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值得我们深深 回味。漫步历史,品读人生,纵使笔下有洋洋洒洒百 万言,也无法描绘出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以史为鉴 ,才能知兴衰,明事理。
“踏雪寻梅”是自然与心灵的遥相呼应,姜越编 *的《细说明朝一本书读懂明代文明全民阅读中 华文明史系列》目的就是要引领大家循着历史的芳踪 ,传承并重温经典。
|
目錄:
|
第一章 律彰制明——皇权人治的制度文明
重“典”明“礼”治国
最高中央机构:“六部”
丞相制度的终结
皇帝的贴身“秘书”:内阁
疏而不漏的“监察网络”
能监察辅政的“六科给事中”
明代的“八府巡按”
财政管理机构:“十三清吏司”
明代最高学府:国子监
明代的“高考”:“八股取士”
扩展阅读秘密“警察”机构:“锦衣卫”
第二章 资本新兴——华夏经济文明的重要篇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引进粮食新品种
农业巨著:《农政全书》
丘溶与他的物价管理思想
丝织业与丝织品贸易
造纸业与印刷业的繁荣
明代的“朝贡贸易”
扩展阅读明代的蔬菜
第三章 一枝独秀——盛世陶瓷文明的崛起
“官搭民烧”的明代陶瓷
盛世官窑:“青花瓷”
影响深远的民窑青花
彩瓷的里程碑:“成化斗彩”
世界白瓷之母:“德化白瓷”
紫砂名器的兴起
雅俗共赏的瓷制酒器
瓷器的中外交流
扩展阅读金托玉爵
第四章 寻山探海——明代的航海与地理文明
领先世界的造船术
造船业文明的顶峰
航海史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海中的科技文明
郑若曾的“筹海抗倭”思想
地理探索先驱:徐霞客
最早分省地图集:《广舆图》
扩展阅读治黄巨匠:潘季驯
第五章 中华遗迹——空前繁荣的明代建筑文明
宫廷建筑的“中心”文化
明代的皇宫建制
神坛的祭祀文化
风水宝“墓”:“明十三陵”
明代“木作”建筑文化
扩展阅读太极星象村:俞源古村
第六章 天然雕饰——古代家具文明的鼎盛期
“古、雅、精、丽”的明代家具
家具部件的艺术造型与科学实用的统一
明代家具的选料文化
精巧新奇的“几”“案”文明
简洁实用的“桌”具文明
明代座椅的独特设计
典雅舒适的明代“卧”具文化
精美和谐的“摆”具文明
扩展阅读“桌”与“案”的联系
第七章 雅俗共赏——推陈出新的明代文学创作
雅俗文学的融合
“新儒学”的先声:宋、刘“理学”
“三杨”的“台阁体”文学
“三袁”的“公安派”文学
“三言两拍”的“俗”文化
《水浒传》的忠义文化
《三国演义》的智慧人生
《西游记》的神魔文化
《金瓶梅》的现实主义文学
李时珍与体草纲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扩展阅读:朱载埔与《乐律全书》的音乐创作
第八章 经典“传奇"——兼容并包的明代戏曲文明
南北兼有的戏曲文明
盛极一时的“传奇”戏剧文明
魏良辅改良的“昆腔”文化
剧坛霸主:“昆剧”文明
“临川派”与“吴江派”的戏曲创作
汤显祖的“奇梦”戏曲作品
扩展阅读《浣纱记》的“西施”灵魂
第九章 纸墨留香——千古流芳的明代书画文明
齐头并进的书画时代
篆刻技艺的再度兴起
蜚声画坛的“吴门四家”
“松江画派”的代表:董其昌
吴伟与江夏画派
“宫廷院体画”绘画艺术
古典版画的插图文化
扩展阅读繁盛的印谱文明
第十章 宫俗民风——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
明代官服与乌沙文化
街头巷尾的“巾、帽”文化
明代宫廷饮食文化
明代宫廷宴舞文明
明代民间的器乐文明
明代的酒令文化
明代的茶文化
明代的藏书楼与藏书文化
扩展阅读严氏服装
|
內容試閱:
|
皇帝亲自领导六部,事务非常繁忙,因此到明成 祖时,就从翰林院翰林学士中挑选一些亲信来帮助自 己处理政务。因为这些人在宫内中极殿、建极殿、文 华殿、武英殿和文渊阁、东阁内办公,所以叫“殿阁 大学士”,又因为在宫廷之内,所以又叫“内阁大学 士”。他们办事的机构就叫“内阁”。
内阁制度确立之后,内阁大学士便奉命处理诸如 征调或减免赋税,参加审判刑狱以及处理有关人事、 军政等重要国政,掌握了票拟权。
所谓票拟,也叫作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 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大学士“ 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这实际上就是“票拟 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在君主 专制政体下,这样掌握代替皇帝起草批示意见的职权 ,其重要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所谓“代言之司”,所 代表的乃是具有绝对权威的“皇言”。“各衙门章奏 留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随着权 势的加重,内阁大学士中也顺序划分为首辅、次辅、 群辅,而首辅“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虽然是这样说,但内阁与汉唐辅政制度仍有本质上 的区别。
首先,内阁是奉旨办事,只有得到皇帝的批示后 才能办理。当时“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 大不然”。实际上,皇帝对辅臣所拟谕旨有全权的批 改权力,明世宗朱厚璁在位时,对于所委用的大学士 多持戒备之心,为表示自己大权独揽,故在辅臣拟旨 以后,“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 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当时,内阁大学士们只有听命拟旨,没有建议决定权 。在汉唐时期,宰相对皇帝的旨意有封驳权,如果皇 帝发布的谕旨有违祖制,宰相除谏诤之外,还可以拒 绝发布。封驳皇帝的谕旨,在明清两代是绝不可能的 。
其次,内阁只是拟旨,不能直接指挥中央和地方 各级政府,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也没有向内阁汇报 政务的义务,而汉唐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上报事务 的副本都要交宰相处存查。这种不能直接插手中央和 地方各级政府的事务,乃是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不同 于前三种辅政制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内阁作为皇帝的贴身秘书和助手,对当时的政治 曾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宣德1426-1435年以后,大 多数皇帝躲进深宫,与内阁大学士们商讨政务的情况 越来越少,渐渐地与内阁疏远起来,后来甚至出现内 阁大学士多年见不到皇帝的现象,他们已经不再是贴 身秘书,实际地位和权势便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 部分首席大学士俗称首辅,例如嘉靖时期的严嵩窥 测皇帝意图,掌握过较大的权柄,又如隆庆时期的高 拱、张居正借皇帝懒怠、不问朝政的空隙,控制内阁 以推进改革;万历初期,张居正以师相之尊,内恃万 历母亲李太后的信任,外因皇帝幼小,竟然独擅大权 达十年之久,开拓出大改革的壮阔局面。但另一极端 是,不少内阁大学士在未能时聆皇言的情况下,不敢 有为,但知保官守禄,尸位素餐,坐视朝政紊乱,国 势颓危,而无所作为。宦官势力因而崛起。
皇帝不见内阁成员,而内阁又不能代替皇帝统治 帝国,皇帝又不能没有贴身秘书,在这种情况下,明 朝皇帝们选中在深宫陪伴他们的太监来充当贴身秘书 ,这就是宦官组织中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P1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