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涉及开封历史文化的图书不少,比如《老开封:汴梁旧事》、《古都开封》、《揭秘开封城下城》等等,但本书的切入视角是开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其他图书较少涉及的。本书作者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组组长,他掌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相对而言是丰富且真实的,这正是本书的独特之处,试图通过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来彰显汴梁的厚重。
|
內容簡介: |
《汴梁城的稀罕事儿》分演艺、言语、技艺、秘籍、礼仪五部分,介绍了开封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项,包括戏剧、曲艺、武艺、书画、传说、美食、绝活、节庆等十一大类,涉及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盘鼓、锣戏、大相国寺梵乐、装裱修复技艺、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传承及当代的生存状态等。
|
關於作者: |
李中华,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开封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开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著有《图个高兴》一书。
|
目錄:
|
咋说咋得劲(前言)
………………………………李中华 001
雕栏玉砌——戏剧 …………………002
祥符调唱到中南海……………………003
宫女唱曲儿成大戏……………………007
锣戏禁演百十年………………………010
灯火阑珊——曲艺 …………………013
相声的画锅艺术………………………014
修长城“修”出三弦书………………017
宋代民妇也能吟宋词…………………019
河南坠子的创始者——开封人乔治山
…………………………………………023
渔鼓道情也叫噎死驴…………………025凤箫声动——演奏 …………………027
乐僧冒险保秘谱………………………028
宋徽宗痴迷古琴………………………031
“大响”战场出奇效……………………034
唢呐还有五个名字……………………036
世代吹闷笛 不要一分钱……………038
王玉泉创制了方笙……………………040
东风夜放——民艺 …………………042
盘鼓是开封的文化名片………………043
麒麟送子显仁爱………………………046
跟着地下党学艺………………………048
卧拐秧歌“九死一生”………………050
中道会创出“荷花灯”………………053
说说高跷………………………………055
庙会能学真玩意儿……………………057
一人演俩角儿…………………………060
沙场点兵——武艺 …………………062
奇士门拳拳报国心……………………063
撂石锁…………………………………066
鬼谷子手摘梅花定拳名………………069
此招儿叫摔死驴………………………071
河南斗鸡数开封………………………074
梦中得来七式拳………………………077
冯玉祥书赠何大刀……………………079
子路八卦拳是孔子赐名………………082宝马香车——书画 …………………085
唐朝皇子创立滕派蝶画………………086
开封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088
文联主席是剪纸大腕儿………………091
两千万刀刻就《清明上河图》
…………………………………………095
火针刺绣丝绢烙………………………098
“拿来主义”是高招儿………………101
微书世界的老艺人……………………103
晚清秀才又成根雕师…………………106
晁错碑成就了雕刻家…………………108
春花秋月——传说 …………………112
《七步诗》传说…………………………113
颛顼大帝………………………………116
先知先觉杞县人………………………119
醉里挑灯——美食 …………………122
小笼包子地道…………………………123
一瓢美酒救康王………………………126
鲤鱼焙面的由来………………………128
慈禧两吃套四宝………………………130
献了一盘豆腐乳 召进皇宫当御厨
…………………………………………132
菜名报得好 慈禧赏纹银……………134蓑衣当火肉喷香………………………136
中国十大名鸡——桶子鸡……………138
杜康造酒 儿子造醋…………………140
落榜书生腌酱菜………………………142
麻绳能提起豆腐………………………145
三尺大刀切面条………………………147
“汴梁三酥”有三个故事………………149
蜂蜜糕治好了皇帝爱妃的病…………151
锅盔因头盔而得名……………………153
种了红薯娶媳妇………………………155
孙膑感恩传绝技………………………157
康有为借酒赋诗………………………159
厨圣故里出佳肴………………………161
府衙里煮出好牛肉……………………163
豆浆皮儿制成了一道美食……………165
天涯芳草——绝活 …………………167
毛主席看咱放烟花……………………168
汴绣送普京……………………………170
宋徽宗官瓷赠师师……………………173
装裱行里有个角儿……………………176
慈禧住开封 张家扬美名……………179
彩塑人吓退劫寨匪……………………182
刘伯温是吹糖人的鼻祖………………185
援朝抗美打镰刀………………………188
姜子牙自封仙人鸡……………………190
“社火”种类多…………………………192一次战争造就了食品模具……………195
“起火”叫响北京城…………………197
妙手回春——行医 …………………200
拨筋点穴好手艺………………………201
冯玉祥病愈赠玉石……………………205
78 杂技名家 又是名医………………208
手摸心会祛顽疾………………………210
潘大刀行善得秘方……………………212
不过四关难出师………………………214
豫剧皇后叩头谢大恩…………………217
乡村医生挑战教科书…………………219
田家明大义 不要现大洋……………221
当了和尚成名医………………………224
用药如用兵……………………………226
自伤筋骨试新药………………………228
戎马生涯得真传………………………230
逃出曹营回乡行医……………………232
恩恩相报动天地………………………234
金匾送良医……………………………236
大孝子万贯家业换药方………………239
做了好事有好报………………………242
六十四变成四十六……………………244
请碗熬菜得绝招儿……………………246
公主有疾寻名士………………………248
玉壶光转——节庆 …………………252
百姓感恩建造九旭宫…………………253
于氏家族走出官宦百余人……………256
雹神李左车……………………………259
76 岁的婚礼司仪………………………262
