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新诗研究大家陆耀东先生绝笔
数十年心血成中国新诗史*后一卷
北大教授严家炎、清华教授解志熙高度评价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著名学者陆耀东先生的中国新诗史*后一卷,作者是新诗研究的权威学者,花费几十年心血收集新诗研究的**手资料,用极大心力探究三十年中国新诗史源流、演变,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新诗史的力作。此卷书未完成,作者去世,全书由其学生程光炜等整理成稿。
|
關於作者: |
陆耀东,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十年致力于中国新诗史研究,国内中国新诗研究权威专家,有《中国新诗史》等著作问世。
|
目錄:
|
中国新诗史第三卷
**章 战争与诗——本时期诗坛概况和诗美特征
一、西南联大和现代诗
二、40年代现代主义诗人
三、40年代现代主义诗论
四、 “七月”诗派与《中国新诗》诗人群的现代性
第二章 朱自清、胡风、艾青等的诗歌理论
朱自清的诗论
胡风的诗论
艾青的诗论
第三章 袁可嘉的诗论与朱光潜的诗歌美学
袁可嘉的诗论
朱光潜的诗歌美学
第四章 超越多种流派的自由体高峰:艾青的诗
第五章 田间、绿原和《七月》派的诗
1930到1940年代七月诗派概述
胡风
田间
绿原
第六章 工农兵文艺的硕果:李季、阮章竞等的诗和民歌体派诗的成熟
一、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民歌体派新诗的成熟
二、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与阮章竞的《漳河水》
第七章 雪峰的诗
一、 “湖畔”时期的诗歌
二、 上饶集中营的狱中诗作
三、结语
第八章 现代派新诗的成熟(一):冯至的《十四行集》
第九章 现代派新诗的成熟(二):穆旦和《中国新诗》诗人群
群体命名与《中国新诗》
穆旦
杜运燮
郑敏
袁可嘉
辛笛
唐祈
陈敬容
唐湜
杭约赫
其他主要诗人
第十章 《马凡陀山歌》等讽刺诗
袁水拍
臧克家
邹荻帆
黄宁婴
|
內容試閱:
|
**章 战争与诗——本时期诗坛概况和诗美特征
**节 西南联大和现代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国现代史上应当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是危难时期的中国仅有的也是辉煌的文化、学术和教育中心。它在将近9年(1937.11-1946.5)的时间内维护了中国文化、学术和教育的延续性;它在物质条件十分贫乏的情况下,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它在民主和现代精神上保持了与世界的同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应当占据重要的一页,它荟萃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著名的作家,而这些作家们的名作大多数也是在联大时期写作和发表的;更重要的是联大的现代精神和浓郁的文学氛围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培育了一批年轻而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穆旦、杜运燮、郑敏、王佐良、袁可嘉等等.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几乎都是在联大时期写作和发表的:卞之琳的《十年诗草:1930-1939》于1942年出版,冯至的《十四行集》于1942年出版,穆旦的《探险队》于1945年出版,杜运燮的《诗四十首》于1946年出版等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由中国*著名的三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抗战时期联合组成的,它在艰苦的条件下保持了三所大学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正如冯友兰先生在抗战结束后所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中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这种“兼容并包,民主自由”的风气也正是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好氛围.曾被称为“联大三星”之一的诗人杜运燮回忆说:“当时,确实谈诗成风,写诗成风,老师们(包括小说家沈从文)在写,学生们学写的更多。外文系、中文系,以及哲学系、经济系、社会学系,都有学生醉心于诗.数不清的诗泉在喷涌,出自‘联大人’的诗作经常在‘大后方’和香港报刊上出现.有些诗还特别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由于西南联大得天独厚的一些相关条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直至成熟。
(一) 前辈师长的言传身教
西南联大汇集了一大批中国当时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在联大执教的老师中,就有沈从文、冯至、闻一多、朱自清、陈梦家、卞之琳、李广田、杨振声、王力、唐兰、罗庸等等。可以说40年代在西南联大云集了整个中国新诗各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因此在该校就读的学生,有着*便利的条件从众多著名的诗人那里得到启发和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诗人们,他们一方面以自己的诗作和诗论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又热情地为年轻的学子们指引着方向。当时的西南联大外文系学生(1941年入学),“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著名英美文学专家的袁可嘉回忆说:“西南联大对我的影响是重要的,可以说基本上决定了我后来要走的道路。我有幸在这里遇见了许多好老师,沈从文、冯至和卞之琳等先生都对我有过许多帮助。” 联大教授中,闻一多和冯至对现代诗在联大的风行、发展和壮大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闻一多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编辑了中国现代新诗选集《现代诗抄》,共收66位诗人的作品,其中收入了西南联大师生共12人的诗作。当时是西南联大学生的有9人:穆旦11首,俞铭传7首,杜运燮4首,何达4首,罗寄一3首,王佐良2首,杨周翰2首,陈时1首,沈季平1首.这些年轻的诗人们大多写着初具现代主义风格的诗歌,由此可见闻一多对联大的现代主义诗人的欣赏和支持。
