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編輯推薦: |
《中国海活额寄局蟹科分类学研究》可为从事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水产科学等科研人员,生物多样性研究者与管理者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內容簡介: |
活额寄居蟹是重要的海洋底栖动物。《中国海活额寄局蟹科分类学研究》首次系统地报告了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的形态分类学研究成果,是目前对中国海活额寄居蟹多样性系统而完整的总结。
《中国海活额寄局蟹科分类学研究》包括总论、各论和地理分布特点三个部分:总论部分综述了活额寄居蟹科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与分布、研究概况等;各论部分记述了巾国海活额寄居蟹8属83种,包括每种的准确学名、异名录、标本采集地、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分类学讨论等,并附有形态学特征插图和部分整体照片,以及各级分类单元的检索表;第三部分分析总结了活额寄居蟹的地理分布特点。书后附有参考文献、中文索引和学名索引,便于读者查询。
|
目錄:
|
丛书序
序
前言
第1章总论
第一节活额寄居蟹科的分类学地位
第二节活额寄居蟹科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活额寄居蟹科的栖息环境与分布
第四节活额寄居蟹科的研究概况
第五节研究意义
第六节研究材料和方法
第2章各论
(一)纹寄居蟹属Aniculus Dana1852
(二)硬壳寄居蟹属Calcinus Dana1851
(三)纤毛寄居蟹属Ciliopagu,-us Forest1995
(四)细螯寄居蟹属Clibanarius Dana1852
(五)真寄居蟹属Dardanus Paul''son1875
(六)活额寄居蟹属Genus Diogenes Dana1851
(七)长眼寄居蟹属Paguristes Dana1851
(八)声纹寄居蟹属Strigopagurus Forest1995
第3章 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的地理分布特点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中名索引
学名索引
|
內容試閱:
|
弟1章 总 论
第一节活额寄居蟹科的分类学地位
寄居蟹类在我国沿海比较常见,古时称它为寄居虫,也曾称为寄居虾、海寄生和巢螺等杨德渐和孙瑞平,2012。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软甲纲Malacostraca,真软甲亚纲Eumalacostraca,真虾总目Eucarida,十足目Decapoda,腹胚亚目Pleocyemata,异尾下目Anomura,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英文名为hermit crab,是寄居蟹总科中的第二大科。其分类学地位如下王永良,2008。
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ropoda
甲壳动物亚门Subphylum Crustacea Brunnich,1772
软甲纲Class Malacostraca Latreille,1 802
真软甲亚纲Subclass Eumalacostraca Grobben,1 892
真虾总目Superorder Eucarida Calman,1 904
十足目Order Decapoda Latreille,1 802
腹胚亚目Suborder Pleocyemata Burkenroad.1903
异尾下目Infraorder Anomura Macleay,1838
寄居蟹总科Superfamily Paguroidea Latreille,1 802
活额寄居蟹科Family Diogenidae Ortmann,1 892
第二节 活额寄居蟹科的形态特征
“寄居蟹”这个名字虽然给人以“蟹”的错觉,但寄居蟹与印象中的短尾类蟹具有根本上的区别,它们是自然生物中体形构造和生活方式都很特殊的一个类群。具体表现为蟹类的头胸部均被钙化的头胸甲覆盖,腹部卷曲于头胸甲之下,而活额寄居蟹的腹部很发达、柔软等。寄居蟹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由头胸甲覆盖。头胸甲一般未覆盖到最后的胸节,头胸甲的鳃盖向下延伸,形成垂直的鳃室,通常为膜质,后部扩展较宽,具1条颈沟cervical groove。颈沟前头胸甲钙化程度高,称为楣shield。颈沟后的部分常不钙化、角质或者完全膜质。活额寄居蟹科的头胸甲大多呈盾形,颈沟后完全膜质(陆寄居蟹的头胸甲呈梯形,钙化程度高,颈沟后钙质或角质)。除门螯寄居蟹科外,其他科的腹部大都左右不对称。由于寄居蟹长期寄居于螺壳内,而螺壳大部分为右旋,因此其腹部也右旋。
