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系统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编撰了这套《全国干部传统文化与执政智慧培训教材》(全十卷)。每卷大致分为七至十篇,每个篇章包括四个部分,即原典、国学常识、国学故事、现实启悟。原典部分从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精选贴近现实、具有很强启发意义的有关经典,内容范围包含经史子集,从中华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尚书》直至晚清名家著述,视原文难易程度加以注释和译文,辅之以相应的国学常识和国学故事,在此基础上,根据原义对其如何在现实工作中活学活用进行了阐述。
《齐家治要》融权威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内容通俗易懂,编排图文并茂,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养分,提高人文素养和执政智慧。
全国干部传统文化与执政智慧培训教材系列:《天人治要》《养心治要》《修身治要》《齐家治要》《处世治要》《韬略治要》《清廉治要》《用人治要》《为政治要》《执法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心选择了古代先贤在自我修持、合理膳食、亲人相敬、养和齐家等方面的箴言诫语,以此强调在当下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对于为官者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意义。本书融权威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养分,提高人文素养和执政智慧。
|
關於作者: |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社会和文化部副主任,文学博士、文化产业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产业与文化政策研究,尤关注中国古代文化的应用。著有《政府文化管理前沿》《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等书。
|
目錄:
|
第一篇 尚德重教
一、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
【国学常识】古代左右的尊卑划分
【国学故事】志存高远
【现实启悟】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缘由
二、养生惜生不可苟生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的生死观
【国学故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现实启悟】碧树凋余老更红
三、屋宽不如心宽
【国学常识】古人的十种养生法
【国学故事】齐桓公不计前嫌
【现实启悟】心如地大方为宽
四、一言之美,贵于千金
【国学常识】传统诚信文化
【国学故事】桐叶封弟
【现实启悟】至诚是宝
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的学校
【国学故事】李离伏剑
【现实启悟】律己寡过目录
第二篇 克勤克俭
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国学常识】三尺法
【国学故事】克勤克俭的皇帝
【现实启悟】节俭无小事
二、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国学常识】古代的监察制度
【国学故事】对联廉吏
【现实启悟】洁廉为心,忠信为仗
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国学常识】羹
【国学故事】一钱太守
【现实启悟】勤俭当自励
四、奢侈妄取,衰弱自至
【国学常识】封建社会中央官制
【国学故事】挥霍的两兄弟
【现实启悟】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国学故事】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
【现实启悟】居安不忘思危
第三篇 行止有常
一、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贫贱
【国学常识】《弟子规》
【国学故事】鲍宣退礼
【现实启悟】见富而献媚最耻
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国学常识】中国四大家训
【国学故事】涵养在于养心
【现实启悟】人淡如菊
三、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国学常识】佛教的六度与四摄
【国学故事】心宽无界
【现实启悟】名利不挂心
四、知足知止,不辱不耻
【国学常识】黄老之学
【国学故事】穷且志坚
【现实启悟】寡欲则无忧
五、人之心胸,受制于欲
【国学常识】儒者的行为准则
【国学故事】私欲是自杀的毒剂
【现实启悟】贪婪源于短见
第四篇 眠食合时
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国学常识】古人谈养生
【国学故事】巧用大蒜破毒计
【现实启悟】饮食有节
二、饮食适可而止
【国学常识】《黄帝内经》
【国学故事】暴饮暴食惹的祸
【现实启悟】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三、早寝以当富,晚食以当肉
【国学常识】古代皇帝如何用膳
【国学故事】苏轼的长寿药
【现实启悟】淡泊明志
四、少吃多餐,身体自安
【国学常识】中药名的来历
【国学故事】多寿只缘餐饭少
【现实启悟】会吃千顿香,乱吃一顿伤
五、粗茶淡饭,益寿延年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食谱
【国学故事】彭祖谈养生
【现实启悟】养生先养心
第五篇 反哺孝亲
一、长幼有序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孝文化
【国学故事】舜以孝闻
【现实启悟】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二、孝子不谀其亲
【国学常识】二十四孝
【国学故事】谭嗣同临危救父
【现实启悟】孺慕无绝衰
三、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祭祀
【国学故事】涤亲溺器
【现实启悟】事亲无巨细
四、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国学常识】何为孝悌
【国学故事】寇准罢宴
【现实启悟】忠孝可两全
五、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官吏的工资
【国学故事】方观承千里探亲
【现实启悟】知亲恩,爱长幼
第六篇 兄友弟恭
一、人生乐在相知心
【国学常识】关于兄弟
【国学故事】人琴俱亡
【现实启悟】同谋先同道
二、兄爱而友,弟敬而顺
【国学常识】古代宗族称谓
【国学故事】兄弟情
【现实启悟】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三、宽以容人,厚以载物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日常礼仪
【国学故事】心中的明月
【现实启悟】心中无私天地宽
四、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国学常识】孔子说仁
【国学故事】血浓于水
【现实启悟】式好之情
五、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国学常识】朋和友
【国学故事】晏殊之诚
【现实启悟】兄弟睦,孝在中
第七篇 妇道女德
一、静学广才,养德明志
【国学常识】古人对女子的称呼
【国学故事】妯娌村
【现实启悟】有操守就不会出丑
二、仪貌高洁,聪达于事
【国学常识】古代的才女
【国学故事】智慧孟光
【现实启悟】女人,上帝微笑的化身
三、妇贤,则家庭安宁
【国学常识】历史上的毒妇
【国学故事】女贵其德
【现实启悟】妇德女道
四、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
【国学常识】三从四德
