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走近古典品人生)万丈风尘,写我沧桑:豪放词人传

書城自編碼: 273884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周蕾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424499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3-01
版次: 0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8/18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4.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HK$ 43.2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HK$ 118.8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售價:HK$ 81.6
黄金圈法则
《 黄金圈法则 》

售價:HK$ 93.6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售價:HK$ 117.6
持续共赢:商业生态构建方法论
《 持续共赢:商业生态构建方法论 》

售價:HK$ 94.8
华尔街幽灵:一位股票投资大师的告白
《 华尔街幽灵:一位股票投资大师的告白 》

售價:HK$ 95.8
人生幸好有快乐(一代大师梁实秋至诚分享八十余年的快乐哲学!)
《 人生幸好有快乐(一代大师梁实秋至诚分享八十余年的快乐哲学!) 》

售價:HK$ 6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8.1
《 (走近古典品人生)不倾城,不倾国,只倾我所有:宋代才子词传 》
+

HK$ 38.1
《 (走近古典品人生)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唐代才子诗传 》
+

HK$ 38.1
《 (走近古典品人生)流年浅唱,人间低吟:婉约词人传 》
+

HK$ 55.5
《 何处惹尘埃:古诗词中的寂静禅味 》
+

HK$ 93.6
《 文学欣赏与实用写作 》
+

HK$ 76.7
《 电路实验与认识实习 》
編輯推薦:
那个遥远的大宋王朝,
被错综复杂的历史贴上了许多标签。
我们难以否认它飘摇、动荡、腐朽的痕迹,
却也无法忽视它的璀璨瑰丽。
曾有一些词人,
胸藏浩然之气,身披诗词的外衣,
用人生铸炼笔墨,
在风雨交织的命运里引吭高歌。
且跟随他们的身影,
感受大宋王朝的豪迈与洒脱。

相关推荐《流年浅唱,人间低吟:婉约词人传》
內容簡介:
他们,挥洒豪情,让大宋的历史里不光是山河摇晃,叫醒了金阶华殿的纸醉金迷;
他们,放荡不羁,逆着命运的刀锋,在破碎的时代里发出声声呼喊;
他们,执笔纵墨,将豪放的诗词,洒向时代的角落,吹响一个王朝骨气的号角。
本书将通过讲述宋代十位著名豪放派词人的人生故事和品读他们的词作篇章带您重新领略他们不凡的人生经历与独特人格魅力,重回那两京春梦华,无奈北风吹的大宋王朝
關於作者:
周蕾,活力四射的射手座女孩,生于塞北古镇,喜欢用笔尖记录爱情、生活、旅行文字清雅又不乏哲思,直指人心柔软之处。愿做一颗漂流的小种子,期待在文字的因缘际会中与读者相遇。
目錄
第一章
一蓑烟雨,洒脱也多情之苏轼

那时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002
三段情事,相思泪几时重/015
俯仰人间千古,风雨任平生/024

第二章
金戈铁马,醉里挑灯看剑之辛弃疾

忆往昔,少年方显才情将略/034
衣冠人笑,气吞万里/040
志在辽阔,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046

