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看淡——“立德 立言 立行”的人生课

書城自編碼: 278691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心灵与修养
作者: 范宸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16197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01

頁數/字數: 188/167000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5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像大人一样生存,像孩子一样生活(小时候觉得开心就好,现在也是)
《 像大人一样生存,像孩子一样生活(小时候觉得开心就好,现在也是) 》

售價:HK$ 56.4
万有引力书系 海洋女王 里斯本的历史
《 万有引力书系 海洋女王 里斯本的历史 》

售價:HK$ 89.7
周易大全
《 周易大全 》

售價:HK$ 147.2
元和十四年 : 大唐中兴与沉沦的十字路口
《 元和十四年 : 大唐中兴与沉沦的十字路口 》

售價:HK$ 79.4
思考的技术:珍藏版
《 思考的技术:珍藏版 》

售價:HK$ 90.9
琥珀之夏(《镜之孤城》作者、推理小说家辻村深月新长篇;能治愈童年创伤的,也许唯有长大成人的自己)
《 琥珀之夏(《镜之孤城》作者、推理小说家辻村深月新长篇;能治愈童年创伤的,也许唯有长大成人的自己) 》

售價:HK$ 59.8
流人系列02:亡狮
《 流人系列02:亡狮 》

售價:HK$ 90.9
希腊小史
《 希腊小史 》

售價:HK$ 112.7

 

編輯推薦:
人,高尚的品格建立在不自私、不贪婪、不争名夺利上。
人,可贵的情操建立在有底线、有原则、不趋炎附势上。
內容簡介:
本书为人生励志读本,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分别从自省、豁达、包容、平和等方面阐述了弘一法师为人处世的智慧境界。
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修养,严于律己,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關於作者:
范宸,编辑出身,出版过多种励志类图书。其作品文笔优美凝练,见解犀利独到,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深受读者喜爱。
目錄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
智慧和美德最重要 3
注重身心的健康和灵魂的净化 6
从我做起,倡导持戒自律之风 9
善意待人,争取他人的谅解与合作 12
真正的美丽,就在自己的心里 15
惜福和培福才能营造美好的生活 19
爱国,爱众生,爱一切生命 23
回归本色,审视自我
淡泊名利,舍弃名闻利养 31
人们最容易忽视改过迁善 34
抛弃世俗名利,提升人生境界 39
崇尚简单的生活,力行勤俭节约的美德 47
了无牵挂,把身心世界全部放下 51
拥有随缘之心,让心平静恬淡 54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
世事万物皆有变化,人要学会享受生命 61
精神上营养自己,生活上简单、清净 65
放宽眼界,校准人生的方向 68
事当快意处需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72
看脚下!看今生!看现在! 76
以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 79
豁达忍让,不计较得失
原谅别人的过失是善良和智慧 87
拓宽心胸,包容他人 94
以德报德,以恩报怨 99
学会忍辱,培养人格道德 103
闻谤不辩,宠辱不惊 106
要少言、寡言、慎言,甚至无言 110
勿抢先争胜,少造一点口过 114
常反省自我,不抱怨别人
不务虚名,谦虚为人 119
嘉言懿行,注重人格的自我完善 124
悟到这念心,时刻让内心光明 129
主动承认错误能减少很多纷争 131
以静观动,守拙若愚,适当糊涂一点 135
要学会以慈爱代替愤怒 138
淡忘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140
心地清净平和,不烦恼,不生气
停止抱怨才是聪明的做法 147
把胸怀放宽,保持平和的心态 150
保持感恩心,去除计较心 156
心不迷失才能活得自在 160
要时时净化自己的心灵 162
清扫不洁之心,追求真实的自我 166
一切唯心造 172
学佛也要爱国 175
內容試閱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
