产管理实用必备全书(企业运营管理实用手册系列)(国内知名精益生产管理专家黄杰多年智慧总结,全面展示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一书在手,成就行业领袖) 》
編輯推薦:
推荐一:《中国式管人用人的32个手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用型管人用人手段
管人用人,外在表现的是一种手段,实际上却是人的活动过程,而只要涉及到人的活动,就一定不能摆脱文化的因素。以人们生活在其中的文化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中的管人用人智慧为借鉴,形成中国式的管人手段,告诉管理者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该怎么管人,该怎么用人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推荐二《中国式管人用人的32个手段》——结合历史史实分析手管人用人的手段,实用性强。
本书对管人用人手段的分析都是在科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了历史上关于管人和用人非常经典的史实,让管人用人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化了,易于理解又便于管理者借鉴,实用性强。
推荐三《中国式管人用人的32个手段》——核心内容特别标注,重点突出。
本书的每一个管理手段中,都将其精华内容特别标注了出来,即使读者没有大段的时间去阅读,也能迅速抓住重点,理解核心内容。
內容簡介:
管人用人外在看只是不同的手段,但其实质则是一个文化过程,从文化的角度去整体分析和把握人的管理,才能让管人和用人更加顺畅自如。
本书中国式管人和用人,就是要把管理的视角从进口工业文明的西方管理学身上转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管人和用人的智慧上来,结合中国人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环境,为中国国内的企业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体现中国思想的管人、用人的手段,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關於作者:
江晓兴,中国人力资源心理学实务领域领军人物,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协会中国首席专家团成员,HRPC?人力资源心理学专业学院首席导师,GPT国际注册团体心理培训师认证导师,MPTT国际注册管理心理培训师认证导师,EAPC国际注册心理资本开发咨询师认证导师,PPC中国心理绩效人力资源咨询的开创者,CMC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
目錄
手段一
赏誉同行:洞察人性,利义兼顾的管人用人手段
义利兼顾的行赏往往能让受赏者更加心存感激。聪明的领导者不但用利益激励下属,而且还会认同下属,授予下属荣誉。如果领导者虽然奖赏一个人却又公开表示不赞同受奖赏者的意见,那么就会让别的下属行为失据,不知所从。
手段二
一手“打”,一手“拉”: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管人用人手段
管人用人的艺术往往可以粗略地分为“打”的艺术和“拉”的艺术。前者是一种强迫措施,是“硬”的措施;而所谓“拉”的艺术,则是管人用人艺术中“软”的措施,施于无形但成效不可忽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其实际效果并不比硬管理差。
手段三
人无压力一身轻:适度施压,激发干劲的管人用人手段
压力就像一根小提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琴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你需要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你的生活相协调。
手段四
推心置腹:动之以情的管人用人手段
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在管人用人时不能完全只用物质刺激,抓住了“情”字才算抓住了管人用人的“牛鼻子”。只有用心领导,以情动人,真正拂动了下属的心弦,管人用人才是真正到位的。
手段五
迂回战术:避实就虚的管人用人手段
对立的双方因实力不同而有强弱之分。如果弱方不知进退,采取硬碰硬的方法,就有可能输得一败涂地;相反,如果能够避实就虚,采取迂回战术,躲开对方的锋芒,攻其弱点,就有可能扭转局势。
手段六
尚方宝剑:将能君不御的管人用人手段
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些权力,能够担负起某些责任。领导要理解下属要求权力的心理,巧妙地进行授权,把自己从细枝末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规划发展方向,统揽全局和协调下属关系等重要工作。
手段七
打一棒,揉三揉:诛大赏小,严以立威的管人用人手段
赏罚的分寸怎么把握?其技巧又是什么?历来令领导者头痛不已。实践证明,诛大赏小是一个屡试不爽、十分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诛大”是最大限度地体现惩罚的作用,“赏小”是为了实现激励效益的最大化,这两者可谓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实现了它们的价值最大化。