第三章
江山北望,精忠报国空悲切之岳飞

三次投戎,三十功名尘与土/052
戎马生涯,经年尘土满征衣/060
千年奇冤,莫须有白了头/066


第四章
别岸风烟,孤光自照之张孝祥

天上张公子,少年英伟/074
平步青云,难见花开/082
消逝在华年,哀辞写离忧/090

第五章
不须反顾,今古几人之陈亮

且觅幽香,咏梅好时光/094
幽怨难抒,对月折梨花/101
铁马金戈,壮气观山雪/109

第六章
多少凄凉,恰经年离别之张元幹

心切悲凉,留与兰陵王/118
保国抗金,悲愤志难酬/125
碧溪梦起,离愁难抒发/131

第七章
柳暗花明,一枝梅花一放翁之陆游

浪漫满怀,小楼一夜听春雨/138
壮志尚难酬,断桥寂寞开无主/149
以身报国志,铁马冰河入梦来/157

第八章
情是何物,狂歌痛饮之元好问

离别苦,为情许此生/166
且放歌,残阳漫空城/174
山河梦碎,白发添多少/181

第九章
为谁零落,金陵怀古之王安石

湖荫自栽,排闼送青来/190
谩嗟荣辱,凭高吊千古/195
投麾变法,信诚胜商鞅/201

第十章
化作啼鹃,留取丹心之文天祥

兴师救亡,身世浮沉雨打萍/210
炯炯报国,心悲寥落泣鬼神/217
朱颜尽变,留取丹心照汗青/224

后 记/232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一蓑烟雨,洒脱也多情之苏轼





那时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苏轼,一个豪情男儿,大江东去固然倾泻万丈豪情,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气魄亦让人动容。人生路上充满坎坷,千回百转后避过了风雨沧桑。竹杖芒鞋一浮生,一袭蓑衣如何抵挡得住人世的烟雨风尘。
微凉起风的季节,只有带着一颗澄澈的心,才敢阅读东坡如雪的灵魂。一杯热茶带着香气,带着诗意,也带着苏轼的豪情与深情。林语堂先生曾经总结过东坡的一生,说他既当过高考状元,也有过偶像崇拜;既喜爱西湖的美景,又不忘河豚的鲜美;既写诗填词做文章,又挥汗弯腰种过田;既荒唐地向神求雨,又严肃地兴修水利;既对亡妻一往情深,又对歌女百般爱怜;既深夜醉酒,又早起灭蝗;既对命运有所抱怨,又对人生充满感激看他一路走过,犹如欣赏绝美的画卷,倾听起伏的乐章
带着这娓娓道来的记忆,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坡居士真实的一生吧!
一切的故事要从"天府之国"四川说起。沿着峨眉山向北走,有一户人家。它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而为人所称誉,这便是苏家。
父亲苏洵给他起名为轼。当苏轼有了一个弟弟之后,父亲把弟弟唤作辙。苏洵后来写过一篇叫作《名二子说》的文章,专门向外人讲起儿子们的名字含义: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苏轼名字中的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多年后,苏轼以一腔报国热血,救扶着一个又一个的贫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苏轼好交友,心性坦荡,性格率真,颇有大家风范。苏轼以兼济天下的济世心态关心着百姓的安康福祉,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带给人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启迪:感悟生命的美丽,实现生命的价值。
苏洵像很多父亲一样,希望孩子可以有一番成就,出人头地。少年的苏轼有着非常幸福的生活,他不会想到未来的自己会面对很多的风浪,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改变北宋文学史。少年时期家族兴旺,苏轼也因此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因为他从小天资聪颖,所以长辈和同龄人都非常喜欢他。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过得那样快,童年结束后,苏轼面对的将是漫漫人生路。
苏轼和弟弟苏辙感情深厚,兄弟二人共同经历了很多风雨,在患难时互相扶助。小时候共同在家读书时,东坡对弟弟来说不仅是同学,而且是良师。后来,他写的一首诗里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东坡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宦海浮沉,走到天涯海角,他念念不忘的永远是子由。如《狱中寄弟子由》,就是写在苏轼身处乌台诗案的旋涡中,误以为自己命不久矣,托狱卒交给弟弟苏辙的两首绝命诗,其中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一句感人至深。

