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接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一、科举与近世家族隆替
1.近世家族
2.科举家族
3.文化家族
4.相关研究
二、杨氏研究的基本文献
1.杨氏宗谱
2.杨氏诗文
三、基本思路与基本内容
1.基本思路
2.基本内容
第二章 明代的杨氏家族
一、由仕而守:宋元时代的杨氏
1.杨氏溯源
2.仕宋沐恩
3.义不仕元
二、富户败落:明初的杨氏
1.明初的豪右打击
2.镜川杨氏的败落
三、读书应举:永乐至正统问的杨氏
1.启杨氏文献之传的杨范
2.走向复兴之路的杨自惩
3.杨自念与杨自态的辅助
四、名盖东南:景泰至正德问的杨氏
1.礼部尚书杨守陈
2.吏部尚书杨守5止
3.工部尚书杨守随
4.布政司使杨守隅
5.刑部侍郎杨茂元
6.按察副使杨茂仁
7.“茂”字辈其他人物
五、家声少替:嘉靖以后的杨氏
1.杨美益及其他“美”字辈人物
2.杨承闵及其他“承”字辈人物
3.杨德政及其他“德”字辈人物
六、四忠双烈:收三百年世臣之局
1.四忠双烈
2.伸张忠烈
七、小结
第三章 杨氏家族的维系
一、杨氏宗族的管理体制
1.宗公制度
2.历代宗公
二、《镜川杨氏宗谱》的编纂
1.明代的宗谱编纂
2.清代的宗谱编纂
3.民国的宗谱编纂
4.杨氏家谱编纂的特点
三、祭祀、义田与学校
1.圣旨
2.祭祀
3.义田
4.学校
四、小结
第四章 杨氏家族与地方社会
第五章 杨守陈学术思想研究
第六章 杨德周学术研究
第七章 杨氏家族诗文研究
征引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二章 明代的杨氏家族
宋代以后,因科举教育的带动,宁波文化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早在南宋时代,寓居四明的李璜作《重建明州州学记》时,称明州府“人才英拔,比他郡为甲”①。到了明代,宁波的科举风气相当浓厚,尤其是鄞县,陆瑜1409—1489《鄞县县学记》称鄞县“名儒辈出,甲于他邑”②。在科举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举家族,如杨氏、陆氏、张氏、屠氏四大家族。
杨守阯《镜川杨氏先茔神道碑铭》称:“灵宗初谍自有周,宣王支庶封杨侯。杨侯苗裔遍九州,镜川一派儒家流。相传诗礼学邹鲁,仕宦汴宋承箕裘。比肩左袵吾其羞,避世逃名夫何求?经畲心地耕且耰,辛勤奕奕方有秋。一门荣禄功名收,永怀丰芑贻厥谋。”③这段话基本上概括了明以前杨氏的发展历史。而清人钱嗣容则称:“夫杨氏为四明望族,始迁于青山,继迁于镜川,而其后遂分为东、西二杨,子孙繁衍,人为尚书,出为方伯,为廉使,一时公卿辈出。自有明以来,建宦业而光简册者,灿若日星。孰非发祥之有自,而肇建之有基哉?”④这段话则概括了杨氏迁宁波以后的发展状况。
科举家族是如何兴起的?一个家族要积累多少代才有可能中进士?哪些家族有可能中进士?这是让后人好奇的。下面拟通过宁波镜川杨氏的发展过程,对此作一探索。
一、由仕而守:宋元时代的杨氏
宁波杨氏家族的发迹有一个过程。杨守阯诗称“吾家得姓白杨侯,晋国流传到此州”⑤,这首诗实际涉及了杨姓的起源与镜川杨氏的迁移历史。民国《镜川杨氏宗谱》卷七《仕宦》列举了一长串自周至宋代的杨氏官员名录,不明真相的读者以为是镜川杨氏历史上曾经出过那么多的名人。其实,那是全国范围内的杨氏历代名人,可不是宁波镜川杨氏的直系祖先。大空间的全国杨氏与小空间的某地某支杨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宗族概念,这是后人必须明白的事。
1.杨氏溯源
中国人的姓氏,大都能找到自己的发源地。从时间上说,可以上溯到周朝,个别姓氏则可以上溯到三皇五帝时代。“夫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黄帝子孙有本有支,分封别姓,散满天下,传数千百载,以至于今日,殆不偶然也。”①姓即祖姓,氏是子孙分支。从空间上说,中国姓氏起源地多在北方,这也反映出北方文明进化早的特点。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的宗族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周代的宗法制阶段,东汉至唐中叶的士族阶段,宋以来的庶民宗族阶段。杨氏典型地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
1杨氏出姬姓杨国
从血缘上说,杨氏是姬周王室的后裔。不过,具体的祖先又有不同说法。《新唐书》卷七一《宰相世系表》称:“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一日铜辊,二日杨氏。三日平阳。突生职,职五子:赤、胖、鲋、虎、季夙。赤字伯华,为铜鞮大夫,生子容。胖字叔向,亦日叔誉。鲋字叔鱼。虎字叔羆,号羊舍四族。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地平阳杨氏县是也。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号日杨石……”据此可知,周文王的后裔当中,有两支以杨为氏:一支是西周宣王的儿子姬尚父;另一支是晋国武公儿子姬伯侨。二说并存,一直流传下来。姬尚父受封于杨国,其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的东南。后来,古杨国被当时强大的晋国所灭。晋公将此地分封给了姬伯侨后裔、大夫羊舌氏,邑下又分设了铜辊、杨氏、平阳三个县。到了四世孙叔向时,其采地分封到杨国。叔向之子遵循当时以邑为氏的习惯,开始姓杨。如此,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成为普天之下杨姓中国人的最早根源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