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曾国藩的“识”,有识方能游刃有余
李鸿章的“智”,睿智才能纵横有法
翻开此书,充实自己的识,开启自己的“智”
|
內容簡介: |
曾国藩,治国安邦的名臣,拥有为人处世的绝学;李鸿章,走向世界的舵手,拥有做事的绝学! 本书曾国藩告诉你修身养性之要,稳妥求成之则,坚挺不拔之力,巧妙护身之诀,善结人缘之道,与时进退之术;李鸿章告诉你善谋之智 ,圆融世故之慧,积极处事之策,成事之路,灵活应变之技,忍辱负重之力!
|
關於作者: |
赵凡,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自由作家。已出版作品十余部,作品语言优美、故事动人、风格多变。代表作有《你可以不生气》《别跟自己过不去》《大智若愚术》等,作品多次登上全国各地畅销书排行榜。
|
目錄:
|
上篇 曾国藩的“识”,有“识”才有从容
第一章 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 识”
成大事者都非常注重修身养性,不断锤炼自己的品性,以此奠定成功的基石。曾国藩的修身养性要诀,可以说是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认为人要志存高远,好好读书,善养浩然之气,不欺人,完善自身,身心兼治,方能取得卓越成就。
成大事者志存高远
“圣贤”与“禽兽”,一步之遥
读书遵从“三要”、“四多”
浩然之气要养
诚者,不欺者
改掉恶习,完善自身
吾日三省吾身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养生之道,身心兼治
第二章 曾国藩的办事之“识”
成功的人做事情都会小心谨慎,稳妥从事。作为一代名人,曾国藩认为,办事应该兢兢业业,守好自己的本分,体恤民情,凡事都要努力,永不放弃,相信“自助者天助之”,这样,事情一定会办好。
兢兢业业,做好事情
不改初衷,守好本分
体恤民情,关注民生
成大事者,永不放弃
对事尽力,对己自修
第三章 曾国藩的齐家之“识”
“家”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一直信奉的真理,曾国藩也不例外。他作为一代名臣,对于亲人,他“孝”字当先;对于朋友,他懂得包容;在日常生活中,他勤俭朴素,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家和万事兴
对于亲人,“孝”字为先
对待朋友,要懂得包容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自身出发,推己及人
不给后人留下大笔遗产
勤劳而不闲逸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第四章 曾国藩的从政之“识”
宦海浮沉,难有宁日,而曾国藩在一生中却“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与他的护身之诀不无关系。他认为身居高位,眼光一定要远,考虑一定要深,任何时候都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谨慎自己的言行,戒骄戒躁,懂得淡泊宁静的道理。
眼光要远,考虑要深
与领导相处,如履薄冰
身在仕途,要谨言慎行
对于贪官,严惩不贷
学会自制,戒骄戒躁
安守本分,淡泊宁静
第五章 曾国藩的用人之“识”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离不开人才的辅助,曾国藩也不例外。但曾国藩有自己的用人方式,他对于人才的选拔非常严格。因为他明白,只有选对了人才,人尽其才,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成事者需要人才
曾氏选才标准
对于人才,分类观察
用人之智,用人之勇
利义并重,用人法则
恩威并重,不论亲疏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育才之本
第六章 曾国藩的进退之“识”
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一个人要学会进退。曾国藩在为人处世中的进退有度,使他能够安全渡过各种险恶之途,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做大事,要看清形势
日新又新,百倍其功
厚积薄发方可一鸣惊人
“木秀于林”不可取
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凡事以大局为重
要有“急流勇退”之识
下篇 李鸿章的“智”,有“智”才有通达
第七章 李鸿章的人脉之“智”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就在于他善于建立人脉,处处寻找自己的靠山,紧紧抓住自己的“指路明灯”,并且善于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朋友,牢牢盯住“重点人”,能够做到在各种关系网中巧妙周旋和左右逢源,这为他事业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找好“指路明灯”
找一个支持自己的人
相比于良师,朋友更重要
人际关系复杂,要善于周旋
想成大事,需面面俱到
第八章 李鸿章的处世之“智”
李鸿章深谙传统文化的精髓,明白中国的人情世道,具有圆融的处世智慧,比如能随时看清周围形势,巧于谋划细节,善于防患于未然,坚持深藏不露,做到安身第一,耐心等待时机等等,这使得他游刃自如于晚清宦海之中。
不仅要谋细节,而且还要巧谋
要防患于未然,你得学会控制
想要成事,你得善“借”
掩饰真相,深藏不露
无论如何,先要安身
成大事者需忍耐
渡过难关需要适时变通
第九章 李鸿章的从政之“智”
纵观李鸿章的为官之路,他始终坚持积极主动的方针。他真心实意办理天下事务,精心打造自己的霸业根基,敢于整肃吏治,敢为天下先,大胆创新路,并且能处变不惊,做到随时准备积极突破,这使得李鸿章成为晚清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
办天下事,贵实心与虚心
霸业根基的打造要精心
以“惩贪”为名整肃吏治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胆量
坚持己见,处变不惊
想继续前进,需要积极解决问题
第十章 李鸿章的成事之“智”
从古到今,没有人才事难成,有了人才方能做成大事。不论在什么时候,人才的重要性都胜过一切。有了人才库,就会形成思想的集合,合力打天下。李鸿章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因人成事之道的典范。他认为人才是成事的第一要素,因此千方百计地网罗人才,打造自己的幕府,组建自己的参谋团,并敢于借才于异域,对自己的手下袒护有加,使得他手下人才济济,从而成就了他的伟业。
自己的幕府自己打造
爱护自己的部下
将才与使才,二者不可偏废
不拘一格用人才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开阔眼界,重视人才
网罗人才要“不择手段”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权变之“智”
