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南饶北季”文化巨擘合璧题签的个人著作,是学术界**部全面研究评价冯至的学术专著。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南饶北季”文化巨擘合璧题签的个人著作,作者蒋勤国认真地研究和考察了冯至七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以自己敏感的心去体味、触摸冯至作品的灵魂;同时,作者思维敏捷,对冯至作品有深切的感悟、独特的见解、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通过优美的文笔将冯至为人为文的品德、襟怀和风格基本体现了出来。本书激情盈溢、获传主首肯、在某些方面填补了冯至研究的空白,是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研究评价冯至的学术专著。
|
關於作者: |
蒋勤国,1964年10月生,山西河东人。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6年7月至1993年2月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文艺评论和美学研究,对现代作家作品研究着力尤多。1993年3月调入广东省惠州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大学后期开始发表文艺评论。先后在省及国家级报刊发表文艺评论和美学研究论文40余万字,另完成《何其芳评传》、《李健吾评传》。关于何其芳、冯至、李健吾、卞之琳等作家的研究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得到前辈学者、作家萧乾、唐弢、柯灵、蹇先艾、唐湜及冯至、卞之琳本人的称许和肯定。发表新闻作品50余万字,散文随笔I0余万字。采写的新闻作品、文学评论、散文、新闻论文先后获得过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铜奖、广东省新闻奖三等奖、广东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优秀论文奖、广东省优秀新闻论文奖等。新闻作品集《惠州侧影》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
|
目錄:
|
目 录
序 韩耀成001
引言 001
第一章忧郁孤寂的童年 007
第二章思想和文学的启蒙 011
一、崭新的思想天地 011
二、沐浴着“五四”的春风 013
三、诗的启蒙和新诗创作的真正开端 017
第三章含英咀华的大学时代 021
一、遨游在中西文学的海洋里 021
二、从“浅草”到“沉钟” 026
三、聆听鲁迅的教诲 032
第四章文学生活的第一个丰收期 037
一、幽婉动人的《昨日之歌》 037
二、别具特色的梦幻剧 054
三、现代小说的探索者 058
第五章走向现实的足迹
——《北游及其他》 067
第六章“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081
第七章留学德国,摄取异域的营养 103
第八章由沉思而歌唱由激愤而抨击 119
一、中西诗学的融合
——《十四行集》 123
二、历史讽喻小说《伍子胥》 157
三、从寄情山水到驱遣愤怒
——《山水》及杂文 168
第九章在新天地里放歌 187
一、唱给新生活的颂歌
——《西郊集》及《十年诗抄》 187
二、散文游记及其他 194
第十章学术领域建树多 197
一、杜甫研究开新天 197
二、海涅研究及其他 211
第十一章“人间重晚晴” 215
一、暮年迎来“返青春” 215
二、立论坚实、深刻的学术论著
——《论歌德》 222
三、作为诗论家的冯至 235
四、沉思世事立斜阳
——晚年的散文和诗歌创作 240
结束语 257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目录 261
冯至先生致作者信 265
冯至夫人姚可昆致作者信 281
冯至年谱 283
冯至著译年表 301
后记 323
再版后记 329
|
內容試閱:
|
任何一个为历史长河的奔流贡献过智慧和心血的人,都终究不会被历史所遗忘。在经历了多年的寂寞、冷落之后,历史已将全面、科学地评价冯至及其多方面文学、学术成就的课题,提到了人们面前。
冯至的文学活动以诗为起点,始于二十年代初。八十年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愈来愈清楚地发现冯至的价值和影响,也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他的这种价值和影响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也正是从这种发现和认识开始,冯至便超越国界,走向世界,为越来越多不同国籍的读者与研究者所欣赏和关注。在国外,冯至在西方、尤其是德语文学国家享有崇高的声誉,他被授予各项国家、政府级大奖,并被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国家科学院聘为院士、通讯院士。在国内,冯至研究也打破了近三十年的冷寂局面。在中外文学研究者不同的评判、阐发和论证面前,冯至与众不同、非同一般的价值正在一步步凸显出来。
历史要求研究工作者面对全部有关的材料,实事求是地把握和客观、公正地评价冯至。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缘,但我们没有任何踌躇满志的理由。我们在比我们之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具备更为优越的处境和更为深广的视野,面对冯至七十余年的文学生涯,面对它已具有的完全而丰满的质与量的规定性,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对冯至的文学、学术建树做出冷静的审视和判断。
