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下一站,天堂(2 0世纪百大思想家之一、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成名巨作,影响并教诲无数人善待死亡与临终)

書城自編碼: 239431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作者: [美]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著 易菲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4222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7/16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售價:HK$ 153.6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售價:HK$ 79.2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HK$ 96.0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HK$ 9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HK$ 1905.6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HK$ 81.6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HK$ 57.6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8
《 死后的世界(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被《纽约时报》誉为“濒死体验之父”的奠基之作) 》
+

HK$ 95.4
《 生命之轮(直面生死,即获自由——20世纪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o库伯勒-罗斯的终极告白) 》
+

HK$ 105.5
《 最后的拥抱(学会倾听临终者释放出的深层心灵信息,让临终者走得安心,让活着的人不留遗憾。20年畅销传奇。) 》
+

HK$ 94.4
《 陪伴生命——我从临终病人眼中看到的幸福 》
+

HK$ 85.6
《 人生的功课:生死学大师谈生命,吴淡如推荐 》
編輯推薦:
br2 0 世纪百大思想家之一、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 库伯勒-罗斯成名巨作br畅销全球的现代生死学教育之经典br影响并教诲无数人善待死亡与临终brbr《下一站,天堂》一书对死亡的探讨是革命性的,通过对200多个临终病人进行访谈,对濒临死亡患者的心理有着良好的把握,这些资料对临终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社工以及普通人,均有帮助和启发。br“临终关怀”这一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大家重视,《下一站,天堂》即是较好的临终关怀教科书。br《下一站,天堂》在2003年被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Barnes Noble)出资创办的“图书”(BOOK)杂志评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之一。brbr死亡是终点,也是生命的一部分,除了逃避、恐惧,更应该面对、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活。brbr 以病人为师,方可了解生命最后阶段的那些焦虑、恐惧与希冀。本书所讲述的,正是病人与我们交流痛苦、分享期待和诉说失望的经历。希望凭借本书,能够鼓励其他人不要回避“万念俱灰”的病人,而是进一步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br ——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br
內容簡介:
《下一站,天堂》乃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心理学研究著作之一。作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以死亡为主题,首次提出应对死亡的五大阶段观:否定与隔离、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本书通过生动的采访实例,让读者更加感性地体味步步紧逼的死亡会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了解如何服务于患者及其家属,为他们带 去希望、安慰与内心的安宁。
關於作者: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美国精神病学家,国际知名的生死学大师,探讨“死亡与临终”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深受同行爱戴与尊敬。其著作被译成27种文字,著有:《天使走过人间》《死亡与临终问答》《活至最后一刻》《记住这些秘密》《死亡:生命的最后阶段》《关于儿童与死亡》《坚持到底》《艾滋:最终的挑战》等。她于2004年去世,享年78岁。
目錄
目 录:br致 谢 1br前 言 3br第 一 章br关于死亡之惧 1br第 二 章br对待临终病人的态度 11br第 三 章br第一阶段:否定与隔离 39br第 四 章br第二阶段:愤怒 51br第 五 章br第三阶段:讨价还价 87br第 六 章br第四阶段:抑郁 91br第 七 章br第五阶段:接受 121br第 八 章br希望 151br第 九 章br患者的家庭 173br第 十 章br晚期患者访谈录 199br第十一章br对“死亡与临终”研讨会的反应 273br第十二章br晚期患者的治疗 299br
內容試閱
br第二章 对待临终病人的态度brbr以临终者为师brbr直言不讳,还是避而不谈,这是一个问题。br在与医生、驻院牧师和护士交谈时,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对病人是否能接受“真相”的担忧。我们最常提到的问题是:“什么真相?”要面对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实属不易。一些医生为了避免他们情绪失控,倾向于告诉患者家属,而对他们本人却守口如瓶;一些医生能敏感地觉察出病人的需要,可以巧妙地让病人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时,还能给他们留下几分希望。br窃以为“直言不讳还是避而不谈”的问题根本就算不上是真正的问题。比起“我们该不该说出实情?”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我应该怎样说出实情,如何与病人共同面对?”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将进一步说明这种态度。为此,我把病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后的各种反应进行大致分类。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那样,人类毕竟不太情愿去正视自己生命的终点,顶多只是偶尔对这个可能性投入漫不经心的一瞥。