闻一多还是学生诗歌社团的积极扶持者,1938年4月,联大**个学生文学社团南湖诗社在蒙自诞生了。南湖诗社的发起人刘兆吉和向长青邀请闻一多做诗社的指导教师。当时的联大外文系学生(1937年入学),后来的英美文学专家赵瑞蕻在《南岳山中,蒙自湖畔——记穆旦,并忆西南联大》一文中写道:“在湘西沅陵一个风雪迷漫的夜晚,他俩(指联大‘南湖诗社’的两位发起人刘兆吉和向长青)向闻先生诉说了到达昆明后要组织一个诗社,出版诗刊的热切愿望,并且恳请闻先生担任导师。闻先生在谈到自己好久不写诗了,但仍很关心年轻人的创作等话后,欣然同意了。后来,到了蒙自,又请朱自清先生为南湖诗社的导师.……由于这个诗社,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闻、朱两位先生亲切的教导,这对我们以后做人做学问,从事诗歌创作和研究等方面都起了直接或者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诗社于(1944年)4月9日成立。那是个星期日,一群爱好诗歌的同学何孝达(何达)、沈叔平、施载宣(萧荻)、康见、黄福海(黄海)等12人到昆明郊外司家营去拜访闻一多先生,请闻一多担任他们准备成立的诗社的导师。闻一多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同意这一请求,还谈了他对诗的见解、写诗和做人的道理,以及他对诗社的期望。他说:‘我们的诗社应该是新的诗社,全新的诗社;我们不但要写新的诗,更要做新的人,新的诗人。’他们就把诗社定名为‘新诗社’,出版《新诗》壁报(开始两期称《诗与画》),经常举行小型诗歌讨论会,由社员朗诵自己的诗作,报告写作的体会,大家展开讨论,闻一多也经常参加。”
冯至,在1941年写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杰作《十四行集》,并于1942年由桂林明日社出版发行。这部诗集在联大是轰动一时并影响深远的。当时在联大外文系二年级学习的袁可嘉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也是在1942年,我先后读到卞之琳的《十年诗草》和冯至的《十四行集》,很受震动,惊喜地发现诗是可以有另外不同的写法的。” 受影响**的青年诗人是“联大三星”之一的郑敏,她在接受香港《诗双月刊》的记者采访时说:“我确实认为,我一生中除了后来在国外念的诗之外,在国内,从开始写诗一直到**本诗集《诗集:1942-1947》的形成,对我影响**的是冯先生。这包括他诗歌中所具有的文化层次,哲学深度,及他的情操。” “我当时念的是哲学系,冯先生教我德文。同时,我还选修旁听了冯先生教的关于歌德的课,并读了冯先生翻译的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些都对我影响非常大。……我把我的**本诗稿请教于冯先生。他看了以后给我很大的鼓励。这样,就决定了我此生要走写作和诗歌创作的道路。” 象郑敏这样深刻地接受影响的年轻诗人在当时是很多的,郑敏是其中*有代表性也是*有成就的一个。
和闻一多一样,冯至也是学生诗歌社团的积极扶持者。他和联大*有名的冬青文艺社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在《昆明往事》中写道:“在1940年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10月19日冬青文艺社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约我作讲演,接洽人为袁方、杜运燮。’……我和冬青社的关系,不限于做过一次关于鲁迅的讲演,1942年的日记有这样两条:‘3月10晚,冬青社刘、王二君来访,交近译里尔克诗一首。’又‘9月30日,冬青社刘北汜、王铁臣请之琳、广田和我在福照街小红楼晚餐。’ 除冬青文艺社之外,和冯至有较多联系的还有林元和几位同学组织的文聚社。文聚社出版半月刊《文聚》,冯至时有作品在上面发表.如《文聚》第三期上登载有冯至的《十四行四首》。
当时在联大还有一位教师,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就是英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燕卜荪。当时在联大读书的外文系学生,几乎都在回忆西南联大老师的文章中提到了这位开讲“莎士比亚”和“英国诗”的学者和诗人。当时的联大外文系学生(1935年入学),后来的英美文学专家周珏良在一篇回忆穆旦的文章中说道:“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我们都在外国语文系,首先接触的是英国浪漫派诗人,然后在西南联大受到英国燕卜荪先生的教导,接触到现代派的诗人如叶芝、艾略特、奥登乃至更年轻的狄兰?托马斯等人的作品和近代西方的文论。……我也记得我们从燕卜荪先生处借到威尔逊(Edmund Wilson )的《爱克斯尔的城堡》和艾略特的文集《圣木》《The Sacred Wood》,才知道什么叫现代派,大开眼界,时常一起谈论。” 周珏良的同学,当时也是是联大诗人的王佐良回忆道:“燕氏为昆明联大的英籍青年教师,是位奇才,有数学头脑的现代诗人,锐利的批评家……他的那门《当代英诗》课内容充实,选材新颖,从霍甫金斯一直讲到奥登.所选诗人中,有不少是燕卜荪的同辈诗友,因此他的讲解也非一般学院派的一套,而是书上找不到的内情实况,加上他对于语言的精细分析。……我们(穆旦及同学)都喜欢艾略特——除了《荒原》等诗,他的文论和他所主编的《标准》季刊也对我们有影响。但是我们更喜欢奥登,原因是他的诗更好懂,他的那些掺和了大学才气和当代敏感的警句更容易欣赏。” 燕卜荪通过直接的传授,把英国现代派诗介绍给联大的学生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