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內容簡介: |
透过这些散发着浓郁回族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民间情怀,此乃源于回族作家对生活的丰厚积累和深刻洞察。这些作品,是对回族 **文明及其精神信仰之依赖与传承,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某种浮躁之风的抵阻。因为昨天的文化自觉,回族作家开始了对自我的审视与书写;因为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使我们对未来的回族文学充满*多的文化自信与美学期待。《在场的信仰》由马建福编*。
|
目錄:
|
◎香港有个柴湾清真寺
◎繁华中的静谧:香港赤柱清真寺
◎些利街上的“摩罗庙”
◎从铜锣湾时代广场到爱群道清真寺
◎九龙清真寺:
走过百年的穆斯林精神家园
◎走近跑马地“回教坟场”
◎走进湾仔陈东里七号
◎与穆斯林青年会在一起的日子
◎香港回教妇女会的慈心善举
◎爱国爱教的“香港回教协会”
◎香港伊斯兰联合会:走过百年联系四方
◎斋月行走重庆大厦
◎香港穆斯林的斋月
◎后现代社会中的香港穆斯林
◎斋月里的一次探访
◎传承与放弃:
一个香港穆斯林家庭的信仰变化
◎博爱仁慈,认主独一
◎华人穆斯林张广义哈志的百年口碑
◎体验香港穆斯林过“圣纪”
◎过年
◎走进消费市场
◎大陆农民在香港的感受
◎国际阿訇阿里丁
◎“神灯”熄灭
◎儿时记忆
◎清真与Halal
◎去爱群道清真寺
◎在路上
◎那些流出来的眼泪
◎清明见闻
◎清明节去坟地
◎田野纪实:香港穆斯林的葬礼
◎一个过程的记述
◎葬礼过程
◎敬老会
◎香港穆斯林的葬礼
◎认同:一个历史的记述
◎让座文化
◎外出
◎从丽景酒店出来
◎甜蜜的悲哀
◎参加一个活动
◎香港的小巴
◎香港亲戚
◎从新界到港岛
◎路不拾遗
◎不喜欢去超市
◎背运奶粉的记忆
◎印尼女佣的泪水
◎在朋友的婚礼上
◎小商贩的生存空间
◎香港坟地随想
◎不可预知的邻居
◎墓碑上的内容
◎皇后大道上的锡克教庙厅
|
內容試閱:
|
繁华中的静谧:香港赤柱清真寺 人其实是生活在一种感觉中。香港浅水湾附近的赤柱广场,前面是海岸,广场附近开着各种各样的欧式餐馆和饮品摊。如果不去想这里的地理落脚,把时空错位一下,一定会觉得自己不是站在东方某个旅游景点,而是站在欧洲、美洲的什么地方。世界各地的人似乎被任意挑拣了一些放在这里,让他们在共同的一个场景中享受共存的一刻。
我站在一个角落,一个奇怪的想法产生: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个群体组成了这样一个场景,而是所有人共同的存在,在某一时刻产生了这样的全球化的片段。后现代社会,从人种上已经难以判断人们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民族、族群、国家与地域基本上已经断裂,经过融合和一些“洗刷印染”之后,在这个场景里难以区分。这可能只有在像香港这样高度全球化的地方才能感觉到。
从广场出来,前往赤柱有名的监狱博物馆,其后还有一所监狱。我对监狱和监狱博物馆都没有兴趣,想去看的是赤柱下面那座金黄色的清真寺。
把清真寺和监狱联系起来,第一错觉是,肯定有很多穆斯林罪犯被关押在监狱,人性化的英国殖民者给他们提供礼拜的场所。其实不然,这是英国殖民者别出心裁的柔性治理方式。当年这里的确是监狱,不过狱警大多为印度人,其中有很多是穆斯林。赤柱附近不仅有监狱,还有狱警和他们的家,像一个简单的穆斯林社区,和中国西北的寺坊有些像。经过申请,也是为了稳住这些印度人,英国殖民者答应给他们一些地皮,让他们自己修建清真寺。
时间从1895年飞速地流向1946年,印度人设计出了类似南亚造型的清真寺,并自己筹集资金,盖起了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并被今天香港政府确定为文化遗产的清真寺。
进入赤柱清真寺,得经过监狱门口的安检。警察看到我过去,点点头,问我去哪里,我说去看看清真寺,他说随便看,不过不要拍照。
沿着通向海边的路走下去,赤柱清真寺就隐藏在路的右侧。再往下走,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知道的人,难以区分这是哪个宗教的场所。外面没有大门,也没有人阻挡,只看到一个标识:进门拖鞋。
推门进去,几个小朋友坐在地上,用木架支着《古兰经》,正在诵读。我认识的年轻阿訇坐在最里面,见我进来,热情地打个招呼,让我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则继续教小朋友认读。
走出去看看四周,金黄色的墙壁,南亚建筑的风格。后边是一个洗浴的棚子。再进门,看到大殿分开两部分,用围栏挡着,一边是给妇女做礼拜的,一边是为男性准备的。小朋友见我进来说一声色俩目,然后用普通话字正腔圆地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来自中国内地的穆斯林。他们都笑了,我知道他们是在笑他们的伙伴讲的汉语我能听懂。
阿訇是个30岁的巴基斯坦人。他9岁来香港,在九龙清真寺念经,直到18岁能够完全背诵和讲解《古兰经》之后,被他在香港打工的爸爸带回巴基斯坦,举行结婚成人仪式后又带回来。一个阿訇就这样培养成了。他先在九龙清真寺做义工,后来被派到赤柱清真寺。
1995年,有人提议把空置的清真寺拆除,香港伊斯兰联合会得知消息,马上向政府申请,保住了清真寺。随后他们开始安排专人来守住清真寺。这个清真寺虽然比较冷清,只是偶尔有经过的穆斯林会用一下,但是它却隐藏着历史和记忆。
(发表于2012年5月8日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