很显然,假设真的出现那种情况,那么觉察到的都是危及生命的大病。当病人被告知患癌的实情时,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也难逃一死。br通常,人们总将癌症与绝症相等同,认为两者同义。这种看法基本无误,要知道,患病本身犹如塞翁失马,祸福之别取决于病人和家庭在这种关键时刻用何种方式来渡过难关。尽管越来越多的患者的确被治好了,或者说病情缓解了不少,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癌症依旧是绝症。我觉得在我们亲身经历死亡之前,大家应该时不时地思考一下死亡和临终的问题。如果我们之前不曾养成这种习惯,一旦家庭成员里有人被查出患有癌症,就好比用残忍的方式提醒我们:生命终会走到尽头。那么,抛开病人是将离开人世还是能延长生命的问题,从我们自身的角度看,利用患病的时间思考死亡与临终又焉知非福呢?br 假如医生能对病人患癌的诊断结果直言不讳,但不一定要说清楚死亡其实近在咫尺,他就已经帮了病人一个大忙。同时,他应该为病人留一扇希望之窗,比如开一些新药,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告知他们接受新科技新研究的可能性等等。最主要的是,要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明白患病并非意味着一无所有;让他们知道自己不会因为一个诊断就放弃治疗;告诉他们,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一场征途中,病人、家属和医生会在一起并肩作战。通过交流,病人将不畏孤独,无惧谎言和排斥,在医生的真诚相待中,斗志昂扬地坚持下去。他相信如果有任何能做的事,大家都会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同样,交流也会让家人重获信心,而往常在这种时刻,他们只觉得有心无力。现在,深受鼓舞的他们认识到:大家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就算不能延长生命,至少也可以缓解病人所受的折磨。br如果病人胸腔内有肿块,一个体贴入微的医生会告诉她,要有心理准备,这个可能是恶性肿瘤,建议她做个活体组织切片检查,那样可以查明肿瘤的类型。他也会提前告诉对方,如果发现癌细胞组织,可能还有更多大手术等着,如有必要,她可以做好充分准备以接受手术治疗。当病人在手术后清醒过来时,医生可以说:“很抱歉,我们还要做更大的手术。”假如病人回应道:“谢天谢地,它是良性的。”他只需要说一句:“我也希望如此。”到时,医生可以静静地在她旁边坐一会儿,而不是回避现实、仓皇逃离。如此一来,病人也可以一连几天表现得好像自己并不知情。倘若在交流过程中,病人明显流露出尚未准备好接受事实的神情,医生还要强迫她去面对真相的话,未免有些不近情理。其实,待他告知实情了,便足以令患者对医生继续保持信心。当患者有能力、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病情可能导致死亡的现实后,她还是会再去找他的。br其他病人可能会说:“啊,医生,多可怕呀,我可以活多久啊?”那么医生可以告诉她,最近几年,相似病患的生命延长率大大提高了,多做几次额外的手术或许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也可以坦率地告诉对方,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她还剩下多长时间。我认为无论针对什么样的病人,不管他有多么坚强,具体地告诉他能活几个月、几年,都是再糟糕不过的主意了。既然这些信息怎么都是错,而且凡事总有例外,我就不明白为何还要考虑它们?也许少数情况下有此必要,比如一家之主需要知道自己生命究竟还剩多久,这样就可以将一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想哪怕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睿智的、善解人意的医师,也可以告诉他最好趁闲暇、有力气的时候就安排好这些,不要拖得太久。这样,病人很可能领悟到医生的话外之音,同时又心存希望—— 每位病人都应保留的希望,包括那些声称自己已经做好死去准备的人也应如此。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所有的病人都留有一道希望之门,相信自己有可能在病魔面前幸存下去,没有一个人会总是想着自己已经没有希望。br当我们问及病人是如何被告知病情时,结果发现,所有人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身患绝症,有些是被明白告知的,有些是间接知道的,但不管怎样,他们最希望的还是医生能用可以接受的方式委婉道来。br那么,什么才是可以接受的方式呢?医生怎样才知道哪些病人想要听实话,哪些病人需要详细的科学解释,又有哪些病人自始至终都想要逃避呢?我们在不具有任何了解患者情况的优势之前,该如何让他们面对这些抉择呢?br要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有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自身面对绝症与死亡的态度和能力。如果这是人生的重大难题,我们又视死亡为可怕的、恐怖的、禁忌的话题,那么在面对病人时,我们根本不可能平静处之,更不能带来任何帮助。我故意说“死亡”二字,尽管我们只需要回答是恶性还是良性的问题即可。但恶性肿瘤就意味着死亡的逼近,而且是死亡中极具破坏性的一种,它会激起各种情感的爆发。如果连医生都没办法从容面对死亡,我们又何以为病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呢?于是,我们只有祈祷病人不要问我们这么可怕的问题。我们顾左右而言他,讲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谈谈外面的天气之类的话题,一个敏感的病人就会接着玩起这个不着边的游戏,讲讲下一个春天,哪怕他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等不到下个春天了。之后,当我们问及此事,医生将告诉我们,是他们的病人不愿意知道真相,从不过问,而且相信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一旦医生没有被当面问及,他们就感觉浑身轻松,以至于未曾发现是他们自己的态度才让病人产生如此反应。br有的医生仍然对此类谈话感到紧张,但防卫心没有那么强了,他们可以致电牧师或者神父,请他们与病人交谈。棘手的事情抛给其他人后,他们如释重负,这也好过完全避开难题。br从另一方面看,他们也会异常焦虑,明确下令,不准医务人员或者牧师把实情告知患者。这种命令恰恰透露出医生的焦虑感比他认为的还要严重。br也有医生处理这个问题时相对轻松,他们只遇到极少数病人不愿意谈论病情的严重性。通过与诸多病人交流这个话题后,我认识到,那些需要自我否定的医生们,其病人往往也是如此;那些能够正常谈论末期重症的医生,其病人常常能更好地面对和承认现实。病人需要否定的比例与医生的成正比。但是,这只回答了一半的问题。br我们发现,不同病人面对相似消息时的反应各异,这取决于他们的性格特质、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那些以否定为主要防卫手段的人,会更加广泛地予以否定。那些过去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压力的人,现在也会用相同的态度处之。所以,这种习惯可以帮助人很快地熟悉新患者,了解他们的优缺点。brbr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