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现代名家作品精选系列”中的一部,精选了郁达夫经典散文作品共计67篇,包括《故都的秋》《还乡记》《南行杂记》《回忆鲁迅》等家喻户晓的作品,这些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郁达夫散文创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准,当然,也折射出郁达夫个人精神、思想层面的颓废和糜烂。具有代表性和相当的深度,对于一般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概貌,文学研究者深入探讨郁达夫的创作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编著者开篇对于郁达夫其人的阐述具有专业研究者的严谨和理性,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郁达夫其人、其作品。
|
關於作者: |
黄乔生,1964年生,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出版著作和译作多种。
|
目錄:
|
2·悲剧的出生
——自传之一
7·我的梦,我的青春
——自传之二
11·书塾与学堂
——自传之三
15·水样的春愁
——自传之四
20·远一程,再远一程!
——自传之五
24·孤独者
——自传之六
28·大风圈外
——自传之七
33·海上
——自传之八
38·雪夜
——自传之一章
42·归航
49·还乡记
67·还乡后记
76·一封信
81·零余者
86·北国的微音
90·小春天气
97·一个人在途上
103·马蜂的毒刺
106·移家琐记
110·住所的话
113·记风雨茅庐
118·故都的秋
121·北平的四季
126·南行杂记
134·寂寞的春朝
136·江南的冬景
139·浙江的今古
142·苏州烟雨记
151·感伤的行旅
166·钓台的春昼
173·半日的游程
176·杭州
181·玉皇山
184·临平登山记
188·屯溪夜泊记
192·南游日记
201·雁荡山的秋月
208·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
212·超山的梅花
216·花坞
219·皋亭山
223·城里的吴山
226·扬州旧梦寄语堂
232·国道飞车记
237·过富春江
239·西溪的晴雨
242·海上通信
248·福州的西湖
252·槟城三宿记
256·覆车小记
260·马六甲游记
268·送仿吾的行
271·光慈的晚年
275·雕刻家刘开渠
278·记耀春之殇
281·送王余杞去黄山
283·志摩在回忆里
288·怀四十岁的志摩
291·怀鲁迅
292·回忆鲁迅
310·鲁迅的伟大
311·悼胞兄曼陀
314·印人张斯仁先生
316·印光法师塑像小记
318·刘海粟教授
320·为郭沫若氏祝五十诞辰
322·敬悼许地山先生
|
內容試閱:
|
个人与国家
郭沫若曾把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和郁达夫的“卑己自牧”称为文坛的“三绝”。自卑心理使人神经过于纤细,难以承受哪怕极其微小的社会压力和外来打击。物极必反,愈是自卑的人,愈要在外表上表现出一种孤傲态度,愈要率性而为,愈要大胆展示和暴露自己,以近乎歇斯底里的冲动来追求真、表现真,任由感情宣泄,并且宣泄过头,乃至自暴自弃,以此作为对自卑心理的补偿,却又很容易误入“伪”的歧途。
自卑心理的形成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不幸的童年经历是其中之一。参较阅读郁达夫的散文作品,有助于理解其为人和小说创作。
父亲的早死,家道的败落,使郁达夫的童年生活孤立、贫困,使他“所经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他在《书塾与学堂——自传之三》中记述,他在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时,成绩优异,跳了一级,春天开学的时候,母亲辛辛苦苦为他筹集了学费后,他又向母亲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母亲给他买一双皮鞋,母亲明知无钱可又不愿让儿子失望,于是领着他上货店去赊,结果没有一家货店老板答应,母子二人空手回到家里,抱头痛哭。这件事对郁达夫刺激很大,“自从这一次的风波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和同学中的贫苦者相往来,对有钱的人,经商的人仇视等,也是从这时候而起的。当时虽还只有十一二岁的我,经了这一番波折,居然有起老成人的样子来了,直到现在,觉得这一种怪癖的性格,还是改不过来。”此类经历不但使郁达夫形成了浓重的自卑心理,而且培育了他心灵中仇恨的种子,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0年的留日生活,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他深切地感到了弱国子民的悲哀。