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陈万雄集

書城自編碼: 27015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评述
作者: 陈万雄,东莞市政协
國際書號(ISBN): 9787218103365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頁數/字數: 403/5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10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編輯推薦:
《陈万雄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资深出版人、香港文化界名人陈万雄先生的学术论著与书评随笔合集。分别收录笔者早年的学术研究作品,求学受教过程中的体会,在工作生活中与沈从文、启功、陈原等文化名家的交往经历和感受,以及一些著名书评。
內容簡介:
《陈万雄集》为《东莞学人文丛》的一种。作者陈万雄为香港著名出版人,主攻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本书主要收入作者65岁前除专著外的有关学术文化的文章及书评等其他文章。全书分六个部分:包括论文,学术杂文,书评,散论,人物点评,师长回忆等。
關於作者:
陈万雄,生于1948年,广东东莞人。博士,香港著名出版人。1980年入职商务印书馆(香港),现任联合出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商务印书馆(香港)董事总经理兼总编辑、商务印书馆电子商贸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曾出任中英文教出版事业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主席、岭南(大学)学院(香港)校友会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香港出版总会会长等公职。2003年荣膺第十五届“香港印制大奖”之杰出成就大奖。2004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
目錄
第一部分 论文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陈独秀的政治活动和思想
革命家与启蒙者的双重身份——五四时期的安徽知识分子
一 运动的发轫
二 运动的指导力量
三 启蒙者的角色
四 革命与启蒙的结合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序言
孙中山与五四知识分子
这一代人——新文化运动倡导力量分析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考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儒学的兴起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种精神
五四新文化的反思
从新儒家的勃兴说起
一 反思革命演出不同学派
二 熊十力谈民主与科学
三 发现问题等待解决
吉野作造与五四运动
评本哲明许华滋编《五四运动的回顾》
晚清的白话报
李大钊与辛亥革命运动
革命派与清末民初的文学革新运动
一 胡适白话观念的溯源
二 清末的白话文运动
三 清末革命党人小说戏曲的革新运动
四 外国文学思潮和作品的译介
百年庆典岂能忘怀斯人——赵声与辛亥革命
第二部分 学术杂文
谈雨果《悲惨世界》最早的中译本
李大钊的一篇佚文
读《茅盾回忆录》笔记一则——关于陈独秀的《中国拼音文字草案》
附录
《日本新闻五四报道资料集成》介绍
亲睹苏曼殊的两幅真迹画
一 《雪蝶倩影》
二 《白马投荒图》
华商眼中的日本文明开化——《东洋风土竹枝词》阅后感
一 记载日本开国前后的变化
二 《竹枝词》的特色
三 对东洋风俗少见多怪
四 西风东渐变化急剧
五 囿于识见坐失良机
蔡元培三顾陈独秀
跋马一浮致丁辅之函——谈熊十力与新儒学
台静农与晚年的陈独秀——读《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一
跋章士钊《将军叹》——赵尔丰与近代政局
由章可的《人马图》说起
一 关于章可
二 近代名媛——母亲吴弱男
三 外祖父——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
四 跨过厚厚大红门的章含之
感受的历史——《另一种童年的告别》代序
《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序
百年纪实与传奇——读《艽野尘梦》
一 既奇且实娓娓动人
二 作者是民初地方小军阀
三 评价不能简单黑白二分
四 可供了解西藏问题
第三部分 书评
“岩波文库”六十周年点滴谈
近代革命知识分子的足音——读《陈原散文》
从陈寅恪到何炳棣——由《仰望陈寅恪》与《读史阅世六十年》两书说起
一 缘起
二 蔡鸿生论述陈寅恪
三 何炳棣史学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以苦难的生活经历、以不屈的抗争精神而铸炼出生命史学
