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宋太祖:文以靖国,武以安邦,混一中国,声名宇内的一代英主!

書城自編碼: 241315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历史
作者: 何昆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5470720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42/34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知识如何流动(三棱镜译丛)
《 知识如何流动(三棱镜译丛) 》

售價:HK$ 91.8
万有引力书系 江南困局 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
《 万有引力书系 江南困局 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 》

售價:HK$ 89.7
正始十年(看司马懿父子如何打破“恐怖平衡”,实现统一!)
《 正始十年(看司马懿父子如何打破“恐怖平衡”,实现统一!) 》

售價:HK$ 78.2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售價:HK$ 457.7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12.7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售價:HK$ 170.2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售價:HK$ 90.9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售價:HK$ 135.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81.5
《春秋战国:全三册(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书系)》
+

HK$ 54.0
《秦始皇(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书系)》
+

HK$ 180.0
《汉武大帝(全三册)(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书系)》
+

HK$ 100.7
《唐太宗(黑金版)(史上最强帝王构建最强帝国时代)》
+

HK$ 95.4
《成吉思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上帝之鞭,撼动世界的一代天骄)》
編輯推薦:
一个未能完成帝国统一大业的开国皇帝,却能够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等雄君霸主并称于世;一个行伍出身的军人,却成为士大夫的精神偶像。宋太祖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
自秦汉以来,朝代更替大多是以武力和血腥来完成的,唯独宋太祖是例外。夺权之时,他兵不血刃;称帝之后,他也没有杀功臣。他主张以文臣治国,并立下了誓言,开创了重文轻武的时代,手段虽有些矫枉过正,但也不失英明远略。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单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结束了长达两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關於作者:
何昆,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多年来活跃在新浪、天涯等各大论坛,曾获“新浪论坛九周年突出写手奖”。著有《三国秘闻录》、《佛陀在你身边》、《吕布和貂蝉》。曾在《名人传记》(河南文艺出版社)、《京九晚报》等媒体发表文章数十篇,获得广大读者好评。
目錄
引 子
第 一 章 夹马营中圣人出 御勾栏内跃飞龙
第 二 章 虽有所愿一心人 却难白首不相离
第 三 章 元郎千里送京娘 郭威邺郡召群雄
第 四 章 赫赫朱门拥虎士 铁棍列甲何森森
第 五 章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第 六 章 柴世宗君临天下 高平地狼烟四起
第 七 章 定河北英雄立功 编禁军元郎受命
第 八 章 殿前军近代无匹 王文伯献策平边
第 九 章 刘仁瞻困守寿州 赵匡胤三战三捷
第 十 章 断悬案二赵相遇 抗神武血战六合
第 十 一 章 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夜春风寿州降
第 十 二 章 柴赵煮酒论英雄 周军威名镇辽邦
第 十 三 章 韦袋竹简显谶言 汴梁英主留芳名
第 十 四 章 欲出未出光辣达 千山万山如火发
第 十 五 章 千古疑案陈桥驿 一着黄袍便罢兵
第 十 六 章 文治彬彬开盛世 汴水流年咽露盘
第 十 七 章 太祖杯酒释兵权 君臣雪夜定大策
第 十 八 章 四方诸侯归一统 朗月残星逐满天
第 十 九 章 金陵王气黯然收 一片降幡出石头
第 二 十 章 大宋朝祸起萧墙 王铁枪宫中告状
第二 十一章 赵光义陷害花蕊 香孩儿荣归洛阳
第二 十二章 风雪夜烛光斧影 再回首千年一殇
內容試閱
第六章 柴世宗君临天下 高平地狼烟四起
赵匡胤在家中盘桓数日,不仅孝敬爹娘,与贺金蝉更是尽享鱼水之欢,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他自离家以来从未有过的时光。赵匡义则每天缠着哥哥,让他带自己到处游玩,赵匡胤很疼爱三弟,自然不会推辞。
这日,他俩在酒肆中与洛阳尹武行德吃酒消遣。那武行德曾与契丹作战,亦是一代名臣,他与赵匡胤英雄相惜,时常在一起把酒论天下。三人正说话间,一位身着道袍之人坐在了他们旁边的桌子上。大周境内和尚道士极多,他们也没在意。
“元郎,我长你四岁,如此算来,你当属猪。你长你三弟十二岁,他亦是属猪。嘿嘿,看来你们都是性情率直之人,哈哈哈……”武行德笑道。
此话略有调侃之意,赵匡胤也不见怪,只是笑了笑。赵匡义却在一旁老大不满:“武大人此言差矣。猪虽号称不洁,实则性情敦厚,不似猴子轻佻无重。”
两人初时都未明白他此话是何意,怎么说着猪却扯到猴子身上去了,片刻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武行德属猴。
“元郎,你弟弟可比你机灵多了。”武行德笑着摇了摇头。
赵匡胤没有说话,他夹了一块牛肉放在弟弟的碗中。
就在这时,坐在旁边的那位道人却突然开口道:“武大人,你怎敢如此调侃属猪之人?你可知面前二人贵不可言,将匡扶天下,拯济万民?”
