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中国节日志》以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节日为对象,对节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规范的记录。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对传统节日最大规模的记录,是中国首部节日专志,是21世纪初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集大成者。
|
內容簡介: |
通过对2011年-2013年春节期间,吉林省内满族、朝鲜族、蒙古族、汉族聚居区家庭、社区以及集市、二人转演出和大秧歌表演等民俗事项的客观调查,并结合春节期间游艺活动、表演艺术等方面条目的列举,全方位、多侧面地描述了吉林省不同民族春节习俗的特点及文化意义,并总结出农牧业民俗特点鲜明、历史人文精神与地理风貌紧密结合、家庭观念较重的吉林春节文化特点。
|
關於作者: |
主编孙桂林,副主编王宏伟,陈明宏,成员千寿山,王子豪,孙保亮,孙艳萍,赵天明,范春双,张静岩等。
|
目錄:
|
目录
综述 001
一、吉林省自然及历史文化背景 003
二、吉林省春节习俗的基本特征 006
三、吉林省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015
四、吉林省春节习俗的意义 032
志略 035
一、节日时空 035
小年 035
年根 035
正月初二 036
正月初三 037
正月初五 037
正月初七 037
望月节 038
正月十五喇嘛庙会 039
抹黑节 039
二月初二 039
北山公园 040
王爷府 040
农村文化大院 041
二、组织 041
家族 042
灯官 042
二人转戏班 043
齐头 044
三、节日缘起 044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由来 044
二月二爆玉米花 046
四、仪式活动 046
蒙古族祭灶 046
祭祖 047
满族祭祖 048
贴挂签 048
接神 049
满族接神 050
矿区迎财神 051
发大纸 051
烧纸 052
守岁 052
拜年贺岁 053
撒路灯 055
祭笊篱姑娘 054
动荤婚 054
踩地神 055
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 055
大秧歌 056
二人转 057
耍龙灯 057
笊篱姑娘舞 058
踩高跷 059
划旱船 059
老汉背妻 059
推车 060
讲古 060
乌力格尔 060
德谈 060
查玛舞会 061
六、游艺娱乐 062
嘎拉哈 062
鹿棋 063
花图 063
064
做风车 065
放风筝 065
年冰灯 065
猜灯谜 066
打画墨儿、纵偷 066
哈日德 067
卖热 068
跳板 068
斗火 069
拔河赛 069
走铜桥 069
灯节会 069
走百病 070
轱辘冰 070
七、节日用品 071
天地桌 071
灶糖 072
高丽大糖 072
年猪 072
血肠 072
荞面血肠 073
荞面血煎饼 073
奶食品 073
炒米 074
年节馒头 074
枣山 075
粘豆包 075
年糕 076
粘糕汤 076
更岁饺子 076
接神饺子 077
冻饺子 077
蒙古族馅饼 078
荞面条、荞面饸饹 078
豆腐 078
岁酒 079
聪耳酒 080
下水汤 080
乌查 080
无烟饭 080
乌兰伊德根 081
查干伊德根 081
五谷饭 081
岁馔 081
春条 082
挂签 082
满族挂签 083
十长生画 083
打年纸 083
烧包袱 084
聚宝盆 084
压岁钱 084
灯笼杆 085
索罗杆 085
面碗 086
年祈香 086
朝鲜族新衣 086
五色童装 086
果匣 087
高粱秸、黄豆 087
阿木斯 087
酥油花与佛像 088
无根水 088
路灯 088
妈妈人 088
八、节日文献 089
东北民俗资料荟萃 089
东北俗文化史 089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 089
中国东北史 090
长白山区民俗文化 090
吉林省志民俗志 090
关东岁时风俗论 090
调查报告 091
吉林省九台市锡克特里氏石姓 家族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093
吉林省延吉市小营镇东光村李福德家族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138
吉林省前郭县查干花镇李七斤家春节活动调查 154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干休所小区孙保亮家庭春节调查报告 165
吉林省延吉市小营镇东光村春节游艺活动调查报告 183
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春节大集调查报告 192
吉林省桦甸市春节大秧歌调查报告 216
吉林二人转春节演出习俗调查 235
附录 257
参考文献 268
后记 269
|
內容試閱:
|
一、吉林省自然及历史文化背景
一 自然情况吉林省简称吉,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古为肃慎地,清置吉林省。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人口2750万人。现辖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8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吉林省位于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南北宽约600公里,东西长约750公里。南邻辽宁省,北接黑龙江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丘陵与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丘陵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原区。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吉林哈达岭老爷岭、威虎岭龙岗山,牡丹岭长白山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全省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水系有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吉林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的欧亚大陆东侧, 是中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海洋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且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2℃?6℃,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均气温在23℃以上。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资源储备、适宜的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二 文化背景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约1?7万年前出现的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区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内。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公元1907年建吉林省,省名沿袭至今。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吉林建城,史称吉林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吉林由此得名。