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纳博科夫评传(有关"洛丽塔之父"最简约而全面的文学评传)

書城自編碼: 238827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文学家
作者: [英]芭芭拉.威利[Barbara Wylie] 著,李小均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770662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6/14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2.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的家人抑郁了
《 我的家人抑郁了 》

售價:HK$ 82.4
鼠狗之辈
《 鼠狗之辈 》

售價:HK$ 58.9
数实融合
《 数实融合 》

售價:HK$ 80.2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售價:HK$ 57.8
生命大设计:重构
《 生命大设计:重构 》

售價:HK$ 80.2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售價:HK$ 105.0
人生脚本
《 人生脚本 》

售價:HK$ 92.0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售價:HK$ 5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1.8
《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
+

HK$ 87.0
《 饥渴的想象 》
+

HK$ 96.2
《 拷问法国大革命 》
+

HK$ 77.5
《 普鲁斯特评传(一部妙趣横生的研究性传记,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的前世今生) 》
+

HK$ 77.5
《 马尔克斯评传(马尔克斯离世后最新、最及时的独家中文版评传 解读拉美文学巨匠的必读之书) 》
編輯推薦:
一个作家传记的最好部分,不是他冒险的记录,而是他风格的故事。”芭芭拉.威利秉持这一原则,将对纳博科夫文学艺术的探究放在首位,而这一部分也的确成为她的评传中最出色的部分。
相对于其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哲学和文化意味,纳博科夫所掌握的蝶类专业知识,对其创作也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将“变形”与“超越”这两个重要主题赋予了作品。如果不是革命,纳博科夫其实更可能成为心无旁骛的昆虫学家,那今天的人们也就没有机会说“萝莉”这个词了。br
他如何从一个没落的俄罗斯贵族之家的少年成长为世界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家庭荣光、故乡情怀和对蝴蝶的执迷又如何投射、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洛丽塔和大名鼎鼎的卓别林又是什么关系?请看芭芭拉.威利在书中的精彩评述。
內容簡介:
本书完整记述了纳博科夫的文学生涯,他的显赫出身,从俄罗斯到欧洲再到美国的流亡经历,以及他对蝴蝶的痴迷,并在此过程中全面考察了他的俄语、英语诗歌和小说创作。通过对一些重要作品的精确到位的分析,作者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纳博科夫独特的风格,同时在他作品的脉络里分析了他的自传、书信、批评文字以及近年出版的《劳拉的原型》,勾勒出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纳博科夫形象。
本书属漓江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人文名家评传”系列,配有数十幅珍贵图片。
關於作者:
芭芭拉.威利(Barbara Wylie),《斯拉夫和东欧评论》杂志副主编。撰有《纳博科夫评传》和《电影中的纳博科夫》等研究性专著。br
译者李小均,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薇拉》《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梅尔维尔的政治哲学》《语言与沉默》《在西方的目光下》《古罗马的马车竞赛》等。br
目錄
第一章
“没有东西会改变,没有人会死去”
第二章
西林(上):从《恐怖》到《眼睛》
第三章
西林(下):从《光荣》到《天资》
