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1、系统性。宝宝的教养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完整、系统的教养才能培养出聪慧、自信、高情商的三好宝宝。市面上教养类书籍虽很多,但大都只侧重于儿童发展的某一方面,如有的侧重讲亲子游戏,有的侧重讲智力发展,有的侧重讲亲子沟通,等等。本书则全面阐释了儿童发展的五大关键领域,涵盖了自我及社会性发展(如自信自尊、意志力、专注力、社交能力等)、情绪情感发展(如同理心、情绪管理能力等)、感知觉及认知发展(如智力等)、语言发展、大动作及精细动作发展,内容非常全面系统,是难得的宝宝教养佳作之一。
2、实用性。本书阐述的都是些具体有效的教养手段:情绪管理、人际冲突体验、亲子沟通、规则建立、自由探索、自理能力培养、亲子游戏、亲子操、小儿按摩、视听刺激、经典儿歌、绘本阅读、语言表达、赞美鼓励、分类、配对、点数、涂鸦、填色......等等。书中的教养手段众多且易于操作,非常实用,是一本很接地气的作品。
|
內容簡介: |
《0-3岁宝宝教养手册》是婴幼儿教养领域中全景式的、工具书式的教养实践指南。它根据宝宝不同的月龄阶段,全面细致地阐述了0-3岁婴幼儿应实施怎样的教养。
本书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具体有效的手段,从细节处教您如何通过“亲子教养、亲子游戏、五觉刺激、动作练习、同伴交往、亲子阅读、语言学习、认知发展游戏、自理能力培养”等教养手段,来发展宝宝情绪能力、自信自尊、意志力、专注力、智力等等,全力协助您抚养出一个聪慧、自信、高情商的优秀幼儿。
|
關於作者: |
张跃军
国家高级育婴师,国际注册儿童情商教育指导师,S.C.F育儿法首倡人,「卓越教养公益课堂」发起人、首席专家讲师。长期关注儿童心理的发展和研究,特别是0-6岁幼儿心理的研究。
马艺铭
昆明爱佑伟才国际幼儿园总园长,资深幼儿教育工作者,长期工作在幼儿教育一线,全力倡导“敏感、亲密、自由”的教育教养理念,并身体力行践行之,以求惠及更多幼儿。
|
目錄:
|
目 录
前 言 黄金三年,你能给宝宝带来什么?
第一章 宝宝的成长秘密
年幼“无知”的我,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又是怎样从一个仅拥有先天反射的、小动物似的生命体,发展成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智慧的问题解决者的?认知从何而来,智慧又从何而来?
第二章 智慧妈妈的教养经
我们是遵循“自然”的教养观,在遵照宝宝自我成长的基础上,以顺应的方式提供适当的成长支持;还是以强化教育的方式,通过促进手段来实现宝宝个体发展空间的最大化?这是0~3岁宝宝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根本性问题,它将为我们如何教养孩子定下方向和基调。
第三章 0~3个月宝宝的教养
第一节 0~3个月宝宝的身心特点
成长的第一阶段:适应期 预先设定的生存力量 “五觉”俱全 交往需求 “二月革命” “手感确认”
第二节 0~3个月宝宝的教养
1.亲子教养
宝宝面前多“啰唆” 模仿宝宝“说话” 咏唱儿歌 逗引 搂抱 抚摸 妈妈的笑脸 表达爱
2.五觉刺激
黑白视觉卡 彩图与活动挂件 “巡家” 视觉追踪 美妙莫过音乐 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妈妈的巧手之音 听声寻源 远离噪音 避免刺激过度
3.敏感喂养
实施敏感的喂养 珍贵的喂奶时间
4.动作练习
动作练习的发展价值 俯卧抬头 侧身练习 踢腿练习 托腋行走 抓握练习 拍打吊球 宝宝被动操 花样抱 小手小手真好吃
5.抚触按摩
抚触准备 腿脚抚触:拉纤式 滚搓式 分推式 指压式 对挤式 顺捋脚趾 手部抚触:拉纤式 滚搓式 抖动式 分推式 顺捋手指 脸部抚触 新生儿抚触
6.三浴锻炼
水浴 空气浴 日光浴
第三节 实施教养的原则
“六多”刺激 尊重宝宝、循序渐进、适量自然 成长的个体差异
第四章 4~6个月宝宝的教养
第一节 4~6个月宝宝的身心特点
成长的第二阶段:互动阶段 二抬四翻六会坐 口腔探索敏感期 咿呀学语
第二节 4~6个月宝宝的教养
1.亲子教养
你好早晨 睡前的柔软时光 逗引 敏感回应 母婴日常交流 “1对1”抚养
2.五觉刺激
凝视 彩色视觉卡 各色各样的水果 巡街 逛超市 附近的小公园 触觉刺激 口腔探索与口腔敏感期 给玩具消毒
3.动作练习
俯卧挺胸 翻身练习 抵足爬行 俯卧打转 坐 拉腕坐起 蹦蹦跳 骑大马 坐飞机 举高高 伸手够物 摇晃玩具 花样抱之跪抱
4.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的原则 躲猫猫 照镜子 五官谣 切萝卜 斗斗虫虫飞 鼻子对对碰 浴巾荡秋千 扯大锯 小小不倒翁 积木换手 找灯灯 胸垫游戏 提供适合的玩具
5.抚触按摩
腿脚按摩:挤奶式 旋推式 手部按摩:捏按式 按揉式 脸部按摩:擦颈式 腹部按摩:静捂法 竖一式 分推式 顺时针式 “I LOVE YOU”式 胸部按摩:心形式 交叉式 背部按摩:竖一式 分推式 臀部按摩
6.三浴锻炼
每日的洗澡课 睡在阳光里
7.语音锻炼
语音练习 统一单纯的语言环境 单一的乳名称谓 指物说名
8.自理能力培养及习惯养成
捧瓶喝水 玩勺 习惯养成与规律巩固
第五章 7~9个月宝宝的教养
第一节 7~9个月宝宝的身心特点
成长的第三阶段:大探索阶段 自主探索 情绪敏感期 陌生人焦虑 物品“拥有感”
第二节 7~9个月宝宝的教养
1.亲子教养
情绪感染 情绪调节 杜绝负面逗引 读懂宝宝心 不 陪伴宝宝 分离焦虑 提供安慰物 认生 逗引之搔痒痒 不硬抢宝宝手中的玩具
2.动作练习
爬行练习 爬变坐 扶物站立 滚 提小狗 举高高 敲打摔扔 拍拍手、对对敲 手指操
3.亲子游戏
黏人的胶带球 小红花儿贴贴贴 玩具电话按按按 手指捏捏捏 捏果泥 第三块积木 捡积木 捧球 拍倒转环 玩活动健身架 抽纸巾 揉纸团 撕纸 躲猫猫之找妈妈 找玩具 百宝箱 爸爸的口袋 看照片 户外游戏之拔草打滚
4.抚触按摩
5.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最好的学习 不干扰、不打断 满足是最大的阻止
6.语言学习
和宝宝多说话、多互动 多说常用语 恰用手势语 儿歌
7.同伴交往
观望同伴 宝宝聚会
8.自理能力培养
玩勺 持杯喝水 配合穿衣
第六章 10~12个月宝宝的教养
第一节 10~12个月宝宝的身心特点
按事物属性操作 创造性的智慧行为 开始察言观色 会嫉妒的小家伙
