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南怀瑾人生哲学:慎独慎行 (慎独 慎微 慎始 慎终 慎言 慎行 慎欲 慎友 做人的修养镜鉴 人生最珍贵的品德)

書城自編碼: 269621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项前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14810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0/24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HK$ 94.8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HK$ 55.2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HK$ 106.8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售價:HK$ 95.8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HK$ 117.6
为你沦陷
《 为你沦陷 》

售價:HK$ 56.2
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

售價:HK$ 59.8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HK$ 8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1.8
《 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读胡适文集,解人生谜题。随书附赠胡适丹青墨宝哲理书签1款,4款随机派发) 》
+

HK$ 93.6
《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 》
+

HK$ 87.9
《 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10大批判性问题带你抽丝剥茧、直击真相) 》
+

HK$ 85.3
《 悲剧的诞生(国内尼采研究权威周国平经典译本)(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 》
編輯推薦:
所谓慎独,是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观念的事。
所谓慎行,是行为谨慎检点,三思而后行。
內容簡介:
追求幸福,需要智慧。追求成功,同样需要智慧。人获得幸福,必须拥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性格、正确的行为。
本书中,南怀瑾用其独到的人生哲学和智慧告诉我们:人在一生的奋斗中,最难克服的敌人就是自己。因此,要注意修炼自己的内心,不为物欲所蔽,不为杂念所侵,不为邪恶所乱,慎独慎行,使自己拥有一颗勇敢、诚实、慈悲、仁爱、智慧的心,努力去获得自己所期望的人生,最终取得成功,获得幸福。
關於作者:
项前,著名畅销书作家,具有多年图书撰写经验,曾著有《微表情与心理学》《像成功学家一样做事》《有一种人生境界叫舍得》等书。
目錄
第一章 常施两样恩:怜悯,宽容
一个人有了宽广的胸怀,才会有大的境界
宽容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方法
不计较,才能体会到幸福
宽容可以获得轻松的人生
用友善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隐忍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与才能
“以忍为上”,小不忍则乱大谋
第二章 常穿两件衣:谦卑,真诚
维护自尊,也要抛弃虚无又虚伪的“面子”
把自尊和尊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培养坦诚的美德,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树立正确荣辱观
与人交往,要注重礼节和礼貌
仁不让于师
展现本色,做真实的自己
第三章 常想两件事:别人的好处,他人的难处
时常多想别人的好,时常多报别人的恩
宽以待人,严以责己
只有善良的心地才能开出朵朵清净的心莲
感恩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
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人,拓展交往的空间
自己豁达,换来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第四章 常吃两种药:吃亏,吃苦
让人为上,吃亏是福
以德报怨,让人一步天地宽
先施予,后收获,主动奉献
主动担当责任,埋头苦干
成功不属于聪明者,而属于不懈努力的人
我们可以努力把困难和逆境变成成功的垫脚石
第五章 常除两种病:自私,虚荣
以公利为出发点,不为私欲所蔽
注重品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去占有
过分执著的人在生活中很容易摔跟头
积极参与竞争的同时也不要看得太重
“不贪”为修身之宝
“有所求”与“无所得”
出入得宜,知取知舍
第六章 常备两剂方:自我反省,自新进步
改过宜勇,迁过宜善,敦品励行
反省是成功的加速器
摒弃怨天尤人,早日反省自己
要有“闻过则改”的雅量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
即善于行,也善于正,从善于流
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七章 常积两种财:慈爱,善良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我们要用爱心去对待身边的人
胸怀大爱,幸福常伴
人要有“大恩”者的胸襟,有“大德”者的境界
以善良的心得体地对待别人的尴尬
把握正确的原则,展示良好的礼仪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常施两样恩:怜悯,宽容
一个人有了宽广的胸怀,才会有大的境界
南怀瑾曾说,很多人看似强大,但内心十分渺小,他们终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狭隘的小圈子,因为他们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指责”。而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以宽仁为怀,其实是一个人非常优秀的品质。
的确,纵观历史,诸多成功者、成大事者就是凭借着对他人的宽仁、宽容而广得人心,千古留名。