手段八
不因人言而废才:用人不疑的管人用人手段
历代统治者为了皇权不致旁落,对大臣一直是疑虑重重,甚至大开杀戮。荀子认为“知莫大于弃疑”,相信下属,用人不疑是领导者驾驭下属的基本方法。可以说,领导者给予下属多少信任,下属就还给领导者多少干劲。所以说,“疑人则信任不专,人不为用;疑事则优柔寡断,事不可成。”
手段九
耳听八方:兼听则明的管人用人手段
“兼听”就是既听正面的意见,又听反面的意见;既听赞扬的意见,又听批评的意见;既听顺耳的意见,又听逆耳的意见。管理者不仅要虚心接受建议,而且更侧重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绝不能把反面意见当做耳边风,更不能对之反感。
手段十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洞察先机的管人用人手段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把这个道理引申一下,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个领导者必须要具备洞察先机的能力。如果一个领导者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他的团队就会岌岌可危。
手段十一
不蒸馒头争口气:合理使用激将法的管人用人手段
激将法,就是利用人们的自尊心积极的一面,从相反的角度、以“刺激”的方式对人们寄予良好的期望,以激起其“不服气”情绪,使其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收到不同寻常的效果。
手段十二
打铁先要自身硬:崇功立威的管人用人手段
俗语有云:“打铁先要自身硬”。领导者要想使人信服,自身就得具备令人信服的本事。作为领导者,如果自身没有尺寸之功,就很难在部下面前树立威信。
手段十三
该唱黑脸就唱黑脸:杀一儆百的管人用人手段
大至朝中省里,小到单位、乡村,都有“土皇帝”,他们对上软磨硬泡,不服调遣;对下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对于这些刺头,身为领导者绝不能姑息,只要他胆敢违命不遵,就要惩之以纪,绝不能让他损害领导的权威!
手段十四
一诺值千金:言出必行的管人用人手段
中国人之间的合作一般都凭借一句诺言来进行,所以中国人一向十分重视用伦理道德来强化信誉的作用,以保证合作各方信守诺言。中国人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信守诺言才是君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违背诺言就不称其为人了。
手段十五
剑扫朋党:拆散小圈子的管人用人手段
有些人没有个人的自大,只有合群的自大。若干人自成体系,经营自己的小圈子,党同伐异,这对于领导的权威是一种公然的挑衅,对于组织的团结是一种严重的破坏。小圈子像恶性肿瘤一样有害,领导者绝不能纵容姑息,要坚决地把它砸烂。
手段十六
事烦不能久:善于授权的管人用人手段
权力分配是领导者的一种重要的管人用人手段。一个领导者如果长期陷身于日常琐事,就势必疏于领导职守。决策者必须学会择人授权,可以勤政,但不是牺牲行政效率、领导效能而事必躬亲的勤政。
手段十七
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的管人用人手段
一个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领导者无法赢得下属的信任,而强硬有力、果断坚定的领导者形象才能得到下属的信任和尊敬。领导者必须果敢有力,如果你以优柔寡断的形象示人,人们就会在心底怀疑你的能力。
手段十八
用好权力之剑: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管人用人手段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都证明:权力本是无情物,化作利剑不认亲。领导者,必须要大权独揽,才能有效地驾驭下属,抓住了权力,也就抓住了掌控天下的手段。但这也有一定片面性,就是容易形成领导者的独裁、武断。
手段十九
去恶去好:隐藏个人好恶的管人用人手段
献媚源于人格的不平等,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无耻性和技巧性,是封建社会的流毒,对一个组织的总体是有害的。领导要避免献媚,一方面要硬顶献媚;另一方面要隐藏自己的好恶和情感及立场,让吹牛拍马者无处下手。
手段二十
任势而定:权衡利弊,依势择人的管人用人手段
皇权至高无上,但权力又必须赋予具体的人和组织行使,若在赋予大臣权力的同时,没有相应的掣肘,必将导致个人对权力的绝对占有。在中国历史上,大臣专权,皇权旁落,这种事时有发生。所以为了防止大臣滥用权力或取而代之,皇帝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也就是找准权力的制衡点,令他们相互牵制,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竞相为朝廷效力的目的。
手段二十一
优胜劣汰:能者则上,劣者当退的管人用人手段
资格、级别、门第,都不过是表面的标志,按每个人的外在因素综合出资历深浅、辈分高低,再让所有人按“辈”就班,依次提拔的做法会压制真正的人才,使他们感到不受重用,而另谋高就。领导者一定要不务虚名、不重资历,严格根据个人能力来选拔人才,让有才能的人先上,多为组织干实事,让组织兴旺发达。
手段二十二
怨废亲,怒废礼:引而不发,点到为止的管人用人手段