第二节 10~12个月宝宝的教养
1.亲子教养
给情绪情感命名 笑一个 赞美宝宝 赞美的艺术 读懂手势语 给宝宝独处的机会 短暂分离练习 尊重宝宝说“不” 不要让宝宝察言观色 成人的十大劣行
2.动作练习
大量练爬 爬变攀 扶物站立 站变坐 横跨迈步 扶手迈步 独走 拉腕垂悬 节节高 跷跷板 摇摇摆摆 金钟倒立 举高高 咚咚咚 转身取物
3.亲子游戏
扔球、捡球 排积木 捏豆豆 剥糖果 拧瓶盖 盖锅盖 插笔帽 插吸管 钓小鱼 捏面团 逛超市
4.认知发展游戏
积木入盒 杯中取物 套叠纸杯 玩“垃圾桶” 找玩具 “把小熊给我” 认动物 耳朵在哪里 玩具一次不给多
5.抚触按摩
6.语言学习
语义关键期 家人称谓
7.亲子阅读
至乐莫如读书 阅读从玩书开始 阅读中的关联概念 如何为宝宝选书 亲子阅读的误区
8.自理能力培养及习惯养成
道晚安 敞口杯喝水 关于如厕练习
第七章 13~18个月宝宝的教养
第一节 13~18个月宝宝的身心特点
认知大发展时期 会走的小行动家 会说单词句 发点小脾气的臭家伙
第二节 13~18个月宝宝的教养
1.亲子教养
亲亲宝贝、宝贝亲亲 喜欢你就点点头 顺应宝宝的意图 让宝宝做选择 疏导小脾气 不打骂宝宝 不当宝宝面吵架 宝宝最爱温馨家庭 阳台上的母女俩
2.动作练习
平地练走 喜走不平路 走窄道 花样走 下蹲捡物 上下台阶 踏脚 摆手操 拍手操
3.亲子游戏
骑马马 牵牛牛 小猴子滑滑梯 滚、踢、扔球 骑四轮脚踏车 舀水、倒水 小水滴搬家家 倒豆子 积木垒高 搬运柚子 玩抽屉 翻箱倒柜 滑滑梯 玩锁 穿洞洞 户外寻宝
4.认知发展游戏
指物说名认图形 纽扣入瓶 积木入瓶 瓶盖配对 玩套塔 照片书 喂喂喂 拉绳够车 会爬的小瓢虫 有声挂图 涂鸦 关于认知发展
5.园(郊)游
园游、郊游 泥娃娃=金娃娃
6.语言学习
鼓励表达 一词多意 自自然然学语言 鹦鹉学舌 学唱儿歌
7.亲子阅读
耳朵在阅读 精挑细选读好书
8.同伴交往
发展同情心 同伴交往 关于同伴游戏
9.自理能力培养
用刀叉吃水果 用勺吃饭 练习脱袜 配合穿衣 练习脱上衣 尝试洗手 洗脸 模仿刷牙
第八章 19~24个月宝宝的教养
第一节 19~24个月宝宝的身心特点
自我意识敏感期 反抗期 细小事物关注敏感期 抽象思维和表征能力得到发展 稳健跑、离地跳 词汇爆炸期与双词句时期 小屁孩式的“成熟感”
第二节 19~24个月宝宝的教养
1.亲子教养
谈论情绪 情绪认同与调节 请站起来 我的 小“不”哥、小“不”姐 我的事情我做主 杜绝恐吓 少量而适当的引导 巧用拟人法 行为的边界
2.动作练习
花样走 跨栏 踮脚够物 跑 追追追 原地跳 上下台阶 提脚爬行 攀爬 钟摆摇 节节高 跷跷板 抛高 动物模仿操之小猫叫 指令操之蹲下、站起 手指操
3.亲子游戏
玩水 玩沙 玩米、玩绿豆 捏绿豆 舀豆子 剥豌豆 切香蕉 插洞洞 存钱入罐 玩橡皮泥 夹子咬章鱼 红绿灯 扔球、踢球 妈妈的拖鞋 会飞的小超人 装扮行为之喂奶
4.认知发展游戏
背数 感知生活中的“数” 玩嵌入玩具 积木分类 积木拼图 串珠 俄罗斯套娃 小猫、小狗不一样 认识色彩 涂鸦
5.语言学习
标准规范的语言 别急着纠正宝宝的话 妈妈的翻译工作
6.亲子阅读
我爱绘本 我给考拉读故事 阅读氛围与阅读榜样
7.同伴交往
关于分享 适当的丛林法则
8.自理能力培养
安静进餐 脱鞋脱衣 洗手洗脸 如厕练习
第九章 25~30个月宝宝的教养
第一节 25~30个月宝宝的身心特点
各项能力向纵深发展 秩序敏感期 色彩敏感期 占有物品敏感期 理解力和记忆力将有较大发展 讲简单的完整句 带有自我意识的情绪情感进一步发展 动作娴熟的小运动健将
第二节 25~30个月宝宝的教养
1.亲子教养
难过你就说出来 不比较、全接纳 你会扫地了 允许失败 回馈式沟通 正话正说 蹲下来和宝宝说话 爱秩序的孩子 自由与操控 那个叫父亲的人 忌唱黑白脸 教子不懈怠
2.动作练习
变速跑 跨越障碍物 单脚站立 立定跳远 沙发跳 翻跟斗 走平衡木 悬空垂吊 头顶送物 手指夹物 小脚拾物 转身传接 拉大锯 踩单车 锤锤子 指令操之敬礼、弯腰 拍手操 动物模仿操之小猫操
3.亲子游戏
滚球 投篮 打保龄球 小小曲棍球 骑三轮车 骑扭扭车 踩影子 吹泡泡 浇花 剪纸 包饺子 分配餐具 模仿做家务 热情的小主人 小小采购员 小火车 过家家
4.认知发展游戏
三段式认图形 背数 点数 按数取物 图片配对 玩拼图 对对折 分拣豆子 积木搭桥 前后左右、上下里外 涂鸦 填色 记忆力练习 猜猜它是什么? 它是什么车?
5.语言学习
善用回声法 语言游戏 最爱儿歌 学反义词 正确看待发音不准
6.亲子阅读
博士妈妈的阅读经 呵护宝宝的重复阅读 切忌借题发挥 预防电视宝宝
7.同伴交往
社区里的小伙伴 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 退缩的小宝宝 男孩男孩、女孩女孩
8.自理能力培养
使用筷子 漱口 洗手 抹香香 试穿套头衫 学穿松紧裤 穿鞋 如何让宝宝独睡
第十章 31~36个月宝宝的教养
第一节 31~36个月宝宝的身心特点
会观察的孩子 完美敏感期 动作本体化 十万个为什么 性别意识
第二节 31~36个月宝宝的教养
1.亲子教养
深呼吸 我们捶捶小枕头 自由顺畅地表达情绪 妈妈,我想静一静 冷静对待小过失 完整的苹果 宝宝办事一二三 打破砂锅问到底 不受打扰的观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容易走偏的乖孩子
2.动作练习
跳 跳高击物 脚掌掷物 弯腰钻洞 螃蟹横行 拍脚掌 定型撕纸 萝卜蹲 拔萝卜 拍手操 动物模仿操之动物走路
3.亲子游戏
玩球 跳格子 大西瓜小西瓜 捏泥塑 绕线团 捞黄豆 油珠水珠赛赛跑 水珠开花 木头人 一吹就倒稻草人 老鹰抓小鸡 手影 医生打针
4.认知发展游戏
认数字 数字接龙 比较多少 拼装玩具 花样串珠 涂鸦 剪刀石头布 猜谜语 记忆力练习之“少什么啦?” “家住哪里?” 孩子的幽默
5.主题外出
小猴子的一天 爬山 捡小石头 逛高档商场
6.语言学习
“哦,原来是这样啊” 学说绕口令
7.亲子阅读
情绪绘本 优美的幼儿文学 宝宝讲故事
8.性别认同
两性差异 穿裙子的苏格兰男人 刚柔并济的孩子
9.同伴交往
交换玩具 “不许打人” 友谊
10.自理能力培养
三岁而立 穿衣穿袜 刷牙 洗脚 做家务
附录 答妈妈问
1.宝宝打人怎么办? 2.哥哥姐姐总打弟弟(妹妹)怎么办? 3.宝宝撒谎怎么办? 4.宝宝说脏话怎么办? 5.宝宝磨蹭怎么办? 6.如何对待“人来疯”? 7.宝宝不爱说话怎么办? 8.该不该让宝宝学英语? 9.该不该给宝宝物质奖励? 10.能不能给宝宝看电视? 11.放养对吗? 12.如何正确表达爱? 13.宝宝一刻都等不得,是否要延迟满足他?
