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挪威慢生活

書城自編碼: 246806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人生哲学
作者: 李濠仲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98357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 2014-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4/18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3.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蕾丝花片钩编图集
《 蕾丝花片钩编图集 》

售價:HK$ 68.8
ESG全球行动
《 ESG全球行动 》

售價:HK$ 90.9
如何(不)世俗——解读查尔斯·泰勒
《 如何(不)世俗——解读查尔斯·泰勒 》

售價:HK$ 66.7
京华万象 : 一百年前的北京 附赠超大尺寸《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全图
《 京华万象 : 一百年前的北京 附赠超大尺寸《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全图 》

售價:HK$ 158.7
傲慢与偏见:希腊化-罗马时期地中海世界的犹太观念
《 傲慢与偏见:希腊化-罗马时期地中海世界的犹太观念 》

售價:HK$ 112.7
像欧奈尔信徒一样交易:我们如何在股市赚得18000%的利润
《 像欧奈尔信徒一样交易:我们如何在股市赚得18000%的利润 》

售價:HK$ 101.2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 战败者:1917—1923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方尖碑) 》

售價:HK$ 112.7
成唯识论直解(修订本)(全二册)
《 成唯识论直解(修订本)(全二册) 》

售價:HK$ 193.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05.4
《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北欧 》
+