此言一出,三人都急忙转头去看,却见那道人身背拂尘,仙风道骨,鹤发童颜,令人仰慕。赵匡胤久历江湖,深知出家人能人异士极多,于是不敢怠慢,急忙起身抱拳道:“敢问真人法号?晚辈有礼了。”
道士并没有起身,他笑着看了看赵匡胤,又低眉看了看赵匡义,表情神秘:“你相貌出众,紫气萦绕。方今天下大乱,定天下者其在君乎?”
赵匡胤一听此言便吓得面如土色,武行德则是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一介武夫竟是安天下之人?
赵匡义一听,眼神放光,叫道:“老头,你看我是何等人?”
道士收敛了笑容,微微摇头道:“子贵不可言,但需培养正气,莫被阴邪侵扰。”
“哈哈哈,我贵不可言这便是了,管他啥正气阴邪的。”赵匡义不怒反喜。
这时武行德好像想起了什么,便问道:“敢问真人可是华山陈抟?”
老道哈哈一笑,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径自离去,只听声音飘来:“贫道正是陈抟,只盼你等早日成功,天下百姓便有福了。”
赵匡胤欲再问些什么,却见陈抟早已远去,便感叹道:“似我等整日为生计奔波,又怎比得上修行之人逍遥快活?”
陈抟走后,武行德上下打量赵氏兄弟,赵匡胤被看得浑身不自在,便道:“武兄,你这般看我俩作甚?”
武行德先是咂舌,然后笑道:“真看不出来,难道武某将来还要跟随你兄弟二人?”
赵匡胤摆了摆手:“嗨,此等虚幻之事岂能算数,武兄莫要取笑我们。”
三人正说话间,一个人慌慌张张的跑到武行德近前,看到赵匡胤也在,便道:“赵将军也在,那再好不过了。陛下急召赵将军回京,文书已到了洛阳府,恰巧您在这,那便直接告知了。”
赵匡胤听闻天子召见,不敢怠慢,急忙回家收拾行装,然后匆匆上路,直奔汴梁而去。
等他赶到汴梁时,发现京城四门紧闭,任何出入都要检查。他不明缘由,进城后不敢耽搁,直奔皇宫而去。范质、王溥、魏仁浦、李重进、张永德等人正在那等着,在众人中,赵匡胤还看到了郭荣。自郭威攻破汴梁后,刘崇在太原称帝,河北事务紧张,郭荣就一直驻守在邺郡,极少来京城。这次在皇宫见到他,只怕郭威要有大事要和众人商议。
只见郭威坐在龙椅上叹了口气道:“朕之骨肉亲族尽被诛戮,朕已年过半百,只落得孤家寡人,诸位爱卿可解朕之忧愁?”
李重进道:“陛下,臣等必会如您子孙一般侍奉,还望陛下不要太过悲伤,保重龙体。”
郭威没有理会李重进,他看着郭荣笑了笑道:“荣儿,你虽非朕嫡出,但却胜似亲生骨肉,咱父子这十几年形影不离,现如今有你在朕身边,朕心甚慰。”
郭荣答道:“父皇,儿臣定会尽心竭力辅佐父皇,大周定会千秋万代,父皇定能长命百岁。”
“哈哈哈……哪有这么多长命百岁的?朕活了大半辈子,莫说看到,即便是听说能活到百岁的也没有几个。在这乱世,谁敢奢望活过百岁?能在有生之年不遇兵变,朕就万幸了。”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心中惴惴。皇上担心遭遇兵变,这不是在警告众人吗?要知道,在场众人要么是宰相,要么是侍卫亲军的将军,要么是一方节度使,每个都是位高权重,都有能力发动兵变。皇上这句话可大可小,众人急忙跪倒叩头:“陛下,臣等忠心天日可鉴,若有异心,人神共诛,不得善终。”
郭威任凭众人叩头,过了许久才缓缓道:“罢了,朕若不信你等忠心,又岂会说这些话?都起来吧。”
众人都不敢先起身,一个个匍匐在郭威脚下。
“朕活着你等固然不会举兵谋反,可要是哪一天朕不在了,那就不好说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朕不能不为江山社稷考虑,因此朕决定立太子。”此言一出,包括赵匡胤在内的众人尽皆心头一颤,“立太子”关系到王朝兴衰,更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地位,郭威突然提及此事,不知他是何想法。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赵匡胤忙随众人答道。然后脑子飞快的转动起来,盘算着自己的心事:我料有大事,未曾想是这般天大之事。陛下要立太子,但他没有亲生骨肉,那么太子之位只能传与他有关系的,也就是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以及养子郭荣。在这些人中,若张永德能做太子最好,此人仗义且野心不大,又与我相善,若在他手下当差可轻松许多,但他资历尚浅,做太子的可能性极低。若立李重进为太子那可不妙,我与此人并无深交,若将来在他手下只怕难有出头之日,但此人武勇有余却谋略不足,恐怕也难以被立为太子。唯有郭荣足智多谋,颇有权术,又深得皇上器重,看来他的机会最大。以他对我的赏识,将来当不失封侯拜将,但他性格内敛,那双眼似乎能看透人心,若他为帝,那可真应了夫人“伴君如伴虎”那句话了。
赵匡胤如此盘算,其余众人又何尝不是心事重重?正沉默间,却听郭威朗声道:“朕今日要立荣儿为太子,朕百年之后他便继承大统。”
众人对这一结果并不意外,郭荣在天雄军中根深蒂固,他又礼贤下士,足智多谋,被立为太子也算是众望所归。于是皆齐声答道:“臣谨遵陛下圣旨,当全力辅佐陛下和太子,保大周社稷千秋万代。”
郭威见此颇为欣慰,从龙椅上缓缓站起来对李重进道:“进儿,你即刻向太子行君臣大礼,自今日起,你们君臣有别,你要尽心辅佐太子。”
李重进乃郭威外甥,又是侍卫亲军统帅,在军中威名素著,在朝堂上也颇有名望,郭威怕李重进不服,于是命其向郭荣行君臣之礼。李重进在郭威的威严之下不敢有丝毫怨言,他恭恭敬敬的向郭荣行跪拜大礼,高呼道:“臣李重进拜见太子殿下。”
郭荣连忙将其扶起:“快快请起,今后全赖诸位出谋划策,征战沙场,为朝廷建功,为社稷出力。”
众人一齐拜倒道:“臣等万死不辞!”
