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中国改革的新篇章,各大领域改革全面铺开。这股巨大的改革驱动力将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走势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各个领域会有哪些新的投资新机会?《新政机遇》八大改革全景解析,投资趋势权威预测,解读较量中的权力与资本,挖掘政策下的机遇与挑战。
《新政机遇》读懂中国改革,把脉当下时局,抓住《新政机遇》。如果把握住这些机遇,必将在未来10年的发展格局中获得巨大收益。
|
內容簡介: |
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中国改革的新篇章,框定了未来10年中国的发展格局。财税、金融、土地、户籍、国企改革等各大领域改革全面铺开,各级政府从过往的“GDP锦标赛”转向“改革锦标赛”。在强有力的体系和意志推动下,这将彻底改变以往改革推不动的局面,激活改革基因,形成更强的改革合力。
在《新政机遇》中,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以其生动的文字和独特的视角,全方位解读了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六大领域的改革,分析了这股巨大的改革驱动力将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走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各个领域的投资新机会。
《新政机遇》深入浅出的解读,敏锐而犀利的洞察力,帮助大众投资者读懂中国改革,把脉当下时局,抓住新政机遇。如果把握住这些机遇,必将在未来10年的发展格局中获得巨大收益。
|
關於作者: |
邵宇,金融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John Swire访问学者。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校外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专栏作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2003-2004曾任职上海市宝山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2004-2009在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担任副系主任和CFA项目主任。2009年11月进入产业,历任西南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目前在东方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师、固定收益团队负责人。出版有《危机三部曲: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地缘政治大图景》多部著作。
|
目錄:
|
自序 中国经济必须冲出三重断裂带
前言 中国从GDP锦标赛转向改革锦标赛
上篇 六大改革攻坚战
第一章 中央及地方角力财税体制改革
盘点中国财政“家底”
给当下财税体制把把脉
财税体制改革需下猛药
公私合营将助力中国新一轮城镇化改革
第二章 金融改革的全景图
金融改革总原则与五类金融机构改革
三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金融市场化的制度设计
解读“央行30条”:中国金融大爆炸?
第三章 青山绿水PK金山银山:资源要素价格改革
天然气改革要让自由市场说话
电力改革应“师夷长技”
水资源要素改革借鉴法国模式
第四章 土地改革:新型城镇化突破口
厘清概念:中国土地制度下的同地不同权
利益隘口:集体建设用地是必争之地
政策推演:区别对待农村两类土地
土地改革: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
第五章 城市欢迎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
未来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向
农民落户城市的阻力知多少?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革核心
户籍制度改革的红利有多大?
第六章 国资国企改革新坐标
国资国企改革的逻辑
让国企像猪一样飞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之路
中篇 权力与资本的较量
第七章 政府债务:中国坠下债务悬崖?
中国政府债务有多重?
政府资产及债务焦点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真相
第八章 国富还是民富:透析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
居民资产负债表由哪些要素构成?
居民资产负债表总体状况
怎样看待居民资产负债表的状况?
关于存量与流量关系的几点思考
第九章 看懂中国的影子银行
什么是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体系的国际图景
有多少债可以重来:基于国际比较
影子银行在中国
第十章 中国当前最佳货币政策是什么?
支持适度宽松的理由
支持继续偏紧的理由
对货币当局的忠告
第十一章 全球货币竞争新阶段:人民币崛起
打开对外利益交换新模式
人民币国际化:内生改革的逻辑
人民币国际化应如何实现?
下篇 大变革时代的投资机会
第十二章 对外开放,新格局带来新机遇
自贸区大棋局
中国领跑新兴市场保卫战
第十三章 中国宏观经济与投资机会
改革锦标赛下的宏观经济走势
新经济形势下的投资策略
第十四章 新政时代的投资机遇:改革蓝图全解析
改革总动员
八大改革驱动的投资机会
其他领域改革的投资机会
第十五章 变革时代各项政策隐含的大机遇
总理工作报告隐含的投资线索
变革主题投资:遍地机会
中国是棵树,安全是沃土
深度城市化高潮来临:以京津冀为起点
第十六章 一路荆棘,一路花香:资本市场投资策略
中国经济的回顾与展望
平衡修复下的结构转化
私募股权投资的和弦:无风险利率上升PK风险溢价下行
市场与配置策略:改革与转型协奏曲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中国从GDP锦标赛转向改革锦标赛
这是一场坚定的、有理念、有策略、有路线图和有明确时刻表的改革,并即将迎来高潮;这将是一场全面和系统性的改革,它将深刻地改变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全力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领域,这也将是市场化的改革,它将真正解放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财富充分涌流的同时,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次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改革之深、改革之广及改革之彻底。
非常戏剧性的一幕,2013年11月12日晚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发布后,资本市场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在11月13日(周三)交易日中上证综指下跌1.83%,市场一片低迷。而11月14日晚间一个神秘的名为“文档三”的pdf格式文件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据说是影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全文。在紧接着的11月15日(周五)交易日中,股指大涨,特别是深证成指上涨了1.83%。注意也是1.83%!