读《新时代的历史观》
第四部分中国文明散论
驰骋于中国文明的时空——关于《中国地域文化大系》的编辑构想
一 多年的愿望
二 在挫折中形成的构想
三 建构中国文化的新图像
四 时空交错多元组合的立体文化史的新构想
五 让历史知识更动人
六 十年磨半刃剑
蒙古高原与游牧文明——《成吉思汗崛起的秘密》序
敦煌的时空
一 欧亚古文明的互动腹地
二 中国一体多元的区域文化的重镇
附录一 敦煌所系的中国文化大事
附录二 古今映照的敦煌与香港——跨越时空的缘分
中国历史研究与教育的新图像
一 问题的引发与思考
二 更新中国历史的视野
一 大汉本位主义和中原王朝序列的历史观念
二 政治史导向的中国历史教育
三 朝代兴替的编排形成的循环历史
四 封闭的国史观
三 中国文明史的新图像
四 历史教育的新观念
一 日新月异的历史新知识
二 趋向图像化的历史教育
五《中国地域文化大系》的出版意义
检定不合格!——军国主义阴魂与修改教科书
一 右翼势力的抬头
二 皇国史观与权力相结合
三 文部省强力介入统制教科书
四 家永与文部省的官司
五 “教育敕语”的启示
六 战争肯定论的泛滥
七 三岛由纪夫——一心恢复天皇制
八 江藤淳——另一个战后史
九 对事件的反省
儒学在近代中国和日本
第五部分 读人与读世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对沈从文先生的片断回忆
文物历史世界的沈从文——从人性的光辉出发
附录一 悼从文先生
附录二 《从文自传》——自然之子
附录三 《从文口述——晚年的沈从文》——代序
附录四 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出版说起
道不远人——我认识的启功先生
一 我与启功先生的结缘
二 我想起启老的一些事情
三 作品岂仅为游戏
附录一 启功、牟润孙、台静农三先生
附录二 启功诗词
附录三 虽古旧亦有可观者焉
书缘世谊十五年——追忆陈从周先生
附录一 陈从周与《绍兴石桥》
附录二 闲情而情不闲——陈从周教授的散文集
王力先生的三封信
我读陈原
一 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
二 始终不渝的理想主义者
三 救亡与启蒙: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
四 今天的出版界,重读陈原很有必要
附录 出版的启蒙导师——敬悼陈原老
第六部分 承教的感动
由一封信说起——追忆牟师润孙先生
德昭师的为学与做人
一 认真而富启发性的教学
二 博大而有光辉的史学研究
三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附录 王德昭师抗战时期一些事迹
粹然一代学者的风范——敬悼严耕望师
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精神——三十年的体验
附录一 农圃斋主忆农圃道:格局小,气象大——访香港商务总编辑、历史学家陈万雄博士
附录二 农圃学记
附录三 农圃四年素描
《读史观世》序
从《名家谈》说书缘
一 与艺林结缘
二 闲适的阅读感觉
三 名家的经典
四 文章的精妙
幸有明月来相伴
成人与成才——母亲的角色
一 当前儿童教育的一些反思
二 母教:中国社会传统的重要角色
三 成功的母亲,成功的经验
四 尾语
內容試閱
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的显著,无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早期共产主义运动所造成的。但陈独秀从事政治活动,为时实甚早,可远溯至戊戌维新运动时期。至于在晚清革命运动中,他毋宁已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对他本省安徽的革命运动的催生、推动以至武装革命力量的组织,尤其关系重大。再就思想方面来说,其时也已见到他的思想倾向迥异时流,而与新文化运动时代他所揭橥的理想有相承的条理。
陈独秀1879—1942自早年以迄于《新青年》杂志创办前,所受的教育略可划分为两个阶段,而以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参加南京乡试为分界线。在前一阶段,陈独秀接受的乃传统式的教育,在古典经籍方面有良好的基础。1896年,陈独秀时年17岁,即以首名考取了秀才。但次年他应南京乡试不售,自此就绝意科举,开始接受新式的教育。在后一阶段,他先后曾就读于浙江杭州求是书院和江南陆师学堂 ;自1902至1915年,他四次东渡日本,其中三次都曾入学读书,自1902至1915年,他四次东渡日本,其中三次都曾入学读书 ,主要修习西方文化、艺术和语言的课程。陈独秀早年受教育的历程,正代表和深刻反映了19、20世纪之交,在近代中国,一辈由旧到新、由传统过渡向近代的新知识青年的蜕变历程。