“甚好!甚好!看你们这班年轻人同心同德,朕心甚慰。朕期盼你等将来辅佐太子建一个太平盛世。”郭威见大事已定甚是欢喜,又将眼神瞄向了赵匡胤,明知故问道,“元郎,你可愿随太子建功吗?”
“能跟随陛下和太子乃微臣的荣幸,微臣愿效犬马之劳。”赵匡胤理所当然的答道。
郭威微微点了点头:“朕不会看错人,以你的武艺才干定然会做出一番事业。如今大周虽然立国,但我朝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环伺,北有刘崇,西有巴蜀,南有李唐诸国,更有契丹占据燕云十州对我中原虎视眈眈。要想结束这乱世,朕恐怕力不从心了,以后还要由你等年轻人去办。朕期盼你能建立殊勋,助太子平定天下,驱逐契丹。”
赵匡胤心中一阵激荡,郭威所言何尝不是他平生夙愿?他跪倒在郭威和郭荣面前道:“微臣不才,蒙陛下厚爱,知遇之恩没齿难忘,今生臣若不能助太子平定天下,便是枉活一世。”
郭荣将赵匡胤搀扶起来,就好像兄长对弟弟说话一般:“元郎,我早就打算用你,既然父皇恩准,日后你便是我的亲军指挥使。”
郭威又指着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说道:“荣儿,此三人皆是王佐之才,日后凡事你需和他们多多商议。”
“儿臣遵旨。”
交代完毕,郭威坐在了龙椅上长出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看着这群生机勃勃的年轻人,他就如同看到了王朝的未来:“好了,这偌大的天下,这千斤重担,朕就交给你了。”
郭荣跪倒在地,泪如雨下。
不知是不是郭威心有所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在他立郭荣为太子后三个月,突然身患重病,一病不起。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郭威在皇宫滋德殿中驾崩,终年五十岁。临终前,他叮嘱郭荣要丧事从简,一切祭奠切勿奢侈。
出殡那天,百官戴孝,赵匡胤望着郭威的遗体入殓,心中十分感慨:那个叱咤风云,有知遇之恩的“郭雀儿”从此永别。他生前纵横捭阖,称王称帝,但现如今却唯有青冢供人凭吊,思来令人嗟伤。
史书曰:
周太祖昔在初潜,未闻多誉,洎西平蒲阪,北镇邺台,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所以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及鼎驾之将升,命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然而二王之诛,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伤于猜忍,卜年斯促,抑有由焉。
郭荣继承大统,复其本姓柴,仍用显德年号。他拔擢李重进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张永德为殿前军都指挥使,史彦超为龙捷右厢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赵匡胤为开封府马直使。又封宰相范质为萧国公,宰相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宰相王溥加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一时间,天下无事,波澜不惊。
但柴荣并没有因此而缓一口气,他从即位之日起就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北汉和契丹的威胁并未削减,除此之外,他更多的是担心国中之事。郭威称帝后虽励精图治,与民休息,但中原被毁太甚,非十年不可恢复。而他在位不足三载,期间又诸多叛乱,故此大周其实十分虚弱。而且周承汉制,诸多弊政积重难返,若不加以整饬,则后患无穷。其中最为令他担忧的便是禁军,那群骄兵悍将能安心辅佐自己吗?
柴荣站在御花园中看着满天飞雪,他思虑再三后吩咐道:“召张永德、赵匡胤进宫。”
张永德、赵匡胤见到柴荣,他直截了当问道:“你二人乃朕之股肱,如今朕有一事迫在眉睫,还需你二人分忧。”
“不知陛下所忧何事?”