|
內容試閱:
|
《亲子教养》在线试读(节选自7—9个月篇)
1.情绪感染
0~3岁是我们一生中情绪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滋长积极情绪、调节消极情绪、自由顺畅地表达情绪是培养宝宝情绪能力的三条基本路径。
滋长宝宝积极情绪的主要途径有逗引、情绪感染、运动、自由玩耍、自主探索。它们都是滋长宝宝积极情绪的最佳手段,是宝宝获取积极情绪体验的重要来源。它们能让我们的孩子有一颗快乐的心。
本阶段的宝宝开始进入情绪敏感期。当6个月大时,宝宝就能辨别他人的情绪了。宝宝可以根据对方的情绪来调节和转变自己的情绪。如妈妈笑着和宝宝说话,或愉快地逗引宝宝,宝宝会报以微笑或高兴的表情;若换以生气或难过的表情对宝宝,宝宝也会慢慢“晴转多云”,表现出难过的神情甚至哭起来。
妈妈愉快、惊奇、高兴的表情,很容易感染和唤起宝宝同样的情绪体验。同时,宝宝也能意识到,自己积极的情绪表达更容易得到妈妈的认同和鼓励,从而更积极地学习和模仿这种情绪表达。
一个快乐的孩子背后,总站着一位快乐的母亲。想让孩子成为高情商的人吗?那请你先做一个快乐的妈妈吧。“笑一笑,能让妈妈十年少;笑一笑,能让宝宝情绪好。”妈妈以愉悦、快乐的心情和宝宝相处,亲切柔和地和宝宝沟通、互动,陪伴宝宝亲密玩耍,对其是极好的情绪滋养。
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要感染别人,先愉悦自己。情绪是装扮不出来的,表演出来的情绪宝宝一下就能感知到。和宝宝在一起,妈妈须先做足自己的情绪功课,释放掉负面的情绪,放松下紧张的心情,以明亮的心境与宝宝亲密相处。儿童教育家孙瑞雪认为,情绪是衡量爱的关键。你是否真正爱宝宝,看看自己的情绪就知道。
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妈妈便是宝宝的活教材。在情绪上,妈妈更是宝宝的情绪榜样。妈妈的一言一行包括情绪状态都会被宝宝感知和模仿,这种模仿虽无法察觉,却是细微到情绪状态、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的各个环节。而且这种感知和模仿就发现在此时此刻,甚至是时时刻刻。等宝宝长到3岁或更大,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情绪反应模式,很多妈妈都可以从宝宝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来没有刻意教过,都不知道宝宝是怎么学成这样的。
在宝宝头三年的教养中,言传收效甚微,身教却极其深刻。耳濡目染是种极有力量的影响方式,它润物细无声地将影响植入孩子的骨髓。从这个层面来说,教育与其说是教宝宝,不如说是教自己。你教会自己做一个乐观、快乐、自信的人,宝宝自然会是个同样乐观、快乐、自信的人。
教养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为。教养孩子的前提,就是不断地修为自己。你修为所能达到的高度,甚至会让你自己都吃惊。我的大表妹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大表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干练女性,令行禁止般地管理着一只由清一色男人组成的工程队,摧城拔寨似的为公司高效搞定一个又一个基建工程。在春节的一次家族聚会中,当我见到阔别了一段时间的大表妹时,印象中那个严肃强悍的“女强人”,身上竟散发出柔和平静的气质来,让我倍感诧异。见到她时,她正陪着2岁多的女儿在庭院里玩沙,慈爱而极尽耐心。是什么让一个强悍的“男人婆”,开始尽显女性的柔美和母性的光辉?大表妹笑称:被女儿“磨”成这样子了。
生养孩子,可以视为是母亲的第二次人生。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母亲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过程。其中,情绪能力的增长尤为重要。如果你的童年不幸在一个情绪不被关注和理解、时常受到压制的家境中度过,可能会致使成年后的你容易发脾气,不太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是心态相对消极等等。若真如此,请先接纳当下这个真实的自己。你当下的状态,可追溯至久远的童年,那时的情形并非由你掌控,因而不是你的错。也请原谅抚养你的人,他们爱你,只是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去爱。当你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不好时,请选择改变,现在正是你修炼自己情绪最好的契机。身边这个可爱的宝宝,就是辅助你修炼的最好伴侣。与孩子亲密相处,用孩童般的眼睛看待问题,心里充满着纯纯的爱,这些都有助于你的心灵回到类似童年的起点,重新构建更完整的自我。
为了孩子,你春蚕吐丝般地付出;同时,孩子也回馈给你无上的天伦之乐。这种彼此倚重、深切的爱,是支持你辛劳前行的重要动力。请记得满怀爱意,请记得心存感恩,为孩子也为自己,做一个快乐的女人。
2.情绪调节
调节消极情绪四步骤:认同、共情、释放、抚慰。妈妈根据宝宝所遭遇的具体事件灵活运用这四个步骤,能有效地协助宝宝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恢复平静。在妈妈的耐心呵护下,宝宝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会在日积月累间慢慢滋长起来。
消极情绪,它不仅是我们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组成部分。譬如恐惧,让我们远离悬崖、远离危险,以保全性命;愤怒,让我们在危急时刻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以自救;羞愧,避免我们成为毫无廉耻、无情伤害他人的人。消极情绪,是我们正常情绪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应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而且,从情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越是拒绝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就越是强大。很多成人因控制不好情绪自责,无数次地暗下决心要让自己少发脾气。然而,他们越是这样地不接纳消极情绪,他们越是做不到少发脾气,其结果只会导致他们在内心进一步地否定自己。当我们接受消极情绪,接纳它为我们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以平常心来对待,它的消极力量就会大大地减弱。当宝宝处于消极情绪中时,我们所要做的,是认同并接受他当下的情绪状态,为其提供抚慰并静候其平静下来。
随着月龄的增大,宝宝实现自我主张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同时遭受挫折的概率也随之增多。如爬行时撞到头、玩具被抢、想玩垃圾桶被阻等诸多不如意的事情时有发生,它们都会让宝宝感受到挫败和难过。
当宝宝感到难过或沮丧时,妈妈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认可和接受。这时,妈妈可蹲下来,表露出理解、同情的神情(共情),轻轻地抱着宝宝并安慰他:“宝宝难过了,妈妈知道的,想哭就哭一会吧。”(认同与释放)轻轻地抚摸着宝宝的背脊,吹吹宝宝被撞的额头(情绪抚慰),同时让宝宝在不受压制、不被打断的自由哭泣中,将消极情绪释放掉,情绪也会随之慢慢地平复下来。
消极情绪得到理解和认可,并被允许通过哭泣、发怒等途径释放出来,宝宝的紧张和不安就会大为缓解。这时,宝宝自身内在的情绪转化机制就会不受到干扰地进行自我调节,就能慢慢平静下来。若宝宝的消极情绪每次都能得到理解、认同并被允许释放出来,宝宝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也会随之慢慢滋长起来。
在往后的岁月里,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认知能力的增强,在理解、认可宝宝消极情绪并允许其释放的基础上,我们可相应地增加、丰富情绪抚慰、情绪调节的内容。如1岁半后,可在拥抱、抚摸背脊等动作抚慰的基础上,增加“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等语言方面的抚慰;到2岁半后,则可以教宝宝通过深呼吸等来调节自己情绪。