下属犯了错误,或造成了公司的巨大损失,当然要追究其责任,要批评、处分,甚至是撤职、开除。但在事情还未搞清楚之前,千万不要急于处理,因为如果处理不当,事情就很难再挽回。
手段二十三
借力打力:变劣势为优势的管人用人手段
中国式管人用人所依据的思想形态就是自然流行的太极思想,而其方法主要也在于推、拖、拉的太极拳法。当然也包括借力打力这一“四两拨千斤”的精妙拳法。其实,这也就是水的管理,讲究迂回和变通之道。
手段二十四
抑制之术:利用分权形成内部竞争的管人用人手段
管理者要在组织中打破平均主义的束缚,鼓励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下的竞争。竞争意识与竞争观念的形成可以通过物质刺激获得,但精神方法也同样奏效。
手段二十五
观以用人:见微知著,察人于细的管人用人手段
中国人一向比较内敛,向来都是含蓄不露,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考察的难度,中国式管理也自有一套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察人法宝,即见微知著,从人不经意的细节中洞察他的本性。所以中国式管人用人讲究识人必须从外到内去认识人的本质性,也就是从外表的仪容、容貌、声音、神色、眼神、举止等求其内在精髓。
手段二十六
人本理念:换位思考,消除偏差的管人用人手段
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
手段二十七
唯才是举:才有参差,任其所长的管人用人手段
社会各类事业对人才的需求各有所异,有的需要“学富五车”的文学才子,有的则需要专于某行的“雕虫小技”;有的需要“满腹韬略”的军事专家,有的则需要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可以说,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千业百工,细枝末节,缺一不可。
手段二十八
房谋杜断:合理搭配,用人到位的管人用人手段
中国历代帝王都非常注重人才优化组合,并善于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来搭配使用人才,从而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互补的群体效应。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当然是唐太宗时的“房谋杜断,萧规曹随”了。
手段二十九
洞烛情弊:防止内耗产生的管人用人手段
中国有部分人相互之间很难服气,因而相关的合作很难开展。谚语有云:“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内耗使部分人深受其害。一个明智的领导必须尽力避免内耗,把破坏力转化成推动力。制止窝里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大家同心同力,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儿使。
手段三十
内方外圆:兵无常势,法因势变的管人用人手段
中国式管人用人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不具有普遍性,每一个事例都是个例,看似相同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也就是平时中国人爱自诩的:看似有法,实则却无法。但你若说它无法,它却会在事后给你一个说得过去的答案。
手段三十一
近则庸,疏则威:不即不离,亲疏有度的管人用人手段
由于依赖心理重,有些中国人显得很“面”,你对他有些疏远,他就怨声载道;你对他多加赞誉,他就忘乎所以。对于这些落魄时摇尾乞怜,得志时猖狂霸道的中山狼作风的人,身为领导者一定要保持距离,不能与他们结怨,又不能与他们走得太近,要若即若离,让他们感到领导的威严和身份,这样领导指挥才能顺利进行。
手段三十二
因势造势: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管人用人手段
中国人最懂得造势的作用,可以说一抓住机会,便要造势。只要造势成功,到了势大力大的时候,予取予夺,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甚至有时候为形势所迫,“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所谓“形势比人强”,这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话。
內容試閱
手段一 赏誉同行:洞察人性,利义兼顾的管人用人手段
对于义、利,中国古人早有定论。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义以为上”,“义然后取”;孟子强调“义,人之正路也”,提倡“惟义所在”,要“去利,怀仁义以相接”;荀子则认为,“义胜利为治世,利胜义为乱世”,主张“先义后利”、“持义不挠”。“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似乎成了一个不争的结论。从此以后,“耻言利”便成为人们证明自己道德的一个标志,“口不言钱”,而呼之为“阿堵物”的矫揉造作,也成了“人品清高”的佳话。
那么究竟何为义、利?君子果真只能取义舍利,而无法义利兼得吗?显然,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如果说“利”是指人们的现实利益,“义”代表人们应遵守的伦理规范,那么二者何以要彼此冲突呢?
