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編輯推薦:
《理性的繁荣》是作者**力作!
超级畅销书《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作者时寒冰、《人人都爱经济学》作者王福重、著名经济学者、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张捷、《金融时报》、《科克斯书评》倾力推荐!
观点较为新颖。时下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遭到外国学者与媒体的热议,较为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新兴经济体)威胁论”与“西方衰落论”,认为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西方就一定会衰落。《理性的繁荣》以丰富的数据及严谨的逻辑,从金融、人才、居住环境等等方面辩驳了这个命题,认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会带来全球性的繁荣,有力反击了“中国威胁论”论调。
现实的借鉴意义。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在提出了除GDP以外,更应该关注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环境等等方面的改善。这种理性的观点对时下牺牲环境换取GDP高速增长的中国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谁搅动了世界》
2022,中国能否位居世界**?金融危机、债务赤字、高福利开支,西方疲软态势尽显新兴市场强势崛起,中国能否迎头赶上,取而代之?经济失衡、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中国如何应对挑战?衰落美国VS新兴中国,大国PK战到底谁能胜出?
英
內容簡介:
《理性的繁荣》
★成为最大经济体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西方认为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并不构成威胁的理由是什么?
★为何说人口寿命、教育状况、假期长度、幸福指数、创新能力以及全面发展综合提升比单纯的GDP增长更重要?
西方所谓的衰落只是相对于新崛起的国家。如今,衡量国家地位的方法今非昔比,中国该如何应对?评估国民幸福指数的指标也完全不同了,我们又该怎样调整?基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知名经济学家查尔斯肯尼认为,生活在一个更加繁荣的世界,好处比比皆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多更好的选择;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其他国家的新发明和产品。
忘掉GDP规模和全球经济排名,快速调整自己在多极化世界中的角色,以获得更多利益,这才是理性繁荣之道。《理性的繁荣》用全新的视角指出了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东西方国家的未来充满乐观。
《谁搅动了世界》
高盛预言能否成为现实?
“中国模式”延续奇迹究竟还有多少障碍?
新兴市场国家到底将重塑整个世界,抑或只是让世界轻轻一震?
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
在这之后,新兴市场国家开始了奇迹般的崛起之旅。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后,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的新兴市场货币指数却持续上涨,投资者显然正在被新兴市场国家的强劲增长前景所吸引。
作为定期为《金融时报》撰写专栏的经济学家,瑞银投资银行高级经济顾问乔治马格努斯于2011年出版的新作《谁搅动了世界》为我们彻底解剖了一次新兴市场国家的现状与未来,并特别解读了围绕在中国周围的诸多疑问。作者告诉我们,未来十年,面对经济失衡、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与技术创新难题,“中国模式”靠什么才能走得更远。
高盛的预言似乎正在现实。面对遭遇经济困境的美国与西方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到底将重新塑造整个世界,抑或只是让世界轻轻一震而已?翻开《谁搅动了世界》,你将找到答案。
破解新兴市场崛起迷雾详陈诸国经济运程百态。
關於作者:
《理性的繁荣》
查尔斯肯尼(Charles Kenny)
★“富有全球情怀的经济学家”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
★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
查尔斯肯尼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与互联网专家。他的研究课题集中于经济增长背后的原因;经济增长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如幸福感、更广泛发展、信息鸿沟等;他同时也是《金融时报》和《外交政策》等主流媒体的专栏作家与编辑。
在查尔斯肯尼的家族中,有两代人是在跨洲际婚姻的结合中出生,他本人也因工作关系长期奔走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因而对“新兴国家将为西方带来二次繁荣”的课题深有体会,也为中国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振聋发聩的见解。
《谁搅动了世界》
乔治马格努斯
◎瑞银投资银行高级经济顾问
◎最早预测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专业人士之一
乔治马格努斯是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在伦敦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此后同时在伦敦皇家理工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经济学。1987年至1995年,马格努斯一直担任华宝银行首席经济学家。1997年,马格努斯成为瑞银投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而从2004年至今,他则一直担任该银行的高级经济顾问。
同时,马格努斯也是一位国际知名评论家。长期以来,他一直为《金融时报》定期撰写专栏文章。他被公认为最早预测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业内人士之一。2008年,他的第一本书《老龄化时代:人口特征如何改变全球经济和我们的世界》出版。
目錄 :
《理性的繁荣》
目录
前言新兴国家的崛起会是西方经济复兴的契机吗?