古人云: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人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人生在世修行,贵在正当二字。言正当言,思正当思,行正当行。人谨小慎微地恪守正直之道,不做投机取巧之事。弘一法师指出,善于约束自己,专注地精勤用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行、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想,才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智慧和美德最重要
弘一法师认为,修行是一种积极的活法,修行是要人们活得更健康、更理智、更聪明。普通人与天才之间本没有不能逾越的鸿沟,下下人也有上上智。人要懂得智慧和美德才是自身最重要的,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去修炼,去追求。弘一法师认为出家人一定要有高尚的僧格。僧格是僧人特有的品格,是在世间优秀德行的基础上,特具出世精神的人格特质。拥有高尚僧格的僧人,一定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宗教感召力,对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兴隆佛教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弘一法师的言传身教中,了解圆满僧格首要的内涵就是人品端良。优秀的人格是僧格的基础。试想,如果连做人都做不好,做僧人怎能成为合格的僧人,又怎能堪称师表?弘一法师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的开示中说:要晓得我们出家人,就所谓僧宝,在俗家人之上,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品行道德,也要在俗家人之上才行。倘品行道德仅能和俗家人相等,那已经难为情了,何况不如?又何况十分的不如呢?咳!这样他们看出家人就要十分的轻慢,十分的鄙视,种种讥笑的话,也接连的来了。一个人应有很多的优良品德,诸如正直、善良、孝顺、勤俭、谦虚等,而做僧人除了这些外,还应有胸襟开阔等更多好的品质。弘一法师对母亲的感情甚笃,感人至深。亦幻法师曾回忆:1930年10月15日,天台静权法师来金仙寺宣讲《地藏经》、《弥陀要解》。弘一法师参加听法,两个月没有缺过一次。静权法师从经义演绎到孝思在中国伦理学上重要性的时候,弘一法师当着众人的面哽咽不止,涕泣如雨,全体听众无不愕然,座上讲师也被弄得目瞪口呆。后来亦幻法师才知道,弘一法师滚热的泪水是追念母爱的天性流露。弘一法师的勤俭深为人所称道。他常说,出家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财物通常来自信众的供养,应该分外珍惜,要常怀惜福心、惭愧心、报恩心而受用。弘一法师认为,谦虚是为人的美德,出家人必须谦恭才能真正学有所成,所谓我慢高山,法水不入。弘一法师为人十分谦恭,他虽有很高的身份、地位和成就,却从不以师长自居。平常学生去见,谁去谁见,你给他磕一个头,他照样也给你磕一个头。弘一法师曾手书《行事钞》警训赠圆拙法师:应自卑下,如拭尘巾。推直于他,引曲向己。常省己过,不讼彼短。即人应有谦虚的心,应有律己宽人之心。所以说,虽然人的身份有不同,思想层次有高低,但人不能忽视做人的基本品德。因为,高贵的人格必定建立在端良的人品基础之上,而具有这样品德的人值得我们敬重。
注重身心的健康和灵魂的净化
弘一法师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生活于战祸动乱频发的民国时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犹如一轮皎洁的明月,为饱经风霜的中华大地洒下片片光辉。至今弘一法师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与佛门僧俗弟子广泛的敬仰与怀念、尊重与崇仰。弘一法师受人景仰,不仅在于他超世绝伦的精湛才艺,更在于其巍峨皎洁的精神品格。著名画家丰子恺说:我崇仰弘一法师,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这世间已很伟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赞誉;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会也已经是难得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实在少有,所以使我十分崇仰。弘一法师非常注重品德修养。他曾抄录过这样一段格言: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而他一生也是这样做的。弘一法师发现,世间很多人往往都很注重对身体的保健,却很少有人关心心灵的健康和灵魂的净化。为此,他提醒学生,人的这具肉体,终有使用年限,再用心地去保养维护,仍不免有朽坏之日。