深究义、利的根本,其实义、利原本不是对头,而是一家。从历史事实看来,这种说法是比较科学合理、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实践的。司马迁早在《史记》中就已经对“利”作过高度概括,他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天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追逐“利”这一目标。这正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和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天下人民追求利益的权力,绝不是不道德的,“利”的存在不容否认。韩非像
所以,认为君子不应讲利,其实是对儒家学说的片面理解。如果全面地读懂《论语》,就会发现孔老夫子自己也是很重视求利与求富贵的,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去对待、怎样去取得它。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当强调“义以为上”时,并不等于说只讲道德仁义,可以不要实务功利。“君子”也“爱财”,只是大家都应该“取之有道”而已。看来,从“利”的方面,也就是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方面来讲,结论是清楚的。韩非就指出,君王在行赏罚时要“誉辅其赏,毁随其罚”,以便达到“贤不肖俱尽其力”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绝非只讲义不讲利,而主要是强调对利要取之有道,取之以义,要见利思义,而绝不能见利忘义。中国历史上各位聪明的帝王心中更是深明此理。他们在用人时就能洞察人性,义利兼顾。
张居正像万历初年,明神宗朱翊钧对首辅张居正不但给之高位、赐以金钱,并且对张居正敬重备至,待之以师臣之礼,口口声声称“先生”或“张先生”。就是在下御札时,也从不直呼其名,只称先生或元辅。以后传旨批奏时也多不提其名,只写“谕元辅”。
1574年的一天,神宗在宫中传皇太后旨意,询问近侍太监:“元辅张先生父母存乎?”左右回答:“先生父母俱存,年俱七十,甚康健。”
到了五月十九日视朝的日子,神宗给张居中正写了手谕:“闻先生父母俱存,年各古稀,康健荣享,朕心嘉悦,特赐大红蟒衣一袭,银钱二十两,又玉花坠七件、彩衣纱六匹,乃奉圣母恩赐。咸钦承,著家僮往赍之。外银钱二十两,是先生的。”命文官刘东把手谕及赏物送至内阁。
皇恩不仅降于自己一身,还泽及父母,这样的厚恩使张居正感激涕零,立即写了谢恩疏给皇帝,说:“恩出非常,感同罔极”;“士而知己,许身尚不为难;臣之受恩,捐躯岂足云报”。并且表示,立即派遣僮仆星夜兼程赶往江陵老家,归奉亲欢,传子孙为世宝。
这里,明神宗采取的政策就是用荣誉来辅助奖赏的不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富而且贵,人的本性就是这样的。领导者要笼络人心,不但要使人富,还应使人贵,这个“贵”就是身份、地位的贵重。
上有榜样,下必效尤,一时满朝臣工对张居正都是敬重有加,从而使张居正对神宗皇帝一心一意,竭力辅佐。在他的努力下,万历新政顺利施行,万历初期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国库充实,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义利兼顾的行赏往往能让受赏者更加心存感激。聪明的领导者不但用利益激励下属,而且认同他,授予他荣誉。如果领导者虽然奖赏一个人却又公开表示不赞同受奖赏者的意见,那么就会让下属的行为失据,不知所从。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延陵卓子乘坐的车子由名为“苍龙”、“挑文”的马拉着,马身装饰华贵,前有钩、勒等物,后有上了针的鞭子。马想前进,就会碰到钩、勒禁止,马想后退就有鞭针戳刺,于是乎马就只好往斜里乱跑。
造父刚好路过看到了,就哭了起来:“古时治人也是这样。赏赐是用来勉励立功的,但毁谤也夹杂在里面;刑罚是用来禁止犯罪的,但赞美却也夹杂在里面。人们只好待着不动,不知所措。这也就是圣人为之哭泣的原因。”
别人牵马推车还是不能前进,而一个好的御者只要夺过缰绳,就能使几匹马一齐奔驰向前。可见,作为领导者,一定不可以在奖赏的同时又否定受奖励的行为,这样,人们就不知道这种行为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得知后就去向官吏告发了自己的父亲。
令尹说:“你告发别人的偷盗行为,这是对国君的忠心,值得嘉奖。但你告发自己的父亲,却是大不孝,是父亲的不孝儿子。所以,我要先打你二十大板,让你受皮肉之苦,然后再奖你银钱。”
所以,直躬虽然得到银钱的奖励,却也挨了一顿板子。楚国令尹虽然奖赏了直躬,却同时否定了直躬的行为,认为他的行为不符合孝道。这让楚国人在遭遇同类事情时,很难判断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没有了正确的标准,似乎左右都不对。权衡之下,很多人都选择了沉默。自此,楚国的坏人坏事就很少有人向上报告让君主知道了。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事:因为下属有功劳,给他高位,却鄙视他做官;因为他努力耕作给他奖赏,却轻视他经营家业;因为他不愿意被录用而疏远他,却推崇他轻视世俗名利;因为他触犯法律而责罚他,却又赞美他有勇敢精神。这样,谴责和赞扬、奖赏和惩罚在执行过程中互相矛盾,而百姓则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现代企业管理中,一定要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赏则誉之,罚则毁之。
另外,领导者在施行奖赏时还要因人而异。所有的人都想得到奖赏,都有所贪图,他们或者图义,或者图利。这时,领导者就要因人而异,爱义者使之贵,爱利者使之富。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人,就应该使其既富且贵。赏誉同行,这就能让德才好的人和德才不好的人都为己所用。