第1章相对衰退,绝对增长
失去一个帝国,找到一个新角色
在跌出绝对产出排行榜后,美国该如何应对新的现实、如何与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家积极互动?是沉迷于西方世界所面临的风险之中,还是欣然接受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中国“狼来了”,美国怎么办?
揭穿衰退论者的四个不光彩谎言
“全球漂一族”的黄金时代
第2章西方衰落,事实还是假象?
财富根基:好制度胜过好运气
为何资质相似,从事同样工作的人在美国的收入要比印度高很多?穷人为何贫穷?是因为从未获得过脱贫致富的机会吗?还是他们根本没有脱贫致富的动力?
美国的好日子真的到头了?
跳跃的中国龙和印度象
财富由地理决定,更由人决定
亚洲世纪到来是必然的吗?
第3章中国世纪,美国为何仍有优势?
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好
如果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将会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西方富国带来怎样的投资机会?为何说更广泛地提升生活质量比获得全球经济和军事的领导地位更重要?
加速增长的富国存在吗?
评判大国地位的新尺度
经济规模等于生活质量吗?
中国经济越强,西方机遇越多
第4章日益增强的全球经济纽带
未来比预期的要光明得多
中国制造业增加一个岗位真的就意味美国会失去同样一个岗位吗?如果新兴国家将其高质量的教育转化成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如果孟买和上海将硅谷甩到身后,西方又该如何应对?
东方的繁荣,欧美应“期盼”?
来自新兴国家海外投资的商机
“土豪”挽救了美国经济?
中国,未来的创新之国
全球的价值观也在“趋同”?
两个有麦当劳的国家不会开战
第5章资源和环境:人类繁荣的潜在障碍
财富的增加会毁灭地球吗?
下一个10年,全世界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是否会消耗殆尽?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某个角落又在采用水力压裂法开采石油,或者印度又开间了一家汽车工厂,就会导致气候灾难频发?
破解资源诅咒的假说
饥荒不再是头号“人类杀手”
温室气体:全球经济的严重威胁
低碳经济是气候剧变的救星?
第6章愚蠢的堡垒心态
西方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新兴国家
如果大量人口从贫穷国家涌向富裕国家,会导致这些富裕国家变穷吗?如果不是外来竞争或移民抢走了欧美人的工作,那么谁才是抢走他们工作的人呢?
孤立主义:应对衰退的馊主意
移民会“吸干”美国的财富吗?
劳民伤财的安保升级举措
谁抢走了欧美人的饭碗?
第7章新兴经济体带来的超级红利
全球性“游民”正在兴起
随着发展中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健康水平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稳定和民主,人们在决定求学、赚钱和生活地点方面的选择面也越来越宽广。
“黄金理想国”外还有更好风景?
北大领跑低成本的优质教育
饭前便后洗手,每年挽救140万生命
享受廉价的高品质生活
第8章商品、金钱和人口全球化的主要推力
触手可及的全球一体化好处
美国贸易政策已经被好莱坞、底特律以及农业和烟草公司的特殊利益集团绑架了吗?为何说知识产权的垄断与阻碍移民将延迟西方经济复苏的进程?
垄断知识产权有弊端
中兴、华为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吗?
排斥移民的移民之国
“富布莱特计划”
医疗旅游:一个有利可图的领域
第9章多边主义:可持续增长和稳定的切实途径
担负起全球共同进步的责任
强大的国际货币组织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怎样的好处?如何在不增加援助预算的情况下,改善更多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慷慨”的多边政策
谁操纵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碳排放,更多责任在西方
仅靠援助资金能解决贫困问题吗?