在中国古代,很多贤达的人都是以宽容豁达地对待别人而赢得了声名显赫的名望,明宣宗时的宰相夏原吉的做法就值得称道。
夏原吉是江西德兴人,他为人宽厚,有古君子之风。即便做了宰相,也对下人十分地仁慈宽容。
有一次,夏原吉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客店里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随后,他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担心,适逢有人路过,他便向人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头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呵斥,要他跪着向宰相赔礼。可是夏原吉阻止道:“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说完,便笑着把他放走了。
还有一次,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他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跑什么?”又有一次,一个奴婢不小心打破了他心爱的砚台,躲着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她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他的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地相处在一起。
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寄居途中旅馆,一只袜子湿了,他命伙计去烘干。伙计不慎,袜子被火烧坏,伙计不敢报告;过了好久,才托人请罪。他笑着说:“怎么不早告诉我呢?”说着就把剩下的一只袜子也丢进垃圾桶里。他回到家乡以后,每天和农人、樵夫一起谈天说笑,显得非常亲切,不知道的人,谁也看不出他是曾经做过朝廷宰相的人。
古往今来,很多的贤臣名将都有宽大的胸怀。他们不会计较别人鸡毛蒜皮的过失,也不会枉费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中吹毛求疵地苛责他人,他们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宽容的理解、温和的体谅,这种波澜不惊的气度、广阔无边的胸怀让他们备受崇敬。
我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在曹操与张绣合作的故事中,曹操宽宏大量的大将风度也使得我们看到了这位枭雄的另一面。
张绣是曹操的死敌,两个人有着深仇大恨,曹操的儿子和侄子都死于张绣之手。但是,在官渡之战前,为了打败袁绍,曹操考虑到张绣独特的指挥才能,主动放弃过去的恩恩怨怨,与张绣联合,并封张绣为扬成大将军。他对张绣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张绣深受感动,后来在官渡之战和讨伐袁绍的战役中,十分卖力。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其实征服一个人很多时候不是靠武力,以宽怀之大度攻心才是最有力的武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宽广的胸怀可以使敌对、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化为乌有;可以让对手产生歉疚感,主动向你“示好”甚至“臣服”。所以,南怀瑾说得好,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越是大度能容天下事的人。因为这种人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他们非常聪明地发现:“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而这正是人生的大智慧,这样的人才是更好地理解了生活的人。
同样,胸怀宽广的另一个涵义是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一句话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如果你太在乎别人怎么说,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太怕别人责怪而自责,太怕别人取笑而自卑,甚至是太怕难堪而自闭,那就会强加给自己更多的苦恼,这样的生活是“划不来的”。
南怀瑾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过去的师父荼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白云答道:“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白云的语气中带有几分得意。
杨岐听后,大笑数声,然后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在那里,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他想了半天,没想出原因,心里开始愁烦,此后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却怎么也想不出他大笑的含意。
晚上,白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去问师父为什么笑。
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了,对着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我觉得好笑就笑了,难道你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
这个故事说明有些事不用琢磨,每个人考虑事情会不一样,表现方式也会不同。
南怀瑾非常懂得胸怀宽广的宽容之道,所以他的境界很高,远非我们这些一般人所能达到,但我们可以听从他的智慧之言,以宽容的心态看世界,看他人,做到宠辱不惊,认真做自己,不活在别人的眼光和态度中,这样就没有什么烦扰了。当然,痛苦与烦恼、艰难与困阻、倒霉与得意……都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阶段;生活有时会表现得变幻莫测,所以,只有以宽宏大度的胸襟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加多彩的人生。
宽容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方法