韩非子强调“誉辅其赏,毁随其罚”,这样才能够使“贤不肖俱尽其力”。而这,也正是现代所有的企业管理者们梦寐以求的效果。
手段二 一手“打”,一手“拉”: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管人用人手段
中国式管人用人主张,一个真正具有威信的领导必须和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能让员工对你如避瘟神,也不能让员工在你面前举止轻浮,没大没小。身为领导者,在注重感情投资的同时,也要该唱黑脸就唱黑脸,不可心慈手软。在管人用人过程中讲究软硬兼施,恩威并济,双管齐下,对员工又“打”又“拉”才是管人用人的无上妙诀。
我们说管人用人的艺术往往可以粗略地分为“打”的艺术和“拉”的艺术,前者是一种强迫措施,被管理者的行为必须遵照公司的制度规范来执行,是“硬”的措施;而所谓“拉”的艺术,则是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引导、激励机制的驱动,使员工自动自发地按照管理者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和目标开展工作,这种管人用人艺术是一种“软”的措施,施于无形而成效不可忽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实际效果却并不比硬管理差。而且,软管理通过员工的内化作用所驱动的行动,常常比被动服从的硬管理更具有持续性。
可从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折服姚启圣之心的事例上,看出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管理手段的高明之处。
早在顺治二年,姚启圣即官至福建巡抚,然此人自恃才高,能言善辩,屡屡与上司争吵,被一再降职,康熙五年又遭裁撤,被贬至盛京(现沈阳)郊区一马场任九品“司厩”。不过,康熙帝重用的盛京提督周培公对姚很赏识,他临终前向康熙帝力荐姚启圣。
康熙帝找人打听姚启圣详情,待查明底细后,他下令关姚入牢:“好吃好喝供着,3个月任何人不得同他说一句话,朕要把这只能言鸟憋个半死。”由沈阳回京途中,康熙帝让姚在冰天雪地里坐在四处漏风的囚车上,待其吃尽苦头,才让其进入龙辇,赏点心吃,又让其读御书。在行营一侧的简易牢房中,黎明时分,姚仍在读书,忽听一声咬牙切齿的诅咒:“朕真想杀了你!”姚抬头一看,康熙帝正隔栏站着,姚慌忙叩首,康熙帝接着说:“你心中仇满,因而几十年来,故作愤世嫉俗之状,嘲骂达官贵人,讥讽皇亲国戚,以大清之矛,击大清之盾,却又屡屡游离法网之外。你并非不能做官,而是蔑视满清官员,故意不守常道,情愿在荒原饲马,不愿入朝为官……朕最恨的就是你这种人,在心里已把你杀1000次了。”
长达3个月的幽禁,回京途中的一冷一暖,特别是这番“黎明谈话”,让姚启圣着实领教了康熙帝的驭臣之术,也体会了康熙帝的“知人之深”。康熙帝一行进京时,姚启圣已学会了奉承:“皇驾进京,好比雷霆万钧,却又寂静无声,难得啊!”康熙帝笑了:“这马屁嘛,拍得朕很舒服。”第二天,养心殿“经筵日讲”上,姚侃侃而谈,纵论宋明理学和安邦治国之道,而后献上收复台湾的“三必剿与三必抚”之策。虽然大臣们不满姚之“轻狂”,康熙帝却十分赞赏姚“见解深远”,“封姚为福建总督,专务平台政略与战略”,执行“迁界禁海”之大政方针。姚连连叩首,自此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命,后来果然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康熙帝对姚启圣简直痛恨到了极点,在心里居然将姚“已杀了1000次”,即使对郑经和噶尔丹,康熙帝也没有如此深仇大恨。为什么呢?因为未从内心归顺朝廷的姚启圣,代表的是一种知识者的清醒,是一种对满族皇权的轻蔑和对官场陋习的厌恶。这种“明道救世”、“从道不从君”的清介之气,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启圣之巧舌如簧、冷嘲热讽、擅议朝政,在康熙帝看来便是妖言惑众,扰乱臣子之心,有动摇朝纲之害,他怎能不觉得如芒在背?康熙帝的内心想法是,天下士子应尽归朕用,不归朕用之士子,不如没有,或者干脆除之。可偏偏姚启圣的确才华超人,又熟悉福建情况,康熙帝正在筹措平台大计,此姚又非用不可,真让康熙帝烦恼不已。为了能让姚身心俱归朝廷,康熙帝很是动了一番脑筋,软硬兼施,冷暖交加,恩威并用,多管齐下,最终将姚启圣整治得服服帖帖,甘愿效犬马之劳。
所以,在管人用人的过程中,光有软的或硬的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则是软中有硬。中国式管人用人就十分注重在执行过程中采取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因人因事而采取相应措施的管人用人手段。领导者用“硬话”发威后,给员工一段时间检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失,然后领导者可以有计划地逐步做收服人心的工作。
领导者可以从为员工考虑的角度出发,软硬兼施,进行深入的长谈,用词也不妨恳切些,态度要真诚自然,让他仍感觉到你确实是为他们着想, 这就可以在一种“软”性气氛中真正感动员工。可见,领导者的“硬话”发威是强硬的一手,镇住了局面,再通过“软话”把意图缓缓地传递下来,浸润到各个员工的心中。且让我们看看3000多年前商君盘庚又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段的。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500多年。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270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做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十九个王。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反映了这时候农业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畜牧业,人们有了定居下来的需要。