HK$ 105.5
《 《挪威旅行Let’S Go》 》
+

HK$ 82.6
《 走世界品文化:韵致挪威 》
編輯推薦:
关键词:挪威 慢生活 北欧 西塔 罗斯装 跳蚤市场 北极圈 棍子面包 慢食大餐 不超时工作 生活至上
“慢生活”的具体细节,如:不超时工作、零存款、喜爱二手货、亲近大自然、提倡慢食主义、注意食品安全等。还有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如政治人物的平民化,书店里看不到投资理财或是成功学的书籍,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居家类杂志等。挪威式的幸福生活并非高不可攀。
超脱两国国情、东西文化背景的障碍,作者从挪威人的价值观、思维体系、行为模式出发挖掘 “满足人生”的别义和挪威人务实、朴素的生活态度,反思了我们心灵深处的虚荣与浮夸,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不幸。
图书特色:
1.作者李濠仲旅居挪威6年,亲身体验了挪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并以独立记者的视角观察者当地人的性格、价值观、思维体系和行为模式等,追寻慢生活真义。
2.挪威是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认定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同时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评出的“生活最美好国家”,其人文环境远比其自然风景吸引人。
3.本书内容为作者在挪威生活的亲身见闻,还原挪威人生活本真,从小事中感知挪威人的生活态度。
4.本书在台湾生活类图书中长期位居前
內容簡介:
《挪威慢生活》是一本介绍挪威人生活态度的励志类图书。挪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生活最美好的国家”,究竟挪威人怎么生活?作者李濠仲通过在当地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发现挪威人的幸福感在于生活方式的务实、简单、亲近自然。书中介绍了挪威人“慢生活”的具体细节,如:不超时工作、零存款、喜爱二手货、亲近大自然、提倡慢食主义、注意食品安全等。还有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如政治人物的平民化,书店里看不到投资理财或是成功学的书籍,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居家类杂志等。作者从挪威人务实、朴素的生活态度中,反思了我们心灵深处的虚荣与浮夸,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不幸。
關於作者:
李濠仲,1976年生,曾任台湾《新新闻》周报、《联合晚报》政治组记者,现为挪威外国记者协会(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in Norway)成员,目前以独立记者身份继续穿梭北欧新闻现场,暂居挪威奥斯陆。著有《北欧超完美丈夫的秘密》《挪威缩影:奥斯陆观察笔记》《挪威,绿色惊叹号!》《安然无恙不比遗憾好》《小国的灵魂:挪威的生存之道》等书。2009年移居挪威后,亲临体验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后现代维京人的生活哲学。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越旧越好
01 第一部车
02 二手店
03 老家具
04 古屋
05 古老味道
第二章 没有KTV,我们还是很满足
06 宅男、宅女
07 室内鞋
08 非法式文化
09 没有选择
10 西塔
11 音乐厅
第三章 所谓的挪威人
12 艺术家
13 罗浮敦岛少年
14 说故事
15 耐性
16 原则
17 墓园
18 工作态度
第四章 钱都花哪去了?
19 旅行
20 独处而不孤单
21 “古~剖~图”
22 负债
第五章 我们不会这么做
23 拾金不昧
24 不当收礼
25 政治是众人之事
26 媒体
27 选举
第六章 良好的公民素质
28 稽查员
29 透明度
30 行车规矩
31 座谈会
第七章 人人平等
32 炫富
33 善待儿童
34 自力更生
35 打工皇帝
36 女性化社会
后记
內容試閱
【前言】
这趟挪威之旅,是段意料之外的人生转折,我承认刚开始有些排斥,尤其它是如此遥远又不可知。虽然台湾黏糊糊的湿热夏天经常让人不堪忍受,但不表示我们就会因此对零下十余度的低温乐在其中。不光是气候因素,就算是非北欧国家莫属,不还有瑞典、丹麦和芬兰?一个国土轮廓形如人体脊椎的斯堪的纳维亚小国,我所知实在有限,谁晓得日后发展,究竟会带给人一幕惊喜还是一场灾难?
几年移居挪威的生活经历,我一再面临两种不同价值体系的拉扯,大脑像是被剖成两半,一半是随我而至的“台湾式逻辑”,一半则属于全新输入的“北欧式思考”。东西方文化、环境的差异,很容易造就人类截然不同的气质习性,我已过了对新鲜事物照单全收的年龄,和异地生活的冲突、矛盾在所难免,偶尔还因为难以磨合的游戏规则,不由得在心中泛起一丝沮丧和挫折。
