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編輯推薦: |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而针对历史文化人物中之文化怪杰,同类图书较为缺少,此文本意打造学术权威、规模适中,**收藏和阅读意义的文化人物读本丛书。在人物传记之余附录同时期历史人物对其的评论、人物文章手迹,将大师先生们之本真人性与学问人生全面细腻展露于读者,形成一套经典耐读的品质长销书。
|
內容簡介: |
本套丛书包括晚明至民国的国学文化名人:徐渭、章太炎、袁枚、辜鸿铭、郑板桥、刘文典、李贽、李叔同、黄侃、林纾。尽管时代有所差距,但人物个人相近,徐渭的佯癫真狂、李贽的赤子童心、郑板桥的傲骨奇才、袁枚的悠游随性、林纾的忧国忧民、辜鸿铭的中西撞击、章太炎的怪异大成、李叔同的看透红尘、黄侃的苦读乐道、刘文典的狷狂骨气,将一众文化怪杰集聚一堂,“旨在使人们从庸俗的文化认同中走出,增强一种独立的人生品格,以史为鉴,去创造别一类的生活。”下附作者:
不入牢笼——徐渭 作者:张 晖 原教育部高教司民族处处长
大偏至正——章太炎 作者:黄乔生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
性灵人生——袁枚 作者:阎志坚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
一个外人——辜鸿铭 作者:唐利群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绝世风流——郑板桥 作者:初国卿 辽宁散文协会会长
狂士本色——刘文典 作者:章玉政 安徽《新安晚报》首席记者
告别中庸——李贽 作者:鄢烈山 南方周末报总编助理
圆月天心——李叔同 作者:陈 戎 北京日报编辑部主任
士气为先——黄侃 作者:叶贤恩 原湖北鄂州市政府秘书长
译界之王——林纾 作者:连燕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
|
目錄:
|
楔 子
一、青春之火
二、大学之魂
三、风骨之彰
四、家国之殇
五、乱世之守
六、名士之风
七、涅槃之变
附录
刘文典年表
|
內容試閱:
|
刘文典进北大当教授的时候,还相当年轻。
1948年10月,刘文典的北大同事周作人撰写过一段回忆文字:“‘卯字号’的最有名逸事便是这里有过“两个老兔子”和“三个小兔子”。这件事说明了极是简单,因为文科有陈独秀与朱希祖是己卯年生的,又有三人则是辛卯年生的,即是胡适之、刘半农、刘文典,在民国六年才只二十七岁。”
据周作人回忆,“民七以前,北大红楼正在建筑中,文理科都在马神庙的四公主府,而且那个迤东的大红门也还没有,只从后来所谓西斋的门出入。进门以后,往东一带若干间的平房,不知什么缘故普通叫作‘卯字号’,民六时作为文科教员的预备室,一个人一间,许多名人每日都在这里聚集。”
这一窝“兔子”,每日演绎着足令后人追慕的“教坛神话”。蔡元培、陈独秀、胡适自是不用说了,就说朱希祖、林
公铎、刘半农、刘文典吧,没有一个不是“有故事的人”。
朱希祖是章太炎的弟子,比蔡元培还早到北大,主讲“中国文学史”。1917年12月,北大文科设立研究所,分哲学、中文、英文三门,他和刘文典、刘师培、吴瞿安(吴梅)共同担任“中国文学史”的教员。
一脸大胡子、一口海盐话,是朱希祖的经典标记。他讲文学史讲到孔子时,反复强调“厌世思想”,但写在黑板的字句又都是积极的,弄得许多北方学生一头雾水,到后来才知道他所说的是“现世思想”,只不过海盐话里“现”的发音接近于“厌”。即便如此,他的课还是吸引了大量学生。
林公铎是浙江瑞安人,与清代国学大师孙诒让是同乡。他的名字很奇特,独一个“损”字。他二十几岁就到北大中文系当教授,也是个“老资格”,性格怪僻,说话确实有点“损”。有一次学生问他:“现在写文章最好的人是谁?”他的回答很干脆:“第一,没有;第二,我!”
这位林先生爱喝点小酒,没钱的时候连劣质酒都喝。酒喝高了去上课,带着几分醉意就骂开了,无论新派旧派,凡是看不惯的都跑不掉,“张口第一句就责骂胡适怎样不通,因为读不懂古文,所以主张用新式标点”。有一次周作人遇到了他,客气地问他是否在外校兼课,他回答道,“在中国大学开了两个小时的唐诗”。“那您主要讲谁的诗呢?”“陶渊明!”周作人
愣了半天才缓过神来,原来林公铎不服气沈尹默在北大讲陶诗,于是不顾文不对题,跑到中国大学“唐诗”的课堂上大讲陶渊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