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繁华旧梦》是一本图文并茂、史料记载比较详实的散文集,平静而温情。一个显赫的裘氏家族如何令此地折射出光芒,一座宏大沉稳的建筑如何在这里蔓延,一连串动容的典故如何在人们的生活里生根发芽,一个惊心动魄的民国故事如何在跌宕起伏中完成……作者海飞把崇仁台门一扇扇沉重的木门推开,在和煦的日光之下,用文字与相机,为读者唤回了流逝的年代。在微润的影像中,似乎可以看到主宰崇仁的核心家族——裘氏家族的身影。
在《繁华旧梦》中,大量建筑与文化的滋润。使这种古典生活可以穿越千年的岁月而依旧鲜活完美。
书中,崇仁古建筑群落的风貌,以及生动的民间文化资料,有着详实、客观的描述与记录,随着跃动的文字,一个深藏于历史烟尘中的古镇,再次掀开纱帘,缓缓走到我们的面前。
|
關於作者: |
海飞,小说家、编剧。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300多万字,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及各类年度精选本选用。获人民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著有小说集《看你往哪儿跑》《像老子一样生活》等;散文集《丹桂房的日子》《歌声飘扬在去枫桥的路上》等;长篇小说《花雕》《花满朵》《向延安》等;影视作品《旗袍》《大西南剿匪记》《旗袍2》《铁面歌女》《代号十三钗》《隋唐英雄》等。
|
目錄:
|
一个姓氏的生息路线
在冬阳里翻晒典故
师姑寺消失在烟尘里
不得不说玉山公
五联台门一场传奇
敬承书房书香四溢
崇仁台门华美盛宴
沈家台门和酒岁月
玉山公祠:崇仁古建筑的代表
老家庙里数沧桑
伟镇庙:明朝的最后印记
大祠堂的现代进行时
指道碑指向一段段人生
黄氏碑亭在风中怀想遥远的节妇
一井一世界
池塘生活
舞狮班:十一代的光阴故事
民间乐队:一路音乐
围棋:从五虎传奇到九段高手
越剧:岁月流响越音不绝
古镇旧象的私人解读
假如凤凰隐没在崇仁街市
如果在崇仁的风光岁月可以残留
附:崇仁历史沿革
华堂古村:翻版的桃花源
引言:隐匿在华堂深处的乡村耕织
书圣王羲之的人生路线
书圣隐没在金庭观
通往王羲之墓庐之路
六代坟茔兴华堂
民间建筑:书圣后裔的宅居文化
公共建筑:存在的惟一解释就是不朽
华堂老街:无声电影中的繁华
更楼两座:敲更人在此制造温暖
土城:隐没的乡村防御体系
神堂:神像最后的居所
戏台:越音浸润人生闪过
九曲圳:让清水洗去村庄尘埃
平溪桥:一条水见证一族人生
碉堡:柔软乡村的枪炮岁月
里宅古井华丽的凉
静修庵:钟声在红尘里涤荡
德邻庵:与德为邻
金庭王氏族谱
会期:一个日子因此辉煌
祭祖:纪念书圣和他的东晋岁月
义学:墨风在此集合和出发
书艺:华堂村的灵魂
诗词: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
灯彩的遥远光芒
六场水碓今安在
天乙水龙舞寂寞
五百古匾:尘埃以下一场长梦
|
內容試閱:
|
一个姓氏的生息路线如果你的手指头轻按在中国地图上的任何一处,就等于是按住了一片广袤的土地,或者说一个扬尘的南方小县,以及它潮湿又温暖的气候。当我行走在崇仁镇古建筑群的蛋子路上时,想象自己是在某页发黄的书本上爬行的蚂蚁,触摸着砖与瓦的历史。崇仁镇在嵊州市的西北部,距市区11公里。对于像我这样的地理盲而言,方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古镇的本身。
现在我们仍然让裘氏登场吧。裘氏在绍兴云门度过了600年家族和睦云淡风轻的细碎岁月。其问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在一年又一年霜降雪降,春暖秋暖中,循环往复。大红灯笼挂了600年,过年的爆竹也燃放了600年。然后翻到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我们假定这一天风和日丽。裘氏的第二十一世裘永昂(宋赠左宣教郎),这个“从八品”的文职官员,带着家小坐着马车。也许是在黄昏以前,他们就抵达了崇仁,并在此落户生根,成为崇仁裘氏的第一世祖。那时候他带领着自己和前妻生的儿子,和商氏结婚。他一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移爱,称为千十一公,早年就过世了。二儿子移敬.称为千十二公,在温软的苏州任通判,也就是副州官的职位。三儿子移孝,称为千十三公,当上了太子太傅,也就是文职顾问类的官衔。裘永昂和商氏生下了儿子移忠,称为千十四公。裘永昂是一个生儿命,他的身边环绕的,全是儿子。而千十三公和千十四公,把崇仁镇的裘氏血脉,延绵了数百年。或叫发扬,或叫盘踞,势力强大,门族兴旺。