“自先帝将江山托付于朕,朕夙夜难眠,常思治乱之根源。这几日来,朕总觉得大周根基不稳,其症结就在禁军之中。”柴荣也不绕弯子。
两人久在军中,自然明白皇上所指,于是张永德答道:“陛下,大周禁军以侍卫亲军为众,然其军士多出自沙陀后裔,承继了不少前朝遗秽。虽自先帝以来裁撤老弱,多用天雄军充实,但侍卫亲军众将与朝廷大臣盘根错节,非下重手则难以根治。”
“张将军所言极是。陛下,大周建立依仗的便是天雄军,但自先帝时起便有天雄军宿将侍功倨傲,骄横跋扈,又有许多天雄军士卒目无法纪,故此,天雄军亦今非昔比,一旦临战,恐怕难堪大用。”赵匡胤也说道。
柴荣听罢点了点头,拍了拍他俩的肩膀以示嘉许,然后道:“朕没看错人,你二人确实是人才出众,你们所言也正是朕之所忧。大周禁军二十余万,多为侍卫亲军,这些人多是从唐、晋、汉‘沙陀三朝’而来的兵痞,平日不事生产,国家耗费靡巨,朝廷不堪重负。而他们往往又居功自傲,疏于训练,外战一触即溃,对内却伺机兵变,改朝换代。朕何必空费民脂民膏,来养这些没用的东西!”
赵匡胤揣测着柴荣的心思,试探着问道:“陛下难道是要整饬禁军?”
“不错,朕决心整饬禁军,裁汰老弱,招募强勇,使禁军焕然一新。”柴荣顿了顿,继续道,“但要想彻底改变禁军面貌,还需很多时日。朕打算先命你二人简拔一批骁勇善战的猛士,为日后之用。”
赵匡胤和张永德互相看了看又问道:“陛下打算令臣等如何去做?”
“张永德领殿前军都指挥使,在侍卫亲军中选拔五千精壮,由你亲自统领;赵匡胤领御前侍卫,在侍卫亲军与天雄军中选拔两千武艺高强的士卒充实到‘铁棍军’。朕要用这两支人马为班底,逐渐改造禁军。”
张永德和赵匡胤对视一眼,他二人是为数不多的不惜死不爱财的将领,对天子的这一决定当然予以拥护,当下齐声答道:“臣遵旨。”
雪花飘落,御花园中三人相对而立,定下了柴荣登基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决策。
张永德、赵匡胤得了圣旨,便在军中精选士卒。张永德不费力便凑够了五千人马,赵匡胤选这两千人却足足用了半月。随后,他还表奏石守信做了禁军都虞侯,率兵五百;王审琦做了铁骑指挥使,亦率兵五百;其他结拜师兄弟多为营中校尉。因有那五十名老兵做表率,这两千人又都是军中武艺高强之辈,故不出旬月,两千“铁棍军”竟小有所成。
石守信、王审琦对麾下士卒颇有信心,便向赵匡胤夸耀道:“哥哥,咱们这班人若到了阵前,定能以一当十,突阵斩将!”
“兄弟莫要轻敌,兵凶战险,非同儿戏。咱们虽然是陛下禁军,但我仍不愿兄弟们以身犯险。”赵匡胤却如此回答。
石守信等人叹道:“哥哥虽然神勇无敌,但却宅心仁厚,处处为兄弟们着想,我等敢不效死命?”
“咱们曾立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不管何时何地,我只认你们为兄弟,他人若要将我等分开是万万不能的。”
众军校齐声应道:“哥哥对我等情深意重,我等能有今日,全凭哥哥提携,日后我等只跟随哥哥,谁也不能将咱们分离。”
然而就在张永德、赵匡胤拣选精锐,大周军队气象为之一变,柴荣要有一番作为之时,一封紧急战报送到了皇宫之中。这封战报的到来使欣欣向荣的大周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个新生王朝的命运再次难以预料。
三月的汴梁一片繁花似锦,然这座城池的主人却没有多少愉悦的心情。
自去年继承皇位后,柴荣踌躇满志准备要干一番大事业,可就在他勾画宏伟蓝图的时候,北汉却先动手了。显德元年,北汉国主刘崇联合契丹起兵南下,昭义节度使李筠(即天雄军李荣,避柴荣讳)累战不利,遣使求援。
柴荣火速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这位英气勃勃的君主将直面登基后的第一次危机。他端坐在御座上,没有惊慌,相反脸上露出来的是对建功立业的炽热。
当着众臣的面,他举起战报轻描淡写地向御阶下的大臣们问道:“众位爱卿,刘崇尽起本国兵马,又得契丹数万精锐相助。现在他们已连破关城,兵锋直指汴京,不知诸位有何退敌良策?”
面对询问,一众文武面面相觑,半晌无人回答。这些人宦海浮沉,有的已经历了几朝,他们都不知道新皇帝的心思,所以都不约而同的一言不发。
柴荣先观察了一下站在文臣之首的冯道,只见他眯着眼、抱着手,好像老僧入定,此事就似和他无关一般。柴荣事先就料到了这个局面,便故作轻松道:“众位爱卿,朕初登皇位,还需各位元勋出谋划策,有话但说无妨。”他初掌天下,除了那几个跟随多年的心腹战将,大多数朝臣并不了解这位新君的脾气。
一听皇帝这么“温柔”的问话,就有人动了心思——看来柴荣不过如此,毕竟是年轻人。于是通事舍人郑好谦出列答道:“陛下,北汉与我乃是世仇,刘崇趁陛下刚刚登基便引兵犯界,着实可恶。然臣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北汉虽应惩罚,但其联合契丹,实力不容小觑。陛下初登大宝,若此时用兵,本朝并无胜算,若一旦有失,则我大周危矣。故此,臣以为应以和为上策。”
柴荣面无表情,谁也看不出来他对此话的态度,又追问道:“列位爱卿认为郑大人的意见如何?”