狱中寄弟子由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在苏轼的文学生涯中,苏辙如同为他提供诗歌灵感的缪斯之神。苏轼大量的文学作品都与苏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苏轼慨然写下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千古名句。在乌台诗案后,手足情深的两人互诉衷肠,赠诗共勉,苏轼后来赠绝命诗给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读者无不声泪俱下,心情悲恸。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这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在词作开头的小序中,作者特意写明词作的背景意图: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在生活失意、饮酒买醉之后,东坡居士首先念及的便是自己至亲至爱的兄弟,七年未得团聚,皓月当空,在冷月的清辉里,东坡望穿秋水,却也望不见故园的方向。苏轼心中悲苦,趁酒兴正酣,诗意正浓,挥毫泼墨,洒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知子莫若父,苏洵非常了解他的孩子们,知道苏轼满腹才华,不应该埋没在这个小地方,所以苏洵给苏轼规划了一条那个年代最为推崇的道路希望苏轼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于是,苏洵决定带儿子们走出大山,去看看眉山以外的世界。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苏轼正是如此。
在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的五月,三苏抵达京城。这也是虚岁二十岁的苏轼首次出蜀之旅,他准备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这次行程,将注定成为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常有人形容今天的高考如同千万人挤上独木桥,殊不知古代的科举考试才是真正的独木桥。今天的考生们就算没能考上心仪的大学,也总有其他出路;古代的考生们如果落榜,只能再等待下一次考试。在北宋初年还好,科举考试差不多每年一次,渐渐地就变成了两年一次,到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干脆改成了三年一次。对于读书人来说,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是非常珍贵的,所以每个考生都无比珍惜。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考试时间大约是两年一次的。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非常少,在北宋建国当年(公元960年)的那场科举考试中,全国仅仅录取了十九人。到第二年更少,仅有十一人金榜题名。最少的一年在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全国仅仅录取了六个人。
那个年代的科举考试何止是千万人走独木桥,简直是在走钢丝。而且,能够入京参加殿试的,都必须是通过了乡试和会试的。这些人从小苦读,有寒门子弟,也有官宦之后。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抱着共同的心愿,前赴后继地跳入科举考试这座大火炉中,只有极少数才能炼成真金。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著名的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被仁宗皇帝任命为礼部考试主考官,一场轰轰烈烈的科举考试拉开了苏轼的人生大幕。
苏轼的文学才华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当时他作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此文一出,宛如巨雷炸响,震动朝野。欧阳修怀疑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免遭非议,只让苏轼得了第二名。
然而,在发榜之时,曾巩发现自己居然头中状元,落榜的考生们自然不服,便要找欧阳修理论,击鼓鸣冤,要求重新公正判卷。这时,欧阳修才知道,原来自己倾心赏识的文章并非弟子曾巩所作,而是苏东坡。
这次科举考试并没有掩盖博闻强识、学富五车的东坡的才华,反而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名声。在这篇著名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中,苏轼写下的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让欧阳修、梅尧臣二人颇为赞赏,但不知道这几句话的出处。等到苏轼拜谒道谢之时,他们便以此询问苏轼,豪迈的东坡居士答道:何必知道其出处!
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豪放的个性,敢于创新的精神大为赞赏。忍不住对人赞叹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没承想,欧阳修的这句话竟然成功预言了苏东坡的未来人生,苏轼高超的文学素养自那时起便展露无遗。
当苏轼横空出世、名动京师之时,命运却给了他一记重重的打击。母亲程氏病故的消息突然传来,苏轼顿时感到天崩地裂。