但有些家长处理宝宝消极情绪时,并非会按照“认同、共情、释放、抚慰”的方式来处理,有的甚至连认同宝宝的情绪都做不到。如有的家长会采用哄劝方式,以“没事、没事,不哭、不哭”来回应宝宝;有的采用打断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看,你爱吃的棒棒糖来啦”“你喜欢的小摇鼓来啦”,用宝宝喜欢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或打断宝宝哭。对一些大月龄的宝宝,有的家长直接采用威胁的方式逼迫宝宝停止哭:“不许哭,你是男娃娃,像什么样?”“再哭保安就来把你抓走了。”还有的家长则会这样:当宝宝撇嘴表示难过时,宝宝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反而把家长逗笑了(反共情),家长于是笑着安慰宝宝。哄劝、打断、转移注意力、威胁等方式都是不妥当的,它们都打断了宝宝情绪正常的释放途径,不利于宝宝释放并转化情绪。
平时自我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没能得到他人认可的孩子,大多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我有负面印象,且情绪调控能力较差,也更容易表现出反叛来。研究发现,叛逆的孩子一般成长在一个父母管教严格、不懂得体贴他人情绪的家庭。除了自我意识敏感期、青春期等正常的反叛期外,叛逆的真相是,一个内心没有得到成长、心理不成熟的人在用幼稚的方式显示他的强大。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其实是平和的,而非叛逆的、攻击性的。
在我们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包括成年期、老年期,消极情绪得到理解、认可并被释放出来,都是处理消极情绪的第一课。我们协助宝宝处理消极情绪时,理解、认可、释放也是首要的、必须做的第一步。不管宝宝长到多大,我们都应允许他自由地释放出自己的消极情绪来。在宝宝释放情绪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不打断、不干扰。
特别提醒有男宝宝的家庭,切不可有“男孩子不许哭”的错误观点。请相信我,真正的男人不是压抑出来的,而是滋长出来的。压抑、压制只能制造出一个冷硬的男人外壳,里面却可能是一个心理问题丛生、矛盾的内在。我们只有在遵从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应和支持孩子,才有可能协助孩子成长为意志坚定、有强烈自我主张的真正男人。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他的父母懂得关怀、体贴他(她)的情绪,那么这个孩子应该是个充满安全感、豁达自信、热情友好且受欢迎的人。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情绪没有被挤压,得以在自然的状态下健康成长。
婴幼儿期获得的情绪能力,是我们一生所能获取的情绪能力的根基,它将奠定我们一生的情感底色。有儿童心理学家将婴幼儿期获得的情绪体验称为元情绪。成年之后,我们的情绪情感仍会深受元情绪的影响。元情绪,这个“情绪背后的情绪”,常以潜意识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影响甚至支配着我们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体验。发展学家之所以将0~3岁的教养称为“人生之根”的教养,这便是缘由之一。若妈妈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于实践中很好地滋长宝宝的积极情绪体验,协助其调节消极情绪,鼓励其进行顺畅自由的情绪表达,将使宝宝一生受益。宝宝未来是否是个高情商的人,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你此时是否滋养了孩子的情绪能力。
在妈妈耐心的呵护下,宝宝到3岁时,就能拥有较好的情绪能力,同时也为未来拥有更强的情绪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情绪能力得不到好好滋长的宝宝,有的到了四五岁都可能只会通过大哭大闹来表达和宣泄情绪。
3.杜绝负面逗引
很多大人喜欢对宝宝进行负面逗引,如拿玩具假装给宝宝,却就是不让宝宝拿到,或是假装要抢宝宝手中的玩具,直到把宝宝弄哭才罢手,还嘲笑宝宝“小气鬼,真小气”;一受到批评,宝宝可能就会瘪嘴表示难过,有人觉得这很好玩,于是就故意以“批评”的方式逗宝宝难过后再来哄;宝宝长大点后,有些家长利用宝宝的嫉妒心理,故意和别人做出很亲热的样子,把宝宝晾在一边,看到宝宝嫉妒的样子就觉得很好玩……诸如此类的负面逗引,都是绝对不应发生的。
逗引者是觉得好玩了,却浑然不知它对宝宝的负面影响。负面逗引会混淆宝宝的认知,并带给宝宝负面的情绪体验。请一定记得,宝宝是最真的人,千万不要对宝宝进行负面的逗引,也不要和宝宝开玩笑。0~3岁的宝宝,还没有能力区分 “玩笑”和“真话”,也无法区分逗引的“真”与“假”。对宝宝而言,玩笑也是真的。
我不介意大人对号入座,以检点自己有过多少这样的不当行为。妈妈则应坚决地制止任何人对宝宝进行负面的逗引。
.......
《认知发展游戏》在线试读(节选自1岁—1岁半篇)
1.纽扣入瓶
给宝宝一个塑料瓶和一些纽扣,和宝宝玩纽扣入瓶的游戏。纽扣分成黄色大纽扣和绿色小纽扣两类,绿色小纽扣可以通过瓶口入瓶,黄色大纽扣则不能入瓶。绿色纽扣要多于黄色纽扣。只有能入瓶的纽扣多过不能入瓶的纽扣时,宝宝玩的兴趣才会浓。
当宝宝在妈妈的引导下拿着纽扣往瓶里塞时,会发现大纽扣不能通过瓶口,这时妈妈可提示宝宝说“请给妈妈”,请宝宝把大纽扣放到自己手心。到最后,宝宝就会发现黄色的纽扣都不能入瓶,全在妈妈手里,而绿色的可以入瓶,全在瓶子里了。就这样,让宝宝在玩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纽扣分成黄绿两类了。玩过一段时间后,有的宝宝就会直接拿绿色的纽扣往瓶里塞,不再理会黄色的纽扣了,这便是典型的智慧行为,说明他已能凭颜色来将纽扣分类了。
当宝宝会按颜色区分纽扣后,可将两类纽扣换成一种颜色。这时游戏的难度增加了,因为宝宝就只能凭大小来区分纽扣了。当宝宝经过反复的试错后,慢慢地发现并能直接拿小纽扣入瓶时,实际上他已初步学会按大小来将纽扣进行分类了。
分类是项很重要的数理逻辑智能,也是逻辑思维能力最基本的能力基础。每棵树都不一样,要把它们从万万千千的物件中分离出来并归于同一类,就要求宝宝具备将不同的树抽象出某些共同特征的能力。纽扣入瓶等分类游戏,能很好地滋长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通过纽扣入瓶之类的游戏来使宝宝认知分类,能使宝宝主动发现、主动认知,这要比简单地告诉宝宝“这个是黄色的,那个是绿色的”这种被动认知更能滋长宝宝的智慧。
宝宝学会按颜色或大小进行分类,也许会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妈妈不应在乎结果,有一个高质量的玩耍与学习的过程就已足够。若发现自己的宝宝不会玩,将其顺延至下一个发展阶段再玩也不迟。
在玩的过程中,有的宝宝还会自己到处找物件往瓶子里放,这是很好的自主探索行为,妈妈应给予鼓励。在练习时,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使用左手,使宝宝左右手及左右脑平衡发展。
2.玩套塔
宝宝的手部技能日渐娴熟,能玩套塔等更具挑战性的套圈玩具了,而这类认知发展玩具(或称益智玩具)同时也会挑战宝宝日益发展的大脑。
套塔的塔心呈圆锥型,只有将套圈按大小依次套进塔心,才有可能将所有套圈成功套下去。这需要宝宝通过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发现其中的关系并调整套圈的顺序才行,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宝宝的耐心和智慧。
若发现对宝宝来讲难度太大,妈妈可挑选出两至三个套圈给宝宝玩,如放在塔心最低部的最大套圈、放在中间的套圈以及放在塔顶的最小套圈。妈妈可将其他的套圈暂时收起来,以免宝宝分心。减少套圈的数量能有效降低游戏的难度,同时三个套圈之间明显的大小差异也能让宝宝更易察觉它们之间的关系。
游戏开始时,可将三个套圈套好在塔心上再拿给宝宝,让宝宝先看到完成套圈动作后套塔的样子,再由宝宝自己将套圈取下来重新开始。当宝宝能顺利将两个或三个套圈按顺序套进去后,再逐步增加套圈的数量。
有些妈妈见宝宝总是不会套,就着急了,甚至亲自握着宝宝的手将套圈套进塔心里,这就将套圈这个颇具智慧的游戏变成了仅仅是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简单游戏了。当遇到宝宝实在不会玩的认知游戏时,那就静待宝宝长大点再说。
.......