身为一个人,用心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固然是他的基本责任与义务,但是若以极端执着的心,保养过度,弄得自己神经兮兮,终日疑神疑鬼,不但苦了自己,也让周围的人烦扰不堪,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要注意对自己身心的养护以及灵魂的净化。这话说得太好了。实与虚是两个对立的词。在中医治病上,实症与虚症用药截然不同,否则,反而会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实与虚也可用于心灵上。若心灵上充塞了太多对人对事的成见、执着,则必然无法虚心地去接受新的观念、做法,也必然无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时代的演变所衍生出来的新事物以及生活变迁。所以,人要常保心的喜乐、安详、充实。做到这点,先要将心放空,唯有心包太虚,才能量周沙界,才有可能不断地修正、美化、充实,进而涵育出蕴含着天地精华的一颗心。与心相对的是身。表面上看起来,只要吃好、穿好、用好,给它充分的保养与休息,它便能顺利地运转无碍。但事实上却不然,如果心不健康,人就会不健康,心接受了过多的负面能量,就产生不了积极作用。所以人要修炼一颗好心,要善于调控心的情绪。弘一法师主张以德润身,让德修身。这样有德行涵养的人,必然能时时以平和包容的态度,面对人世间的熙攘纷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了此身仅为道器,如何用它来获致德行灵性上的成就,才是首要之务。天下万物,包含一切有情、无情之物,以佛法眼光来说,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都须珍惜,不可糟蹋。而一颗柔软的仁心,正是对万物最好的保护。弘一法师以一颗仁心对待人、物、事,并得到广泛的推崇和敬佩,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虽然我们的才德不及弘一法师,但我们可以以他为榜样,注意加强内心的修养,以仁爱之心对待世界上的人、事、物,并将仁心作为为人之本。这样不只是自己的内心安然,与他人相处也能其乐融融,在互敬互爱中感受温馨。
从我做起,倡导持戒自律之风
弘一法师高尚的品德是众口皆碑的,他不仅受到佛教界人士的衷心爱戴,也受到俗界众人的满心敬仰。他的一言一行都以律己为准则,不马虎,不含糊,始终谨严持戒。1932年,南普陀太虚大师评价他道:弘一法师在中国僧伽中可说是持戒第一,其道德与品格为全国无论识者和不识者一致敬仰,委实现代中国僧伽之模范者。弘一法师认为,人应当熄灭贪嗔痴,克服我执,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帮助。他反对贪婪、歧视和仇杀,主张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根据佛教慈悲济世、救苦救难的宗旨,他要求自己为人行事均以《华严经》中的要求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根本,平常他反复书写以戒为师,勉励自己,开示僧众共勉。同时,他希望弟子都能持戒自律、净化自身,做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在演讲和与人谈话中,也常规劝居士、善男信女,要持戒自律,知善恶之别和改过迁善之法。他提倡人应善于反省,善于改过;同时还要勇于反省,勇于改过,做一个努力改过迁善的人,进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弘一法师指出,佛教的戒律戒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持戒自律的目的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其内心真实要按照这个规则去做的。他认为,守戒的人是自觉的人,自觉持戒的人是可信的人。持戒的人靠的是自觉,因而不用别人时时监督,而是要在无人监督下对所做的事负责任,同时律己。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都应很强。如果每个人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敬父母,尊师爱幼,持仁义礼智信律己,做任何事不但为自己想,也为整个社会想,那么,社会公德整体会提高,用佛教的话说就能达到人间净土了。所以,人尽管出身、背景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或贫或富,都不要抱怨社会,而是要反省一下自己为这个社会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中国传统文化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礼记经解》中也有一句话,境界更高: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所以,社会公德的提高,社会风气的改善,要从每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每个人都做好了,社会公德才能真正变好。