第10章理性繁荣:从全球进步中获得更多幸福
生活质量才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过去数十年来,为何有些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在发展,而另一些城市却走向没落?为什么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才是西方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繁荣的秘密
移民限制与经济活力呈正相关
“山巅上的光辉之城”
结束语走向一个更加繁荣的未来
《谁搅动了世界》
目录
编者的话
《金融时报》推荐被搅动的世界并未因此而动摇
序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1
金融危机未必是坏事9
新兴者将重塑世界还是昙花一现?11
第1章探寻崛起之谜17
今天,新兴市场国家们纷纷崛起,尤其以中国的崛起最为世人瞩目。这一切是在因循天道有常的历史规律,还是另有原因呢?未来10年,“中国模式”的奇迹还能继续吗?
尘封的光荣史19
亚洲巨龙为何丧失经济优势?21
欧洲的繁荣是抢来的?26
技术创新,中国关键缺哪环?27
未来10年,“中国模式”靠什么走得更远?30
第2章崛起者的真容37
新兴者争相崛起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在全球化日益深入与利益冲突频发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到底能走多远呢?
新兴者简史41
全球化:新兴者的蜜糖还是砒霜?44
世界级企业:新兴者的崛起助推器47
人口红利:新兴者的新驱动力50
新兴者真的有那么强大么?53
新兴者到底能走多远?60
第3章金融危机的启示63
到底谁该来为金融危机买单?危机过后,新兴市场国家为何能够一跃成为全球经济的债权人?而我们又能从这场危机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次贷风暴:繁荣终结者66
全盘崩溃的“明斯基时刻”69
谁应该来为这场危机买单?71
非理性繁荣背后的真相73
新兴者如何成为全球经济债权人?77
我们从金融危机中学到什么?81
第4章一触即发的游资87
回顾历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机,虽然表象不同,但诱因似乎都是一样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资本流动性日益增强的今天,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个难题呢?
暗流涌动的全球贸易失衡90
不同的危机现象,相同的危机诱因93
拷问中国的高外汇储备100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民币104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变局?107
第5章后危机时代的困局111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困局,新兴市场国家似乎又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印度能否成为“亚洲的美国”呢?新兴者们能否打破历史的魔咒?
信贷潮和投资潮的背后113
中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117
新兴者经济发展趋势的独特性120
印度会成为“亚洲的美国”吗?127
中国再均衡面临的挑战131
中国是否已到了“刘易斯拐点”?138
如何再造“中国模式”神话?142
第6章“老而愈智”的挑战145
在当今世界,人口优势与技术创新显然是评估一个强大国家的实力标杆。因此,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应该如何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与技术创新的挑战呢?
人口因素的重要性150
打破“马尔萨斯触点”的诅咒151
老龄化阴影笼罩全球156
中国人口结构承受的三重打击158
印度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163
得技术者才能得未来?168
谁是真正的全球科技霸主?174
亚洲科技巨龙如何真正腾飞?179
第7章气候变化的难题183
面对各种扑朔迷离的“气候灾变论”,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新兴者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呢?这个死结真的无法解开吗?
解开全球变暖与经济增长的死结186
言过其实的气候恐怖论?190
为什么气候难题如此棘手?191
我们身处于怎样的现实之中?194
危在旦夕的生命甘露196
如何应对无法预测的灾难引爆点?201
第8章未来崛起之路211
纵观世界历史,真正的强国总是离不开地缘、法治及完善制度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崛起还是衰落的定论是否为时尚?对于新兴者而言,是否有比称霸世界更为重要的东西呢?