生活中很多人爱与人结怨,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这成为他们人际关系的阻碍,也让他们的周围没有朋友,只有对手。南怀瑾时常告诫他的学生:与人结怨的习惯,只能让你越来越难受,这种性格不是一种好性格。不管理由如何,偏狭总是不值得的,它就像毒害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着人健康的身心和原本温润的性格。
某医学院曾做过一次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像很安静,内心里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据研究显示,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心怀仇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
南怀瑾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他接到一封渴求指点的朋友写来的信,信中说:“我永远记得,我新婚的嫂嫂和哥哥在我生日的那天一同外出旅行,而没有对我说一句祝贺生日的话。”
南怀瑾说,他感觉到这人的言语之中埋着怨恨的种子,而这通常也是毒害身体的毒药。果然,这位朋友正是向他寻求如何获得心灵解脱的帮助,因为他说亲人的有些伤害对他已经造成很大的心灵阴影,他久久不能释怀。
南怀瑾回信告诉这位朋友,仇恨只会造成二度伤害,得不偿失。而宽恕并不是给别人一条生路,而是给自己一条生路;放下仇怨,不是释放别人,而是释放自己,让自己的心从不能自拔的痛楚中挣脱出来,使自己好过一些。
生活中,我们不能避免被指责、被伤害以及其他对我们不利的种种事,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在心灵中埋下怨恨的种子,因为,这样只能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毒蔓丛生,思想被愁烦、痛苦填满。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一旦我们发现了忌恨的种子,就不能让它潜滋暗长,最有利的方式便是丢掉它、忘记它。很多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以把宿怨丢掉为满足,他们还经常把宽容和理解、爱心和热诚注进自己的心灵,这样,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
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寻找理解和关怀,只需不断用宽容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这样,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叫长寿王,在一次战争中他被邻国的恶王抓去了。长寿王的儿子长生听说父王被恶王抓住了,连忙混进邻国打探消息。
进城后,长生看到父亲被捆绑着即将被处死,心里十分悲痛。
长寿王一眼就看见挤在人群中的儿子,他唯恐儿子以后会替自己报仇,便仰天长叹,高声喊道:“为人子者最大的孝顺,就是能让父亲死后无恨。儿啊!你千万不要为我报仇,这样我死后才会没有忧愁;如果你非要报仇,那我死后也不会安心!”
长寿王死后,长生心里时刻宁静不下来,他心想:“父王仁重义深,而恶王却胡作非为害死了他。虽然父王心存仁慈,不让我报仇,但我身为人子,不杀了恶王报此杀父大仇,还有什么脸面再活在这个世上?”打定主意后,长生偷偷地潜回邻国,以寻找报仇的机会。
恶王手下有个大臣,他家里缺少一名厨师,长生得知了,就去他家里做了厨师。由于长生饭菜做得好,所以深受大臣的喜爱。大臣后来把他推荐给了恶王,恶王在尝过长生的手艺后便把他带回王宫,让长生专门为自己做菜。长生顺利的接近了恶王,便开始寻找下手的机会。
一天,长生趁着恶王休息的时候准备拔出剑杀死他,但是又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不禁又犹豫起来,于是便把剑收了回去。如此反复几次,长生想来想去觉得父命不可违,最后他长叹一声,把剑扔在地上,不打算杀恶王了。
恶王一下子醒了过来,对长生说:“我做了个梦,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要杀我,但不知为什么又原谅我了,再也不来杀我了。”
这时,长生说道:“其实我就是长寿王的儿子长生。我原本是想趁你熟睡的时候杀死你为我父王报仇的,但父王临终时再三叮嘱不准我报仇。我实在不忍心不听他的话,所以决定不再杀你。我现在把一切都告诉你了,请你杀了我吧!我死了,你从此就安全了,我也免得做个不孝之子。”
恶王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也非常后悔,他说:“你们父子俩行为高尚。今天,我的命本来已握在你手中了,但你心怀仁慈,牢记父亲的遗言,不来伤害我,我感激不尽。我愿与你结为兄弟,从今以后,若有其他国家胆敢侵犯贵国,我一定前来救援。”
从此,两国相互通好,和睦往来,人民也都安居乐业,安享太平。
这个故事要教诲世人的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心怀仇恨寻求报复,虽然可以使自己的恨意消除,但这只是暂时的解脱,接踵而来的是仇恨不断循环。而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人无法宽恕别人,就无法获得快乐。生活中有很多朴实的智慧,宽容就是一种。
人知易行难,爱冲动是人难以克服的本性。南怀瑾再三地告诫其学生: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灵和体魄,为了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学会原谅那些曾伤害过你的人,忘记仇恨吧!即使是当别人损害了你的利益时,也应该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这样,你自己的心灵不但能得到放飞,同时你的宽容也能拯救那些“堕落”的灵魂。
我们来到世上,本来就是为了享受美好的世界和温暖友爱的情谊,所以,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要学会释怀一笑宽心以对。我们应该记住南怀瑾的教诲,以慈悲之心来升华情感,以博大的心胸来化导怨恨,这样我们遇困境就不会觉得委屈,不会觉得痛苦,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生活的欢笑也会伴随一生。
不计较,才能体会到幸福
生活中,不少人往往总是有太多的计较,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就连爱人之间也会计较得失多寡。结果,计较来计较去,彼此之间就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摩擦,甚至兄弟反目、夫妻陌路、骨肉相残!
