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一个外交官的中东亲历

書城自編碼: 271184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秦鸿国,刘新生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095580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48/29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HK$ 194.4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HK$ 135.7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HK$ 62.1
大乔小乔
《 大乔小乔 》

售價:HK$ 67.9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售價:HK$ 101.2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售價:HK$ 98.9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平装)
《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平装) 》

售價:HK$ 89.7
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火与风”丛书)
《 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火与风”丛书) 》

售價:HK$ 101.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7.0
《礼宾官背后的外交风云》
編輯推薦:
在这位资深外交官的笔下,中东地区就像万花筒一样,变化莫测,他经历了伊拉克战争,亲见了当年中东地区两大传奇人物,目睹了埃及总统的刺杀…… 在他的身上,展现了我国外交官在外交**线的智慧和果断。
內容簡介:
该书是“外交官看世界”系列丛书其中的一本,作者作为职业外交官,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在该地区几个阿拉伯国家工作了25年,从西亚到北非,从沙漠到海洋,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步履深重的足迹。在中东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下,作者近距离目睹了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在军事检阅台上惨遭枪杀;亲历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参与组织我国侨民“沙漠大撤离”;在也门南北方爆发激烈内战时,又参与组织我国侨民“海上大撤离”;在利比亚工作的3年里,曾4次神秘会见了传奇人物卡扎菲。他是当年中东地区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全书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惊险刺激,又同时具有很强的外交官职业的特殊性,因此全书的内容感染力强,具备很强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全书通俗易懂。对于那些渴望多层面了解外交事务,驻外使馆工作和国外生活的广大读者来说,此书更是一本有益的参考书。
關於作者:
秦鸿国, 1963年北大研究生班毕业后进外交部工作。同年12月赴我国驻苏丹大使馆工作,1970—1977年驻伊拉克使馆随员,1981—1984年驻埃及使馆二秘、一秘。1984—1988年外交部亚非司工作。1988—1992年科威特使馆政务参赞。1993—1994年驻亚丁总领事。1994—1997年驻利比亚大使。在中东工作25年,曾经历过海湾战争、也门内战等重大事件,与萨达姆、卡扎菲有过工作往来。
目錄
自序
文装解放军
涉足外交工作的**课
使馆周围森严的安保措施
杂技演员在苏丹被策反
窃听风云
挥泪焚烧珍贵的日记
外出不得乘坐外籍人士的汽车
使馆警犬被毒死
为周总理作安保
探秘南苏丹
“非洲大陆的心脏”
赤道省的原始绿色生活
一个裸居的部族
用牛粪灰掩面驱蚊
野生动物河谷奇遇
玫瑰茄“苏丹红”
“10头牛换1个老婆”
未能保存的“裸照”和唱片
接待苏丹总统访华
在国宴席上作翻译
尼迈里总统的“蚕豆”
一份错签的公报
我国与科威特建交谈判始末
“科威特人真富”
建交公报里的“学问”
被误认为是韩国人
外交大臣的庆功宴
难忘与宫达非大使共事的两年
外交无小事
为我的成长打开了一扇大门
没有官架子的大使
我记忆中的萨达姆和伊拉克
修正“萨达姆”的汉语译名
街头巧遇萨达姆
萨达姆与他的女儿
阿布·乌代的称谓
萨达姆三次吊唁我国领导人
被严密监控的大使馆
国防部部长喋血未遂政变中
异常森严的戒备
一场被遏止的政变
差点被血洗的停机坪
始料未及的变数和政变夭折
萨达姆果断善后
躲过血战的大使们葬礼又相见
“世界的火炉”与“人间的火狱”
怕热更怕冷的热带居民
世界火炉
外交官们的酷热盛夏
“人间火狱”
埃及总统萨达特血溅检阅台
血溅检阅台
枪杀前的密谋和策划

冲出战火中的科威特
不祥的征兆
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
营救新华分社的同志脱险
军事占领下的科威特
沙漠大撤离
与台湾同胞骨肉情深
不屈不挠的科威特人民
留守人员的*后坚持
撤离后的故事