中国,下一个归来的王者?213
为什么说真正的强国离不开法治?216
“被衰落”的美国从未被超越218
难以预测的中美关系222
被搅动的世界将通往何处?226
全球经济稳定之源,还是震荡之本?235
致谢239
內容試閱 :
《理性的繁荣》
衰弱的增长与真实的富强
时寒冰著名财经评论家
近年来,有关美国衰落与新兴经济体崛起的话题,一直讨论热烈。在许多人看来,美国衰落,把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拱手相让,由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取而代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查尔斯肯尼却提出了对我们特别具有冲击力的观点: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真的那么重要吗?地理优势已经不再是评判大国地位的标准,实物商品和土地的评判标准也早已过时。时至今日,金融、科技和服务才是评判全球大国的尺度。对国民生活质量不闻不问,只将总产值作为衡量国家地位的指标是20世纪的典型做法。
如果对照新的评判尺度,我们会发现,在金融、科技和服务等方面,美国的优势地位是如此明显,新兴经济体根本无法撼动。在表面衰落的背后,隐藏着的依然是一个富强的大国,而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虽然很快,但以牺牲环境、消耗资源甚至以牺牲民众幸福为代价。在这样的高增长背后,隐藏的是虚弱的真实。
金融的重要性,在当今这个时代无可替代,而美国无疑是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者,这种优势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基于传统地缘理论指导的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它却在石油、金融博弈中一败涂地。以传统标准衡量的大国,在强大的金融博弈面前,也显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这个案例清晰地说明了一切。
美国良好的生态环境、国民的幸福指数,都是单纯追求GDP总量的新兴经济体难望其项背的。在查尔斯肯尼看来,美国的相对衰落,并不掩盖其绝对增长的事实。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认为,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的美国,会变得更加强大。
对于一个锐意进取的新兴国家而言,看到对手的优点去学习、赶上,要比总盯着对手的缺点去嘲讽有意义得多。难能可贵的是,在查尔斯肯尼的书中,包含着一种博大的胸怀。他认为,西方不应该担忧所谓的“中国威胁”,而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接纳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西方国家应该欢迎非西方国家崛起,因为这不仅能使动乱或战争爆发概率的下降,还使西方国家在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风险大为减少。西方“每个人都应该为新兴经济体为他们带来的重大机遇而庆幸,特别是生活在新兴国家的人们,他们将拥有更大的优势”。
查尔斯肯尼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着严谨的逻辑:世界各国的发展并非零和游戏,那种认为新兴经济体崛起美国就一定会衰落的观点是错误的。世界各国可以一起发展,共同走向繁荣。
这种观点对那些思维僵化而顽固的西方人而言,所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查尔斯肯尼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查尔斯肯尼也特别提到了中国和中国的企业。他对美国“终止任何与华为、中兴通讯相关的兼并、收购或合并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理由是:其一,这两家公司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其二,增加了美国的就业。以华为为例,它在美国的14个办事处共雇佣了1 700名员工,还向美国的公司采购了价值66亿美元的零部件,而华为在美国的销售额仅为13亿美元。这种完全基于事实的观点,比基于情绪化的表述,显然更有说服力。
查尔斯肯尼认为,不应该为中国的崛起而担忧,将中国视为苏联的后继者和美国的劲敌,在军事、外交和经济方面对其实施强大的大规模遏制政策,只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中国越认同其在全球一体化中的经济大国身份,对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机遇就越有利。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查尔斯肯尼属于非常客观的经济学家。客观代表着一种高度,一种情怀。查尔斯肯尼绝非站在一国的狭隘立场上去看问题,而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使得他的观点显得新颖、别致而有震撼力。
也正在基于这种全球化的高度,查尔斯肯尼强烈呼吁,“西方国家应该为大气中所含的大部分温室气体负责,他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富裕人口,而且还在以不可持续的方式继续消耗地球资源。负起责任将会让西方国家的国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如果西方国家选择推卸这一责任,他们的生活质量就更不可能达到这一水平”。
查尔斯肯尼对中国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警示,他指出,“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决策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但他同时指出,“我们应该通力合作,带着紧迫感和决心去应对这些问题。西方决不可将发展中国家持续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视为威胁。相反,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西方国家应该尽一切努力去培育和支持发展中国家”。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是,自己的问题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解决,才能真正做到治本。
近年来,中国出版界引进的外版书籍越来越多,这为国人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呈现出鱼目混珠的现象,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书也流入中国,也因此,笔者拒绝了许多为新书作序的邀请。笔者认为,评判一本书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两点:其一,观点是否新颖、独立。其二,论述是否严谨、完整。以此来衡量,《理性的繁荣》无疑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是为序。
第6章愚蠢的堡垒心态:西方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新兴国家
如果大量人口从贫穷国家涌向富裕国家,会导致这些富裕国家变穷吗?如果不是外来竞争或移民抢走了欧美人的工作,那么谁才是抢走他们工作的人呢?