南怀瑾认为,世间真正的幸福,常常不是得到很多,而是计较很少!在利益面前,稍微退让一步,虽然放弃了一些东西,但却能收获一份温暖的情谊!
有这样一则新闻:
某市张大爷的3个女儿因为老人的两间老房的拆迁款而闹到了法庭上。张大爷原来是市纺织厂的一名退休工人。前不久,张大爷突发重疾,猝然离世。因没有遗嘱,3个女儿围绕父亲的这一份拆迁款开始争执不休,并且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结果,大姐家儿子竟然将自己的两个小姨打成轻伤。小女儿一气之下,竟然将大姐和外甥告上了法院。最后,双方对簿公堂,在法官的调解之下,姐妹3人才达成了一致协议。
这样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让我们在震惊之余,不能不引起内心的反思: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在物质利益与亲情方面,应如何权衡轻重,应如何做出选择?究竟是世风日下还是我们自己迷失了方向?
其实,茫茫人海之中,同胞姐妹是几生几世才修来的福分!况且老父亲已不在人世,姐妹之间本应该更亲近一些。但却在亲情和利益的天平上,反而搞不清情与钱哪个更为重要。就如同故事中三姐妹为了两间老房的拆迁款,她们的亲情便荡然无存了。细想一下,骨肉之情、同胞之爱,岂是用多少金钱能够买到的?有句话叫“亲情血浓于水”,兄弟姐妹心连心、背靠背,相互关照,结伴前行,这才是不枉一母同胞的缘分!
南怀瑾说得好,越是计较,人距离幸福就越远;只有不计较,才能免受更大的伤害。不计较是人生一大智慧,不管是亲戚朋友、邻里关系、工作伙伴,甚至是双亲或至爱的夫妻,都应适宜于这个原则。
结婚12年了,琴和杜依然像刚结婚时那样的相敬如宾。而更让杜感动的是,琴一直以来对他弟弟的支持和体谅。
杜是弟兄两个,弟弟比他小五岁。和琴结婚时,弟弟正上大学,父母都已经上了年纪,弟弟每年学费以及生活花销近10000多元,都是从杜的工资里出。对此,琴从无二话。
4年后,杜和琴刚刚有了一些积蓄,弟弟又要结婚,女方要两万元彩礼,可当时父亲的钱全用在了给母亲看病上了。还是琴主动把家里的钱拿出来,给弟弟办了婚礼。她说,现在反正还没有分家,我们先把这钱拿出来吧,总得让老二娶上媳妇。
弟弟结婚之后第二年,兄弟俩分家。父亲有两套房子,虽然都是三居室,但面积上一个大些一个稍小些。琴说,弟弟家底子薄,把大的让给他住吧,我们先住着小的也行,反正也够住的了。对此,弟弟非常感激。
如今,弟弟已经结婚四年了。兄弟两人一直处得很好,有什么事情,两人都是坐在一起商量着办。尽管两家都不十分富裕,但兄弟和睦、妯娌情深,在他们看来,这比什么都好。
的确,于人于事,少些计较,多些豁达,痛苦就会烟消云散,幸福自然接踵而来。可生活中很多人却执迷不悟,不明白这个理儿,于是在计较中纠结。
有位年轻的女子总是嫌自己的老公赚钱太少,埋怨老公不能给自己贵妇人的生活。两人为此经常发生吵闹、争执,最终闹到了法院,准备离婚。
这时,她的一位闺中密友劝她道:“家庭要幸福,不能计较太多!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牺牲的大,想让别人跟我们一样地付出,那就错了!很多时候,我们考虑得太少,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以前我也总是抱怨我老公不赚钱,没有责任心,但是他一直都对我不离不弃,这不就是最大的责任心吗?所以后来,我不再抱怨他。没事的时候,我会想他对我的好,对我的温柔,对我的关怀体贴;想他的一颦一笑,想他孩子般的笑容,想他的恶作剧。越是这样想的时候,我就越轻松、越自在。男人也是人,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会耍脾气,还有强爱“面子”。对这些,我们不能太过计较――实际上,我们越不去计较他的过错,两个人就越有共同语言,感情自然就深厚了。许多家庭走向破裂,往往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事,而恰恰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之事。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双方或者一方死死计较,抓住不放,越是计较就越伤感情,最终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那位女子听闺蜜说完后,觉得是这个理儿,高兴地回家与老公沟通去了。