在已然贫乏的都市生活里,当地娱乐活动简直乏善可陈。堂堂首都,奥斯陆的步调居然出奇的缓慢,漫漫寒冬尤其让人感到沉郁,他们倒是过得怡然自得,无惧茫茫白雪下的空寂。无论民间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总是一副悠悠哉哉、不疾不徐,浑然无所谓“立刻、马上”的效率压力;班机起飞大举延迟,他们照样能优雅地在候机楼翻阅书报从容等待;繁华地段的轻轨电车进行整修,交通动线被拦腰截断,施工期拖过了两个夏天仍未见完工迹象,竟没有人出面催请赶工……有时候相当让人难以置信,一个明显有违现代化标准的城市,为什么会被冠以高度文明社会之称?
直到我逐渐领略当地生活的诀窍,对于这个国家穷极无聊、不可理喻的初始评价,也才有机会渐次改观。尽管台湾、挪威两地人民各有应对生活之道,但我相信潜伏在彼此内心的向往,仍具有相当一致的目的,就是我们都渴望获得一段自我满足的人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曾在2010年,对34个会员国进行全面性的“美好生活指数”(Better Life Index)调查,统计结果挪威拔得头筹,获评为“生活最美好国家”。除此之外,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 Human Development Index)早已多次评鉴全球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就是挪威。诸如此类来自权威机构的加冕,足以证明这个国家的整体福祉确实表现出色。
假若参酌其他量化后的数据,挪威亦是实至名归,例如高薪(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为30 465美元)、低平均工时(每人每年平均工时为1 414个小时)、长寿(挪威人均寿命为81岁)和低空气污染(空气污染颗粒,在挪威测得的数据是每立方米16微克,OECD的平均值为每立方米22微克,数值愈大代表污染愈重)。此外,有95%的挪威人对自己国家的水质感到满意,这点我从不怀疑,自移居挪威后,我已入乡随俗,和当地人一样日常饮水皆直接取自洗手槽的水龙头。
不过,统计、量化的调查研究,终究只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环境条件,似乎还不足以诠释这个国家真实生活的样貌。国家、人民同时拥有优渥的财富,自然是他们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原因之一(OECD调查,有86%的挪威人十分满意自己国家的生活),但话说回来,这个国家的人民,好像又不光以追求物质享受为乐。根据我这几年亲闻所见,此地绝大多数关于“快乐”的内容,通常和金钱所能发挥的效力未必直接相关。他们得以活得自在,我相信很重要的因素,是出自于一种北欧特有简朴、务实的群体价值观。
无论是OECD的“美好生活指数”调查,还是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恐怕都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份记录着挪威获取高分的试卷。至于这位获得高分的学生(挪威),性格如何?价值观是什么?又或者它是凭借什么样的思维体系、行为模式得到人人钦羡的成果?欲求分解,我们也许得通过另一层面的探索,才能找出当中的解答,并尽可能超脱两地社会状况、东西文化背景的障碍,好让我们顺利走入它的世界,而后站在最核心的位置,去评价其优劣,运气好的话,说不定我们还可能因此挖掘出“满足人生”的深义。
接下来通过以下的每一则故事,我将如实陈述我在挪威当地的生活,很多时候,即使是许多细枝末节的日常小事,我也不愿放过。过程中,我尽量避免过度引用华丽的数字或者抽象的形容去堆砌这个国家的形貌,毕竟一路走来,我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现实经历的累积,才学会品尝自我“挪威化”后的酸甜苦涩。同时,将我的角色从一位外在的评鉴者,转化成一位内在的感知者,从而描绘出此地风土人文的庶民百态。挪威式的生活标准,对我来说,未必高不可攀,而且其中说不定有着更符合我们所需的人生乐趣。
自我揣想着仿佛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千里迢迢远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此行所及,也许无法完全解构眼前这处“乌托邦”世界,但假如这些故事能为各位带来些许参考价值,唯一的道理,只因为我曾经驻足现场,并亲尝过它恬淡宜人的滋味。
【书摘】
西塔
当我不断强调挪威人这也不爱买、那也不爱花,还偏爱旧货,好像他们真的十分安贫乐道,像个修行者一样,如此似乎又有误导之嫌,也许他们和我们追求快乐的方法不同,但不表示他们只需喝白开水就能让自己心满意足。