横跨新泽西州特伦顿市德拉瓦河的大桥上有一幅巨型横幅,上面写着“特伦顿制造,全世界都需要”(TRENTON MAKES,THE WORLD TAKES)。这幅标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那时的特伦顿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为了适应威廉塔夫脱总统(William Taft)那重达350磅的身躯,特伦顿甚至还为其专门打造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浴缸。但时至今日,这座城市的制造业早已荣光不再。虽然州政府公布的就业率有所上升,但该市的人口却比1950年的巅峰期减少了近13。与美国其他许多地方一样,如今特伦顿的就业主要由服务业支撑。过去特伦顿生产的钢索、农具、床垫和手表,现在基本都要依赖进口,特伦顿自身的制造业几乎已然消失殆尽。那么,可以通过封锁贸易来重现特伦顿昔日的经济活力,强制其恢复手表和农具生产吗?如果说不断涌入的拉丁裔人口是该市的问题所在,那么能够采取更加强硬的边境管制措施来恢复特伦顿的往日荣光吗?
孤立主义:应对衰退的馊主意
对有些人来说,孤立主义似乎是应对相对经济衰退的最好办法。为达到阻碍国际间金融流动的目的,美国可以向其南部边境再派驻数千名国民警卫队员,还可以提升关税、实行新的商品配额或出台更多的规则和惩罚性税收。美国运输安全局可以将本就不太舒适的国际航空旅行体验变得更加糟糕。如此一来,美国就没必要去应对什么更加富裕的新世界了。或许作为一种附带的好处,我们还可以略微延缓非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当然,更理性的人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一个开放的世界所带来的好处;在这个世界里,金钱、商品和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增强,昔日美国占据绝对优势的领域开始逐渐旁落他国。但是,认为设置国际贸易或海外投资壁垒就能挽救一国经济的理论是相当没有说服力的。虽然2013年美国的失业率一直高于7%,但排斥移民的政策对改善就业率毫无帮助。实际上,移民已经成为美国经济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并且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移民的重要性还将继续上升。严格的移民管制可能会导致美国的经济增长放缓,而孤立主义只会加速美国走向衰落。美国经济已经深深地被其他国家绊住了脚跟,为了在贸易、金融和环境等领域继续提升本国人民的生活品质,就必须越来越依赖于和巴西、中国等新贵国家的合作。对发展中国家持有敌对态度只会让美国错失各种贸易和投资机会,当然还有工作机会。
此外,美国对非法移民、恐怖主义和军事挑战等威胁的过度反应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不仅直接表现在国土安全部和五角大楼的庞大预算上,其间接影响还包括对赴美观光和商务旅游的激冷效应。堡垒政策将阻碍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而全球一体化恰恰是加强国家安全的最好方式。
欧洲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虽然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孤立主义政策在欧洲并不受欢迎,但为了应对近来爆发的经济危机,欧洲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内部。1995年,35%的英国民众认为英国应大幅削减移民数量。尽管解决欧洲问题的长远之道是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但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还是攀升至51%。
移民会“吸干”美国的财富吗?