第四章
眺望彼岸(1938-1940)
第五章
变身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从《庶出的标志》到《洛丽塔》
第六章
享誉世界:从好莱坞到瑞士(1958-1968)
第七章
最后的弧形(1969-1977)
注释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纳博科夫疯狂的工作日程意味着他只有在假期中才能专心创作。从1951到1953年的三个夏天,是他创作《洛丽塔》的关键。尤其是1953年的夏天,他同时写《洛丽塔》和《普宁》。纳博科夫一家开着老爷车,四处追寻蝴蝶。天气不好时,纳博科夫就写作,将车后排当成“私人移动工作室”,主要是那里没有“噪音”和“气流”。回到伊萨卡,他就记录少姑娘的举止和兴趣。他阅读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采访当地女中校长,留意时尚潮流,列出点唱机中的歌曲、著名歌星和影星的名字,随手摘抄杂志广告,记下收音机和电影中的台词。他搜寻报纸上关于性犯罪和谋杀的细节,甚至查询枪支使用手册。
其中有一个故事特别吸引他的注意。1948年,11岁的莎丽?霍纳被50岁的弗兰克?纳沙诱拐,在逃亡途中,做了差不多两年性奴,最终被遗弃在加州一个汽车旅馆。不过,另一个更早的故事明显预示了纳博科夫笔下的场景。丽塔?格蕾是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第二任妻子。他们初识于1915年,那时丽塔7岁,卓别林26岁。当时,卓别林“偶然下榻在基蒂的加油客栈,丽塔的妈妈娜娜正好在客栈做招待。”5年后,在拍摄《小孩》时,卓别林从一群临时演员中,将丽塔单独选出来,量身订做了挑逗天使这一角色,甚至委托了一家电影工作室的艺人仿照“雷诺兹的《纯真年代》为她画像。1923年,卓别林让她主演《淘金潮》。年内,她怀上身孕。怕被控告强奸,卓别林带着丽塔远走墨西哥,在那里娶了她。卓别林对记者说,“这总比去坐牢好,而且也不长久。”1928年,丽塔上诉法庭要求离婚,理由是卓别林不但一直出轨,而且经常虐待她。她说,卓别林当她面读“禁书”;当她反对他的口交要求——她称这是“变态的、违背自然的、堕落的不洁行为”——时,卓别林辩称“大家都这样做”。卓别林承认,他只是“犯了其他愚蠢男人一样犯的错误”,并谴责丽塔的母亲把女儿强塞给他。这桩离婚案引发了一次大丑闻,不仅威胁着卓别林的事业,还威胁到5家好莱坞影片公司的业务。丽塔最终获得补偿费62万5千美金。1929年,卓别林因其“全才和天赋”获得美国电影学会首次颁发的奥斯卡奖殊荣。
丽塔?格蕾的真名是丽丽塔?麦克默里。除了两个女主角的名字明显相似之外,在纳博科夫的叙事中,洛丽塔也与灰色明显有关,如她有一双“大大的灰眼睛”。她甚至死于小说中虚构的阿拉斯加小镇灰星,纳博科夫曾说这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小镇”。另外,灰色暗示的空灵特质也被关于星界的隐喻放大——“一颗灰星被雾霾(洛丽塔的姓是黑兹[Haze],即灰霾)笼罩”;而安娜贝尔?雷——亨伯特失落的“里维埃拉的爱情”——投下的魔力,则被描述为一团“星云”。
1958年8月,《洛丽塔》最终在美国出版。三年前,纳博科夫的这颗“定时炸弹”先后被五家大出版社拒绝,它们都怕出版这部具有争议性题材的作品之后倒霉。绝望之下,纳博科夫请他的法国文学经纪人帮忙联系出版。1955年6月,他与巴黎的奥林匹亚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协议。莫里斯?吉诺迪亚斯旗下的这家出版社出过许多20世纪著名作家的作品,如萨缪尔?贝克特、亨利?米勒和威廉?巴勒斯,但它最来钱的门道是出色情读物。纳博科夫不知情,就在1955年10月高兴地签了协议,印刷了5000套,分上下两册,“平装本,封面老套,是淡淡的橄榄绿色”。因为该出版社的名声,《洛丽塔》最初根本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直到英国作家格雷汉姆?格林在《星期日时报》撰文,将它列为1955年度最佳作品之一。格林怂恿英国出版商出版,宣布“在英国,我也许会因此进监狱,但不可能有更好的理由!”他对这部小说的盛赞在大西洋两岸激发了一场热烈的论战,贯穿了1956年,进入1957年后还没有消退。在此期间,由于英法两国当局的禁令,《洛丽塔》成了一本臭名昭著的作品,已经引其私下热炒。随着公众的好奇上升到白热化,1957年6月,《铁锚评论》刊登了一篇长长的节选,同时配发了纳博科夫的自辩(《关于一本名叫〈洛丽塔〉的书》)和哥伦比亚大学弗雷德?杜比写的“一篇又臭又长的批评”。这不只是借著名学者来为节选站台,还是一次故意的策略,因为这篇批评“很乏味,审查官都不忍卒读,更懒得去看原作”。然而,节选刊发后,得到世人的普遍好评;一年多后,《洛丽塔》在美国各大书店上市。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