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編輯推薦: |
《厉华说红岩——解读狱中八条》是厉华继《忠诚与背叛》后又一全新力作,是一部从地下党斗争经验得失总结的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防止腐化现象出现、蔓延以及加强党性建设的可读之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狱中八条”的解读,革命烈士如何能战胜刑罚而能发挥出超越个体生理想象的精神力量,以及为什么叛徒不能经过特务的行训,苟且偷生,关键在乎信仰的坚定与否。这也是考验人生的两个重要指标,忠诚与背叛。
该书用大量档案史料、人物笔录、调查材料,对“狱中八条”以及所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全景式解读,是一部真实鲜活、引人入胜,全面反映川东党组织曲折斗争历史,讴歌革命先烈崇高理想信念和牺牲精神,鞭挞叛徒和变节者丑恶灵魂和严重罪行,具有极强现实针对性、教育性、启迪性,传递正能量的励志读物。同时,该书稿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真挚情感,处处可见其为这份事业所付出的智慧与辛劳,可谓是作者对自己数十年辛勤耕耘于文物战线,从事革命历史、先烈事迹研究与宣传工作所进行的一次理性思考和心灵梳理,表现了作者的历史责任感,也是其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鲜明地体现了具有重庆文化符号的“厉华风格”此提法为重庆市重大历史
|
內容簡介: |
《厉华说红岩——解读狱中八条》
“狱中八条”是1949年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组织提出的一份意见书。主要内容包括: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惩办叛徒、特务。这八条意见涉及路线方针、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工作方法等多个方面,既是革命先烈们对革命斗争经历失败和挫折后的体会总结,也是对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的殷切希望,字字凝聚着红岩烈士们的鲜血和泪水,条条体现了他们对党的忠诚和寄托。先烈们的这些真知灼见,虽朴实无华,明白简洁,却揭示了党内生活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作者厉华以报告中的“狱中八条”为线索,在广泛收集确实的材料基础上,从罗广斌提交《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的由来开始,依循报告的五个部分对“案情发展”、“叛徒群像”、“狱中情形”和“脱险人物”展开重述,并将考索重心放在“狱中八条”上,对“狱中八条”逐条做出解读。
同时,本书还运用纪实文学的方式,通过人物形象的真实再现、事件的重现,阐释了“忠诚、信仰、纯洁”的深刻内涵,真实展现了红岩烈士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优秀品格和浩然正气
|
關於作者: |
厉华,男,生于1953年11月4日,满族,197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本科学历,二级文博研究馆员。从1985年到2013年5月先后担任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馆长、重庆红岩纪念馆馆长、重庆市文广局副局长、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管理中心主任(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纪念馆学会副主任。二级文博研究员。
所著《红岩魂纪实——来自歌乐山的报告》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三等奖,组织策划的《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获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创新奖。
|
目錄:
|
让红岩精神代代相传 徐海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发展革命传统 沈宝祥
历史不只属于过去 蓝锡麟
红岩精神的传播者 李耀国
自序:《红岩记忆》 厉华
关于红岩
第一章 尘封多年的报告
第二章 堡垒从内部攻破
第三章 叛徒群像
第四章 狱中情形
第五章 虎口脱险
第六章 烈士典型
第七章 特务罪行
第八章 狱中八条意见
第九章 忠诚与背叛、信仰的力量
第十章 关于罗广斌的报告
后记:红岩,这是说不完的一个故事
|
內容試閱:
|
1985年的最后一天,我作为后备干部的“第三梯队”,从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毕业,分配到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担任领导职务。
这里曾经是国民党军统集中营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所在地,也是重庆解放前夕被屠杀的200多名革命志士的长眠之地。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从踏上这块土地至今,一干就是28年。
这对我来说,绝对是意料之外的事儿。从追求做一个现代型的管理干部到转变为专心研发红岩档案史料的专家,也在意料之外。
在搜集、挖掘整理烈士的事迹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史料、新的内容,对我而言更是意料之外。每当我苦苦追索一个问题、一个人物而苦于少有资料的时候,每当我研究一个专题、一个事件而受困于时空难寻真相的时候,每当我发现一份新史料、一张新照片难辨其中若干信息的时候,却又总会柳暗花明。天助我也,烈士的在天之灵每每会给我自觉和自信,意料之外的人和事情总会出现。
烈士墓、渣滓洞、白公馆,对我来讲并不陌生。
从小学开始,参观这里几乎是每年的规定动作。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一句口号虽然无数次地从嘴里喊出,确实真不知道烈士有些什么未竟之志需要我们去完成。只是从老师那里知道,烈士是很伟大的,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流血牺牲了。
虽然每次的参观能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被激励、被感动,但是,也多是从感动到激动,而后就不动。
当我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又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在上任以前,文化局的郭汝魁局长,以及川东地下党的老同志卢光特等与我的谈话和交代,给了我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要把烈士的精神发扬光大,就要好好挖掘整理烈士的资料;要做烈士精神的代言人,就要特别抓紧文物资料的收集、研究和整理。
当时的市委党史研究室顾问、川东地下党老同志卢光特,主任钟修文,副主任胡康民,大屠杀中脱险的志士郭德贤、任可风、杜文博、孙重等和烈士家属余显荣、李继业、蓝耕荒等,包括老馆长余正群、研究员戚雷等和一些知情人,他们都不断地给我“充电”,让我了解掌握有关烈士和集中营狱中斗争的情况。无形之中,我感到一个“磁场”把我吸引住了,一个强烈的“气场”在支撑着我。
歌乐山烈士陵园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纪念馆。1963年建馆后,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新建的陈列馆成为了红卫兵的接待站。展览只能够宣传“西安事变”的杨虎城、“皖南事变”的叶挺以及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等少数人,业务工作几乎瘫痪。改革开放后,随着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工作的开展,因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影响而中止的烈士评定工作重新开始,歌乐山烈士陵园的业务工作逐步恢复正常。
上任以后,我没有满足解说员的一般介绍,我死死地盯着渣滓洞牢房的墙面,想象烈士们当年是怎样打通一个小孔传递消息的;我没有停步在那有简单说明的展板上,我在想他们在这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我不经意地走过那一条条通向刑场的小路,低头仔细看那已经被踩了无数次、有重重痕迹的土石和一草一木,希望有新的信息被我发现。
在寻求更多的史料来支撑我开展业务工作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前辈和专家的帮助。其中有一个人是必须提到的,他就是时任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副主任胡康民。
2007年11月,当我正在全力筹办“11·27”殉难烈士58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就在当月的21日中午,我突然得到消息:胡康民去世了。我无法接受、更不敢相信,脑子顿时一片空白而茫然不知所措。他是那样孜孜不倦地研发红岩史料,他是那样持之以恒地采访收集各种信息考证红岩人物事件,他又是那样毫不保守坚决支持歌乐山烈士陵园的业务发展,他更是经常不断地给我“充电”和提供有关的文献资料,而且容忍我与他争论时的强词夺理……他走了,我有一种孤独凄然的感觉;他走了,我又与何君商讨红岩?在研究红岩的过程中,我一直依靠和崇敬的人是他,他一直指引我、帮助我学习、了解红岩的历史,他答应我的事情还有好多没有去做啊。
我含着眼泪、情不自禁地提笔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你把我带入红岩,是你教我研读红岩文化史料,是你推我把红岩文化走向社会,更是你促我发展红岩文化事业,使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红岩。”我将此装裱好后,送到灵堂以表达我真实的情感。
……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