7.关于认知发展
随着宝宝认知能力的增强,不少妈妈对认知发展游戏愈发情有独钟,不知不觉将时间分配向认知游戏中倾斜,这可不是好苗头。这些侧重认知发展的妈妈,可能走入了误区。
误区一:认为数数、识字、分类、玩拼图等练习才是真正的智力行为,最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实际上,智力的内涵极其宽广,以至于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定义。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说,人类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大领域。有些研究智力的学者更将智力划分出300多个维度来。数数、识字、分类、玩拼图等认知行为只是智力行为中极小的一部分而已。
当我们明白了数数、识字等认知行为远非智力的全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所谓差生,日后却成了社会精英。譬如,他们有的在商场上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表现出极高的人际交往智能,但他们的这一智能优势却无法在学业中体现出来。若我们想当然地将部分认知能力等同于智力,这种以偏概全的想法,是很容易使宝宝失去全面发展自己智能的机会的。
从教养的角度来看,在0~3岁阶段,动作练习、五觉刺激、自主探索、亲子游戏、语言学习等才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智力支持。它们都是大脑发展最有力的外源动力。而数数、识字、分类、玩拼图等认知游戏,只是宝宝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阶段性练习。我们应在保证有足够多的自主探索、亲子游戏、语言学习、动作练习等基础性成长支持的前提下,再让宝宝进行与其心智匹配的认知发展游戏。
误区二:智力至上。有“智力至上”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鉴于智力对我们人生的巨大影响力,父母重视智力是情有可原的。但若抱着“智力至上”的思想,将智力成长置于宝宝的整体成长之上,则是严重的误区。
除了智力发展,宝宝的情绪情感发展、自我及社会性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时至今日,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否认情商的重要性、自信自尊的重要性、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鲜明个性的重要性。这些重要的人生要素,都会在婴幼儿时期打下重要的基础。
实际上,婴幼儿成长的各个领域互相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更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这也是实施“智力至上”教养的家长,反而不容易培养出高智商孩子的原因。
培养完整儿童,是幼儿教育界的共识。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完整健全的儿童应有这样的特点:健康活泼、开朗合群、热爱自然、好奇探究、乐观自信、礼貌热情、适应环境且个人风格鲜明。请记得,我们是在培养个性鲜明且人格完整的人,而不是高智商的蹩脚动物。
宝宝的认知发展是个缓慢、漫长的过程。我们唯有顺应孩子的发展节奏,配合以“不前不后、不急不缓”的成长支持,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恕我直言,那些有“智力至上”想法的妈妈,实际上是相当功利的妈妈。因为急功近利,我们以期待的心、爱的名义,干了多少看似支持实则阻碍孩子成长的事情来。
宝宝的个体差异很大,总是会在某几个领域存在或前或晚的发展,这非常正常。若你的孩子在某些认知发展练习中稍感吃力,就不要勉强,因为还有很多很好的其他成长支持可做。只要不是身体发育或生理缺陷所致,我能送给你的最好建议就是,慢养孩子,静等花开。
.......
《亲子游戏》在线试读(节选自1岁半—2岁篇)
1.串珠
“宝宝你看,这里有一个小洞洞,宝宝拿着线从小洞洞里穿进去,然后用手一扯就穿过来了”。妈妈一边给宝宝示范串珠,一边细致地讲解。串珠是难度较大的手部精细动作练习和认知发展游戏,很多妈妈希望通过自己细致的讲解,将串珠的动作要领更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宝宝。但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吗?
实际上,有比这更好的方式,它更简单直接,更容易让宝宝接受。“洞”,妈妈指着珠子上的小洞说了一个字,并稍做停顿让宝宝观察到,然后很标准地、速度较慢地示范将线穿过小洞。见宝宝有点迷茫,妈妈会重复上面的步骤再示范一遍,再交给宝宝自己串。这就是蒙台梭利教学实践中常用的简洁示范法,它被证明是最有效果的示范方式之一。动作越复杂,讲解的语言反而越要简洁,这样宝宝就能将注意力和认知全部放在动作本身,而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扰。
在玩的过程中,换手是最难的部分。很多刚玩的宝宝将线穿过小洞后,不懂得换手或松手去扯线,这时妈妈可握着宝宝的手扯一次或几次,协助宝宝完成扯线的动作。在妈妈的多次协助下,宝宝慢慢就能学会换手自己扯线了。
洞眼的大小及线的粗细可增加或降低串珠的难度。刚开始练习串珠时,宜选择洞眼较大的珠子和较粗的串绳。有的鞋带便是不错的串绳,两头都有塑胶包裹的绳头,能降低宝宝穿洞时的难度。若宝宝仍感困难,就用小木棍或筷子代替绳子来串珠,进一步降低难度。
家里没有准备小木珠的,妈妈可将管壁较厚的塑料管或橡胶管剪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权当是一个又一个的塑料小珠子。妈妈动手做塑料珠子,宝宝动手串塑料项链,母子(女)俩一起创造出精美的项链来。
“宝宝串了这么多,真棒”“好漂亮,妈妈好喜欢”,妈妈别忘了在宝宝成功完成串珠后夸奖一下宝宝。或是把串好的珠链往自己或宝宝脖子上戴一戴,你的喜悦以及欣赏的神情会放大宝宝的成就感。
宝宝串珠时会高度专注。培养专注力是串珠游戏最具发展价值的贡献之一。但因串珠难度较大,有的妈妈忍不住在宝宝串的过程中,多次甚至不断地鼓励或夸奖宝宝,以激励宝宝做得更好。但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因为这样会干扰宝宝专注地串珠。让宝宝不受打扰、专注地玩,只在必要时协助一下,这才是对宝宝最好的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当宝宝仍很不熟练或进展很慢时,就不要勉强他做这项练习了。其他的精细动作练习或游戏,同样能发展他的精细动作和认知。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在其他动作练习中滋长起来后,反过来再来练串珠时,你会发现宝宝有神奇的进步。
我女儿在22个月时才开始练习串珠。刚开始时,女儿玩得很不顺畅,尤其不懂得如何换手,能独立完成一个串珠动作的机会都不多。也许是串珠对她来讲太难了,所以她玩的兴致并不高,在随后的1个多月里,练习串珠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但她很喜欢玩其他精细动作游戏,如捏小蚂蚁、捏豆子等。到她23个月月龄再和她玩串珠时,她竟能很专注、很顺畅地串起几十个珠子来。
孩子的成长是个台阶式的渐进过程,但有时会爆发式地集中呈现成长成果。平时不太会垒积木的宝宝,有一天突然能垒搭好几层积木;一直不太会说话的宝宝,一下子冒出很多词来;对数数一窍不通的宝宝,不知哪一天开始会顺顺溜溜地数好几位数了。当宝宝的技能、认知、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质的飞跃。
2.玩米、玩绿豆
在家里,可用米或绿豆来代替沙。米和绿豆,具备有沙一样的流动性、可随意塑造,同样非常受小宝宝欢迎。它们干净卫生,很容易找到,随时“恭候”小宝宝玩耍。
事前为宝宝准备几种不同的小工具,如小刀叉、小勺子、纸杯、小钢碗(或小塑料桶)等。在宽敞的地方铺上大大的一块垫布,用小桶盛一些米给宝宝,让宝宝脱掉鞋子坐在垫布中央玩。
和沙一样,米粒也没有固定的玩法,可以充分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在玩的过程中,妈妈尽量不要干预宝宝,也尽量不要指导宝宝玩你所认为的更好的玩法,除非在宝宝觉得不好玩想要放弃时。