民意调查显示,2012年8月,只有4%的美国人认为当前本国最重大的威胁是移民、恐怖主义或“其他外交事务”;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14%。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外交事务已与“道德”站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美国深陷破坏性的海外战争和全球性金融危机已达10年,如今的民众已经无心再关注本国的其他问题;但那恰恰是美国领导人想要占据主导的领域之一,因为其他国家对于美国而言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经济议题时常会在此类有关重大问题的民调中名列榜首。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以定值美元计算,美国出口额从1970年的1 610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5 310亿美元,增长接近10倍,占美国总产值的13%。出口行业总共雇佣了970万美国工人。按照美国商务部的说法,出口额每增加10亿美元,就能为美国新增5 000个就业岗位。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2010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为美国带来了90万~470万个就业机会,是该法案效果最为明显的一年。2012年,这一法案创造的就业机会在20万~120万。
毫无疑问,出口行业的工作基于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实际上,过去10年以来,美国对比其经济规模小两倍以上的19个国家的出口额增加了约5倍,价值达到1 190亿美元。然而,出口行业的工作机会还取决于各种国际协议庇护下那便捷的贸易关系,以及不会因官僚主义的安检和通关手续而导致商品流动出现混乱的高效港口。与此同时,通过进口来保证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品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也需要同样高效的商品流动体系。
在货币的流动性方面,历年来的变化同样重要。1913年,以世界金融负债存量与全球GDP之比来衡量的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在20%~30%之间;而今天这一比例已接近200%。当然,早在1950年时,仅美国一国的资本净出口就占到全球资本净出口的13左右。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和欧洲的最大债主。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持有共计13的美国国债。
此外,欧美国家越来越依赖人才的流动来保证其经济的繁荣发展。如果将美国在度假、教育和娱乐等领域的服务出口也纳入到贸易中来计算,那么就不得不涉及人员的高效流动。如果没有廉价、可靠和便捷的机场基础设施和移民体制,这一切就不可能发生,而跨国旅行就如同史蒂芬金恐怖小说中的噩梦。
但更重要的是,外籍工人正在成为西方经济体的中坚力量。2000年,全球移民数量从1960年的9 200万人增长至1亿6 500万人。这一数字到今天已达到2亿多人。1985~2005年期间,尽管反对移民的声音不绝于耳,移民在高收入国家人口中的比例还是翻了一倍,达到近9%。而且越来越多的移民拥有高水平技能,1975~2000年期间,拥有大学文凭的移民比例增长了4倍。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2000年,美国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移民目的国。美国的移民数量占世界移民总数的15,美国还是60个移民输出国的首选目的地。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略高于6.3%的美国人口不具备美国公民身份,还有5%的美国人是中途加入美国籍的。以上数据表明,虽然颇具争议,但美国依然保持着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如果美国想保持领先地位,就需要吸引更多的移民加入美国国籍。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还需要移民来保证退休基金的健康运转。在1998年《美国竞争力和劳动改善法案》(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and Workforce Improvement Act)的支持下,美国向熟练的外籍劳动者发放的签证数量增长了一倍,罗格斯大学的卡尔林(Carl Lin)考察了熟练外籍劳动者增加对高科技股票股价的影响。高科技行业吸收了80%的美国签证申请者。实际上,美国6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的软件工程师以及一半以上的医学科学家都是移民。林还估计,在该法案通过后的一个月里,高科技公司收获了15%甚至更高的累计超额收益。
威维克瓦德瓦(Vivek Wadhwa)研究员所做的一份考夫曼基金会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美国所有的专利申请中,14是由外国裔公民发明或参与发明的。瓦德瓦针对外国裔企业家的研究发现,在1995~2005年期间创立的科技公司中,14的公司拥有一位外国裔的首席技术专家或首席经济师;这些公司共雇佣了45万名员工。
企业家移民也是全球贸易和金融所带来的一系列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之间双向移民的人数增加一倍,其双边贸易额就会增加10%。2011年,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马苏德吉斯(Masood Gheasi)及其同事针对48项有关移民与贸易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移民人数增加10%,贸易额就会增长1.5%。而如果移民输入国的技术移民增加1倍,则移民输出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会增加25%。