由于中国积弱不振,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备受歧视,“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日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们骂人的‘贱贼’还更难听。”在日本的10年,郁达夫正值青春期,生理发育带来他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异性的渴慕,但日本少女对中国人的歧视和高傲,使郁达夫渴望爱情而不可得,“国际地位不平等的反应,弱国民族所受的侮辱与欺凌,感觉得最深切而亦最难忍受的地方,是在男女两性,正中了爱神毒箭的一刹那。”“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个名词,在东邻的日本民族,尤其是妙年少女的口里被说出的时候,听取者的脑里心里,会起怎么样的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地想象不出来的。”个人的自卑终于找到了印证或者可以归咎之所——国家。
回国之后,郁达夫一直为生计而忙碌奔波,教书和创作,很大程度上都为稻粱谋。他说:“一生没有使我安逸过的那个鬼,就是穷鬼,贫,却是没有法子可以驱除得了。我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这‘贫’这‘穷’恐怕在我死后,还要纠缠着我,使我不能在九泉下瞑目,因为孤儿寡妇,没有钱也是养不活的。”长时间颠簸流离,加上自己不善经营,致使贫穷像影子一样紧紧地缠绕着他,使他整日抑郁不安,心情难以舒展,因而自感无能,感到对不起妻子儿女,于是更加自卑。再加上理想的难以实现;抱负的无法施展;社会的重压与摧残;身体的孱弱,二十几岁的时候得过肺结核;天生多情而又“性知识发育落后”,“胆量,变得异常的小”,这些都是郁达夫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
因自卑而自我压抑,进而自我暴露,最终疾病缠身,欲求解脱,这是郁达夫早期小说中所谓“零余者”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他们因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不如意而内心愤懑,消极颓废、自怨自艾,以性的幻想,表达对自身存在的焦虑。小说集《沉沦》中的三篇以留学生为主人公的小说,主题都是病和死:《银灰色的死》的主人公死于脑溢血,《沉沦》的主人公得了忧郁症,最后蹈海自杀;《南迁》的主人公伊人,则由于身体衰弱到安房半岛疗养,却发烧得了肺炎。从郁达夫的散文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这方面的材料,他本人体弱多病,时常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不知秋风吹落叶的时候,我这孱弱的病体,还能依然存在在地球上否?”而性、爱欲、压抑和疾病,最终指涉了民族国家的主题。这是不难联想的:个人有病,国家也有病,而个人疾病的起因却正是国家。作者把个人的情欲苦闷转化成对祖国的爱,因此获得了治愈,得到了升华,并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作品也成为健康的文本。因此,人们习惯上把郁达夫的文学作品诠释为具有净化和治愈的功能。实际上,郁达夫的作品仍然有病态,不能因为最后的几句呐喊而变得纯净和健康。用祖国、人民等概念进行升华,或者把个人的不幸归咎于国家社会,刚开始能吸引一般读者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同感,但看得多了,人们就会感到其牵强和矫情。鲁迅在小说《孤独者》中就对此类人物做了讽刺性描写。“我”去访问主人公,两人交谈不能尽兴,原因之一是有其他来客打扰:“使人不耐的倒是他的有些来客,大抵是读过《沉沦》的罢,时常自命为‘不幸的青年’或是‘零余者’,螃蟹一般懒散而骄傲地堆在大椅子上,一面唉声叹气,一面皱着眉头吸烟。”
有研究者把鲁迅的作品解读为“民族寓言”。“民族寓言”是美国文艺批评家杰姆逊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所有非西方国家的写作,都不可能仅仅是私人的写作,当他们写纯属私人东西的时候,其实已经在写关于家庭、社区、组织、国族等集体性的东西。郁达夫的作品弥漫着一股消极颓废的情调,有时过于耽溺性爱描写,但在大多数小说中,主人公对自己的种种荒唐举动和欲望冲动做了忏悔和自责,并且将同情扩大到广大同胞。通过这种方式,郁达夫描写了祖国、民族的苦难和同时代人的不幸与精神危机,描写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某种生存状态,或者说某种人的心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因此,无论有怎样的缺点和不足,郁达夫的作品也仍然堪称中国近现代民族寓言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