宝宝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叉水果时“很能干的”小刀叉似乎不那么好使了,米粒总是很容易地从刀叉上滑落。慢慢地,宝宝就会改用小勺子玩了。当小勺子“遭遇”小铲子时,宝宝又发现小铲子比小勺子有能耐得多,一次能舀起比小勺子多很多的米粒。妈妈稍用心,为宝宝选择工具时稍做下搭配,就能让宝宝在玩的过程中经历“发现之美”。工具一次不给多,以免宝宝玩得太分散。
对妈妈而言,绿豆似乎是比米更好的玩具。绿豆不容易将垫布、地板弄脏,也更容易被清洗,而且可以多次反复使用。绿豆有米粒一样无穷多的玩法,来回倒时还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也似乎更吸引宝宝。给宝宝买上一小袋绿豆,就可以让宝宝玩上很长的时间,可算得上是最佳的玩具了。
刚开始玩时,由于动作不熟练,很多动作技能也不具备,宝宝会将米粒、绿豆弄得到处都是,这时妈妈应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妈妈可在一旁将滚落到垫布外的米粒、绿豆捡回宝宝身边,尽量减少浪费。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到2岁多时,宝宝就能用杯子来回倒米粒和绿豆而较少漏出了。
玩过几次的米应更换。只要米不是太脏,淘干净后仍是可以食用的。绿豆则应在玩过数次后清洗一下,晾干后再给宝宝玩耍。妈妈千万不能因怕麻烦,阻止或不给宝宝玩米、玩绿豆。
玩米、玩绿豆,除外显的动作练习外,还会触发宝宝进行感知、发现、选择、决定等内在心理活动,对宝宝是很好的成长支持。宝宝的这些内在心理活动,妈妈不仅无法认知,更无法支持。只有让宝宝自由自主地玩,才是实现它们的唯一途径。
3.指令操之蹲下、站起
这个阶段的宝宝能配合你的指令做些简单的指令操了,如“蹲下、站起”指令操。
妈妈说“下”并蹲下来,让宝宝也模仿你蹲下来;妈妈说“上”并原地站起来,宝宝也会模仿你站起来。玩的时间一长,你不做动作只说“上”或“下”时,宝宝也能跟随你的指令自己蹲下或站起。有时宝宝会主动发起玩“蹲下、站起”的游戏,并且是他来发号司令,让你来配合。
或配着儿歌玩“摸天拍地”的游戏。“举手摸摸天”,妈妈、宝宝一边唱一边站起来,伸直身躯,向上举起双手有节律地摆一摆或摸一摸;“蹲下拍拍地”,妈妈、宝宝一边唱一边蹲下来,用双手有节律地拍拍地板。这样来回地一站一蹲,很能锻炼宝宝的动作技能和体能。
也可以配合口令做“变高变矮”的游戏:妈妈说“变高”时,妈妈、宝宝一起做站立、伸腰、举手的动作,并尽力使身体和手臂往上延展,让自己变得高高的;妈妈说“变矮”时,妈妈、宝宝一起做蹲下、双手抱膝、埋头缩腰的动作,让自己变得矮矮的。这个游戏在发展宝宝动作技能的同时,让宝宝感知“高”与“矮”等简单概念。
4.手指操
“一根手指点点(伸出食指做点东西的动作),两根手指剪剪(食指与中指一张一合做剪纸的动作),三根手指捏捏(食指、拇指、中指做捏的动作),四根手指刷刷(拇指收拢在掌心,其余四指并拢做刷漆的动作),五根手指抓抓(五根手指做抓东西的动作)。”妈妈一边有韵律地唱着儿歌,一边做着手指操,并请宝宝和自己一起做。
对玩过绿豆的宝宝,也可以这样唱:“一个手指点豆豆,二个手指夹豆豆,三个手指捏豆豆,四个手指炒豆豆,五个手指抓豆豆。”手指操对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度,促进手指功能的进一步分化有益处。
或配着儿歌《五个好娃娃》一个一个地掰手指:“五个好娃娃,乖乖睡着了;公鸡喔喔叫,叫醒五娃娃;拇指姐姐起床了,食指哥哥起床了,中指哥哥起床了,四指弟弟起床了,五指妹妹起床了。”
宝宝不一定能做全这些动作,可能只会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如点的动作或抓的动作,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妈妈仍很热情地自己做,让宝宝跟着做就行了。妈妈不时地和宝宝玩玩,不知不觉中宝宝也就全会了。
5.存钱入罐
给宝宝准备一个存钱罐,最好是可爱动物造型的。拿一个硬币给宝宝,请宝宝将硬币塞入存钱罐中。当发现宝宝不太容易将硬币塞入时,妈妈可试试将存钱罐调整下位置,使存钱口朝上,这样宝宝塞起来就顺手多了。存钱罐可放在床上或柔软的布质沙发上,这样就不容易滚动了。
存钱罐的存钱口多是扁平的,硬币也是扁平的,只有将两者对准后才有可能将硬币成功塞入,这对宝宝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宝宝失败几次后,妈妈可握着宝宝的手使之成功地塞入一次。
城市里到处都有电动的摇摇车,宝宝都喜欢坐。当你的宝宝坐摇摇车时,也可以尝试让宝宝自己投硬币。
.......
《亲子教养》在线试读(节选自2岁半—3岁篇)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独立性被誉为心理素质的“第一基础”。自主性是心理独立的基石。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培养宝宝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先看一个阿达丽老师和她宝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参考、学习育儿专家是如何培养自己孩子主动性的。这是阿达丽老师分享的自己宝宝玩小烤面包机的一次经历:天天2岁多了,对家里的小电器格外感兴趣。有一天,天天爸爸带回来一个烤面包机,这个黄色的小烤面包机立刻成了天天的最爱。
有一次外出,天天突发奇想要将烤面包机带出去玩。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以,怎么能带这种东西出去呢?一来不是玩具,二来麻烦。“天天,面包机回家时再玩好不好?”我和天天商量。“不好、不好……”天天坚持要带烤面包机出去。看天天这么坚持,心想还是尊重他。但我要事先框定下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以便确定天天到时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天天想带面包机出去玩,是不是?”“是。”“面包机这么重,天天拿得动吗?”“拿得动!”“要是拿不动,妈妈可不帮你,因为不是妈妈的玩具,知道吗?”“知道了。”就这样,我抱着儿子和烤面包机从5楼下来,一下楼我就把儿子放下来说:“天天该自己走了。”儿子很高兴也很兴奋,抱着烤面包机开心地往外走。
没走几步,问题就出现了。烤面包机上有一根较粗的电源线,天天没法像大人一样两个物件一起拿,只能二选一。抱烤面包机时电源线会在身后拖着很不舒服;拿电线吧,又不忍心把心爱的烤面包机放在地上拖着走。就这样他很快就烦了,把烤面包机放在地上说:“妈妈帮我拿,妈妈帮我拿……”看着他那模样我心里都快笑死了,但仍忍住很镇定地说:“天天,妈妈不是说过了吗,这是天天的面包机,天天要自己拿。”儿子听我说完又开始用耍赖的哭腔大声说:“妈妈帮我拿,妈妈帮我拿……”我又用坚定的语气把话重复了一遍,然后假装若无其事地径直往前走了。儿子发现哭没用,就开始自己想办法。他先把烤面包机抱起来走几步后放下,又回头去将电源线拿到烤面包机旁,然后又抱起烤面包机走几步再回来拿电源线……就这样,去小花园不到100米的距离,我们走了25分钟。
一到小花园,小朋友马上就围过来了,唧唧喳喳地都感觉很稀奇,胆大一些的孩子已经伸手摸了。儿子开始大哭起来,嘴里一边叫“不能动,这是天天的,不能动……妈妈……”但他很快发现这招也没用,因为我在远处跟阿姨聊天,根本没看他。于是,他开始抱着烤面包机到处转移,只要发现有小朋友注意到他的烤面包机,他就马上抱着换地方。就这样,可怜的小家伙整个下午根本没有享受到他所想象的在小花园玩烤面包机的乐趣,而是时时刻刻处在“不能被别人拿走”的焦虑和不安中。最让他郁闷的是,小花园里的叔叔阿姨看到他抱着烤面包机时,不仅没像往日那样夸他聪明,反而说:“天天,你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啊,你今天拿了烤面包机出来,明天是不是要把你家的冰箱也搬出来啊,哈哈哈……”天天看着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在笑,估计也感觉到了那不是夸他,而是在笑话他。没过多久,出来玩时从不主动提出回家的天天对我说:“妈妈,天天要回家,天天要回家。”
第二天,又要出去玩了,我还没开口,天天就跑过来对我说:“妈妈,天天不拿面包机,面包机要休息。”看着儿子可爱的小脸,我知道儿子自己体验到了很多我教不了他的东西。
看完阿达丽老师分享的“烤面包机事件”后,我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陷入了思考。同样的事件,发生在别的家长身上时,相信帮孩子拿烤面包机的有之,帮孩子护烤面包机的有之,带孩子转移玩处的有之。但阿达丽没有这么做,她极具深意、有意的“无为”,让天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自己解决,遭遇的情绪困扰自己体验、调节,这都无形中极大地锻炼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蕴含的发展价值也是前一些情形所无法比拟的。