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和矛盾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我们事事都要计较,都要生气,就计较不完,生气不完。所以,与其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不如把它忘记,让其他开心的事来填补自己的内心,这样于人于己都好。若我们一味地和家人计较、和朋友计较、和同事计较……凡事斤斤计较,那么只会被愤怒所毁灭。
即使面对别人无理的嘲讽和谩骂,我们也大可不必去理会,因为,当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内心,不为别人的恶意言论而恼羞成怒的时候,其实,谁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不计较于家如此,在工作中更是如此。如果总是计较工作环境太差、总是认为加班、任务太重,时间太紧张,压力太大,薪水太少――那工作自然就成了一种难耐的苦役。
百度前副总裁俞军当年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中这样写道:
“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一连4个“不计较”,道出了俞军对于搜索事业的痴爱。后来,他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必然的了。如果我们都能像俞军一样在工作中不去计较太多,那么工作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一种愉悦的享受。
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觉得是缺陷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我们以宽广的心胸去面对,以豁达的目光去审视,就会发现生活会变得美好许多,自己也能体会到世间更多的快乐。如此一来,又“何苦之有”呢?
所以,我们要记住:世间真正的幸福,常常不是得到很多,而是计较很少!
宽容可以获得轻松的人生
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不让”而发生矛盾,此时,如果不能学会宽容,那将会给双方造成永远的伤害。所以,南怀瑾说:宽容可以使人处之坦然、安之若素,从而获得轻松的人生。他的这段话实际上是在教导我们以平和之心待人的道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智者的境界。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宽容之人乐观、豁达,他们忍让而不悲伤、他们不消沉、不焦躁、不恼怒;他们对自己伴侣和亲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敬佩、遵从。他们与其他人相处,不会存在情感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心胸宽广。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宽容的道理。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常常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作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人的一生,谁都会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犯的情况。但人如果能像蒋琬那样寻找出一条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能把内心一切不平和及怨气化解,付之宽容的一笑。
还有一个关于孔子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一次在郑国与弟子们失散了,他只好独自站在城郭东门等候。
一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长得奇形怪状,累得好像丧家之狗。”
子贡后来把这句话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孔子坦然笑道:“说我像丧家之狗?确实是这样,是这样的啊!”