商氏是一位不太称职的后母,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而剥去了千十三公的衣衫,并把他逐出门墙。千年前的春夏,剥去衣衫也无大碍。但假若是千年前的秋冬,大约也是寒冷的。对于一个大家庭而言,这样的变故其实算不了什么。在一个渐远年代的黑白相片里,我们看不到千十三公的伤心脸容。千十三公后来成为“上裘”敦睦堂之祖,千十四公成为“下裘”敦叙堂之祖。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各自有了自己的衣钵。因为上裘的人丁不旺,且祖公曾被后母逐出门墙,所以上裘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都不能得志。特别是在明朝岁月里,上裘人的裘字只能写成“求”,俗称“赤乱裘”。下裘则被称为“穿衣裘”。如果上裘人在自家的灯笼上写上了裘字,后果是下裘人可以将灯笼踢掉、踏瘪。有民谚日“打架验伤井头房、穿靴戴顶后门塘、挑脚掮树上二房”。意思是井头房(现恺镗台门和石鼓台门周围)居住的都是当官有权势者,后门塘周围住的都是有钱人家,而上裘二房多为下层出卖劳动力者。这是一个不能捍卫姓氏尊严的年代,在同一支血脉里,有富贵与贫贱的等级之分。编修家谱时,上裘被冠以“敦睦堂”,下裘则号“敦叙堂”。
而于整个家族而言,裘氏在崇仁镇的岁月,几乎就是裘氏子孙在官场浮沉的岁月。这个家族,贤能辈出,自宋至清数百年间,有敕命敕书、诰命等三十余道。我想那时候崇仁的上空,一定是瑞气冲天或者祥云密布。无数个落雨或者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时常会有衙门里“报房”的“报子”高举红榜,吆喝的声音绕过一条条弄堂,掠过斑驳的砖墙,比脚步更快抵达裘氏的某座台门大屋中。报,恭喜裘大人高中……或许某房的裘大人,正在喝茶。他微笑着喝了一口茶,拢了一下衣袖,笑着来迎红榜。鞭炮的声音和锣鼓的声音响起来,功名的光芒泛在裘某踌躇满志的脸上。在宋至民国二十五年,那么漫长的年岁里,光敦叙堂一脉就有仕官132人,计宋代乡贡进士2人,明清两代进士(含文武)4人,举人(含文武)37人,秀才476人。476人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部队标准营的编制。也就是说,这个大家族,光秀才就出了一个营。这是何等的浩荡家族,这样的家族力量,盘踞在崇仁,将是何等巨大。
在冬阳里翻晒典故这个冬天不太寒冷。当我出现在崇仁的古宅时,那些不均匀的光线,从高远的地方跌落下来,翻滚和跌扑着。在稻地,在井边,在每一个积着岁月灰尘的地方。我像一个游手好闲的采风者,带着自己的茶杯,和人聊天,晒太阳,拍照。只要你一抬头,就一定是高耸的檐角。只要你一低头,如果不是青石板,就一定是鹅卵石铺成的蛋子路。
【汉五公放贼】我们选择在冬阳里翻晒一些远去的典故,它们在裘氏生息过程中,代代相传。比如说,第十世祖裘汉五公,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汉史唐诗以及诸子百家,从清晨翻到黄昏,或许还再来一个掌灯夜读。我想他一定是一个背书高手,连走路的时候都在背诵着现在看来已经在记忆和岁月深处泛黄的篇章。这位读书人很有钱,所以他“所居屋以百柱,所耕田以百顷”,相信这至少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但是他“仁里名贤,义门华胄,德被乡间,功推老旧”。每当邻里乡人遭遇灾难,他必会扶贫济困,排忧解纷,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他经常性地捐款。《宗谱》上记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假定是月黑风高吧。一个小偷溜了进来,他看到了汉五公在烛台边夜读的背影,那时候竹影就在清风里晃动着,月亮是蓝色的。小偷想要溜出家门融进月色的时候,几个手持火把的家丁出现在他的面前。那时候汉五公转过身来,微笑着望着在月色中颤抖的小偷。他没有让人把小偷送到衙门,而是让小偷吃夜宵,然后又送给他衣服,并且让人用火把照亮他回家的路。可以想象,这样的夜晚,小偷在回家的路上,一定涕泪交加。即便他不愿意在天明之时斩断自己的手指以示自新,也一定在此后的人生岁月里,不再向别的人伸出手去。这是一个用现代文字演绎的典故,相信没有抹杀故事的任何一分色彩。我甚至愿意是汉五公在那个朝代时的书童,看一看汉五公读书的背影,大约就会得到一分宁静。P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