我女儿浇花时,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形。“渴了吧,喝点水吧。”女儿一边浇花一边高兴地和花儿说着话。可没浇几下,问题来了。花盆倚墙摆了两排,里排的花女儿浇不到,于是要我帮忙。幸好事先我也做了铺垫,当女儿要求由她来浇花时,我顺手就把花送给她了。“你喜欢花是吗?”“是。”“那把花送给你养好不好?”“好!”女儿很高兴地一口答应下来了。当女儿要求我帮忙时,我说道“这是你的花,请你自己想办法。”并找个事由离开了。接下来的情形也是令人忍俊不禁的:女儿小心翼翼地从第一排花盆间的小缝往里挤,挤不进去就站在外层用小瓢往里面的花盆泼水;见水全泼到了花盆外面,又改为用双手捧着水往里送,见水漏光了又重新用瓢泼……最后发现用瓢泼还能勉强浇到点,于是很努力地用瓢泼。尽管浪费了些水,但这对女儿却是很好的锻炼。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也是该“偷懒”时就“偷懒”,女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女儿自己多动手。我很确信,这对女儿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2. 自由顺畅地表达情绪
自由顺畅地表达情绪是培养宝宝情绪能力的三条基本路径之一。它与滋长积极情绪、调节消极情绪一起,支撑起宝宝情绪能力的发展。妈妈宜常与宝宝谈论情绪,鼓励宝宝表达情绪。
“斑比很害怕。”“是哦,斑比看上去很紧张,它为什么害怕呢?”妈妈反问道。它妈妈不见了,它找不到妈妈了。”优优很认真地告诉妈妈。当斑比找到妈妈后,优优高兴地说:“看,斑比找到妈妈了,太开心了!”“是呀,它好开心呀,终于见到妈妈了。”……优优看《小鹿斑比》时,小鹿斑比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优优的情绪情感,优优妈妈也就着情节适时地和女儿聊着情绪的话题。
你会发现,和优优一样,宝宝的谈话多与情绪情感有关。在对话时,妈妈可适当重复跟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譬如,宝宝跟你说“妈妈,这只小猫好可爱啊”,妈妈可以回应
“是呀,真可爱”。
在现实生活中,母女间谈论情绪的机会似乎要比母子间更多一些。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排除与“男孩应勇敢坚强、较少表达情绪”的性别刻板印象有关。但事实恰恰相反,只有和男宝宝多谈论情绪,才能让其直面自己的情绪;只有直面自己的情绪时,情绪能力才能得到滋长。
针对男宝宝,在情绪调节手段上可有所不同,但不能压抑。男宝宝可使用些更具男子气概的发泄手段,如大声喊叫“我生气了”、捶打小沙包、勇敢果断地阻止对方的无理行为等等。
3.冷静对待小过失
“叫你好好拿稳,你看,摔碎了吧?”妈妈责怪起不小心摔碎了碗的宝宝来。宝宝本来就很不安了,见妈妈批评自己,忍不住哭了起来。“还哭,摔碎了碗你还哭!”妈妈仍不依不饶地继续说孩子。好心帮妈妈拿餐具的宝宝,因不小心摔碎了碗,结果弄得很难过。
若宝宝比较敏感,这种训斥或批评的方式会让他很紧张。而且,这种紧张感在下次拿碗时还可能会重新涌现出来,反而增加了再次发生摔碗的概率。“不说还好,越说越出事”就是源于此。
若妈妈换种方式,宝宝会更容易接受,效果也许会更好。“宝宝摔碎碗了是吗?”“妈妈看得出来,宝宝有点紧张,是吗?”“不要紧,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拿稳就可以了。”当宝宝平静下来,恢复常态后,妈妈可试着鼓励宝宝重新去拿一个碗:“你要不要再试一次,妈妈相信你能拿稳”。当宝宝稳稳当当将碗放置到餐桌上时,妈妈可夸奖宝宝:“宝宝拿得很稳,妈妈就知道宝宝能行。”若能这样,宝宝拿稳碗的成功体验将盖过摔碎碗的消极体验,日后摔碗的概率就会降低。
再举一个实例,在百货商场,一眨眼工夫,一直紧跟着妈妈的宝宝走散了,妈妈一下吓坏了。当隔壁商店的售货员将宝宝领到妈妈面前时,失态的妈妈忍不住大声训斥起早已吓得大哭的宝宝来:“叫你跟紧妈妈,怎么就不听,下次还想出来吗?”妈妈将宝宝一顿训斥后,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妈妈的愤怒、生气倒是发泄完了,但宝宝呢?
与妈妈走散后的宝宝,其害怕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妈妈,这个时候的他最需要的是安抚,然而迎接他的是训斥和责备,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温和一点的妈妈有时会采用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宝宝,其效果也不太理想,因为宝宝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还达不到,更何况此时的宝宝正处于消极情绪之中。
智慧妈妈会是这样的做法:蹲下来抱住宝宝,抚摸宝宝背脊来安慰他,让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见不到妈妈是不是很害怕呀?”“妈妈也很害怕,害怕宝宝走丢了。”“现在没事了,妈妈抱抱。”当宝宝情绪平静下来后,接着跟宝宝提要求:“以后要跟紧妈妈好吗?”得到宝宝肯定的答复后,妈妈可用“妈妈爱你”来回馈宝宝。说“妈妈爱你”很重要,它会让宝宝知道,即使自己犯了错误,妈妈依然不折不扣地爱着自己。
若妈妈见到宝宝时,自己也仍在消极情绪中,可在抱着宝宝的同时先自己做几次深呼吸,调整下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再做接下来的安抚动作。
宝宝犯下小错或遭遇挫折时,往往是其处理极端情绪、获取新认知、调整行为的好机会。若妈妈能合理地引导或协助宝宝处理,就能将这些看似“不好”的事情变成教育的黄金节点。
用训斥责怪的方式对待宝宝的小过失,会放大宝宝的内疚感。过多的内疚感会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很多人认为愤怒和生气是最负面的消极情绪,其实不然。在所有的消极情绪中,内疚是能量等级最高的消极情绪,远远大过愤怒和生气。它对人的负面影响也要超过愤怒和生气。
不能冷静对待宝宝的小过失,不仅带给宝宝内疚感,你很快会发现,为了逃避你的训斥责骂,月龄渐大的宝宝将会加速学会撒谎。
4.完整的苹果
妈妈心想宝宝吃不完一个苹果,于是将其分成两半,将其中一半递给宝宝。谁知宝宝哭闹起来,哭着喊着要吃原来的那整个苹果。不是宝宝贪多贪大,而是他觉得苹果必须是完整的。苹果被分成了两半,就不完整了,就不是好的苹果。不仅如此,给宝宝的纸不能有折痕,饼干不能有缺角,烤红薯必须是未破皮的,这时的他已进入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完整的东西才是完美的;孩子对完美的追求始于完整。我们应将整个苹果给宝宝,宝宝吃不完时,再用刀削削大人又可以吃了;将完整的烤红薯给宝宝,让宝宝自己动手剥皮;吃饼干时,请宝宝自己选择一块完整的饼干……我们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呵护宝宝对完整的追求。
但宝宝对完美的追求不止限于完整。小马桶里有一小根头发,宝宝就认为小马桶不干净,非得将头发弄走才肯坐上去便便;衣服上有一小点脏东西,宝宝就不乐意了,一定要干干净净的才愿意穿。诸如此类的情形,会发生在每个追求完美的孩子身上。
面对孩子的“吹毛求疵”,若不理解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情况,家长是很容易心烦的。更有家长将其视为宝宝的“坏脾气”所为,甚至担心宝宝日后会成长为一个性情苛刻的人。长久的教养实践证明,恰恰只有理解、呵护宝宝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让宝宝顺利地渡过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宝宝日后才可能成长为一个包容、开放、圆融的人。否则,日后那个喜欢钻牛角尖、苛刻的成人,内心依旧停留在那个幼稚的追求完美的幼童时代。
5.宝宝办事一二三
到本阶段末期时,已不是我们要求宝宝讲秩序了,而是宝宝要求我们遵守他的秩序。
除了要求环境有秩序外,宝宝现在连做事情也喜欢按着一定的程序来,不喜欢被打乱。譬如,回家时必须是宝宝开门,妈妈开了门宝宝就会哭闹,要求关上门重新开过;洗手时,必须由宝宝自己打开水龙头,之后再抹上香皂,若是妈妈打开了水龙头或是忘了抹香皂都不行。看见路上有垃圾,宝宝会主动将垃圾捡到垃圾桶中,因为在他们眼里,垃圾必须待在垃圾桶里。