在办《新青年》杂志以前,陈独秀的新旧学问都有相当的根底。他“早岁读书有声” ,1897年,才18岁已著有《扬子江形势论略》一书;1902年又有《小学万国地理新编》二卷出版。 由此可见他的早慧。对有清一代学术的重镇“汉学”,陈独秀也有相当的造诣,在文字音韵方面尤其见长,颇有撰述。 他也曾用心于释典。 在外国学问方面,陈独秀谙英、法、日三种语言,由其日后的著作看来,应以英语最为擅长。 他颇倾心于西方的文化艺术,尤其爱好18、19世纪欧洲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晚清知识分子,特别是留学生,“偏重实用,十九学法政,其次是理工,对于文学都很轻视”。 其中能及早措意于西方文学艺术的,陈独秀、苏曼殊、周树人和周作人兄弟等,应算是先驱。胡适曾说过,近代中国,“把法国文学各种主义详细地介绍入中国,陈先生(独秀)算是最早的一个,以后引起大家对各种主义的许多讨论”。 胡氏所说,虽是指《新青年》时代而言,其实早在民元前,陈独秀已有文字著作, 率先将欧洲的文学理论和思潮向国人作有系统的介绍。陈独秀在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自然是他稍后能致力于新文学运动的先决条件之一。
总的来说,陈独秀早年,无论中西学问,都以文学方面较为优长。在办《青年杂志》得享盛名前,他的学养也早已受同侪友朋的推。早享大名而以文章自诩的刘师培、章士钊以及王旡生等人,对他便极是推许,说他“弱冠工属文”“学识优长”。 章士钊甚至称誉他“文学有贾生不及之叹”。

陈独秀晚年自述其政治生涯,是“接二连三”地做了“康党、乱党、共产党”。 他之从事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固为人所周知,但他从事“康党”和“乱党”的政治活动,则晦塞不彰,少为人知。
陈独秀自言是“康党”的真正含义,我们就不大知晓。倘若说由于康梁派推动了维新运动,对时方弱冠的陈独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其时陈的思想与康梁同调,也可肯定。陈独秀在1898年参加南京乡试所见的旧社会的腐朽现象,加以得“读康先生及其徒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灿然可观,茅塞顿开,觉昨非而今是”。 这无疑是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思想遂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派”。 至于见诸行动的,则“当旧派群起詈责康梁为离经叛道,名教罪人”时,他与一辈后生小子,“愤不能平,恒于广座中为先生(康有为)辩护”,因而被乡里瞀儒,指为“康党、为孔教罪人,侧目远之”。 不过,陈独秀谓自身曾是“康党”,似尚不仅如是。有迹象显示,他很早已与皖省维新人士相过从,跟李光炯、邓艺荪、江和汪宗沂(仲伊)诸人交情契洽; 而与“维新巨子”汪孟邹更自少是好友。惠泉:《记汪孟邹先生》,《明报月刊》(香港)第七卷第二期,1972年2月号。他极早摒弃举子业,转读新式学堂,1900年更撰著有启牖民智、讲求新学意味的《小学万国地理新编》,都显见他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
戊戌政变后,康梁派逃亡海外,从事保皇运动;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革命运动,则经惠州起义的失败,革命前途“黑暗无似,希望几绝”。 幸得在19、20世纪交替的前后几年,一派年轻的新知识群脱颖而出,成为历史舞台的新生力量,趋向于排满革命,为此后的革命运动开拓了新的形势。 而陈独秀自始即是该知识群的活跃分子,他的政治活动亦与新形势的发展,血肉相连。
组织学会,办藏书楼等活动,是那期间进步的知识青年从事政治、社会运动所通常采取的方式。1902年,陈独秀与皖省青年潘赞化、葛襄、何春台等人,为了“传播新知,牖启民智”,曾集资购了一些图书,在省垣创设了一所藏书楼。 约略同时,赵声在南京,孙毓筠、方刚、柏文蔚等人在皖省,都有类似的活动。陈独秀与上述诸人交往密切。他们都是革命新形势的开拓者。
至于陈独秀明显走向革命的途径,是在1902年。这年,他始渡日本,随即加入了留学生最早结成的团体——励志会。 该会在陈独秀加入时,已有稳健派和激烈派的分野,且渐由分歧而对立,极不相容。 是年冬,激烈派陈独秀、秦毓鎏、张继、钮永建、苏曼殊等二十余人,遂自励志会分出,另组成青年会。 东京青年会的成立,是标志着晚清学界迈向革命的一个里程碑。该会不唯是“日本留学界中革命团体之最早者”,且明白揭橥“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 其会员几尽属日后的重要革命党人,也是此后两年间,国内外革命运动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就陈独秀来说,其中潘赞化、张继、谢小石和苏曼殊诸人,都是他稍后并肩共事的革命同志。1903年3月初,陈独秀与邹容、张继等五人,强剪去驻东京留学生监督姚煜的辫发,因而酿成交涉大故,走避归国。 该事件并非一突发的孤立事件,而应视为自1902至1903年始,国内外一连串学界风潮的一环。当年3月12日见陈独秀已返抵上海,且与吴稚晖等爱国学社中人相往来。 章士钊曾说:“辛亥革命前之革命思潮,就上海而言,应以光绪癸卯夏至甲辰秋1903—1904一时期为最高点。” 这种分析,倘若以当时学界风潮的风起云涌以及反满革命言论的普遍激烈而言,自是确当。不过这种形势,何止上海一地为然,实则从日本留学界以至中国内地,莫不到处风潮迭起。至于直接触发此学界风潮并使之迅速广播的,无疑是1903年的拒俄运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