作为一代宗师的孔子,居然能在学生面前对这种污辱性的语言一笑了之,的确表现出为人师表的气度。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孔子被后世誉为宽容仁爱的典范,孔子的确堪当此名。
宽容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为了培养和锻炼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人要在现实中接受种种考验,比如羞辱、刁难、排挤、报复……无论他人何言何行,即使自己情感的潮水在胸中奔腾不止,也要紧闭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脑,静下心来忍一忍狂躁的怒火,压一下焦虑的情绪,抵御住急躁和鲁莽的冲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当别人伤害你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向别人“低头”有什么大不了。世上坎坷之事十之八九,请尽量宽容一些,这不仅是在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也是能让自己获得更轻松的人生的好机会。一个真正成熟的、有修养的人,一定是能忍一时之辱、耐不平之气的人。所以,不学会宽容,损失的是自己的心情,而坏心情带来的必然是更糟糕的结果。宽容像是一味良药,不需要任何语言,把心态放平,付之一笑,就可以做到。如果社会中人与人都学会了宽容,世界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从自己做起,宽容地对待他人,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不仅是为自己开启了一扇窗,同时让自己看到了更远的天空。
用友善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南怀瑾指出:世界上有两种人,乐观的人、悲观的人。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苦乐的分界主要也就在于此。
南怀瑾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你要用友善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多理解和多尊重别人,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看他们的缺点。
有这样一个故事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在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上,一位作家总能看到一个画家的生意出奇地好。画摊周围聚集了很多人,而其他画摊前的人却寥寥无几。
一天,作家也挤进了人群想探个究竟。
“给我也画一幅!”一个小伙子抢先坐到小木椅上。他衣着邋遢,尖嘴猴腮,看起来很讨厌。作家暗忖:这模样还当众画像,简直就是出丑!
画家上上下下打量着小伙子,旁若无人异常专注,然后又示意小伙子调整身体眼神的位置和方向,准备就绪后,画家开始画了,几分钟后,一幅画交到小伙子的手上。
大家纷纷凑过来一睹为快。哇!像极了!这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小伙子有几分像日本影星高仓健,而画中人面容棱角分明,双目炯炯,更是把小伙子的特点突出出来。小伙子拿着画端详了老半天,眉开眼笑十分满意。
接下来,一个大腹便便的商人在画家笔下,也变得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一个彪形大汉被画得豪放耿直,像梁山好汉一般令人敬畏……
作家看明白了。这位瘦小画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总能用心捕捉到所画对象最美好的气质,然后发扬光大,所以,他的画受到大家的欢迎。
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差不多每一个人都可找到优点和缺陷。所以,如果我们能用一颗友善的心去看待身边的每个人,我们一定能寻觅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到他们美好的一面。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对待周围的人,不要把别人想得特别坏或者自认为清高而对别人居高临下。如果你发现与别人关系处得不够好,一定要自找原因,看看是否是因为你不友善的态度导致树敌太多。
比如,你对同事的言谈举止不屑一顾时,你就以所谓的“清高”与他们拉开了距离――尽管他们可能谈的很粗俗。比如,当你夸夸其谈,旁若无人地表现自己时,你的居高临下可能会招来狂妄的名号――尽管你确属于才华横溢之辈。比如,当你仰着脸语气生硬地待人时,你就等于孤立自己了;比如,当你竖起眉毛,瞪圆双眼时,你与他人的关系就已陷入“险恶”之中了。
人,除非躲入深山老林,独居尘世之外,否则总要生活在亲戚朋友、同乡、同学、同事之中。人的性格脾气、志向爱好、学识趣味、品德才貌,一定是形形色色的。上帝不可能复制十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承认周围的人是由各种角色组成的,所以,有不一样的人格特征。这是人无法选择的,人只能面对这个现实。
你可以反感迪斯科舞串了味变成了老年人的健身操,但你绝没有理由讨厌跳这类舞的人,你选择不看就是了;如果你能以优美的华尔兹、探戈舞步唤起他人的兴趣,做他人的教练,你就与他人贴近了。