盘庚决定迁殷,是经历了一番斗争的。太甲以后,商朝历代的君主和奴隶主贵族们,过着腐化的生活。他们寄生在国人和奴隶身上,残酷地剥削平民和奴隶。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不堪忍受折磨大批逃亡。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叔侄之间、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
商朝被阶级矛盾和奴隶主内部的矛盾削弱,国力日渐减弱,有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也起来反叛,加上水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内外夹击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到了崩溃的边缘。
正在这个时候,阳甲——商朝的第十八个王——死了,阳甲的弟弟盘庚做了王。盘庚是个很明智、很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国家不能再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应当想出一个根除弊病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挽救商朝的衰亡。他想来想去,认为把都城迁到殷是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到那里去有着几条好处: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和现在的都城“淹”比起来,无论是建设都城还是发展农业生产,都会比现在的情况要好;第二,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将会受到抑制,这样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第三,迁都可以避开那些叛乱势力的攻击,都城比较安全,外部的干扰少了,统治就可以稳定很多。
可是不少人都反对迁都的决定,反对的人主要是奴隶主贵族。他们知道,到了新的地方不能像现在一样照旧享乐。盘庚是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绝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弦易张。他把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对他们发表了两篇训话:第一篇训话是劝说,告诉大家迁都到殷去的好处。他说:“我要效仿先王关心臣民的样子,关心你们,保佑你们,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你们如果怀有二心,先王的在天之灵便要降下灾难,惩罚你们!”第二篇训话是示威,用强硬的口气,告诫人们一定要规规矩矩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
盘庚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完成了迁都的计划。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好多地方不适应,就闹着要回老家。奴隶主贵族就乘机捣乱,煽动大家要求搬回老家去。盘庚又发表了一篇训话,用强硬的态度,毫不妥协地警告奴隶主贵族不要捣乱,否则必遭严惩。过了几年,局面才安定下来。奴隶们在这里被迫夜以继日地劳动,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出现在殷的土地上。从此,商朝的都城就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由于盘庚的治理,商朝在这时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
盘庚迁都,使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也有了相当成就,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盘庚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终于达到了迁都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有威慑力的领导者通常决断力比较强,办事爽快果断,常常是一字千金,因此常可以使员工折服,员工也会因佩服他而自觉地向他靠拢,全心全意地接受他的领导。
另外,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也要注意把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情况的出现。
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光有软的或硬的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则是软中有硬,采取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管理手段。领导者用“硬话”发威后,给员工一段时间检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失,然后领导者可以有计划地逐步做收服人心的工作。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