绝大多数的文官和一部分武官都异口同声答道:“郑大人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这些人原本以为柴荣一定会“就坡下驴”,做个太平天子,但这次他们料想错了。
柴荣脸色突变,压抑许久的怒火迸发出来,如同愤怒的狮子暴喝道:“列位臣工平时都口若悬河,在朕面前滔滔不绝,今日国家有难,你们却让朕做蜀后主?”
他的愤怒令“忠臣良将”们一片骚动,好像被钩住了心中最敏感的地方。他顿了顿,继续道:“自唐以降,改朝换代如同儿戏,乱世数十载致使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乾坤颠倒,天下失统。只要你们高官厚禄,谁来坐这个龙椅都一样!你们心中的盘算朕很清楚,但今天朕也向你们表明心迹——华夏蒙难,百姓横遭兵祸,朕不管他人怎样,只要朕做皇帝就一定要结束这个乱世。不管是南唐后蜀,还是北汉契丹,朕都誓要扫平,一统天下!”
这番话道破了满朝文武的心思,说的众臣大多羞愧难当。大家看他态度决绝,再犯颜直谏就是触楣头,况且敌国入侵,派兵抵御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于是,这些经历了几朝天子的官僚再也不敢开口谈和了。
此刻,以范质、王浦为首的文官出班奏道:“陛下英明神武,大周战无不胜,必然能抵御入侵。请陛下选派精兵良将,前往河北御敌!”
可柴荣没有答他们的话,而是做了一个令满朝文武都瞠目结舌的决定。他从御座上站了起来然后狠狠地攥住了拳头,似乎在昭示着什么。只听他在大殿上一字一句地喝道:“朕决定御驾亲征,扫平北汉,击败契丹!”
这声音好像一记闷雷响在了众臣的耳畔,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决定,也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契丹,关外的一个民族,在中原人的印象中这是一个神秘而凶恶的名词。
其实,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人们把它看作是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所以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两河孕育了草原的文明。传说一位驾着青牛车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土河骑着白马来的仙人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了,并结为夫妻,他们便是契丹族的始祖。
白马仙人和青牛仙女生下的八个儿子后来就成了契丹的八部,这八个部落的名称为悉万丹、何大何、具伏弗、郁羽陵、匹黎尔、吐六子、日连和羽真侯。直到北魏时期,他们仍然是“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战则同行,猎则别部”,各部“不相统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部“有征战,则酋帅相与议之,兴兵动众,由合符契”。到隋末唐初,契丹便形成了以大贺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贞观三年(公元628年),唐以契丹八部置八州,即“达稽部哨落州、纥便部弹汗州、独活部无逢州、芬问部羽陵州、突便部曰连州、芮奚部徒河州、坠斤部万丹州、伏部州二匹黎赤山”,唐太宗把象征权力的旗鼓赐给契丹酋长大贺氏摩会,表明对摩会部落联盟长地位的承认。
后来在武周和唐玄宗时代,契丹和唐朝发生了战争,契丹人口大减,又恢复了传统的八部制,即“遥辇氏八部”。
与唐朝灭亡同年(公元907年),契丹族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帝王,他就是耶律阿保机。他是契丹贵族后裔,年幼时便以武勇闻名。他胸怀大志,而且武功高强,据说他“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值伯父释鲁掌权,深得信任,阿保机任遥辇氏痕德堇可汗的挞马狨沙里(扈卫官),后被委任组建“侍卫亲军”。凭藉这支精锐之师,阿保机迅速崛起,在契丹族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率领挞马部战胜了近邻诸小部,后来他的伯父被杀,他遂继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仅次于可汗,称“总知军国事”,掌握部落联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职位,并击溃以蒲古只为首耶律释鲁的部落豪强。相继降小黄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诸部,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语“郎君”之意)。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任本部夷离堇(军事首领),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及奚,进位大迭烈府夷离堇。次年,耶律阿保机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牲口九万五千头,驼、马、牛、羊不可胜数,并在潢河南岸建龙化州城,将所俘汉人迁居于此。天复三年,他又北攻女直,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今河北北部)。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即可汗位。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称帝,建契丹国。创建国家后,阿保机确定皇权世袭,建立军队,制定法律,修建都城,制造文字,此后又继续向外扩张。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十一月,次子耶律德光在母亲述律氏的支持下即位。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自称“儿皇帝”。后晋会同四年(公元944年),石重贵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于是率军南下,灭后晋,并在汴梁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因“纵兵掠刍粟;括民私财;不遽遗诸节度还镇”,遂大失民心而招致中原人民反抗,被迫引军北返,在河北栾城病逝。
传承数代,时值耶律德光之侄耶律阮在位,大辽兵强马壮,尤其擅长野战。
面对这样凶悍的对手,大周的文臣武将们都犹豫了,他们还记得后晋灭亡时,辽兵一路上所向披靡,无人可挡。大周能不能守住都城尚且未知,现在皇上居然要御驾亲征,恐怕凶多吉少。
当然,他们担心的倒不是柴荣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官位。柴荣心中也明白这群大臣早已习惯了改朝换代,如今大周虽然算不上盛世,但好歹大家的日子还过得去。如果这次御驾亲征有个三长两短,那势必又是一次变天,他们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显然也是不愿意的。不过他此刻不如此,何以立威?何以面对天下?