重返战火灼烧的科威特
面目全非的科威特
*艰难的一个月
黑云笼罩下的科威特
中国灭火队在科威特
“海湾战争综合征”
挣脱也门战乱的旋涡
人均持3支枪的国家
一个国家的两种形态
南北方*终爆发内战
海上大撤离
张承坚大夫血洒也门战火
全力救援被困同胞
留守亚丁湾
孤舟横跨亚非大陆
卡扎菲吊唁小平同志
吊唁前的戒备
致以敬意和哀悼
青睐中国茉莉花茶
与卡扎菲的四次神秘会见
**次神秘会见
茅草屋里的谈话
帐蓬里的见面
临别馈赠特殊礼物
驻外使馆期间的趣闻逸事
学无止境的阿拉伯语
大肚皮医生和瓦哈布大夫
洁净和洁癖
结束
內容試閱
被严密监控的大使馆
我伊拉克工作期间,总觉得使馆对外活动受到很大的约束和限制,对外调研和交友工作非常困难。当年伊外交部多次照会各国驻伊使团,反复强调以下规定:各国驻伊使馆人员欲会见伊政府各级官员时,必须提前至少一周时间书面照会伊外交部,由后者统筹安排,不得直接与伊相关部门或官员联系,自行安排会见;各国驻伊使团人员离开巴格达市区40公里之外,无论因公或因私,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去往伊拉克的任何一个地方,必须提前至少一周时间书面照会伊外交部并获得书面准许,否则其安全无法保障;各国驻伊使团如需雇佣当地雇员,可通过伊外交部推荐而聘用,如使团自行或直接雇用当地雇员,必须将其姓名、地址、电话和***号码及时通告伊外交部,雇员本人必须前往伊内政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谨请各国驻伊使团每年年初将其外交人员,工作人员、外籍雇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务、在伊住址、电话、所乘汽车车型、底盘号和车牌号一并通告伊外交部,此项名单和有关资料每年更新一次……
伊方的这一系列规定固然反映出伊相关部门对一些使团的内外活动已经有所关注和警觉,同时也折射出萨达姆直接掌管的复兴党和情报部门正在伊全国范围内构筑层层铁幕和无形的网络,不仅对伊各阶层人士和百姓严加监控,对各国驻伊使团也不例外,或许更会加倍防范和控管。使团的外交官们不便与当地人交往,相互之间的来往和交流自然便多了起来。
我记得当年我经常陪同大使和参赞拜会一些友好国家的使节,每次会见突尼斯和黎巴嫩大使时,他们都打开会客厅的收音机,干扰可能发生的窃听,罗马尼亚和加拿大大使索性选择在花园里的荫凉处会客。
伊内政部在各国大使馆门前都设立一个警察岗亭,这是一般的国际惯例,并不奇怪。设在我们大使馆的岗亭虽然占用了使馆门旁的一个车库和一个厕所,不过为了维护使馆的安全,这也无妨。但是,荷枪实弹的警察昼夜站在门前,仔细盘问和记录出入使馆的当地朋友或被视为疑的外国人,使得使馆无人敢入,门庭冷落,工作难做。而使馆每次举行大中型招待会时,倒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门里是熙熙攘攘的各方宾客,门外是挤来挤去的治安警察、便衣警察、交通警察、各使团的司机。里里外外都需要热情招待和打理,只是一些不请自的特殊“客人”令人不知所措。每次这样的招待会上,我们总发现有三四个“不速之客”混杂在宾客之中进入使馆,他们没有请柬,进门时只是与主人握握手,不讲话,甚至连简单的英语都不懂。他们不与使团和外交官交谈,也不与任何人扎堆,只是自己围在一起毫不无顾忌地大吃大喝,时而东张西望,时而相互嘀嘀咕咕。这伙人在其他国家使馆招待会上也经常见到,使团之间的外交官们不禁相互询问:这些不请自业的“食客”是何方神圣?时间一长,大家都心知肚明了:这些人是伊内政部派来的密探!
在类似这样的使团大型招待会,诸如我国国庆和“八一”建军节招待会上,我们每次还能看一名不请自来的当地摄影师,此人技术精良娴熟,捕捉镜头机敏,比报社记者都积极活跃。他紧随招待会的主人站在门口,有选择地为每人需要抓拍的“来宾”拍照,每个进出使馆的宾客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两三天之后,他拿着筛选过的部分照片来到使馆,交出照片,索要一些费用。年年如此,次次如此。使团的外交官们对他都很熟悉,但问他在哪个照像馆或哪个报社工作,他只是支支吾吾,仅告自己是个体摄影师,混口饭吃。问他有无名片和联系方式,有事好请他来帮忙,他只答:没有。我一直怀疑,每次活动他照的照片很多,拿到使馆的照片往往不是一半,难道其它的照片是他没有照好被淘汰了?