弘一法师认为,讲诚信最基础的就是要求持戒、防非止恶,以自信信人。佛教倡导扬善惩恶,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应从自我出发,从自己做起。佛教推崇至纯至善的修养境界,比如说,看一切人皆是佛菩萨,就是说看待他人要怀着圣洁之心,不主观,不戴有色眼镜。弘一法师认为,中国古代品德很高的圣人都这样做的,所以,如果人人都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持戒自律,社会诚信之风之纯则不可待言。是啊,如果人人都恪守诚信,以诚待人,持戒自律,那这个社会将会清明很多,人人也都会绽开笑容,而不是时刻在提防别人坑害自己,那生活将会多舒心啊。
善意待人,争取他人的谅解与合作
弘一法师是佛门的高僧,对佛教极为虔诚,同时又具有宽广的胸怀。他一生兼容并蓄,对各种宗教、艺术、文化和有益的事物都持开放式的接受态度,不排斥异见。早在1905年,他就写了一首弘扬佛法的歌曲《化身》:化身恒河沙数,发大音声。尔时千佛出世,瑞霭氤氲。欢喜欢喜人天,梦醒兮不知年。翻倒四大海水,众生皆迁。弘一法师写的是弘法歌曲,却配上了美国作曲家洛厄尔梅森(Lowell Mason,1792~1872,美国长老会的一位赞美诗曲谱创作家,曾在许多教堂中任圣诗班指挥)的赞美诗《上帝,我靠近你》的曲调。1917年,弘一法师还曾给在日本留学的刘质平写过一封信,信中他嘱咐刘质平: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心倘不定,可以习静坐法。入手虽难,然行之有恒,自可入门。写此封信时,弘一法师已开始研佛,但他并不强求别人也同他一样信佛。弘一法师在惠安弘法的时候,有一位小学校长庄连福听说后,萌发拜见之心。一天,庄校长和传道士陈连枝一起上山拜会,但半途被弘一法师的弟子传贯阻拦。他俩竭力阐述:我们基督教以自由、平等、博爱、舍身流血为教义;而佛教则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宗旨。其济世之心是一致的。但是传贯仍固执己见,以为异教不能相融而不肯引见。当晚,传贯将此事如实向弘一法师汇报。弘一法师听后,当即批评了传贯,并让他次日下山去赔罪。第二天上午,传贯怀着歉疚的心情来到小学校,跪在庄校长上课的教室门口。庄校长急忙上前将其扶起,并请他到宿舍里喝茶。传贯硬是不肯,谢罪道:我是受师父之命,特地来向你们赔罪的,万万不可受你们的招待!说着,又从怀里取出弘一法师手书的单条四幅及一本《华严经》送给庄校长。弘一法师的宗教胸怀、海涵山容的气度感动了庄校长这位基督徒。此后,他便经常邀集其他基督教友前往弘一法师所在地聆听弘一法师讲经。据庄连福说,弘一法师讲经,开示给我们很深的启迪。弘一法师以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着一切,他对于世间的各种事物都看得很开。他一生都在学习,无论中西,并从中西文化合璧中参悟人生的哲理,同时,与形形色色的人和谐友好地往来。他的修养之高、性格之仁让接触过他的人都心生敬佩。让我们以弘一法师为师,时时记得善待他人,以宽广的胸怀和友好的态度对待与自己观点、想法、主张不同的人,多去谅解他人,多去与他人友好地合作。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矛盾和隔阂会少很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安定、美好。
真正的美丽,就在自己的心里
弘一法师经常吟诵下面这首美丽的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偈,平平常常的句子,表达的是极正常不过的自然事实,可是组合在一起,竟然有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人的生活本来应该是轻松愉快、潇洒自在的。但仔细地想一下,我们往往会吃惊,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这种生活感受;相反,很多人不是觉得生活没劲,就是觉得生活很累。这还真不是故作危言耸人听闻,虽然四季多姿多彩、花红柳绿,然而事实上,好多人的生活是灰色的。在有些人的四季里,处处充满了冰冷和严寒。所以,我们只有越来越珍惜每一天,用心地来爱这个世界,来爱这个世界上的人、物,才能够在平常的日子里发现生活多彩的颜色以及生命的意义。对生活的爱,是每一个生活着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心才会始终保持敏锐,不致麻木;才会体会到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幸福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如果缺少了美,肯定是我们的眼睛缺少了发现。