所以,你在日常小事的处理中要能变不利为有利,自己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另外,你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说你好。而当我们与别人合作的时候,更是要能双赢,照顾到对方的利益。
容人是一种美德。
隐忍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与才能
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和别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磕磕碰碰,出现点儿摩擦,在所难免。此时,如果互不相让,彼此缺乏隐忍宽容的涵养,不管是得理不饶人的一方,还是强词夺理的一方,都会各执一词,到头来可能也争执不出个什么结果,甚至会把小矛盾激化,导致两败俱伤,各损其益。
南怀瑾认为:为人应该有最基本的涵养,粗暴蛮横的方式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有德行的人也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采取忍让之道。隐忍犹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比较哪个更划算,不言自明。
纵观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国家,都离不开“忍”。很多人将“忍”字奉为修身立本的真经,他们认为,“忍”是修养胸怀的要务,安身立命的法宝,人脉和谐的祥瑞,成就大业的利器。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本名重耳,未登基之前,由于遭到其弟夷吾的追杀,只好到处流浪。有一天,他和随从经过一个地方,因为粮食已用完,他们便向田中的农夫讨些粮食,可那农夫却捧了一捧土给他们。
面对农夫的戏弄,重耳不禁大怒,要打农夫。他的随从狐偃马上阻止了他,对他说:“主君,这泥土代表大地,这正表示你即将要称王了,是一个吉兆啊!”重耳一听,不但立即平息了怒气,还恭敬地将泥土收好。
狐偃身怀忍让之心,用智慧化解了一场难堪,这是胸怀远大的表现。可见忍让是智者的大度,强者的涵养,它并不意味着怯懦,也不意味着无能,而是医治痛苦的良方,是一生平安的护身符。
《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忍让邻居的故事。
杨翥的邻居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说是被杨家偷去了。家人气愤不过,把此事告诉了杨翥,想请他去找邻居理论。可杨翥却说:“此处又不是我们一家姓杨,怎知骂的是我们,随他骂去吧!”
还有一邻居,每当下雨时,便把自家院子中的积水扫到杨翥家去,使杨翥家如同发水一般,遭受水灾之苦。家人告诉杨翥,他却劝家人道:“总是下雨的时候少,晴天的时候多。”
久而久之,邻居们都被杨翥的宽容忍让所感动,纷纷到他家请罪。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翥家的财产,邻居们得知此事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难。
生活中,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善于忍让,宽宏大量,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处于这种境界的人,会少了许多烦恼和急躁,能拥有更加亮丽的人生。
下面一个故事也许对我们更有启发。
古代有个乡绅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乡绅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乡绅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他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他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要到桥头了,迎面来了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这次他不甘心回头了,摘下帽子,向农夫说:“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上来了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刚好来到桥下,两人不约而同请和尚为他们评理。
和尚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和尚说:“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乡绅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他便过去了,这样你不就可以早点儿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和尚转而笑着问乡绅:“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乡绅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和尚反问道,“你既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乡绅被问得满脸通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细想一下,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要忍一忍,让一让,便过去了,但我们有时就是缺乏这方面的气量与大度,正如上面故事中的绅士和农夫,绅士让了几次便不肯再让,农夫也不退让,导致他们谁也无法过桥。这不能不说是当局者迷,均缺乏人生的智慧。其实为人处事,忍让是很重要的,“退一步”于人于己都是一种方便。
