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內容簡介: |
回顾人类文明及其趋势,显现智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巨大的发展缘由和趋势,论证整合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介绍中国学界从人工智能到智能科学,进而到高级智能科学研究的战略移师历程,看到科学发展的前沿;张开智能的全景图,呈现我们面临的问题的体量和难度,以及已有的探索结果;与国际上各种学术组织和流变的联系,合力以及进一步的趋势;成果性的介绍,介绍自己的原创性理论相位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其他探索的初步成果。这些将呈现出智能科学的意义和对于人类文明的全面的使命。这些研究历程的概述也将是跨学科研究的实例,能达成对跨学科研究的呼吁和激发之愿效。
|
關於作者: |
赵川,女,汉族,副教授,硕导。毕业于四川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理学学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在职研究生,访问学者,时研究方向为所在联想实验室中973计划理论项目中的情感算法。先后任教于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四川文理学院物理系和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在两校都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教授过十六门计算机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智能科学实验室负责人,所带研究生方向为自然语言理解和智能科学。
尚自然,爱艺术,从事科学,探索教育。坚持原创性学术,行中道,重整合。倡导东西融会,至文至理。一次写生明大志:做出荷花一样漂亮的学问。
|
目錄:
|
第1章 从人工智能到智能科学
1.1 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与计算机的诞生
1.1.1 计算的思想及其发展
1.1.2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1.1.3 计算机的发展
1.2 智能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基础
1.2.1 智能与智能科学
1.2.2 智能科学的学科内涵
1.2.3 概念区别
1.3 智能科学涉及的主要学科
1.3.1 学科地位
1.3.2 所涉及主要学科与学科基础
1.4 智能科学的基本特征
1.4.1 智能科学的学科特点
1.4.2 主要研究领域及研究对象
1.5 智能科学的确立
1.5.1 智能科学的确立
1.5.2 智能等诸多概念的离析
1.5.3 把握这个机遇的态度和目标
1.5.4 宏观规划迎接变革
1.6 从人工智能到智能科学
1.6.1 中国人工智能智能发展
1.6.2 中国人工智能学界始于2003年的战略转变
1.6.3 中国智能科学发展
1.6.4 从人工智能到智能科学的意义
1.7 以美国人工智能的反思为参照
1.7.1 斯蒂芬·平克主持的对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反思与讨论
1.7.2 乔姆斯基对美国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反思
1.7.3 乔姆斯基对美国人工智能智能的进一步反思
1.8 关于智能科学的若干思考
1.8.1 各个领域彼此及共同的呼唤
1.8.2 智能科学与哲学
1.8.3 智能科学与科学幻想
1.9 小结
第2章 国际范围的智能科学探索与合作
2.1 国际泛逻辑研究两届会议
2.1.1 第一届国际泛逻辑会议及其宗旨
2.1.2 第二届国际泛逻辑会议
2.2 BISC伯克利前沿软计算计划
2.2.1 Zadeh及其领导的BISC计划
2.2.2 Zadeh发起的“信息革命”等议题
2.3 佩德罗领导的FIS论坛
2.4 “语言与认知”国际会议
2.5 智能科学实验室成立及其前沿探索
2.5.1 智能科学实验室的成立
2.5.2 向同仁们的告知和收到的祝贺
2.5.3 智能科学实验室三年事纪
2.5.4 智同道合——国内各研究单位的呼应
2.5.5 知音在即——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2.6 智能聚变——学科领域之间的整合