所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平平淡淡的生活里,去发现生命本身存在的美丽,去发现人间每时每刻的好时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乘舟渡江时看到荡荡流水气度非凡很是欣赏。可是不久,风从不知处吹来,怒波惊涛震天撼地,这人乘坐的小舟起伏不定,让人害怕。他吓得口张得很大,再也没有心思来欣赏江上的美景。但风过后,江上风平浪静,又恢复一片美丽的风光。这人静下来,想想自己刚才的恐惧,见摇船的船夫始终镇定自若,便问:你不怕恶浪吗?怕什么,不就是水吗!船夫答道。是的,波涛也罢,静水也罢,都是水啊!就如欢欣抑或苦恼都是生活。人如果迷惑于那些外在的东西,就不会认识到事物的本相。红尘十丈里,心随着外在事物起伏,就不会有时间来观照自己,哪里还有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呢?有人问,人心里到底充满了什么,倘若杂念太多,就不会欣赏到春的百花、夏的凉风、秋的好月、冬的飞雪?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只要一执着,马上就会陷入烦恼中去。为什么呢?因为心没有自己做主,而是跟着那些外在的东西一起沉浮。野外有一株从春到秋不断开花的树,可是有多少人真正来注视它呢?但这株树并不寂寞,它开着它的花,长着它的叶,不管有无人关注。生活也是这样,如果心总被一些没有必要的或所谓有必要的事情充塞、填满,就没有多余的地方来安置生活本身具有的美丽了。就算是遍地花开,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又怎么会看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时节呢?心灵麻木了,美景即使在眼前,也欣赏不到。所以,真正的美丽,是开在心里的。如果在我们的心里,处处都是阳光灿烂,那么,黑暗就挤不进来;如果让外在的事物来填充,只能说明心是空虚的!弘一法师认为,生活得怡然自得的最好方式就是放下心中的妄念和浮躁,扎扎实实地做些平凡的、具体的事情,这样才能欣赏到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就如,为什么人总渴望拥有远方的玫瑰园,而不亲自动手种植玫瑰?所以,心足够充盈,美丽就会开在生活的点滴细微之中。
惜福和培福才能营造美好的生活
现代人虽然享受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科技成果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时常觉得不幸福,比如,很多没钱的人不开心,有些有钱的人也愁眉苦脸,人们对有钱无钱、钱多钱少的标准也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惜福和培福。对于惜福和培福,我们不要觉得这是玄而又玄的虚无缥缈的无稽之谈。弘一法师曾说: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人的福气很薄,若不爱惜,这很薄的福就会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弘一法师曾回忆小时候,家里挂在大厅抱柱的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所作,是他父亲专门请人写的,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的哥哥时常教他念,他念熟了牢记于心,每到吃饭的时候,他都十分小心,即使掉了一粒米,也要捡起来,不敢随意浪费。弘一法师5岁时,他的父亲离世。他7岁练字,不懂爱惜,常拿整张纸练习写。他的母亲看到,正颜厉色地告诉他:孩子!你要知道!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啊!弘一法师因为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一辈子都爱惜衣食,在出家后更加保守着这样的习惯。他所穿的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须五六年才一换。他的很多衣物,大都是在家时或是初出家时缝制的。有人送好衣服或珍贵之物给他,他大半转送给别人。又比如吃东西,弘一法师只在生病时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不随便买好的东西吃。他说: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做的。有人曾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不吃,转送到观宗寺供养谛闲法师。弘一法师认为,世人的运气之所以有好与不好之分,就在于过去有没有惜福和培福。跟随在弘一法师身边的人,对于他惜物惜福的生活方式也是有深刻印象的。有一次,弘一法师要昙昕大师送一包纸给一个向他讨书法的人。那包纸里头包着零零碎碎长短不齐的画纸碎条,同时还夹杂着不少长短不一的绳子。弘一法师把这些东西包在一起,一定要昙昕大师送回给那个人。