忍让讲究的是策略,体现的是智慧。“弓过盈则弯,刀过刚则断”,能忍让者追求的是大智大勇,我们决不能做头脑发热的莽夫,退让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也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气概。
苦涩的一笑是忍让,一声“没关系”也是忍让。这社会,没有忍让,就没有平静;没有忍让,就没有和谐;没有忍让,就不存在友谊;没有忍让,就谈不上远大的理想。不与廉颇相争而忍让的蔺相如,不争名利而忍让的伯夷和叔齐,容忍魏征的李世民……哪一个不是在忍让中造就了一番大业?他们印证了“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流传千古的真理。
南怀瑾认为:心胸狭窄的人更要学会忍让,爱慕虚荣的人也要学会忍让,看重利益的人更要学会忍让,脾气暴躁的人应要学会忍让,每个人学会了忍让,就能熄灭心头的怒火,消融封冻的江河。有了忍让,人就不会是一介粗鲁的武夫;有了忍让,人就不会是一条莽撞的汉子;有了忍让,天空就会一片晴朗;有了忍让,道路就会无比宽广;有了忍让,真正的善良人性才会得到弘扬。
我们要懂得忍让,这样能交更多的朋友,有更幸福的人生。
“以忍为上”,小不忍则乱大谋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人的一生中,遇上能令人发怒的事不计其数,倘若每件事都发怒,都耿耿于怀,是成不了大事的。反之,只要胸怀大志,就会“忍人所不能忍”,对于许多难忍之事就不会放在心上。
南怀瑾强调,对于日常的琐碎之事,不必去计较。小事若无法忍受,将无法成就伟大的理想。
古人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韩信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年轻时有一天,一群小流氓找碴儿说:“你长得倒不赖,不知胆量如何呢?”韩信听后沉默不语。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流氓又挑衅说:“如果你有胆量,就来刺杀我;如果害怕,就从我胯下爬过去吧。”
韩信仍然一言不发,但却默默地爬过他的胯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侠客、英雄,而是那些能够以自己的胸怀和毅力去获取成功的人。韩信就是一个俊杰,他奉行的“以忍为上”的处世哲学,也是他后来之所以成就事业的保障。
“忍”是一个人修养、智慧、能力的集中体现。遇事发怒,争强好胜,往往会出现因小失大的后果,这是不明智的表现。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曹操、刘备三人中,周瑜气量狭窄,不能容忍诸葛亮技高一筹的现实,一定要与诸葛亮较量到底。明明曹操在赤壁战败,东吴政权应将力量投入到向北扩大地盘的征战中,可是周瑜宁肯让孙权往合肥与张辽交战受挫,自己带着东吴主力与诸葛亮争夺荆州。争夺的结果自然是失败,周瑜也为此负气身亡,这应是引以为戒的。
曹操,作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尤其善“忍”。当董卓进京擅权作乱时,众官想到汉室将亡,一齐啼哭,唯他“抚掌大笑”。王允责备他时,他说:“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但等到他行刺董卓不成时,他又赶忙“持刀跪下”,谎称“献刀”,足见其掩饰内心活动的“机智”。
曹操翦灭吕布后,已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威,不想来了个弥衡,击鼓大骂曹操。张辽等人要杀弥衡,但曹操却阻止了,他忍住心中怒火,不愿去担“害贤”之名,将弥衡送刘表处,最后让黄祖杀了他。可见,曹操的“忍”与其政治家的大气度颇为相通。
刘备,更是“以忍求尊”的“出色运用”者。他有汉室甲胄出身,有关羽、张飞辅助,为了维系桃园结义的情义,他不惜辞官;虎牢关战败吕布显露锋芒,他坐在诸侯的末位并不以为耻;曹操灭吕布后,刘备与曹操在许都供职,他更是如履薄冰。曹操以青梅煮酒论英雄相试,刘备则以韬晦之计避让;等到脱离许都后,他先后投奔袁绍、刘表,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副宽厚待人的样子,甚至蔡瑁几次逼杀,刘备都是采取避让,并无反击。刘备通过处处“忍让”而争得人心,由得人心而得人才,终于成为鼎足三分的主导力量。刘备的成功,充分显示了他“以忍求尊”人生智慧的力量。
“忍”作为人生智慧的体现,积蓄着自强不息的力量。古人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正是从人格、意志、修养、智慧诸方面探讨“忍”在个人生中的价值,因为“忍”显示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内心具有充实、无所畏惧的表现,成为强者具有的精神品质之一。
忍不是低三下四,甘愿受他人摆布,忍不是忍气吞声,受人欺侮,逆来顺受,不去反抗,忍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一个人善于忍,才能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汲取到各方面的信息,为自己的发展和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从忍辱负重中厚积薄发,为争取更好的前途做好准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