大千世界,条条道路通罗马,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就必须进行多种尝试,灵活求变,寻找其他出路,这样方可成功。李鸿章一生做人做事始终坚持灵活权变之策,他积极进行创新求变寻找出路,为人处世有屈有伸,有进有退,这使得他在各种场合都能保护自己,在明争暗斗中避开险象,坐稳了自己的位置。
为自己申辩要巧妙
龙蛇屈伸之道
人生的进退之道
时机未到,善于藏身
善察多变,巧妙应对
第十二章 李鸿章的担当之“智”
人生总有难关,面对难关,如果轻易放弃,就会一事无成;唯有挑起重担,忍辱前行,方有可能闯出一条路来,成就一番事业。李鸿章的肩上扛着一个朝代的命运,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临危受命,勇挑重担,尽其所能去解决难题。他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与他的勇于担当是分不开的。他总是勇于面对各种危局,忍他人之所不能忍,拼搏奋进,积极挽回不利局面,成为当时不可替代的人物。
要勇于面对危局
想出人头地,需奋力拼搏
|
內容試閱:
|
成大事者志存高远
修身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志,并且必须是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这样才能使自己振作起来,抖擞精神。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很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人、意志不如人、条件不如人,然而很多年过去后,他还是不如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王阳明说得好,志向不确立,犹如没有舵的船,没有马嚼子的马,飘流奔放,最后将到达何处呢?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志存高远的,无不是自强不息的。毛泽东从小就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毛泽东在退学回家帮助父亲种田时读到了《盛世危言》这本书,有感于国家的安危,无法安心种田,于是,立志走出乡关。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与母亲商定,邀请老师毛丽钟、李漱清,表兄王季范、文运昌等到家,帮助说服父亲准许他继续读书。1910年秋,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赠给他父亲。诗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在东山学校虽然只读了半年书,但初次打开了眼界,接触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当时,他尤其喜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有的文章差不多能背诵出来,深受梁启超“新民说”的影响。在东山小学,他还从同学萧三手中借到《世界英雄家述传》,读得很用心,用墨笔画了许多圈点,其中圈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传记。毛泽东对这些人物的历史功绩深表钦佩,希望中国也有类似的人物出现,以挽救民族危亡。当年他在还书时对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越南、朝鲜、印度的覆辙。你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且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说:“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独立起来,要有很长时间。但是时间长不要紧,你看华盛顿,经过八年战争之后,才得胜利,建立了美国嘛!我们也要准备长期奋斗。”从此,毛泽东就树立了救亡革新、改造社会的大志向,在离开东山小学前给自己取名“己任”,以表示把救国救民视为自己的责任。他后来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学习的五年半时间里,经常和朋友们互相勉励说,人要志存高远,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不要追求个人名利,不要打升官发财的主意。正因为有这种远大理想的指引,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时代伟人。
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志向是人生前进的内在动力。一个人的志向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后天的生活中确立起来的,尤其是在对琐细、放纵的生活的不满中形成的。曾国藩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我常常忧心忡忡,不能自持,若有所失,到今年正月还是如此。我想这大概是志向不能树立时,人就容易放松潦倒,所以心中没有一定的努力的方向。没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就不能心安,其根子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另外我又有鄙陋之见,检点小事,不能容忍小的不满,所以一点点小事,就会踌躇一晚上;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会整天振作不起来,这就是我忧心忡忡的原因啊。志向没树立,见识又短浅,想求得心灵的安定,就不那么容易得到了。现在已是正月了,这些天来,我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全是鄙夫之见。在应酬时我往往在小处计较,小计较引起小不快,又没有时间加以调理,久而久之,就是引盗入室了啊!”
这恰恰说明,曾国藩其实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同样有斤斤计较的时候,有见识浅短的时候,有心浮气躁的时候,但他敢于面对自己心灵中最黑暗的部分,并无情地对自己加以拷问。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无论是在自己低微鄙陋时,还是身处于安逸富贵中,都自立自强,不忘记自己的远大志向,郑板桥说:“富贵足以愚人,贫贱足以立志。”也就是说,艰难困苦可以锻炼人,舒适安逸却可以消磨人。有人奋斗是因为他的环境艰苦,一旦条件改善了,他也就没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了。曾国藩却能在安适中自立自强,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实在令人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