此时,那些大臣原本毫无生气的脸上都显露出惊诧的神情,他们心中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慑于皇帝的威严,他们又不敢开口。看着这群大臣一个个像被什么噎住似的,柴荣心中又好气又好笑。
就在君臣产生巨大分歧又无法沟通的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发出了微弱的“咳咳”声。这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大家早就希望这位老前辈发话了,而柴荣也希望知道此人对御驾亲征的态度。
冯道睁开眯了许久的双眼,慢条斯理的走到大殿中央,用苍老的声音说道:“臣有本要奏。”
“准!”
“臣以为陛下亲征北汉,大可不必。”
“冯太师为何如此认为?”
“陛下,北汉与我虽然是世仇,但陛下乃万金之躯,此次如果亲冒矢石,万一稍有闪失,则是国家之难。且禁军宿将俱在,陛下只需选派兵将出征即可,何必亲自前往,这样反倒令众将为保护陛下的安全而分心?”
柴荣早料到他会以此为借口阻挠,于是答道:“太师,过去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带兵,身先士卒。朕欲效仿,有何不可?”
冯道抬起皱纹堆积的额头,原本混沌的双眼似乎闪着一丝光芒,看得柴荣极不自在。他慢悠悠的、不硬不软的问道:“陛下以为能比得上唐太宗吗?”
这话让柴荣一听,不禁怒火中烧。虽说冯道历任四朝,在庙堂二十余载屹立不倒,但这老头如此看轻自己,当着群臣的面如此无礼,也太放肆了!他强压怒火问道:“大周兵精将勇,消灭北汉如泰山压卵,易如反掌!”
冯道听完后,又不温不火的问道:“陛下能像泰山一样吗?”
柴荣气的差点当场拔剑,他脸色铁青,腾的从龙椅上站起来哼了一声,便气冲冲的用特有的低音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然后一甩袖子,就径自走了。
文官们大多围到冯道身边,啧啧赞道:“不愧是老前辈,也只有您能劝得住陛下,我等佩服之至。”
冯道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湛然的神态,好像这些溢美之词是理所当然的。可他回想着柴荣那句“不废江河万古流”,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这不安是他从政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他固然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在内心深处他又期盼柴荣是对的。他年及七旬,阅尽世事,何尝不明白统一对国家的意义,只是他垂垂老矣,失去了撞向尖刀的勇气。
当晚,柴荣回想着早朝,越想越觉得怒不可遏,便在御花园中舞起剑来。可一套剑法还没舞到一半,就兴致全无。月色下,他看着手中明晃晃的利剑,突然就想到了赵匡胤——这个年轻的军官,不知他会怎么看今天的事呢?
一想到赵匡胤,柴荣就似乎看到了希望,他急召赵匡胤、张永德、李重进、石守信、高怀德、韩令坤、王审琦等人觐见。
赵匡胤得到旨意后,就已猜到了柴荣召见他的目的,而他心中也早已有了主意。在御书房见到柴荣时,张永德、李重进等人都已经到了。烛火下,柴荣身着轻衣,面沉似水。见赵匡胤前来,他才露出一丝笑意,伸手招呼道:“赵爱卿,北汉联合契丹入侵的消息,你知道了吧?”
赵匡胤恭敬的答道:“臣今日看到战报,已知晓此事。”
“嗯,那你对这事有什么看法?”
赵匡胤虽早已料到柴荣要问这件事,但还是没想到他会这么直接,略一沉吟后答道:“臣以为陛下应御驾亲征!”
柴荣闻言眼睛一亮,满朝文武都极力反对他亲征,而这个将领却与自己有了共鸣,他急忙问道:“哦?爱卿快说说你的想法。”
“陛下,太祖皇帝励精图治三载,我大周已有并吞寰宇的气象。但自乱世以来,沉疴积弊非一朝可除,我大周立国所持者,禁军也。而今禁军内已有人对改革不满,现在敌军大举南下,陛下如果坐守汴梁,难保出征的禁军没人造反。何况陛下初登大宝,北汉就引异族犯境,陛下如委曲求全,如何慑服那些骄兵悍将?所以,臣觉得陛下应御驾亲征!”
赵匡胤刚说完,石守信等人立刻表态拥护。
柴荣听完他的分析,精神一震,心中十分满意——赵匡胤不但武艺出众,而且见识深刻,此人将来可堪大用。但他毕竟要从全局考虑,又问道:“赵爱卿,如果朕御驾亲征,你认为有几成胜算?”
“陛下,兵战凶险,臣不敢欺君,但陛下既然问了,臣只能说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柴荣把手一挥道:“赵爱卿,朕不听虚言,你就说这一仗有几成把握。”
御书房灯火通明,赵匡胤看了看柴荣,又看了看石守信、高怀德等人,坚定地说道:“陛下,北汉兵精,契丹更是强悍,但我大周的军队、尤其是禁军也都是能征善战之辈。陛下如果亲征,只要能重用臣等,北汉契丹不足为虑。只是那些前朝遗留的禁军,兵无纪律,一旦到了关键时刻,难保他们不出乱子。”
柴荣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爱卿此言甚是!禁军是我朝柱石,可现在这柱石正被贪婪和欲望侵蚀着,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这柱石究竟能不能经受得住呢?如果它垮了,我朝估计也就到头了吧?”