冇朋友说啥也不中(后记)
………………………………李中华 265
|
內容試閱:
|
序一 可以看看的书
想了又想,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因什么事与中华兄相识的。同城五十多年,我们见面次数绝不超过十次,通话等联系也绝不超过十次。但感觉就是发小,好像生下就认识。今年初,我打他的电话问另一个朋友的电话,顺便说起他在《汴梁晚报》上的连载,夸赞道越写越熟练了,有价值,可以结集出书啊。数月后,他老兄忽然来电,要出书,请写序!我不假思索,脱口就应允了。何谓汴梁城的稀罕事儿?其实都是过去常见、现今罕见的事物。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创造文明的过程,包括生产工具、作物品种、规章制度以及精神产品等,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人类渐渐成长壮大,使社会日益繁荣昌盛。这一规律应该是常识。并非人人皆知的另一面是,人们在创造新文明的同时,也在淘汰旧文明。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无论当时多时髦、多重要的东西,时过境迁之后就有可能消亡。比如我们
这一代人小时候经常见的“锔锅锔碗”,当年曾为千家万户节约了可贵的金钱,为废物利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那是物质资料极度匮乏时的产物,现在已被彻底废弃了。没有人会为之惋惜,也不必耗费精力将其保护起来。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千千万万个技艺、发明,在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后,大多逐渐消亡。这不仅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历史的进步。话又说过来,在提倡多样性的今天,在肉体跑得太快灵魂跟不上的今天,也有必要挽救、保护一些有价值的传统东西,或者说回过头审视一下故去的童年,整理一下奶奶送的长命锁。有些东西不能断线,有些东西可以改造。
人们最关注的是新,常抛弃的是旧,所谓“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实无可厚非。让大多数人轻装前进,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总不能数典忘祖吧?总会有些人怀旧,或潜心专研,或痴迷收藏,或发扬光大。其中又分三类人:一类如民生,职业就是研究历史;一类是社会文史爱好者,业余研究历史,侧重地方史;一类应该是收藏家,收集、研究历史的物质。
本书作者李中华先生算哪类呀?他哪一类也不是,但他的这本书却使之兼具以上三种人的身份。他首先是收藏家,只是收藏的不是物质文化遗产,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是开封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其中包括已消失、将消失、仍存在的民间技艺。这些东西多不入史书,缺乏相关的文字记载,通常是手手相授、口耳相传,人在技存,人亡技灭。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拼命摆脱落后过去的当今,对其搜集、记录,简直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我们制造过多少材料?多少材料不都堆成尘土?可以这么说:哪怕仅仅是将其整理成书,就是一大功劳。他忠实地记载下不被以往史家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本书就是史书了,他自然就成了研究地方历史的社会文史爱好者。作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的组长,他在一定时期内就是职业研究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了。
中华兄在开封是个腕儿,但绝非以文字为强项。他那点儿“文革”初中的底子,能写成这样已算是奇迹了。其文字平实,正好适合讲述历史资料;那些土话、偶尔的风趣,抖出了其相
声科班的包袱。即使作为消遣,本书也还是可以看看的书。收藏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发财,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赔钱。但也有赚的,赚的是功德,是精神。有此,中华兄啊,你就是富翁!
继续下去吧,继续下去好吗?
程民生 2013 年12 月17 日,病中用半天一气呵成
晁错碑成就了雕刻家
西汉景帝时期,藩王割据屯田扩军。他们各自独霸一方,形成了国中之国,严重地威胁着中央政权。景帝刘启令御史大夫晁错实施“削藩之治”,以削弱各藩王特权,巩固皇权地位。
政令一出,各藩王大怒,他们联合起来发动了“七国之乱”,景帝政权岌岌可危,他只好向七国妥协,“削藩之治”宣告失败。然而,以刘濞为首的藩王不肯罢休,他们提出“清君侧”,
要求诛杀主谋晁错。景帝无奈,忍痛下诏,将晁错斩于长安东市。
晁错死后,葬于杞县葛岗镇晁村(晁错村)。晁村的百姓敬仰这位惩治贪官、造福黎民的好官,每逢年节都要到晁错墓前祭拜,久而久之,它成了村中百姓的习俗。村中有位张姓人
氏,对晁错无限敬慕。他想,如遭天灾人祸,晁公墓碑被毁掉,后人如何瞻仰?于是,他萌发了学刻晁错碑的念头。从此,他每天到墓前临摹碑文,习练刀法,苦练数年,终将“汉御史大夫晁错公之墓”几个大字雕刻得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他又广积博学,遍临碑帖,各种笔体均能信手拈来。这位张姓人氏因仿刻“晁错碑”,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石碑雕刻家。
张家传人张兆云(1944 年生),从小习练书法,尤善楷书。他临摹唐人钟绍京的《灵飞经》,笔意独到,颇见功力。他的草书狂放不羁,气势磅礴。有了这些扎实的基本功,他刻出的碑文,块块都是书法艺术品。他亦有厚实的绘画功底,雕刻的“八仙过海”给人云雾缭绕之感。雕刻的人物肖像更称一绝。他利用石头的本色,刻出的人物肖像明暗得当、层次分明、过度平和,十分难得。
张兆云是位农民雕刻家,他朴实无华,崇敬英雄。在焦裕禄逝世40 周年前夕,他创作了一幅焦裕禄肖像以作纪念。焦裕禄夫人徐俊雅闻知,携儿子焦跃进专程去他家看望,称赞他雕刻的焦裕禄雕像形象逼真、气质相合。这幅肖像被焦裕禄纪念馆永久收藏。如今,摆在大厅中供参观者观赏。张兆云创作的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等伟人的肖像被收入画册。几十年来,他雕刻的作品达1000 多件,受到广大艺术节人士的好评。
(张氏石碑雕刻技艺被评为开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