当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全文公布,果然与“文档三”的内容完全一致,市场于是欢欣鼓舞,再下个交易日,即11月18日(周一),两市均大涨,给予热烈回应。
市场真的永远正确吗?其实市场非常容易情绪化,特别是金融市场,如果真让市场起决定作用,那么价格指数就会像这样上蹿下跳。但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市场会对一个明确市场将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案感到不满意或不高兴呢?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市场觉得改革方案缺乏细节,也就是缺乏诚意。但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因为《公报》只是一个新闻稿,全会通过的《决定》才是具体的改革方案,它要先通过体制渠道下发,一周以后才会向社会公布。这个《决定》会对具体的改革细节做出全面阐述,这样才会有更清晰的改革路线图。关键在于《公报》已经传达出了全面深化市场化方向改革的主旨。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方面的国企改革,市场觉得没有大的突破,没有更多提及私有化;二是政治改革方面,没有出现类似三权分立、推进民主之类的表述。但这个显然是市场想得太多了。以国企改革为例,一定会进行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重点在于平等待遇和混合所有制,私有化未必会带来效率的提升,但竞争一定会,公平竞争会真正激发出活力和创造力。政治改革也是如此,问题就在于改革纲领和具体操作之间不可言说的微妙差异。这次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往的改革声明中未曾涉及的。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呢?《公报》后文中提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就意味着公共财政法案是治理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如果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就要从财政预算上约束,因为财务一旦公开,权力的运行就暴露在了阳光下,也就要求政府行为的现代化。这是英国光荣革命的重大遗产。更进一步看,我们理解的国家治理体系就是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财政之间的有序安排,再加上国家安全的保障。因此,这相当于预留了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的接口,启示了未来演进的基本方向。而这无疑会让中国站在进步时代的入口。
第三个原因应该是不满意改革推进的方式。对这份《公报》较为一致的解读是,政府会采用更加权威的方式去推进改革。但市场可能没有意识到,如果在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体改委)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改革小组),以及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以下简称政法委)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安委)之间做选择,哪一种机构安排更加有效呢?为什么说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便很难继续推动,因为既得利益盘根错节,只有顶层领导机构更高效、更强有力地推进、监督,改革的效果才会更好。
我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会好起来,民生会改善,环境也会变好,政府也会变得更高效、更廉洁,但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未必会感到高兴,这是理念之争,无从调和。可以看到,执行层已经开始行动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结束,各个政府部门都开始传达会议精神并落实具体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于年初确定了7个方面共22项重点改革任务,并要求确保今年年度改革任务能显实效。目前,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困难群体社会救助等重点改革任务已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其他涉及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重点改革任务也在积极推进中。《公报》没有重点提及的金融改革,其实推进速度最快,包括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保险等都会进一步推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政委)在其召开的会议上表示,要适时推出一批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关键和重要作用的重大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相关政策。虽然《公报》并没有提及新型城镇化的具体政策,但是提到了“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预计城乡一体化,即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宏观原则的详细规划也将逐步落地。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在其召开的专题会议上,也提出要提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完善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和措施步骤,推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制定好路线图、时间表,不断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国资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北京和上海两地也召开了传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大会。有着改革基因的安徽日前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凤阳等20个县(区)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重点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土地市场建设、集体“三资”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信息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按照改革方案,安徽将建立多元统一的土地市场,包括在2015年年底前实现农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和农村范围内的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建立符合农民合理需求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等,从确权到流转、交易的改革路线图非常清晰,为新一轮改革的加速提供了一个实际的落脚点。
据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判断,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即从过往的GDP锦标赛转向改革锦标赛,在强有力的体系和意志的推动下,或将彻底改变以往改革无法推动的局面,激活改革基因,形成更强的改革合力。未来10年是史上最佳的改革时机,务必全力推进,达成新的经济、政治、社会契约,固化制度,稳定成果。改革日程满满,时不我待,必须分秒必争。显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面临的已经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具体如何改革的问题。
今年可能就是改革的开始之年。
上篇 六大改革攻坚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框定了未来10年中国的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蓝图中,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六大改革任务最为艰巨。能否在这些领域获得改革成功,将决定中国改革的大未来。前路漫漫,仍需上下求索。
第一章
中央及地方角力财税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的基础地位和支柱作用体现在对其他重大改革领域的辐射性上,它是宏观调控体系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保障强有力的支持,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桥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杠杆,是遏制腐败和打造廉洁政府的平台,也是社会治理和国防建设的财力保障。当前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如何?中国财税体制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改革?
盘点中国财政“家底”
中央财政收支在2011年以前主要包括三块内容:预算内财政收支、预算外财政收支和政府性基金收支。通常讨论的财政问题,大部分集中于预算内财政收支。结合中国实际考虑,政府性基金收支也非常重要,因为其收入主要来自各级政府控制的资产、资源,支出往往与经济活动高度相关。当然,政府性基金收支也是纳入预算管理的。
2011年起,除教育收费被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外,其他预算外资金全部被纳入预算管理。自此,预算外资金退出历史舞台,财政管理进入了全面综合预算管理的新阶段。相应地,中央财政收支主要包括公共财政收支和政府性基金收支。
中央财政收支现状与结构
中央财政收支基本在预算内安排,预算外收支占比很小,以2010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