赵匡胤闻言跪倒在地高声道:“陛下英明神武,大周朝气蓬勃,又有臣等誓死羽翼,此正是大展宏图,扫平寰宇之际。那北汉不来犯境陛下也会出兵征讨,何况他自来送死,陛下当把握这千载良机,一举击溃敌酋,收复关河!”
“哈哈哈……”沉默寡言的柴荣听完这番话,不禁开怀大笑,亲自上前扶起了赵匡胤,“痛快!赵爱卿快人快语,朕甚爱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朕决意御驾亲征,消灭北汉,驱逐契丹!”
李重进、张永德等将领见柴荣下定决心,也都纷纷表态:“陛下神武,天佑大周,臣等誓死追随陛下,扫平北汉,驱逐契丹!”
这些心腹战将的支持让柴荣心里有了底,后来他又问了范质、王蒲等人的意见,其实,无论这些宰相是赞同还是反对都不重要了,他已下定决心。
三月十一日,柴荣精选三万禁军从汴梁出发,直指北方。大将高怀德为前锋,赵匡胤为御前侍卫指挥。临出发前,他下诏冯道去为郭威守陵。
赵匡胤的两千“铁棍军”作为近卫军扈从柴荣,他跨骑着“追魂赶月”,手握盘蟠龙棍,英姿勃发,心中不禁想起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周军阵容之盛,恐怕比大唐也丝毫不逊吧!
柴荣没有乘坐车辇,而是骑着“夜照玉狮子”与众将军同行。他望着辽阔的原野,迎着和煦的春风,心情十分愉快。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迎风掠过,发出一声清啸,苍凉而嘹亮,他见此情景,然后悠悠地向身边的赵匡胤问道:“爱卿,大丈夫生于世间,你觉得什么最重要?”
赵匡胤想了想才答道:“臣以为能追随陛下征战四方,建功立业,就是一生最大的追求。”说完,他看着柴荣,只见他仰望着晴空,若有所思。
陛下此刻想的更多是恐怕是即将到来的恶战吧?赵匡胤心想。
“也许真正的幸福不是建功立业,而是能安享太平,与心爱之人厮守相伴……”他既像是和赵匡胤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听到皇帝表露心声,赵匡胤一时不知该怎么应对,这番话让他也想起了许多人和事。君臣都不再作声,随队伍缓缓前行。海阔天空之下,他们虽并行无语,心中却思绪万千。
就在柴荣出发的同时,北汉的大军已合围刘筠驻守的潞州,形势岌岌可危。接到军报后,柴荣不敢怠慢,急令高怀德火速驰援潞州。
未曾想旨意刚下达不久,那个劝和的通舍事人郑好谦就跑来了,柴荣一见他就不耐烦地问道:“你有什么事就快说吧。”
“陛下,臣以为如今不宜快速进军,应该以稳妥为重。等养足气力,才好与刘崇决战。”
他还在洋洋得意,认为柴荣一定会对他另眼相看,夸奖他“深知兵法,直言敢谏”。
柴荣听完这话,气的猛拍座椅怒喝道:“大胆郑好谦!是谁教你说这番话的?你扰乱军心,该当何罪?”
郑好谦闻言肝胆皆裂,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求饶道:“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快说,是谁教你说这番话的?朕知道这绝不是你能想到的。”柴荣余怒未消。
“陛下圣明,这话是……是……赵晁大人说的,臣觉得有理,就到陛下这里来说了。”郑好谦小心翼翼道。
原来旨意下达后,虎捷右厢指挥使赵晁手拿令书对郑好谦道:“郑兄,如今敌军势大,我军兵少,此次支援潞州,本应该稳中求胜。如今陛下令我等火速进军,北汉和契丹必然以逸待劳。唉,真不知陛下是怎么想的。”
郑好谦因劝和碰了一鼻子灰,此次他随军出征,心里不安宁,苦苦寻找机会立功,好挽回在皇帝面前的形象。可苦于官职低微,皇帝又不待见,所以他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听赵晁这么一说,他觉得这是一个良机,这才屁颠屁颠跑来告诉柴荣。没想到他这一说不但没有捞到任何好处,还使赵晁身陷囹圄。自此,再也无人敢在柴荣面前露出怯战之意。
可赵匡胤却看出了军队内部的不和,他担心道:“陛下,您驳斥冯道,囚禁赵晁固然可以堵住大臣的怯战之口,但却灭不了他们的怯战之意。”
柴荣听了沉默半晌后问道:“那你有什么办法吗?”
“陛下,要想打消群臣的疑虑只有打胜仗,在胜利面前,任何人都会臣服在您的威严之下。如今潞州危机,我们必须火速救援,但若全军全速前进,到了潞州我们就是疲惫之师。禁军中已有人悄悄散布契丹骑兵的可怕,这些人一旦上了战场肯定是靠不住的。所以,臣建议留下老弱胆怯之兵,陛下亲率精锐,可一战定乾坤!”