任何研究对象的确立,都有它特定的要求和前提。文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也不能例外。冯至不是那种文学潮头上的弄潮儿,但是,文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不能也不应该以此为标准,否则,文学史的园地该是何等冷清、单调。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在文学的历史进程中,为文学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他人未曾提供的新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并因之发生相应的影响与作用的文学家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冯至正是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成就和不可忽视的影响的人物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的。
是的,冯至以自己特有的声音、方式和影响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他的心血浇灌和哺育了几代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的后来人。这,就使冯至具有了相当的典型性,而且这种典型性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它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是不能忽视更无法忽视的。
遗憾的是,这种价值长期以来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理解和评价,甚至反而使冯至一直几乎被相当多的文学研究者“自觉”地忽视。这是很不公平,也是很不公正的。回顾那个以作家的政治态度、政治倾向等政治面貌为惟一标准取舍作品、评判高下的时代,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现象。毕竟,任何研究者都难以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附加给他的特殊的历史规定性。但是,可以理解并不意味着可以对之视而不见,或轻轻绕过。我们必须廓清导致这种不公正的种种迷雾。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作家不是政治家,不能把作家的政治面貌和世界观作为作家研究的主要方面。毫无疑问,人们有充分的权利要求作家具有进步的乃至革命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与时代、人民一道前进,但任何人也不能企求作家在政治生活中建功立业,更无权要求作家具有与政治家一样的思想认识和水准。作家,理应以作家的角色,以他的更多地凝注了个性和情感的作品,面对他所生活的社会和时代。而作家作品的风貌是由个人特定的生活经历、环境、襟怀、气质、品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因此,既不能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抽象的标准尺度来判断作家作品,也不能用对作家政治面貌的认识来代替对作家作品的价值判定。冯至在几十年间所受到的冷遇,上述两种因素可以说兼而有之。现在,历史前进的脚步和学术进步的步伐已经否定并抛却了这两种因素的片面性,我们理当用合乎科学的历史的美学的尺度来进行我们的考察,然后在把握与判断中凸现冯至独特的品格。
以诗歌、散文创作和学术研究为重镇,涉足多方面的文学领域且各有所独创,有所建树,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是冯至独特品格的显著表现。冯至是现代文坛上难得的为数不多的多面手之一。他首先是以诗人的身份获得自己的文学声誉的。他是中国现代新诗园地抒情诗一支的杰出代表,从早期浪漫性抒情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到后来的《十四行集》的哲理化抒情,冯至为中国新诗提供了他人较少甚至不曾提供的境界和风格。他二十年代的叙事诗独具风范,在现代叙事诗发展史上自有一席之地。朱自清称冯至的叙事诗“堪称独步”[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著名文学史家王瑶誉之为“尤称独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第9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1月修订版。
]。鲁迅称誉他为现代“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他是优秀的散文家,《山水》等抒情散文意境含蓄,讲究神韵,耐人寻味,是现代散文领域美文的典范之一。他的杂文富蕴学识和智慧,析理入微,舒徐有致,在杂文园地自成一格。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探索者,二十年代融会了现代手法的小说《仲尼之将丧》《蝉与晚祷》等曾获鲁迅先生的欣赏,称之为“幽婉的名篇”[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四十年代的中篇历史讽喻小说《伍子胥》颇有意境,蕴含存在主义哲学的深意,是现代抒情小说中难得的集哲理与抒情于一身的佳作。他是中国现代诗体剧的开创者之一,《河上》等具有浪漫和幻想色彩的梦幻剧是中国现代剧作园地别具风味的作品。他是国内知名的杜甫研究专家,1952年出版的《杜甫传》是国内外第一本杜甫文学传记,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诗人研究路数(考据、注释、欣赏),开启了诗人研究的新路径,不仅代表着建国初我国杜甫研究的最高水平,迄今仍是这一领域的力作之一。他是国内外著名的德语文学翻译家和研究专家,如同人们提到巴尔扎克总要提到傅雷,提到莫里哀总要提到李健吾一样,人们提起海涅、歌德、里尔克等德语大诗人,不能不提到冯至。他是文学教育家,长期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并多年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语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工作者。我国的德语文学研究能有今天的成就和水平,离不开冯至的教诲、指导和鼓励以及他本人的耕耘和收获。他多年担任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规模、方向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付出了大量心血。