昙昕大师依照他的话去做了。后来,昙昕大师不解,问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对昙昕大师说:我们有些书法家、画家都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人家送来请他们画画或写字的纸,往往用剩的都被他们没收。我们出家人可不能这样。我们得一清二楚,什么也不能随便占有。昙昕大师被弘一法师这种认真、俭朴的习惯深深感动了。还有一次,弘一法师到温陵养老院住时,他先叫昙昕大师去和养老院执事谈谈。原来弘一法师牙不好,所以要给他花生吃,就要先将花生炒碎才行,最好是炒到一碰就碎。他说:我的牙齿坏了,若不如此,则吃不成。关于菜肴,他说香菇豆腐之类全都不用,只要普通的青菜就行了。还有一次,弘一法师要昙昕大师去嘱咐洗菜的老婆婆,麻烦你帮我告诉她,洗菜时多用些水将菜洗净。不然菜中的砂粒洗不去,吃菜时砂塞进我的牙缝中是很辛苦的。不过不必浪费水,她可用一次的水将菜多洗两回就成了。同时,洗完的水还可用来浇花,切不可浪费。一次,弘一法师身子不大舒服,昙昕大师就建议帮他洗衣。但他一口拒绝。昙昕大师劝他说:这不要紧的,你的身子不大好,我帮你洗好了。不过我是洗得不大干净的。弘一法师依旧拒绝昙昕大师的帮忙,并说:我们洗衣,一定要洗得干净才行。用来洗衣的水,可一连用四回。打一盆水先用来洗脸;洗过了脸的水,用来洗衣;洗了衣的水可用来擦地;最后,那水还可以用来浇花。因此,一盆水有四个用途。我们出家人一定要俭朴,不可随意浪费。返璞归真,少欲知足,是弘一法师对待生活的态度。而少欲知足的最好入门方法便是惜物惜福。能惜物惜福者,能知足,能知足者,能安分,能安分者,能自在地有所作为,也才能自在地有所不为,这才是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欲则刚的道理。弘一法师常称自己福分不够,这是他谦虚的表现。他平常惜物惜福,并以惜物惜福之心始,生感恩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更思一粥一饭得来为之不易,进而更惜福培福;再生感恩之心、慈悲之心,透过悲智双修,再种福田。弘一法师常说:人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他在讲演时说: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弘一法师惜物惜福的故事和言论对我们不懂得珍惜生活、不懂得爱惜事物的人是不是有些启发?生活中,我们不能贪得无厌,不能浪费财物,也不能自私吝啬,否则,自己只能在痛苦的心涡中挣扎。如果做到了丰衣足食,富甲一方,也应多做慈善公益,广施财物,更多地为他人为社会做善事。因为,这是爱和善的体现,也是在培植自己的福气,再说得现实些,这样做我们的内心会很快乐。
爱国,爱众生,爱一切生命
弘一法师能诗能文,尤以倚声填词见长。弘一法师从小就接触诗词并喜好之。他出身名门,5岁就从母亲习诵名诗格言;6、7岁时学《百孝图》、《格言联璧》等,琅琅成诵,人皆异之;9岁读《唐诗》、《千家诗》;10岁读《四书》、《古文观止》等;12、13岁习《尔雅》、《说文》;15岁读《史记》、《汉书》,兼读《左传》。可以说,弘一法师在童年、少年时期,饱读经史诗文,为后来成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做了充分的准备。弘一法师少时知书早慧,加上自己在大家族里的生活经历,在15岁时便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老成诗句。他17岁师从天津名士赵元礼(幼梅)学词,但赵不工倚声,其诗学东坡,因授之苏诗。弘一法师不仅喜读唐五代诗词,尤爱王维诗。王维诗中往往有画且富于禅意,东坡又好以禅语入诗,多豪放清雅之语,这对弘一法师后来喜佛事和其诗词风格影响较大。1900年,弘一法师举家迁居上海。1905年,生母王氏病逝,弘一法师东渡日本留学。弘一法师这一时期的作品,或哀时光之荏苒,悲年华之老去,如《老少年曲》:朱颜镜里凋,白发悉边绕。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或发出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的悲慨。1911年弘一法师回国后,其《满山红民国肇造志感》诗体现出前所未有的豪迈和迎接新生活的喜悦,诗中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的豪言壮语。这一时期也是他诗词作品最多、才华得到充分展现的一个丰收期。弘一法师早期的作品大多为感物伤怀、心境波澜起伏之表达,其自1913年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后所作的《月》、《晚钟》等诗词,开始有浓厚的宗教意味了。比如,《晚钟》云:众生病苦谁扶持?尘纲颠倒泥涂污。惟神悯恤敷大德,拯吾罪过成正觉。《月》诗云: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从广义上讲,弘一法师的诗词除在家时所作的外,还包含出家后的题词、偈语和对联,在这些诗词中蕴涵着他博大的胸怀和慈爱的情怀。