为了维持美国人的生活品质,移民与日俱增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层面,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波士顿大学的帕特里夏科尔特斯(Patricia Cortes)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杰西卡潘(Jessica Pan)报告说,在美国所有通过执业资格考试的护士中,20%以上的护士都是在国外接受的教育,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数字仅为6%。2010年,在菲律宾接受教育的护士中,薪水高于平均水平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科尔特斯和潘认为,“质量差异”正是造成这一薪资差异的原因,这也是美国人应该严肃对待堡垒心态的又一原因。因为假如一个美国人生病了,他很可能不得不向菲律宾护士寻求治疗。
而说到低技术移民,人们担心的是如果大量人口从贫穷国家涌向富裕国家,那么这些富裕国家也会变穷。然而,这种担心是建立在对富裕国家富强之道的错误理解上的。我们看到,让美国变得富强起来的并不是那些稀缺人才,而是各种有效运作的体制和网络,这些体制和网络保证了拥有同样技能、从事相同工作的人(例如麦当劳餐厅的服务员)所获得的报酬大大高于印度或非洲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有证据表明,美国的无技术移民其实提高了美国国内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就业率。
实际上,移民政策对美国本土非技术工人的影响并不大,尽管他们容易受到来自无技术移民的竞争冲击。经济学家奇安马可奥塔维亚诺(Gianmarco Ottaviano)和乔瓦尼佩里(Giovanni Peri)在为国民经济调查局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如果美国不允许移民,美国本国非技术工人的收入可能会减少2%。此外,奥塔维亚诺、佩里和格雷格赖特还在近期的一篇论文中对美国的各个行业进行了展望;他们认为,移民政策的净效应为包括低技能工人在内的本国工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部分原因在于许多移民从事的工作本来是会被转移到国外的。因此,移民的到来创造了商品和服务需求,同时也为美国本土的公司带来了利润。而如果移民不来美国,这部分利润就会被其他国家的公司赚走。反过来,销售的商品和额外的税收又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力需求。
但非法移民的境况又如何呢?据皮尤西裔中心统计,美国目前大约有1 100万非法移民。国民经济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Statistics)的戈登汉森(Gordon Hanson)在一项相对保守的分析中指出,非法移民导致美国本土无技术劳动者的收入减少了9%。但很明显,他的估计过于悲观了。我们从最近发生在佐治亚州的事件可以看到,如果美国拒绝非法移民入境会发生什么事情。州政府对非法农业工人进行镇压,导致可用劳动力锐减。2010年的头3个月,美国农业工人联合会发起了一项名为“夺回属于我们的工作岗位”的运动,旨在鼓励失业美国人夺回农业部门工作岗位,其仅仅招募到7名工人。据《连线》(Wired)杂志报道,为了填补劳动力缺口,农场主们开始使用收获自动化公司设计的5 000台机器人为他们干活。公平地说,作为一项旨在促进本国低技能工人的就业政策,佐治亚州的法案不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据估算,它还将使该州损失10亿美元以上的税收。
美国移民政策越来越开放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首先,他们肯定不会“吸干”美国的财富。都柏林经济社会研究所的艾伦巴雷特(Alan Barrett)和伯特兰梅特(Bertrand Matre)在一项有关欧盟移民的福利支出的研究中总结道,虽然移民的贫困率略高,但在有统计数据的19个国家中,移民享受的各种福利普遍低于本土人民。
其次,在社会影响方面,莱斯利威廉姆斯(Lesley Williams)及其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同事针对都市普查与犯罪报告的数据进行的研究显示:移民降低了犯罪率。此外,德国劳工研究学会的阿尔帕斯兰阿卡伊(Alpaslan Akay)及其同事分析指出,在移民人口较多的地区,本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更高,即他们认为自己更幸福。
《谁搅动了世界》
第1章探寻崛起之谜
Back to the Future?
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历史上皆有过经济辉煌期,但在公元1500年以后,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近代欧洲独领世界荣光的历史序幕,而亚洲特别是中国则走过了黯淡阴沉的数百年。如今,新兴市场国家们重新崛起,尤其以中国的崛起最为世人瞩目。这一切是在因循天道有常的历史规律,还是另有原因呢?未来10年,“中国模式”的奇迹还能继续吗?
以前,中国、印度及其他亚洲和中东国家确实是在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多个世纪之前,中国便已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公元1500年的中国都是毋庸置疑的强国。尽管亚洲和中东在此前后也出现过其他帝国,但是在随后的300年里,中国即便算不上说一不二的主宰者,至少始终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强国。
1820年,中国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有的份额依旧在13左右。
公元1500年和1800年始终被视作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前者对应于欧洲大规模扩张军事及航海探险的狂潮,当然还有随后哥伦布的美洲大陆之行;后者标志着中国开始相对落后于欧洲,进而走上绝对的衰退之路,并逐渐淡出国际舞台。
进入19世纪之后,中国开始陷入全面的经济衰退。考虑到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及社会组织等领域始终领先于欧洲,因此,认识这个衰落过程的原因和方式意义非凡。本章的目的在于探讨认识当今的崛起是否会把我们带回那个早已被尘封淡忘的全球体系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教训。换句话说,以往200年里整个世界以欧洲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