2.6.1 艺术作为智能科学研究对象和同盟力量
2.6.2 诗歌的激光束
2.7 小结
第3章 智能的全景与智能AB两极的划分及整合
3.1 西方自然科学的智能研究
3.2 东方的智能研究
3.2.1 佛教
3.2.2 易经和中国传统医学。
3.2.3 中华传统思想
3.3 智能全景图
3.3.1 语义频谱
3.3.2 智能全景图的拓扑结构
3.4 智能AB两极划分
3.4.1 什么是智能
3.4.2 智能的两极
3.5 智能AB两极的整合
3.5.1 整合的任务
3.5.2 势必进行前所未有的跨学科研究和构建
3.5.3 各种整合性新理论的创立和尝试
3.6 AB两极整合的实例
3.6.1 一个汉字和一幅古画引出的思考
3.6.2 事物爹重智能剖析实例
3.7 小结
第4章 智能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建树
4.1 跨学科多学科整合性研究
4.1.1 整体性为东西方思维方法的分野
4.1.2 整合性思维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4.1.3 整合的责任
4.2 人的因素的加入
4.2.1 艺术和科学的联合
4.2.2 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的联合
4.2.3 科学是更大的乡愁
4.3 科学精神的强调及其更新
4.3.1 玛丽·居里
4.3.2 蒂姆·伯纳斯·李
4.3.3 科学问题呼唤科学精神
4.4 对称性思想及其方法
4.4.1 对称性的普遍存在
4.4.2 对称性是思维的引擎
4.4.3 中文作为一种对称性语言
4.4.4 对称性的纬度
4.5 回答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难题
4.5.1 钱学森之问
4.5.2 回答钱学森之问
4.5.3 李约瑟难题
4.5.4 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等的并置
4.5.5 回应李约瑟难题
4.6 礼赞的态度和方法
4.6.1 给国际泛逻辑会议的献辞
4.6.2 《计算机之歌》及其唱和
4.6.3 泰戈尔的思想
4.7 波前的把握
4.7.1 诗歌的波前先行效应
4.7.2 牛顿为标的巨大科学分野及其回溯
4.8 小结
第5章 作为智能研究前沿的自然语言理解
5.1 形容词的分类
5.1.1 形容词在语言中的地位
5.1.2 一些需要思考的实例
5.1.3 形容词的构造方法
5.1.4 形容词与其他词性之间的联系
5.1.5 词性的统一理解及一个生物学发现
5.1.6 形容词的分形结构
5.2 比喻的实质
5.2.1 比喻的起点与原则
5.2.2 比喻的实质和评价
5.2.3 比喻的几种进行效应
5.2.4 比喻的进一步探讨
5.2.5 两个实例的分析
5.3 中文的两种句式分析
5.3.1 形式语义分析
5.3.2 语法分析层面的短语结构
5.3.3 范畴语法
5.3.4 λ-演算进行语义分析
5.3.5 实验结果
5.4 以语义和文学为对象的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5.5 语言作为智能研究的对象和前沿
5.5.1 科学与人文接力解决陈寅恪难题
5.5.2 语言与智能的交织研究
5.5.3 语言作为文理的共同研究对象
5.6 语言实践
5.6.1 浣花溪语言研讨
5.6.2 《自然语言理解》专题讲座
5.6.3 晨吟诗社和黄昏阅读
5.7 小结
第6章 相位理论
6.1 对一种理论的呼唤
6.2 相位理论
6.2.1 相位思想的触发
6.2.2 相位理论初步
6.2.3 相位概念的参照阐释
6.3 从东方逻辑到相位理论
6.4 相位理论的创立
6.5 相位理论对语言实质的阐释
6.5.1 语言的动力学和任务
6.5.2 自然语言方式的三个步骤
6.6 相位理论的一些初步原理
6.6.1 复性与等严肃性原理
6.6.2 “兴”的概念
6.7 小结
第7章 文明新的黄金时代
7.1 当今文明的忧患与希望
7.1.1 当今文明的忧患
7.1.2 未来文明的曙光
7.1.3 参照源头齐文明校原点
7.2 文明的对流现象
7.2.1 玄奘法师西行
7.2.2 大卫·尼尔的东行
7.2.3 缔造西方科学高峰的东方科学家
7.2.4 深入东方思想的西方汉学家
7.3 文明的联合与学科的融会
7.3.1 世界文明的三种基因
7.3.2 东方思想的形式化
7.3.3 两个赛先生的促膝交谈
7.3.4 学科之间的融合
7.4 迎接新的黄金时代
7.4.1 建树人类和平的理论保障
7.4.2 迎接未来的态度
7.4.3 精神准备和学术战略
7.5 国际范围历史时空领域之间的整合
7.6 小结
附录
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