另外,各国驻伊使馆有七八十个,每次重大活动他都能不请自到,信息怎能如此灵通而准确呢?仔细想一想,其实也不意外。根据当年各国驻伊使馆的通常做法,每逢举行重大节日招待会,除向驻在国各个政府部门发送请柬之外,还要特别书面照会伊内政部,市警察总局和交通大队,甚至电业总局,希望届时能够协助维护治安、疏导交通、保障用电。如此考量,所谓“不请自来”的食客和摄影师原本就是各个使团盛情请来的“客人”,只不过他们肩负着伊有关方面给予的特殊使命,他们在外交使团招待会上关注和猎取的主要目标不是外交人员,而是那些与外交使团有着各种交往的当地伊拉克人。当年经常参加我国使馆大型招待会的有一对不到20岁的孪生姐妹,两乒乓球运动员,曾多次代表伊拉克来华参加国际比赛,与我国十分友好,曾几次戏言“非中国人不嫁”。姐妹两人非常相象,形影不离。每次手持请柬来使馆出席招待会,都被便衣警察堵在门外盘问并做记录。真诚、友好、朴实的姐妹俩虽屡屡向我们抱怨门外的尴尬遭遇,且心有畏惧,但一直坚持凡是我们使馆的活动“有请必到”。这对孪生姐妹假如能够逃过伊拉克战争的劫难,现在已经年过半百,早已儿孙满堂了。我和夫人经常念叨她们,想念她们,希望她们能够听到或感受到来自遥远中国的美好祝福。
一生之中,自己亲历的很多往事,那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让人终身难忘。
在巴格达,我们在使的官邸座落在郁郁葱葱的曼苏尔富人区,这个居民区的环境相对优美一些,人口和车辆较少,又远离闹市,比较安静。伊内政部没有在官邸门前设立警察岗亭,其他国家的大使官邸也未设立。
起初我们想,这样我们在官邸可以自由一些了。熟料不久我们便发现官邸周围总有秘密警察巡视和监护,而且是恪尽职守,日以继夜,毫不懈怠,比使馆门前的警察还要辛苦。根据使馆的工作安排,我和夫人随同大使夫妇住在官邸,白天上班和一日三餐都在使馆,只有晚上睡觉和节假日时才呆在官邸。但是,晚上我们两人经常陪同大使夫妇出席使团的晚宴和招待会,往往回到官邸时已经很晚了,街巷里很少能看到行人和车辆。为此,曾发生过多起让人心惊肉跳的事情:时近午夜,夜深人静,街坊四邻早已入睡。我们的汽车“刷”的一声,稳稳地停在官邸门前,刚刚迈腿下车,门前昏暗的月光下突然闪出一个人影,匆匆离去…… 这突如其来的一惊一吓每次都令人毛发竖起,魂飞魄散。
还有一次午夜归来,蹲守门前的便衣特工可能困乏不支,坐在树下昏昏睡去。我们下车走向大门,门旁黑漆漆的大树下猛地站起一个人来,把我们着实吓了一大跳,赵行志大使的夫人欧阳洛脱口惊叫:“唉呀,吓死人啦!”我等都惊呆了,木鸡般地呆站在那里,惊魂久久难以平定。那人却若无其事,一声不吭,拍拍屁股上的土,扬长而去。
这些人白天不见踪影,或许碰面未能觉察,只是夜间频频繁出现,偶而被我等遇到几次而已。这些人的相貌是什么样子,身穿什么衣服,是否配带有对讲机或武器之类?一概不得而知。
当年我们使馆聘用了两名当地的雇员,在使馆已经工作多年。一位是花工马哈茂德,棕褐色的皮肤,曲卷的黑发,文化水平不高,地道的阿拉伯人。他的主要工作是护理使馆和官邸的花草树木以及草坪,兼管清扫院落。另一位雇员是汽车司机西蒙,白色的而略显粗糙的皮肤,谈黄色的眼珠,金黄色的头发和手臂汗毛稍懂一些英语,典型的亚美尼亚人。主要工作是每日去邮电局取送邮件,发送请柬,兼管发送使馆不定期的新闻公报,对外宣传的书刊和新华分社的通讯稿。使馆上上下下对这两名外籍雇员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关系十分融洽,每年年底使馆都要请两个人的全家来使馆作客,品味一顿丰盛的中餐,对他们一年的辛劳表示感谢。有一次马哈茂德感概万分地道出真情,他说:“我在中国使馆已经工作14年了,我的11个孩子都是用中国的工资养大的,我岂能不努力工作!”当年仅38岁的马哈茂德竟然有11个孩子,让我等惊讶不已。更加令人瞠目结舍的是,两位雇员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分别向使馆吐露了一个相同的内幕,多年以来,内政部勒令我们每周去他们那里一趟,详细报告使馆人员的活动、言论以及与伊拉克当地人的来往情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