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書城自編碼: 249892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王永贵,李栗燕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2033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2-1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4/30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5.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12.7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8.8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3.9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9.4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80.3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9.4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7.2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102.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4.4
《简单的哲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作者经典著作)》
+

HK$ 72.2
《中国哲学简史》
+

HK$ 73.6
《活出生命的意义[珍藏版](入选香港大学必读50本图书,美国最》
+

HK$ 176.8
《存在与虚无 修订译本(精装)》
內容簡介: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意识形态领域若干重点难点问题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主题展开研究,主要探讨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新媒体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管理创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九○后大学生思想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中国梦背景下党的作风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建构等问题,这对推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
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和新特点1
(一)中国化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生命力1
(二)先进文化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带动大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4
(三)各阶层思想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不断提升7
(四)认真谋划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10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1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和认识的新跃迁14
(二)“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目标指向17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思考21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23
(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3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思考26
第二章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1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视角分析31
(一)历史考察:文化契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心理基础32
(二)现实分析:多元文化并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的文化境遇34
(三)路径选择: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35
二?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37
(一)全球化条件下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37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41
三?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44
(一)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44
(二)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48
(三)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利条件51
四?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举措53
(一)把握原则:坚持指导思想一元与价值思想多元并存53
(二)树立理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生活化与传播方式通俗化相结合55
(三)抓住重点: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发展中传播的应用性难题57
(四)找准依托:利用多种文化形态多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59
第三章网络新媒体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62
一?网络新媒体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联系阐释62
(一)网络媒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契合性62
(二)网络媒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67
二?网络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态势70
(一)网络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带来的外部挑战70
(二)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内部问题73
三?利用网络新媒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思考78
(一)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网络阵地78
(二)构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络民意反馈机制83
(三)科学掌控网络舆论导向85
(四)增强青年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87
(五)营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良好网络媒体环境91
第四章意识形态管理创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94
一?意识形态管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关系阐释94
(一)意识形态管理的基本理论阐释94
(二)意识形态管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必有之义99
二?意识形态管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6
(一)意识形态管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106
(二)意识形态管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面临的挑战112
三?在创新意识形态管理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15
(一)创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代化115
(二)把握原则,张弛有度,大力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化117
(三)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118
(四)创新方法,科学统筹,全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121
第五章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23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新特点123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中的积极方面124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中的消极因素125
(三)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127
二?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129
(一)自由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130
(二)功利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132
(三)消费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133
(四)享乐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135
(五)后现代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136
(六)意识形态终结论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138
三?根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139
(一)在高校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39
(二)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吸收内化某些社会思潮的有益成分141
(三)以马克思主义抵制和清除错误思潮的不良影响142
四?具体路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措施144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渠道传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成果144
(二)以学生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为主要平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146
(三)以多元校园文化为主要奠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发展147
(四)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主要推手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148
第六章实现中国梦背景下党的作风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51
一?中国梦:蕴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特质151
(一)中国梦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旗帜151
(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53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58
(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159
(二)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现阶段加强党风建设的锐利武器160
(三)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关键环节162
三?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整治党内不良风气及其路径思考163
(一)整治不良风气是现实考量的必然选择164
(二)党内不良风气的生成机理透视165
(三)整治党的不良风气的路径思考167
第七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及推进机制171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构建对话平台的关系阐释171
(一)构建对话平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171
(二)构建对话平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173
二?当代中国构建马克思大众化对话平台所面临的挑战175
(一)全球化进程冲击了传统对话平台中的主流意识形态175
(二)市场经济促使传统对话主体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178
(三)当代社会阶层的变迁改变了传统对话平台的主体构成181
(四)新媒体运动革新了传统对话平台的运作载体182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的实践基础183
(一)改善民生以巩固对话平台的物质基础184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以营造对话平台的民主政治环境186
(三)加强社会各阶层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提高对话平台的参与力度187
(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提供对话平台的智力支持190
四?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的具体形式193
(一)主要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193
(二)关键环节:民间协会和民间组织195
(三)新兴势力: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196
主要参考文献199
附录203
后记207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我们应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和手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实效性和感召力。主流意识形态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旗帜和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完善的思想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魂。因此,在实践中关键就是要以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根本,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所以,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战略对策和有效方法。
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和新特点
自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从战略高度认真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融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发展迅速并成果丰硕,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更为突出的是,公平、正义、和谐等在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的同时,其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极其重要的价值理念和追求开始为人们所接受。这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代表着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昀新发展,也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特点。可以说,宣传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效发挥了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①。
(一)中国化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而其昀重大的理
论创新就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命题,昀为重大
的理论成果就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创新成果。从根本上说,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过程,就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拓和顺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形成和不
断丰富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实现了对社会主
义发展理论的整体性创新。这是当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
———————————
①《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人民日报》 2014年 1月 3日。
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同时,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另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理论创新成果,构成了 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核心内涵。这些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主要内容,结合一系列战略展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成果。①它是指导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建设的重要指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是指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新论断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胡锦涛在 2002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曾经讲:“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不变的封闭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③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作为新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
为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根据新的实践成果不仅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的定位,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时,强调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这是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并提出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战略,这对中国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并将为中国到 2020年如期
———————————
①辛鸣,杨海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昀新成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年版,前言 1~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版,第 566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 2213页。
④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 11月 18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党的十八大的又一个理论创新点就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概括并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带有“三个倡导”的 12个词 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概括。这个概括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系统具体的表述。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现实中,尽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但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阶段性的新概括,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突出了“中国梦”的理念。他认为是理想信念把我国 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认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所以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理念一经提出,迅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网络、报纸、广播等传媒的反馈来看,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梦的提出说出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心里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和目标的通俗化表达。这个词昀大的特点就是可感可触,能看得见摸得着,又可亲可敬,大家可以感觉到它跟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中国梦这个新范畴提出来以后迅速得到社会民众广泛的认同,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自党的十七大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了理论创新的活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传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和世界历史意义。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面旗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党的形象,其“昀新成果武装着全党,也教育着人民,共同理想更加坚定而执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至信而深厚”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它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对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虽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但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中国的范围,有不可否认的世界意义,而这一切无不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
———————————
①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3年 3月 18日。
②《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人民日报》 2014年 1月 3日。
的旺盛生命力。
(二)先进文化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带动大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文化历来与意识形态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就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在我
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文化无疑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 21世
纪之初,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纲领,并且指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①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人类现代化潮流和
中国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在 21世纪越发突出的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国际大背景
下,对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则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2007年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纳入报告中,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同时
还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
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又具体提出了“三个倡导”的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而“中国梦”的提出则表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
设所需要达到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些理论创新成果都为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实践方面,不但党中央有全面规划,而且各地党委和政府亦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
因地制宜,在先进文化建设上成绩斐然,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很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
生活,广为民众所接受。
首先,在文化设施建设及文化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大,为先进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
质基础。自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为此做了大量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正在全国范
围内做到了文化惠民。在 10余年中,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向
农村基层的大面积延伸,越来越多的农民打开了眼界、掌握了技能,走上了致富路。中
国是一个拥有 13亿多人口的大国,任何事情乘以 13亿,都将是世界级难题。 10年来,
中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力度之大、数量之多、效果之好,也堪称是世界级的。目前,全国
84%的行政村拥有农家书屋, 83%的乡镇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 100%的行
政村开通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00%的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
放映电影近 800万场次,观众超过 18亿人次。如今,我国基层群众看书难、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