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本书是了解夏商周文化的入门书。
|
關於作者: |
姜越,江苏人,大学文化,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现供职于北京图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目錄:
|
第一章 通灵神骨——刻在甲骨文中的文明印记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引导炎黄子孙走上使图形记号表示意义而不约束其读音的文字发展历程,造就了延绵数千年的华夏文明。
汉字的雏形——甲骨文002
甲骨文中的农业生产005
神奇的巫医文明008
甲骨记载的神学与科学009
西周甲骨文考古印记012
扩展阅读 龙骨复苏015
第二章 独树一帜——夏商周青铜器文明
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这一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飞跃,表明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我国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工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中华青铜与青铜器文明018
商代青铜文明020
西周时期的青铜文明021
优美洒脱的“钟鼎文”025
美轮美奂的青铜器纹饰028
中华青铜器之最——后母戊鼎035
四虎铜镈与鸟纹三戈037
青铜重器毛公鼎040
三代青铜酒器实物042
扩展阅读 贵重的重金络壶047
第三章 古陶溯源——三代时期的陶器文明
夏至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陶器已经丧失了前一时期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青铜礼器和生活、生产用器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陶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传统的面貌,但器型、纹样模仿青铜器的做法相当流行。烧陶窑炉的发展为青铜炼炉的创制提供了启示;而能用火候较高的温度冶炼青铜,又为改进陶窑炉进一步烧制出耐温较高的白陶器和原始瓷器创造了条件。
陶器的起源050
夏代的陶器054
商代的陶器056
周代的陶器059
早期的彩陶文化060
商代的白陶062
扩展阅读 美丽的陶器传说064
第四章 蒸蒸日上——百业并举的繁荣时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初步定型的时期,又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时期。从夏朝的建立到商周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中华民族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创造出惊人的文化成就,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开拓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发展之路。
农业器具的青铜使用068
夏商周时期的养猪业071
夏商周的渔业文明075
雕花木漆器及骨器牙器078
初露端倪的建筑文明081
精美的玉石器084
扩展阅读 丝织品的初步发展085
第五章 抱布贸丝——华夏经济文明的新纪元
商业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社会分工和生产物的剩余之后,才逐渐产生的。其初始的萌芽状态是生产者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后来才有发展了的交换形式——商业。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抱布贸丝的商业现象。
古老的物物交换088
钱币文明的出现089
最早出现的财物摊派092
西周的商业文明095
三代的经济发展状况096
夏、商、西周的赋税制度099
夏商周三代的国家收入102
扩展阅读 姜子牙经商106
第六章 服牛乘马——畜力运用促进交通文明
交通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同文明互相交流的重要纽带。在夏商周时期,畜力的运用促进了当时的交通文明。
夏朝时期的驯马文明110
牛马运用与商路发展113
商代的役象文明116
夏代道路交通117
商代的道路交通121
西周的交通文明123
西周的车马管理128
西周的道路养护131
扩展阅读 烽火戏诸侯134
第七章 探本溯源——古老的华夏制度文明
我国的制度规范起源于夏商周三代,其中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不仅鲜明地反应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对三代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其兴衰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然基础,为以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做了合理的铺垫。
帝制文明——世袭制138
井田制文明,从鼎盛到衰败142
夏商周的法律与法规146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51
夏商二代官制文明154
扩展阅读 夏启西征157