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城,为吉林省设制之始。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以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域。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正式建制称吉林行省。省会设在吉林,辖区跨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下设吉长、滨江(哈尔滨)、依兰(三姓)、延吉四道,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进入20世纪,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20世纪初始建铁路,1903?1929年修通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吉长、四洮、吉敦、天图、沈吉等线,日伪时期又修通长图、长白、牡图、拉滨、白阿、梅辑、鸭临等线。这些铁路改变了以吉林城为中心的官马驿站交通系统和区域联系方向,从而加强了长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并且哈尔滨及其所联系的地区也由吉林省析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吉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随之灭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省行政区划几经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吉林省仅辖2个市、2个专区、1个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195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1969年,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域延续至今。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汉族虽很早就移入省区中部和东部一带,从事农业和采集业,但满族、蒙古族及其先世对省内的经济开发影响较大。约3000年前(周),活动在长白山北部一带的肃慎部族(汉称挹娄,隋唐称靺鞨,皆系满族前身)以射猎为主,为本区原始居民。唐代时曾建渤海国于东部山区。宋代时又建金国(女真)。明以后满族经济活动则有畜牧、采集、狩猎、捕鱼及农业等多种生产。境内西部的鲜卑、契丹、鞑靼,均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为主。北宋时建立的辽国,灭渤海国,势力达于省境东部。至明末,全省仍为人烟稀少、山林茂密、草原丰美之地。清前期,吉林一直处于封禁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清中后期逐渐开禁,经济有了发展。清顺治年间,颁发招垦令,鼓励华北农民来东北地区开垦,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颁布流民归还令,施行封禁政策。在此期间,长白山区划为清室采参与狩猎地,东丰、梅河口、辉南、磐石一带为皇室围场,从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经长春至今辽宁省开原筑有柳条边墙。边墙以西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1791年蒙古王公也开始在长春一带招民开垦,在农垦区内出现了酿酒等手工业和小集镇。东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也有不少汉族和朝鲜族移入,从事农业、伐木和采集。嘉庆八年(1803)废止禁令,光绪四年(1878)吉林又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中部农业地区、东部农林地区、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
二、吉林省春节习俗的基本特征
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东北风俗文化圈的地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春节等传统习俗东北三省基本相似,它的特点主要是汉族与满族等民族风俗的大融合,但吉林省的春节习俗,至今仍保持着不少独特的内容。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首民谣,很多人记忆犹新。在吉林农村,虽然很多时候这都是长辈用来逗孩子的,其实也是农村孩子们盼过年的真实写照。一进腊月门,银装素裹的松辽大地,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忙活起来。特别是从小年儿直到除夕,人们每天都有不少事情要做。民谚道: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帖倒酉(意即贴春联);三十夜,守一宿。如今在很多乡村,人们仍恪守着这些年俗。传统上,吉林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儿这天算起,到二月二结束。吉林的春节一般可分为:大年之前、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之后四个阶段。
一 供灶王爷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灶王爷供在灶炕门口的上方墙上。二十三晚上要先在灶炕门前摆放一张小桌子,桌上摆四碟菜,放上酒、筷。家中的主妇先虔诚地从墙上将灶王爷的影像请下来,往灶王爷嘴上抹上大糖(大糖是用大黄米或稗米面制作的,条状,非常有粘性),抹大糖是想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不讲他家的坏话,不将主人家的丑事上扬天庭,以防玉帝怪罪,降下灾难。抹完糖后,将灶王爷影像投入火中烧掉。主妇边烧边念叨: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其实,供灶王爷实质上体现了原始社会人们对火的崇拜和对母亲的崇敬。在汉代以前,灶王是个老妇人形象,体现母系氏族社会地位高尚的母亲用火来煮熟食物给族人吃。后来灶王演变成男性的食物神兼玉皇大帝派来的特使。
二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之意,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勤勤快快打扫卫生、干干净净喜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三 祭祖上坟过年之前,各家族都要专门安排时间到祖坟地那里去祭祖拜年。一般是按辈分大小,先后在祖先坟头上压纸,再在坟前摆好馒头、酒菜等供品,在坟地的小庙处先烧纸,再依次在祖先坟丘前烧纸祭奠,边烧边念叨,过年了,给太爷、太奶拜年了或给爷爷、奶奶拜年了等等。
四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很大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上。
五 倒贴福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粘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表达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六 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贴上各种各样的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所以也被称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内容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