七十多年中,冯至以多方面的文学工作和成就在文学史上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冯至是诗人,他把抒情诗人的性情、敏感与诗笔贯穿到了他全部的文学活动中。这是冯至独特品格的又一显著特征。他的散文含蓄生动,梦幻剧想象丰富,小说诗意盎然,学术论著深入浅出,娓娓动人,实际上与他的抒情诗一脉相通。他是诗人,不仅写诗、译诗,而且研究诗,对诗发表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是颇有影响的诗论家。他研究的对象歌德、海涅、里尔克以及杜甫莫不是诗人,以诗人研究诗人,更能深入堂奥,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更能启人心智。抒情诗人不仅是其表,更是其里,正是这种气质规范并形成了冯至作为散文家、小说家、翻译家和诗人型学者的独有风貌。而我们以此去理解他,也更易于接近真实和把握其精髓。
在继承和保持中国文学艺术传统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姿态广采博取,实行“拿来主义”,显示出中国民族文学风格的承继与借鉴西方文学艺术精华的多样性的统一,成为冯至独特品格的又一重要内容。冯至从来没有把自己局限或束缚于历史已经形成的某些模式之内,而是根据抒情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自觉地汲取一切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艺术题材、体裁、形式、表现手法等。他在许多回顾、总结自己创作的文章中,一再申明自己的创作所承受的多方面的影响。中国古代的《诗经》《庄子》《韩非子》、汉魏乐府、魏晋文学、唐诗、宋词,古代作家诗人如庄子、孟子、屈原、嵇康、陶渊明、杜甫、李商隐、秦少游等,现代作家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外国文学方面如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蒂克、艾沁多尔夫、荷尔德林、海涅等,诗人作家克莱斯特、歌德、盖欧尔格、里尔克、茨威格,德国文学之外有罗曼·罗兰、陀斯妥耶夫斯基、兰姆等,乃至尼采、克尔恺郭尔、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家都曾对他有所滋养。但冯至始终是以表现自己的民族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吸收古代、现代和外民族的文学艺术营养的。看得既多且杂,就很难接受某种专门的影响,至多也可以说是总的影响,这帮助他从多方面着手,圆满地表达他所要表达的内容。他放眼拿来,一切皆融化在他的血肉里。坚守在民族文学的根基上,不仅使他的创作表现的是中国的现实、中国人的思想和感情,而且他在表现时追求含蓄,追求韵味之致,味外之旨,以此为基点形成他自己的抒情风格。鲁迅当年誉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并不是偶然的。这样,冯至的学术研究也因之一方面具有浓厚的艺术化色彩,另一方面也具有了博通古今、融会中西的品格。这在现代乃至当代学术史上都是不多见因而也更为难得的。
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严于律己,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探索,是冯至文学生命活动中最执著、坚韧的动力。冯至所有的创作都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即使那些艺术上不很成功的作品也是真诚的产物。他不敷衍,不作伪,在缺乏或没有感受时从不勉强自己去硬写。以诗创作为例,七十年间四段曲,他四个阶段的诗作都是情动于衷、缘情而发的,他自己就公开声明:“我是有诗时便写,没有诗时便不写。”[刘士杰《诗人冯至》,《文艺报》1983年第4期。
]这自白也适用于他全部的文学创作包括学术活动。他在诗与抒情散文中探索绘画或雕塑样的风格并获得极大的成功,使《十四行集》和《山水》成为现代诗歌与散文园地上闪烁光彩的艺术奇葩。他追求文字的暗示性、音乐性及抒写情思的表现力,在口语的基础上予以加工、提炼,在诗行及诗节间试用跨句,在强化汉语言的弹性和韧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冯至在文学的形式、风格、语言等方面的种种试验与探索,并不都是成功的,但它无疑会给后来的人们以有益的启迪。
综上所述,冯至以创作、翻译、学术研究及其价值与影响所凸现出来的独特品格,使他当之无愧地置身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学术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的诗人、出色的散文家、翻译家、文学教育家和优秀的学者之列。在冯至的价值尚未为人们普遍认识并得到充分肯定的今天,这一结论是我们根据有关冯至的全部材料,进行认真的、审慎的、科学的考察之后最终认定的。毫无疑问,这里的简述仅仅只是一个轮廓。后面,我们将展开详尽的阐述与论证。
我们将以时间为顺序,从冯至的生活道路出发,联系他的人生观、艺术观的发展评价他诗歌、散文、小说、梦幻剧、文学翻译乃至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的创造,全面地提出我们的论据。
冯至的创作和学术论著让人喜爱,令人敬重,它告诉我们他是诗人,是艺术家,是学者。而他的有关序跋、文学回忆录和书信,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情思深挚的人,文如其人,是另一种风格,一种不加修饰的笔墨。他的深挚的情绪,他的思想,他艺术的理论,他创作的缘由与动因,他接受的营养,他美学的理想,大都放在这里。知其人而论其世,因此我们立论的根据,几乎完全用的是他自己,我们的论断,大部分站在他的性情上。这可能是取巧的办法,却也是最可靠最稳妥的办法。甘苦得失寸心知,没有比作家艺术家个人的自白、解释和说明更具说服力的了。
冯至是学贯中西的诗人、学者。沿波讨源,我们将在中西文学交叉的坐标系上考察冯至的承受、弃取、融汇,并在这种考察中探析冯至的创造性、独特性及其意义。
以此为基点,我将开始那通向一个博大浩瀚的灵魂和丰富深邃的艺术世界的艰难而充满发现者的欢乐的跋涉历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