第八章 金声玉振——袅绕千年的乐舞文明
夏商周时期是体现我国奴隶制社会体制的典型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代表被剥削阶级的民间音乐被极大地压制,而以剥削阶级为代表的宫廷乐舞,成为这一时期娱乐文化的主体。如青铜乐器、夏代宫廷乐舞《大夏》和商代宫廷乐舞《大濩》就是典型的代表。
三代时期的音乐文明162
商汤的大舞《大濩》165
礼乐的政治作用167
乐器的分类:八音169
三代的音乐教育173
古老的巫舞文明177
乐舞奴隶与中华文明182
多彩的周朝舞蹈文明184
奇伟之戏与周代乐舞189
扩展阅读 乐钟与乐鼓191
第九章 淳朴氤氲——三代家具文明巡礼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家具的各种类型都已出现,由于当时建筑的低矮,使得室内空间狭小,因而造就了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席地而坐的低矮家具开始出现。
低矮建筑与家具文明196
古人坐、卧家具——席200
漆器在家具文明中的运用204
极具权威的礼器家具206
三代家具装饰文明208
扩展阅读 商代妇好三联甗210
第十章 三代体验——夏商周日常生活文明记事
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在生活上有其独特的一面,后世很多生活习俗都延续三代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食、交际礼仪、城市生活、节庆娱乐等等,下面就一起感受一下夏商周时期的日常生活文明吧。
夏商周时代的交际文明214
商代人的饮食文明218
商周时代的建筑文明222
绚烂多姿的服饰文明225
西周时期的城市生活228
扩展阅读 大禹事功231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通灵神骨——刻在甲骨文中的文明印记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引导炎黄子孙走上使图形记号表示意义而不约束其读音的文字发展历程,造就了延绵数千年的华夏文明。
■汉字的雏形——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已有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占卜祭祀文字,之所以把这些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是因为古人认为龟能通神。灵龟为中国古代守护四方的四神之一,即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北方之神玄武就是灵龟的化身。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很多事情都不能得到合理解释,于是古人就制造出一套原始宗教系统。有什么事都靠占卜来决定,要通过灵媒来沟通人神,通晓天意。从远古的三皇五帝,到近代帝王,每决定重大之事都得进行占卜,商人更是迷信不已。商人信鬼,天天卜,遇事卜,大事小事都要卜,他们一般把龟壳取来,用枣核形的凿将龟壳打几个眼,然后拿火在打的眼上一烧,烧得甲骨出现了裂纹,巫师们根据这些裂纹解释占卜的结果。因为他们不管什么事都要占卜,所以留下很多占卜记录,这些卜辞用青铜刀或玉刀刻在甲骨之上,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甲骨文。
1899年,当第一片殷墟甲骨被确定是先民契刻的文字时,世界为之震惊。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了15万片甲骨(虽然这一数字学者们还有争议)。
甲骨文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构造已相当完备。其中最多的是象形文字,用约定俗成的符号表现出实物的特征,还有用符号代表某种意义,少数是象形和音的结合,或以同音来表达另一种意义。甲骨文多用尖锐的刀具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为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角度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诸要素。从用笔角度来看,殷商时期刻工运刀如用笔,表现出书法的某些用笔特征。
同时,在甲骨文中还有用墨或朱砂刻写成的某些文字,表明这个时期已有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这些朱、墨书迹用笔,起止均显锋芒,有轻重粗细变化,两端尖、中间粗,可视为书法最初的用笔形式,也反映了书写工具的柔韧性和表现力。甲骨文在刻画中或长或短,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疏密错落、变化丰富,有了最初的章法形式。甲骨文的结字既有对称美,重心稳定、搭配匀当,又有一字多种结构的变化美,以及复杂组合而呈现出的多样统一性,方圆结合、开合有度,表现出原始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因刀不同于笔,刻时不易圆转,直线较多,所以甲骨文的形态以方折为主,表现为瘦劲、峻挺的刻画特征。
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因此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甲骨文中有关商代阶级和国家的资料可知:商代的奴隶和平民由众、刍、羌、仆、奚、妾等不同身份的人组成;奴隶主和贵族有先公、先王和他们的配偶如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各级官吏则有臣、尹、史、犬、亚、马、射和侯、伯等;军队有师、旅等;刑罚有刖、劓、伐等,并设置了监狱。甲骨文中也记载了商代人殉、人祭的状况,对于了解商代社会性质有很大帮助。商王朝经常对外发动战争,被征服的邻国对商王朝称臣纳贡,甲骨文中常见氏(致)来、人马、牛、羊、象、龟等记载。