每年9月秋假(学校放假一星期,很多父母也跟着请假)一到,立刻会有数十万挪威人同时涌入山间,他们在山里从事哪些活动是另一回事,光就居住的特殊习惯,即可代表一种特有的挪威式幸福,一切还得回溯到19世纪中叶开展的“西塔(Hytte)生活”。
所谓“西塔”,是建筑在挪威各地山林、溪谷、峡湾上的小木屋,原本那只是古老农人为了务农和放牧,就近搭盖的简易房屋,作用是方便农人工作时,有个地方可以歇脚。直到工业发展带动城乡转型,愈来愈多人移往都市,尔后西塔存在的目的,便成了挪威人重温上世纪“简单过日子”的休憩场所。它的所在位置,往往会是一处没有电力、自来水供给,甚至没有一条“真正的道路”(通常是主人自己踩踏出来的路线)可以前往的森林。挪威人为此津津乐道他们是如何从水的源头挑水回到西塔,如何自行劈柴、升火,在老旧的烧柴式炉灶上煮东西。因为空间有限,里头卧室通常摆放的是组双层木板床。这是挪威人远离尘嚣的传统休闲活动之一。错落山间的西塔,彼此描绘出一幅极具当地代表性的乡间场景,三五结伴,踩着雪橇,拉出长长的队伍穿越茫茫白雪,直至远方红色、绿色、黄色、白色不一的西塔,最后大家聚在一起,用最原始的方式一起消磨假日时光。
过去,西塔的面积通常很小,室内仅有约莫33平方米的空间,而且还得在室外上厕所,没有车道可以通行,必须徒步(有时更像是登山)才能抵达西塔的地点,如此艰难的度假方式,唯一的补偿就是让人可以沉浸在自然界平和与宁静的气息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尽管挪威依旧处于需要配给粮食的时代,但只要能力负担得起,当地人仍会尽可能在森林里搭盖一间西塔,以在每年冬天或夏天,让自己有机会躲入其间,暂时远离市侩的大都会。以今天通俗的说法,西塔即是挪威人特有的度假小木屋。
1950年,挪威最知名的哲学家安涅·纳斯率领了一支探险队顺利登顶喜马拉雅山,这项壮举在挪威掀起一波以保护人类自然环境为号召的绿色运动。纳斯长期居住在奥斯陆和卑尔根(Bergen:挪威第二大城)之间,供他遮风避雨的,不过是栋小巧、孤立的屋子,尔后便有许多推崇纳斯的挪威人,起而效尤也仿照他在山间搭盖简易小屋,如此又更加促进当地西塔的风行。
根据《挪威每日新闻》统计,直到2010年,挪威全国有将近40万间西塔,其中110属于私人所有,其余则是业者用来租赁给度假访客,或者申请入山狩猎的猎人,总计有超过半数挪威人曾经在西塔度过长假。根据挪威统计局(Statistics Norway)报告,挪威有60%的住户拥有个人独栋房屋,有17%的住户居住在公寓大楼,愈往城市挪移,拥有独栋房屋的住户比例愈低,我所居住的奥斯陆,则只有10%不到的人是住在独栋的屋子里,因
此,这也是西塔在当地如此热门的原因。它让“委身”(挪威人认为唯有独栋木屋,才是真正属于挪威人的家)城市公寓大楼里的挪威人,也能有机会在假日一尝居于独栋木屋的滋味。
近代由于挪威人经济条件大幅改善,西塔里的享受日益舒适,俨然成了挪威人第二个家。挪威特伦赫姆大学(University of Trodheim)和挪威国家消费机构(SIFO)曾合作调查发现,20世纪80年代,挪威现代式家庭(独栋屋子)的空间大小,平均约是西塔的1.5倍;到了2010年,西塔规模愈建愈宽敞,平均只比一般独栋房屋小30%,两者之间已相去不远。此外,根据挪威媒体的估算,每年春天的复活节假期,有多达14的挪威人会
选择在山林里的西塔度过。我们或许意外找到了答案,原来不少挪威人是把钱花到西塔上了。
西塔的本意,原本是要让挪威人不靠现代化电力和自来水系统,在森林、山间里体验摩登原始人的惬意,诸如到溪边挑水,到林间捡柴,同时回绝掉一切文明的干扰(很多地方收不到手机和网络讯号),加以它的地点经常离群索居,挪威人就是爱这“万径人踪灭”的唯我世界。进入新的时代,由于休闲需求条件提高,新建成的西塔开始愈来愈讲求舒适性,不仅通了电,还装上设备齐全的厨房,甚至还会有套面对山景的豪华浴缸。早期挪威人只是将西塔视为简易栖身的小木屋,多数时间仍在西塔附近周边活动,例如打猎、滑雪和远足,自西塔改变风格,且几乎要比位居城市的屋子还要舒服时,前去西塔度假的挪威人竟也再懒得出门,索性在西塔里瞎混掉整个假期。
特伦赫姆大学关于西塔的调查报告出炉,挪威人于是警觉到:长此以往,西塔将失去它和挪威人之间自古以来的情感。现代化西塔持续增加的电力使用量,以及随之而来激增的连带性消费,已导致原本山清水秀的挪威森林出现环保危机,因此许多挪威人开始呼吁大家应该重拾老派的西塔生活,也就是尽可能保有它简朴、低消费的一面。许多西塔所属的地方市镇,也开始制定新的西塔管理办法,包括占地面积限制,以及减少周边停
车位,尽可能鼓励民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否则原意是为提供宁静、简单生活的西塔,将成了制造现代化污染的帮凶。
挪威古老谚语有云:“简单是美德。”也难怪挪威人会担心过现代化的西塔,会让传统的休闲活动变调走味,错乱了他们原本关于满足的设置(和自然景观协调共存的西塔),更何况挪威人过去不就是因为诸多“小小的不便”(没水、没电、室外上厕所),才得以享受这块土地赠与他们最原始的终身乐趣(挪威人到老都还对西塔乐此不疲)。
另一方面,西塔的存在,可能未必只表现出挪威人休闲度假的模式,那也是挪威人民特别借此亲近、尊重和热爱大自然,逐渐建构出具有国家特色的生活方式,而后成为挪威人关于“满足”二字的另一种诠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