在宝宝眼中,世界就是这样有序地存在着,事情也应有它固定的程序。对宝宝来说,秩序就是安全,秩序就是规范,秩序就是美,秩序就是内在的自由。当一切都是有条不紊时,宝宝就会心情愉悦地自由玩耍或探索学习;当秩序突然被打乱,宝宝就会感到恐惧和不安,就会哭闹直至秩序恢复。
面对宝宝对秩序近乎执拗的追求,妈妈、爸爸唯有顺应宝宝的需求,尽心呵护他们的秩序感。当不小心破坏了宝宝的秩序,请允许他以哭闹的形式将情绪释放出来,并帮助他恢复秩序。当宝宝的秩序感得到了很好的尊重与维护,自由自在与遵守规则会和谐统一地出现在孩子身上,就这一点,连很多成人都无法做到。
当顺利地渡过秩序敏感期后,随着大脑的进一步成熟和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宝宝自然会在秩序之外发现其他可能,发现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原来是那样的多元而立体。他们也会慢慢认知到,多元意味着有多种可能,立体意味着有多条路径。终于,那个“死脑筋”的孩子,又长大了。
6.打破砂锅问到底
好奇心更盛、思考力更强,这个时候的宝宝有无数个“是什么、为什么”,直到把你问到山穷水尽。
回答宝宝的问题,宜遵循形象易懂而又不失科学的原则。“打气筒为什么能打气?”豆豆问妈妈。妈妈指着打气筒对豆豆说:“这是打气筒的小肚子,里面有很多空气,打气筒用力一吹,就把肚子里的空气吹到轮胎的肚子了。”见到小草,豆豆又问妈妈:“小草怎么是绿色的?”“因为小草喜欢绿色,就把自己打扮成绿色的。”妈妈回答豆豆。“树叶也喜欢绿色吗?”“你说对了,树叶也喜欢绿色。”“它们都喜欢绿色,你喜欢什么颜色呢?”……面对豆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豆豆妈妈总是很耐心、很认真地回答他。但和其他妈妈一样,无论豆豆妈妈多努力,总还是有被豆豆问倒的时候。
妞妞一家人外出郊游。坐上车后,爸爸发动了发动机热下车,妞妞见爸爸迟迟不开动车,就问:“爸爸,你怎么还不开车呢?”“汽车刚刚起床,它也要像妞妞一样再躺一小会儿,伸伸懒腰后再走。”爸爸回答道。到加油站后,妞妞又问爸爸:“爸爸,汽车为什么要加油呢?”“因为汽车饿了,要吃东西了,它要吃饱肚子才有力气跑。”爸爸回答。“那它为什么不吃饭,要吃油呢?”“因为汽车最喜欢喝油了,就像妞妞最喜欢喝奶一样,它觉得汽油好好喝的。”“那它为什么不自己吃,要叔叔喂呢?”“因为汽车没有手啊,只好请加油站的叔叔帮忙喂给它吃。”“妞妞自己有手,可以自己吃饭对吗?”……妞妞一路上不停地问着,看到什么就问什么。爸爸不时被妞妞稀奇古怪的问题问住了,招架不住时不得不请妞妞妈妈帮忙。
面对宝宝无穷无尽的问题,有些黔驴技穷的家长忍不住就会瞎编起来,心想“小娃娃嘛,对付过去就行了”。然而,你那不确定的语气、不连贯的话、不诚恳的态度都会出卖你,如果让孩子觉得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是不诚恳的,对自己敷衍了事,其负面示范效应可想而知。而且,宝宝一个接一个的“为什么”中,蕴藏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而瞎编的东西往往没什么逻辑性,这对孩子的逻辑思考也会形成干扰。回答孩子,忌讳瞎编。
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不妨如实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真正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是“宝宝的问题问倒妈妈了,让妈妈好好思考一下再回答你可以吗”,抑或邀请宝宝一起找找答案。优良品格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应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点滴做起,着手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优良品格。
相比妈妈形象感性的回答,爸爸的回答也许更客观、知识面也涉及更广。爸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回答,往往能让宝宝接触到迥异于妈妈的认知。
7.不受打扰的观察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一个人趴在农村老家的小溪旁,呆呆地看小溪里清澈的溪水、随水摆动的水草以及惬意地游来游去的小鱼,忘了时间的存在,也忘了世界的存在,直到妈妈喊回家吃饭的声音才把我从沉静的观察中拽回来……已是多么久远的记忆啊,连小溪都已变了模样,如今回忆起来却仍是那么清晰、那么美好。因为一个人,因为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记忆是如此完整,也如此深刻。
一条毛毛虫在树叶上爬行,宝宝一动不动地盯着看,静静地观察它很长时间。就在一动不动间,宝宝的专注力、观察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滋长。妈妈可站在宝宝几米开外的地方,静静守候着宝宝的观察,不打断、不干扰。
只有当宝宝向你询问或与你互动时,妈妈可适时提问,如“毛毛虫要去哪里呀,会不会要回家了呢?”这时宝宝也许会联想到“毛毛虫的家在哪里啊?家里会不会也有毛毛虫爸爸、毛毛虫妈妈在等着它呢?”在你提问的引导下,孩子的想象力或许会伸展到很远的地方。
观察力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一项间接的、综合的思考能力,在宝宝的认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多为宝宝提供观察的机会,培养其勤思考、善观察的好习惯。
8.容易走偏的乖孩子
虽然每个宝宝的天赋秉性都不一样,但宝宝气质的某些方面仍可以有效地归为一类,形成更广泛的气质类型。有儿童心理学家根据宝宝的不同气质类型,将宝宝分成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以及没有明显类别特征的独特类型。
容易型宝宝大多性情随和、乐观快乐,生活比较规律,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部分育儿专家将这部分宝宝称为天使型宝宝。容易型宝宝备受大人的喜爱,是大人眼中的乖宝宝。然而,正是这些曾经引以为豪的乖孩子,他们中间的部分人,长大后却成了碌碌无为的平庸人。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容易型宝宝性情随和,比较容易听从大人的话,适应能力又强,很让父母省心,结果反而容易被父母忽视。对他们的需求,父母表现得不那么敏感,给予的关注也不如其他类型的宝宝多。宝宝的需求得不到敏感回应和满足,对宝宝的自我认知以及自尊自信的形成有负面影响。也正因为他们容易听从大人的话,大人有意无意间会对他们进行操控。大人很容易就随意地打断容易型宝宝的玩耍,指使容易型宝宝按照自己的意图干这干那。这些都会对宝宝自我意志的形成以及独立性的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反观困难型的宝宝,他们对环境比较敏感、爱哭闹、喜发脾气,但意志也较坚定,不容易被改变。当家长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会用哭闹和发脾气来抗议,而不会像容易型宝宝那样就此作罢。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因为他们的哭闹,父母不得不更多地关注他们,更多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正常的需求。困难型宝宝也会更强烈地捍卫自己的意志,不惜反抗父母,这对意志力的增长也是有帮助的。(当然,面对宝宝的哭闹不能一味地妥协,否则就是在强化宝宝的哭闹,因为他发现哭闹是很有效的达成目的的方式。家长应有更多的耐心,引导宝宝将需求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哭闹。)
迟缓型宝宝虽不如容易型宝宝活跃,对新事物的适应也相对较缓慢,但性情也多比较温和,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乖孩子类型。若家里养育了一个快乐可爱的容易型宝宝或温和的迟缓型宝宝,应该是件很轻松快乐的事情。但千万不要因此怠慢了他们,让他们成了发展道路走偏失的乖孩子。妈妈、爸爸应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敏感回应宝宝的需求,鼓励宝宝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尽量顺应宝宝的意志,给宝宝很好的成长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