活额寄居蟹的眼柄ocular peduncle通常很发达,可活动,基部背面具1显著鳞片或棘状物,称为眼鳞ocular acicle。眼柄内侧为第1触角antennule,外侧为第2触角antenna。第1触角柄通常具3节,平时摺拢,第1节基部扩大,鞭较短,基部通常分叉。第2触角柄分为5节,其中第2节外部远端呈刺状;另长出1棘,有时呈鳞形,称为第2触角鳞片antennal acicle。该鳞片的形状及上面的刺或者分裂的情况是分类的一大依据。活额寄居蟹科背面结构图如图1-1所示。
胸部的前3对附肢形成颚足,可以辅助口器抱食和传送食物,活额寄居蟹的第3对颚足基部接近(其他科的第3对颚足基部分离)。后5对附肢形成步足pereiopod。步足由7节组成,从基部到末端常分为底节basis、基节coxa、座节ischium、长节merus、腕节carpus,掌节propodus、指节dactyl。第1对步足又称为螯足cheliped,其中掌节又伸出1指与指节相对,共同组成“螯”chela。螯由可动指dactyl、不动指fixed finger和掌部palm组成,主要负责捕食和攻防。活额寄居蟹属Diogenes、硬壳寄居蟹属Calcinus、真寄居蟹属Dardanus -般左螯显著大于右螯;细螯寄居蟹属Clibanarius和纤毛寄居蟹属Ciliopagurus -般左右螯相等(寄居蟹科一般右螯大于左螯)。第2步足和第3步足为运动器官,主要用于爬行,与螯足等长或长于螯足,左右步足等长或右步足长于左步足。第4步足和第5步足退化,可以吸住螺壳,使寄居蟹稳妥地藏于螺壳内。
腹部分为6节,但已经融合成一个整体,几乎看不到背板(门螯寄居蟹科种的腹部分节明显,背板完全钙化)。腹肢pleopod通常不对称,只保留左侧腹肢(长眼寄居蟹属Paguristes有成对的第1对腹肢,为分类的重要依据),雌性腹肢较大,且分支较多,作抱卵用;雄性较小,不分支或者二分支。第6对腹肢称为尾肢,成对存在,通常左侧较大。尾肢主要起吸盘作用,寄居蟹孰是借助它固定在螺壳内。腹部末端为尾节,尾节的形状、大小、末端的刺及刺的分布在种间不同。尾节和尾肢形成尾扇tailfan,可以辅助运动。
活额寄居蟹具侧鳃、关节鳃等。属间鳃的数目不同,为重要的分类性状。从第3对颚足到第4对步足常有成对的侧鳃。第5对步足基部是否有侧鳃是属间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图1-1活额寄居蟹科背面结构模式图仿McLaughlin et al., 2007
Aa. antennal acicle,第2触角鳞片;Ant. antenna,第2触角;Antu. antennule,第1触角i Car. carpus,腕节;C.cornea,角膜i Ch. cheliped,螯足;Dac. dactyl,指节、可动指;Ff fixed finger,不动指;Fla. antennal flagellum,第2触角鞭;Lp. lateral projection,侧突i Me. merus,长节;Oa. ocular acicle,眼鳞;Op. ocular peduncle,眼柄;P2~P5. pereopod,步足;Pl. pleopod,腹肢;Plm. palm,掌部;Plo. pleon,腹部;Pro. propodus,掌节;R.rostnuu,额角;S shield,栀部;Sl. shield length,搪部长度;Tel. telson,尾节;Ur. uropod,尾肢
第三节 活额寄居蟹科的栖息环境与分布
绝大部分活额寄居蟹栖居于海洋里,只有极个别种可以在淡水中生活。活额寄居蟹垂直分布与地域分布非常广泛,从潮间带直至数千米深海均有其生活的足迹,一部分活额寄居蟹生活在百米以内的沙质海底或泥质海底;除两极地区外,几乎所有海域均有分布,且具有随着纬度的增高而种类逐渐减少的明显趋势。有一些活额寄居蟹种为广温、广盐性种,如艾氏活额寄居蟹Diogenes edwardsii DeHaan,1849、下齿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 in[raspinatus Hilgendorf,1869等,可以跨海区分布,范围较广;有一些种则只能分布在一定的海域内,如混种活额寄居蟹Diogenes mixtus Lanchester,1962是典型的热带种,我国只在南海有报道,分布范围较小。
