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內容簡介: |
本书描述中世纪大学组织的历史背景,并从中分析大学组织权力的发展间隙;概括中世纪大学组织结构发展成型的历史进程,并从中探寻该组织的社会权力来源;分析中世纪大学组织的多元特征,并探究造成其组织形态多元化的历史因素;分析中世纪大学在组织建构初步建立之后所遭遇的外部阻滞力量,总结大学的斗争策略以及最后取得的发展成果;结中世纪大学组织的主体精神,分析其组织权力所承载的社会需求;回顾中世纪大学组织的历史影响,展望现代大学的发展方向。在大学之前的教育机构,不仅很少具有完善的组织,并且大多是某种社会权力的附庸。而中世纪大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承载了人类对于知识发展和文明传承的集体意志。是致力于求知与教学、具有内在文化性格的教育组织。
|
目錄:
|
序言
绪论
第一节何谓大学——关于大学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大学之源
二、大学之蕴
三、大学之核
四、大学之叔
第二节历史足迹——中世纪大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节核心视域——观察中世纪大学的着眼点
一、“有组织的权力”与“权力组织”——大学的立身之本与生存之道
二、研究的思路、创新与意义
第四节研究视角——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一、迈克尔·曼的社会权力论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文明的复归——大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土壤
第一节 “中世纪”的历史解读与大学诞生的时代背景
一、“中世纪”概念的历史解读
二、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时代特性
第二节文化复兴、教育改革与中世纪大学的社会土壤
一、中世纪早期的天主教教育基础
二、查理大帝的教育改革
三、古典文化的传承与经院学说的兴起
第二章权力的来源——大学的创造与生长
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组织的创生
一、中世纪大学组织的内在蕴意
二、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的行会基础
三、大学组织的学者特权
第二节大学获得组织权力的社会间隙
一、欧洲智识的复苏与世俗教育的兴起
二、学术大师的魅力
三、古典习俗与罗马法的承继
四、政教之争
第三章形态的多样——中世纪大学的多元特征
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组织的行政分野
一、学生大学的行政体制
二、教师大学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中世纪大学组织的学科分野
一、医学之城萨勒诺
二、法学渊薮博洛尼亚
三、神学圣地巴黎大学
四、人文博艺大学——牛津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的历史选择
一、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的获得
二、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的历史选择
第四章阻遏与扩张——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的阻遏
一、争斗之起因
二、斗争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的扩展
一、中世纪大学组织的斗争策略
二、大学组织权力的扩展
第五章知识的献祭——中世纪大学的主体精神与组织功能
第一节知识献祭:中世纪大学的外显主体精神
一、古典智慧的回归与东方知识的传播
二、新知识体系的成型
三、中世纪文化生活的创生
四、中世纪大学知识献祭的内在意蕴
第二节 身份建构:中世纪大学的内隐主体精神
一、何谓身份的认同与建构
二、中世纪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建构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功能
一、意识形态权力与引领社会意识之功能
二、文化权力与传承创新之功能
三、政治权力与社会参与之功能
四、大学组织的核心功能——人才培养
第六章古典与现代——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影响与现实考量
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组织的历史影响
一、大学组织权力对中世纪社会的改影195
二、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对后世大学的影响
第二节大学组织的现代使命
一、社会契约观念下的大学功能
二、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与新契约关系下的大学使命
第三节大学国际性格的现代意义
一、现代大学的国际性格及变现
二、现代大学的国家性格及表现
三、现代大学国际性格与国家性格之冲突
四、大学国际性格与国家性格的调适
第四节大学知识分子的现代身份
一、知识分子身份的时代转换
二、现代大学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紧接着蛮族人攻克欧洲大陆之后的一段历史,堪称欧洲思想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但正是在这段黑暗的时期内,基督教完成了在意识形态上整合欧洲共同体的伟业。一方面,这归因于蛮族对世俗文化的破坏。罗马帝国繁华的城市、宏伟的建筑、富饶的土地和令人目眩神离的财富首当其冲成为入侵者的目标,而崇尚隐世苦修的基督教修士们却因为自己的出世情怀和低调清贫而幸免于难。另一方面,北方蛮族自身也有自己的信仰,只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而长期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进入欧洲文明的腹地之后,基督教不仅因为宏大的理论架构和精深的教义解读征服了异族人,更因为信徒们信仰的虔诚和性格的驯顺,使入侵者在经历了长期的混乱和厮杀之后,发现可以以此为巩固统治的最佳佐助。由此,基督教在西欧不仅不再面临一个强大、统一的世俗政权的阻碍,同时也因为蛮族政权之间的共同信仰和彼此斗争,从而如鱼得水、迅速扩张。
贬低世俗文化、推行神学教育,是宗教势力自身迅速扩张的不二法门。教会神学的兴起,一方面使得公元7世纪刚刚在黑暗时代燃起的理智曙光迅速幻灭,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残存的许多古罗马文化遗产由于基督教的关系才得以保存。当时基督教神学家对世俗文化的敌视,很大程度只不过是神学势力与当时的王权政治、世俗社会相互缠斗的一个映像。世俗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惜做出任何屠杀与掠夺,教会权力在建立神学权威时也拒绝任何形式的教育与学术研究活动介入其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切不能明确并即时发挥功用的文化都注定会消亡。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基督教政权至少也大大拓宽了公共教育的边界。虽然天主教会颇为野蛮的化夷做派并不关心人类是否拥有理智方面的需求,但它对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还是比较认可的。因此教会组织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使当时的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知识领域内接受必要的宗教教育。教会提供的教育大多都是对经典教义的粗浅阐释,虽然所学内容因为缺乏逻辑上的连贯性而显得零碎不堪,但在日积月累之下也逐渐形成了不少小篇幅的文学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