苏轼与母亲的感情非常好。小时候,父亲苏洵出去游学,母亲程氏便教苏轼读书认字。对于苏轼来说,程氏不仅仅是有着养育之恩的生身母亲,更是有着教育之恩的启蒙老师。
母亲不仅教他读书写字,还和他一起评古论今。苏轼虽然年幼,却有着独到的观点与领悟,总是能说中要害。有一次,程氏读到东汉的《范滂传》,不禁慨然叹息。苏轼看到了,问母亲道:如果儿为范滂,母亲也会允许儿这么做吗?程氏摸着苏轼的头说道:如果你能像范滂那样,我又怎能不会像范滂的母亲那样呢?
范滂(公元137169年)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官员,也是一个著名的孝子。他曾被推举为孝廉,担任过清诏使、光禄勋主事等职务。他抑制豪强,反对十常侍,因党锢之祸(公元166年)而与李膺、陈蕃、王畅等人同时被捕,第二年获释,受到汝南士大夫的热烈欢迎。没想到,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又闹了场第二次党锢之祸,范滂再次入狱。本来范滂是可以逃走的,但是他坚决不肯逃走。只有犯了错的人才会想到逃,他坚信自己没有错,如果逃走,岂不是授人以柄?然而,令他痛心的是,母亲年事已高,他却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甚至很有可能会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临刑前,范滂与老母诀别。他请求母亲宽恕他不能膝下尽孝,没想到深明大义的母亲说:我儿如今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憾?
这段故事,曾经深深地感动了程氏,也在苏轼心中留下了铭心刻骨的印象。惊闻母亲辞世,苏轼不禁心如刀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世间最深、最无奈的痛楚。
苏轼、苏辙两兄弟跟随父亲回到家乡奔丧。第一次,挚爱的亲人毫无征兆地离开了自己,这对苏轼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直到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秋天,守丧期满之后,苏轼渐渐从往昔的苦痛中走了出来。他回到了东京,重新开启追逐梦想的旅程。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参加了一场重要的考试,即所谓的三年京察,要求考生直言朝政。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面试,考试时间不确定,录取也非常难。只要通过了考试,仕途的起点就会非常高。
这次考试需要推荐人,苏轼的推荐人是欧阳修。欧阳修自从看了苏轼的文章后一直对他赞赏有加,他在苏轼的举荐信中写道:臣今保举,堪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欲望圣慈诏付有司,试其所对。如有谬举,臣甘伏朝典。
据说,在两宋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名列进士的有四万多人,但是制科开了二十二次,入等者只有四十一人,也就是说,平均每次不到两个人。不得不说,苏东坡的成材,很大一部分跟欧阳修这位伯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次考试,最后有四个人被录取,苏东坡被选入了三等。宋代的制科选士一共分为五等,一、二等几乎都是空缺,下面的分为三等、三次等、四等以及四等以下的第五等。所以苏轼的这个三等其实就是第一等,相当于状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发榜后仁宗皇帝曾经对曹皇后说他为子孙找到了两个优秀的宰相。这句话曹皇后印象深刻,后来在苏轼颠沛流离时,她一直暗中支持他。
在伯乐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与举荐下,曾经的无名小辈名声大噪。苏轼每每创作出新的诗词文章,便风靡京师,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这位被誉为百年之一的文坛奇才被授予大理评事之职,签书凤翔府判官。
风光毕竟是人人都想得到而人人都难得到的。这时的苏轼,正是壮志凌云,才气纵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出现,好像一匹骏马一声长嘶,打破宋代文坛一片莺莺燕燕的浅吟低唱。
和宋末所遭受的外患相比,东坡生活的时代已经算得上是歌舞升平的盛世。可是,生活就像那一袭袍,固然华美非凡,上面却爬行着那么几只令人厌恶的虱子。
走上仕途的苏轼一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与他之间的感情,就像那农家酒一样醇厚。乐观豁达的他常常与民同耕,与民同乐,自是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时不与人游,天意弄人。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在苏轼的心中丧母之痛还未愈,又传来父亲苏洵病逝的消息。曾经父亲的悉心教导、谆谆箴言犹在耳边回响,而一切已然物是人非,时光难倒流。
怀着深深的沉痛和思念,苏轼和弟弟苏辙又一次踏上了送亲守孝之路,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三年之后,当苏轼再次回到朝廷的时候,正巧赶上震惊朝野的王安石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作为变法中的反对声音都因政见不和被新任宰相王安石禁声。从此他们被迫离京,朝野之上风雨凄凄,此时苏轼眼中所见的,早已不是他前几年看到的平和世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