大多数活额寄居蟹寄居于腹足类软体动物中空的螺壳内,部分活额寄居蟹穴居或寄居于石孔、珊瑚、角贝内,某些活额寄居蟹常和珊瑚、藤壶、管居多毛类等共生在一起。海葵、藤壶还常常附着在寄居蟹所背负的螺壳上,例如,鳞纹真寄居蟹Dardanus arrosor Herbst,1796和印纹真寄居蟹D.impressus De Haan.1849寄居的螺壳上常附着2~3个海葵,当受到刺激或外来敌害时,海葵会习惯性地伸出刺细胞刺向敌害。有的海葵会附着在寄居蟹的螯足上,如艾氏活额寄居蟹的大螯上常覆盖着海葵,可阻止其他动物进入螺壳内,而且会捕获食物与寄居蟹共享。有一些甲壳动物如等足类、蔓足类等常寄生于寄居蟹的鳃腔或腹部。
第四节 活额寄居蟹科的研究概况
4.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属于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由Ortmann在1892建立。1957年以前,所有的寄居蟹都被归于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包括寄居蟹亚科Pagurinae和活额寄居蟹亚科Diogeninae。MacDonald等1957指出寄居蟹分为两个总科,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和陆寄居蟹总科Coenobitoidea。其中寄居蟹总科中包括石蟹科Lithodidae、拟寄居蟹科Parapaguridae和寄居蟹科Paguridae;陆寄居蟹总科中包括门螯寄居蟹科Pylochelidae、陆寄居蟹科Coenobitidae、澳洲寄居蟹科Lomisidae和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McLaughlin1983认为寄居蟹总科为单系群,而不是MacDonald等所认为的复系群;指出澳洲寄居蟹科应该为一个总科,陆寄居蟹总科应被废除,其他的科全都归到寄居蟹总科中。Forest1987同意McLaughlin的关于活额寄居蟹为单系群说法,但认为陆寄居蟹总科应予以保留。McLaughlin和Lemaitre2001提出了一个新科螯盖寄居蟹科Pyloj acquesidae,并坚持废除陆寄居蟹总科的意见。Martin和Davis 2001支持McLaughlin的以下分类意见:异尾下目寄居蟹仅含寄居蟹总科一个总科,总科包括门螯寄居蟹科、陆寄居蟹科、活额寄居蟹科、寄居蟹科、拟寄居蟹科、石蟹科和螯盖寄居蟹科7个科。编著者同意众多学者Forest,1987; Ahyong et al.,2009,2010; Zhang,2011关于废弃陆寄居蟹总科,将活额寄居蟹作为寄居蟹总科6科之一的分类安排石蟹科被移入石蟹总科Lithodoidea。
林奈Linnaeus1758在其第十版《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最早描述了两种寄居蟹:Cancer bernhardus和Cancer diogenes。Alcock1905记录并描述了收藏于印度博物馆中的十足目标本,其中记录了属于现在的活额寄居蟹科的7属54种,并报道了9新种。Rahayu2007描述了印度西大平洋的长眼寄居蟹属Pagu,-istes Dana,1851 s.1.共9种,其中包括2新种。McLaughlin和Hogarth1998报道了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硬壳寄居蟹属的7种,并详细描述了其中的3新种;McLaughlin1996研究了夏威夷的纹寄居蟹属,描述了1新种;McLaughlin和Hogarth1998报道了非洲塞舌尔群岛的寄居蟹,包括活额寄居蟹科的1新属4新种。Morgan于1991年、1992年分别报道了澳大利亚2新种和印度洋1新种。Rahayu和Komai2000报道了泰国普吉岛浅水的寄居蟹,其中6属17种属于活额寄居蟹科,并于2003年、2004年、2007年陆续报道了印度一西太平洋和印度尼西亚的活额寄居蟹科的属种组成。Poupin等2003,2006,2009对法属波利尼西亚及东太平洋的活额寄居蟹科进行研究,发现了2新种。Parente和Hendrickx2010系统研究了东太平洋的活额寄居蟹科的物种组成,共计11属55种。Terao1913记录了日本的68种寄居蟹,其中包括活额寄居蟹6属27种。Miyake1956详细描述了日木吐噶喇列岛的2属9种活额寄居蟹,1963年记录了日本琉球群岛的2属7种活额寄居蟹,1978年在《相模湾产甲壳异尾类》-书中描述了8属53种。McLaughlin2002a根据详细的形态学研究,从活额寄居蟹科的长眼寄居蟹属Paguristes中分出了、瓿鼠Pseudopaguristes。
目前世界上对寄居蟹的分类研究仍以经典形态分类方法为主,而且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形态学分类标准,如精子形态及其电镜结构等Tud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