“朕何尝不知‘千里奔袭,必厥上将’的道理,可现在也只有如此才能稳定军心。”说完,柴荣长叹一声,站起来下达诏令,“命高怀德为前锋,白崇赞、李重进、樊爱能、何徽、向训、史彦超、张永德、赵匡胤全速救援潞州,其余诸军由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随后跟进,诸军务必努力向前,与北汉和契丹决一死战。”
在柴荣的严令之下,大周诸军拣选精锐,马不停蹄,向北疾驰。
此时的潞州城下,三万北汉精兵和六万契丹大军联营数十里,其中还包括一万强悍的契丹精骑。他们早就得到消息——大周新帝柴荣将御驾亲征,解潞州之围。潞州城是刘筠的治所,他在此建节多年,一直苦心经营,一时半会还不易攻克。于是,北汉和契丹的近十万大军越过潞州,布好阵势,等待大周皇帝的到来。
双方都很清楚,这一战将关系到王朝的存亡,甚至关系到天下格局的变化。河北,这片古朴苍凉的土地上,将再次涌起无尽的烽火狼烟……
抵达潞州以南的高平后,高怀德隐约望见前方有军队出没。毫无疑问,这是北汉的前锋。高怀德久经战阵,麾下三千骑兵这次充当先锋,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叠桥,片刻未停。现在突遇敌军,他在战马传令道:“主力埋伏大路两侧,本将率兵诱敌。两翼伏兵听我将令,进攻一定要快狠准,不能给北汉军还手之力。”
北汉军远远望见敌军只有几十名骑兵,以为有机可乘,于是呼啸着冲杀过来。
高怀德看准机会大吼一声:“弟兄们!杀!”
霎时间大路两侧杀出两千骑兵,战马嘶吼如雷。北汉军前锋猝不及防,一下子阵容大乱。高怀德击溃了北汉军前锋,他一面追杀败兵,一面命人火速汇报柴荣。
柴荣得到消息,急忙传令三军加速前进。赵匡胤此刻早已热血沸腾,自大周建立至今,他每日教习武艺,操练阵法,但没有机会在战场上一试身手。作为武将,他听到隆隆的战鼓和战马的嘶鸣,如何不想跃跃欲试?
柴荣见赵匡胤不时眺望前方,就笑道:“哈哈哈……爱卿别急,岂不闻‘养精蓄锐’之理,你先忍耐片刻,朕相信不久就有你表现的机会了。”
“让陛下见笑了,臣此刻确实有点迫不及待。如果北汉军一触即溃,恐怕轮不到‘铁棍军’上场他们就完了,那岂不叫人大失所望?”赵匡胤答道。
柴荣看了看赵匡胤道:“一触即溃?爱卿你太轻敌了。那刘崇麾下皆是前朝精锐,更兼契丹相助,他们的战力绝不容小觑,今日必有一场恶战。刚才高怀德所遇之敌仅是前锋,他们虽中计失败,可主力毫发无损,恐怕此刻正等着我们呢!”
果然不出所料,高怀德正在追击,就被一队极其雄壮的人马拦住去路。这队人马约有万余,步骑混合,盔甲鲜明,还有几面大旗上写着硕大的“张”字。为首一员大将手持大刀,跨骑黄骠马,阻于两军阵前。
听说击败刘筠的是北汉大将张元徽,莫非就是此人?高怀德不敢强攻,一面列阵待敌,一面命人再次飞报柴荣。
柴荣接到高怀德的战报,长吁了一口气道:“终于碰上了,刘崇,今天你我就分个胜负!传令全军,在高平南集结,准备决战!”
周军赶到高平时,北汉和契丹联军已严阵以待,中路是刘崇亲率的主力,东路是张元徽率领的精锐,西路则是杨衮率领的五万步卒和一万契丹骑兵。
赵匡胤过去经历的战阵多为街头械斗和军阵演练,只有一次与后晋打了一仗,虽然他锋芒毕露,但毕竟没有经历过大的战役。现在眼前的敌人是号称最强的军队,紧张、激动和恐惧使他紧握蟠龙棍,似乎全身力气都要从手中迸发出来似的。
柴荣也是一个没有野战经验的年轻人,面前将近十万大军,而自己只有几万人。他原本激昂的情绪被残酷的现实冷却了不少,脑中突然闪出一丝退避的念头,但随即就将这个念头彻底清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汹涌澎湃的勇气。他在阵中大声高呼道:“弟兄们!朕知道敌众我寡,你们心中不免惧怕。但敌军虽众,却是乌合之众,契丹虽然强悍,但我们是汉家子民!你们是禁军,是大周精锐!朕相信你们绝不会退缩!弟兄们!今日一战,朕与你们同生共死,杀他个痛快!”
此番话听得最清楚的就是赵匡胤和两千“铁棍军”,赵匡胤打心眼里佩服柴荣,不单他是柴荣一手提拔,更因为这个年轻的皇帝有着强大的行动力,所有的艰难在他面前似乎都变成了前进的动力。他的话似乎有魔力,令人深受鼓舞。此刻,他早已被柴荣的寥寥数语说的热血沸腾,所有恐惧都消失不见,或者说那恐惧已转化成无尽的勇气。现在,只是一个偏将的他当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崇拜柴荣,二十年后,他才明白柴荣魅力的来源就是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