知识链接
甲骨常识简介
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其中龟甲又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又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及人骨。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
使用甲骨进行占卜,要先取材、锯削、刮磨,再用金属工具在甲骨上钻出圆窝,在圆窝旁凿出菱形的凹槽,此过程称为钻、凿。然后用火灼烧甲骨,根据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纹判断凶吉。
殷墟出土的甲骨已有15万片左右,对甲骨的研究包括释读、卜法文例分析、分期断代研究和社会历史考证等。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整理、缀合、墨拓、分类、分期、著录、释读和综合研究。
■甲骨文中的农业生产
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从甲骨文中所反映的农业状况可知,商代的农业生产已经处在一个较为发达的水平上。首先是农作物品种十分丰富,后世所称的“五谷”:粟(稷)、黍、麦、稻、豆都已经齐备,有的作物有不同的品种,有黏与不黏的分别。“禾”字在甲骨文中有两种字形,一种是没有聚穗的,一种是有聚穗而且下垂,谷子的穗是聚而下垂的,甲骨文中的禾字是指谷子,去掉皮称为小米。谷子(粟)是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甲骨文中常见商王有受禾、受年的贞问,卜问禾(谷子)的收成,是商王最为关心的。甲骨文中还有从禾茎叶间数小点或圆圈的字,叶间小点少则两点,多则五点,点、圈的多少没有一定,有专家认为这些小点是水点,这种作物从禾聚穗下垂,属于禾类,即谷子别种。禾的别种有一种叫秫的,就是黏稷,即黏谷子。黍和榇,甲骨文中黍字作散穗状,今北方称作黍子或糜子,去皮叫大黄米。黍也分为黏与不黏两个品种。黏的称为黍,不黏的称为糜,又称傺。表现在甲骨文中就是带水的黍字形是黏的,不带水的黍字形是不黏的。甲骨文中麦字有作为地名的辞例,也有作为主食的麦子的用例,甲骨文中有称“食麦”即是吃麦子。豆,《甲骨文合集》第10047、10050片有受黍年和受豆年共见于一版上的贞问。黍和豆的收成都是商王所关心的大事。柅(稻),据汉代学者许慎撰《说文解字》的解释,稻今年落来年自生谓之柅。甲骨文中有记载让一个叫甫的到某地的农田区去种植柅这种作物,说明它已经是人工培育的稻了,并非野生的。根据学者的研究,从甲骨文中考辨出来的农作物的品种已经很多,反映了商代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商代实际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一定比甲骨学专家们从甲骨文中辨认出来的要多。甲骨文中对商代的生产工具也有所记载,有起土的工具如锸、耒、犁耕;中耕工具,如除草的工具耨,松土除草工具铲;收割工具,如镰和刀。
据专家研究,甲骨文也反映了商代农业生产的过程。商代农业生产过程从耕地的选择到收获储藏,在甲骨文中都有相关的反映。具体过程如下:①选择耕地。甲骨文中称为“省田”,省田的目的是看土地适合种植何种作物。商代农业生产已经注意高下原湿,甲骨文中即有上田和湿田之分别。上田就是冈上的土地,湿田就是低洼处的土地。②清除田地表面的草木。古时候耕种的第一步是要先除去田地里的草木,甲骨文中有除田面杂草的占问。③垦荒。甲骨文中作“裒田”,时间是五六月份和十二月份。这时可垦殖撂荒地。④翻耕土地。甲骨文中称作“脅田”“田”,这是春播前的翻土农活。⑤整理土地。整理土地甲骨文中称为“墫田”,就是把开荒的土地作出垄来,把它变成正式的田亩。⑥施肥。甲骨文称作“粪田”,华北平原农村种地讲究施底肥,在播种前将农家肥于春节前推到田间,翻耕前用铁锹将其散开,耕田时就会将肥翻压在土里。甲骨文记载这一农事在年节前后。商代饲养牛马羊猪已经用圈栏,牲畜之粪便可以肥土,这是商代人已经知道的事实。⑦播种。在甲骨文中播种是以名词农作物品种为动词,即为播种某种农作物。但播种的方式是撒播、点播或是条播。⑧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工作见于甲骨文的有中耕除草、灌溉治水、治虫害。⑨收获。收获有摘穗和割秆两种方法。⑩脱粒。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有描绘古人打麦形象的文字,一手持麦,一手持条击打麦子。
■储藏。粮食的储藏在甲骨文中称作“廪”。商人的仓廪多建在商都以南,甲骨文中称“南廪”,在其他地方也建有仓廪,商王经常派人前往巡视,以保护仓廪的安全。
甲骨文中所见参加农业劳动的主要是“众”或称为“众人”的一种人。甲骨文所见皆是“众”在商王和有关官员的组织下,进行集体劳动,如脅田、裒田、田、收取黍等劳动,是为商王室耕作。甲骨文也反映了商代在农业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体制。首先商王亲自下令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如“大令众人脅田”。商王室专设主管农事的官员,甲骨文中称为“小臣”,主管农业直接劳动力的众人,称作“小众人臣”,即“众人小臣”。主管收割的称为“小刈臣”。甲骨文中还有“尹”“多尹”从事农业生产的管理工作,尹就是官长的意思。甲骨文中还记载有商王呼令王官去管理某种农事的情况,商王和臣僚对农事的管理贯穿农事的全过程,从“省田”到收割、储藏、省廪都受商王和臣僚的关注。商王还经常向神灵祈求年丰和找出谁为害于禾稼之事。商王向神灵祈求,反映出他们对农业十分重视的事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