儒家的仁爱之心、佛家的慈悲之心、道家的慈爱之心,造就着他的博爱情怀。他爱父母,爱他心仪的人,爱他的学生,爱众生,爱一切生命。他曾说:对贫贱低微的人我礼敬有加,对富贵高傲的人我不理不睬,对小动物我关怀备至。他以悲怜的、悲悯的、慈悲的菩萨之心对待苍生。(1)对贫贱低微的人礼敬有加,给以特别的敬爱。弘一法师从博爱的思想出发,反对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他在《婚姻祝辞》一诗中说:天界演,雌雄淘汰,权力要平分。遮莫说男尊女卑,同是一般国民。这段话是说,自然有进化,有雌雄男女,天然应该男权与女权平等,对于国家来说,男女都同一般国民,何来男尊女卑呢?弘一法师还在《为沪学会撰文野婚姻新戏册既竟系之以诗》中,倡导婚姻自由:河南河北间桃李,点点落红已盈咫。自由花开八千春,是真自由能不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男女婚姻大多执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制度,男女双方没有选择自己配偶的自由,造成许多社会悲剧,而弘一法师敢于大胆呼吁婚姻自由,说是真自由能不死,表现了他破除封建婚姻的勇气。从某种意义上说,弘一法师也是地位低下的人。中国旧时代的妇女受三从四德压迫,本身就没有地位,他母亲出身贫寒,由一个丫鬟而成为姨太太,地位更是卑下。他自己是庶出,不能与嫡出相比,在家中也没有地位。但是,他深受儒家思想教育,像儒家的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以及佛教慈悲思想的影响,加之海外的留学经历,让他从思想上有着对地位卑微的人给予博大挚爱与关怀的胸怀。(2)对小动物关怀备至,满怀同情与爱悯。弘一法师在丰子恺《护生画集题词》中,尽情抒发他对小动物的博爱情怀。下面只列举几首诗的题词,就足以说明他关怀小动物和一切生命的爱心。他在《凄音》(原为《囚徒之歌》)中说: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向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形象描绘了人把鸟儿囚禁起来,鸟儿发出的凄凉叫声。在《农夫与乳母》的题诗中,他写道:忆昔襁褓时,尝喂老牛乳。年长食稻粟,赖尔耕作苦。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讲述了小婴儿吃牛的奶水长大,成年后吃牛耕作出来的粮食,表达了人类应该感恩,怎么还可以吃它们的肉的感概。弘一法师还曾用泪珠落如雨的诗句,抒发对羊内心的悲痛,触人灵魂,体现了他慈悲怜爱的悯物情怀。(3)对祖国的挚爱情感。弘一法师把他的博爱思想升华为忧国忧民、对国家前途命运担忧的爱国主义思想。他一生都深切地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其抒发爱国主义思想的诗词,占了他全部诗词的很大部分。在《辛丑北征泪墨》诸篇中,他对国家的现状和不幸,充满了深深的忧虑之情。像《喝火令》、《哀祖国》、《金缕曲将之日本,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满江红民国肇造志》、《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厦门市第一届运动大会会歌》等诗词都是抒发爱国主义思想的代表作。读弘一法师写的爱国诗词,不仅让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同时还有要为祖国献身、以死保卫国家的激情。他对大中华、我的国,不仅尽情歌颂,而且充满深切的爱。弘一法师在《哀祖国》一诗中说:小雅尽废兮,出车采薇矣。豺狼当途兮,人类其非矣。《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小雅》最突出的内容是表现征战士兵厌倦战争和思念家乡的情感,而《采薇》写了一位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表现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弘一法师出家后,面对日本强盗的侵略,他积极倡导念佛不忘救国,他在《厦门第一届运动会歌》中宣传: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切莫再彷徨,把国事担当,为民族争光!爱国主义思想本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铸造了弘一法师博爱思想的核心。弘一法师虽然为国家的不幸而悲,但也为国家有爱国主义思想这个民族之魂而欣,他用一生的时间,身体力行地弘扬着爱国精神。弘一法师的这种博爱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今天更应爱国,因为祖国的强大,我们才能过上好生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