【国学故事】佳偶良佐
【现实启悟】惟求淑质,无论美色
五、正身洁行,竭节从理
【国学常识】古代贞节观
【国学故事】陶母退鱼
【现实启悟】身正令行
第八篇 相濡以沫
一、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国学常识】夫妻
【国学故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现实启悟】沟通是一把解决问题的利器
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国学常识】婚俗中的三书六礼
【国学故事】以德为友
【现实启悟】尊他即自尊
三、平平淡淡才是真
【国学常识】《女论语》
【国学故事】相敬如宾
【现实启悟】把爱人当知己
四、妻贤夫祸少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国学故事】妒性后娘
【现实启悟】做智慧之妻
五、意中人,人中意
【国学常识】古代成人礼
【国学故事】知音难觅
【现实启悟】说夫道妻
第九篇 训谕传家
一、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国学常识】《颜氏家训》
【国学故事】孝心的接力
【现实启悟】家长要做好第一任老师
二、父不慈则子不孝
【国学常识】家训
【国学故事】上行下效
【现实启悟】榜样就是感染力
三、导之以道,近情远貌
【国学常识】稷下学宫
【国学故事】浪子回头金不换
【现实启悟】养育重在育
四、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国学常识】古代的学士、硕士、博士
【国学故事】仁义胡同
【现实启悟】不能求全责备
五、玉不琢,不成器
【国学常识】古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
【国学故事】孟母三迁
【现实启悟】多给孩子一些磨炼
第十篇 家庭和美
一、家园之情
【国学常识】四合院
【国学故事】欧母画荻
【现实启悟】重视家庭建设
二、家乃国之本
【国学常识】家天下
【国学故事】范滂传
【现实启悟】教育在于导习
三、齐家必先修身
【国学常识】八目
【国学故事】孟子休妻
【现实启悟】责己重,待人轻
四、内睦者,家道昌
【国学常识】古代女子的七莫
【国学故事】王览争鸠
【现实启悟】孝,为人之本
|
內容試閱:
|
第一篇 尚 德 重 教
二、养生惜生不可苟生
(一)
【原典】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①,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②。
春秋《论语季氏》
【注释】①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在;刚,强劲。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②得:贪婪,自得。
【译文】一个人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节制色欲;壮年的时候,血气旺盛刚劲,要节制争斗;老年体衰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防备贪婪和自得。
(二)
【原典】
富贵不能淫①,贫贱不能移②,威武不能屈③。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淫:过度,无节制。
②移:改变。
③屈:理亏。
【译文】(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威胁暴力不能使之屈服。
(三)
【原典】
久视伤①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先秦至汉《黄帝内经素问》
【注释】①伤:损害。
【译文】久视会伤害心所主管的血脉,久卧会伤害肺所主管的正气,久坐会伤害脾所主管的肌肉,久立会伤害肾所主管的骨骼,久行会伤害肝所主管的筋脉。
(四)
【原典】
不为穷变节①,不为贱②易③志。
(西汉)桓宽《盐铁论地广》
【注释】①变节:改变节操。
②贱:地位低下。
③易:改变。
【译文】不因生活贫困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不因地位低贱而改变志向。
(五)
【原典】
善于养身者,必先除六害:禁声色,薄名利,廉①钱财,捐②滋味,除佞③忘,去嘴嫉④。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
【注释】①廉:不贪污。
②捐:抛弃。
③佞:巧言。
④嘴嫉:说话尖酸刻薄。
【译文】 善于关注身体健康的人,一定要先消除六种不利于健康的东西:声色、名利、钱财、美味、巧辩、刻薄。
(六)
【原典】
大丈夫①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注释】①大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译文】男子汉宁愿做珍贵的玉器被打碎,也不做卑贱的瓦器以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绝不苟且偷生。
(七)
【原典】
莫道桑榆①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注释】①桑榆:比喻晚年。
【译文】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因为瑰丽的红霞依然布满天空。
(八)
【原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①照汗青②。
(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注释】①丹心:赤诚之心。
②汗青:青竹火烤以后,水分如汗渗出,故称汗青。
【译文】人活一生难免一死,即使是死,也要光照千秋,留名青史。
(九)
【原典】
见势不趋①,见威不惕②。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注释】①趋:趋奉。
②惕:惧怕。
【译文】见到有权势的人不去依附趋奉,见到有威严的人不会感到胆怯惧怕。
【国学常识】
中国古代的生死观
1、儒家的生死观
儒家很重视人的生命,认为善终是福,短命和疾病都是祸。但是儒家很重视德,认为德比命重要,所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的另一个杰出代表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更明确地论述了孔子的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所强调的是,生命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所以儒家认为:人只要活着,就要做好每一天的事,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至于死亡并不太关心。因此还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生与死是自然规律,如同扬雄在《法言君子》中所说的: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明儒罗伦说: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在儒家看来,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可以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亡。
2、道家的生死观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他在谈论生死的时候,也是不太重视生命本身的,他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不过多地关注自己反而能很好地保存自己。因此老子主张保存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处众人之所恶。肉体和精神比起来,道家更重视精神,认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是说一个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丢了就会长久,有信仰精神才会有依托,一个人直到死都没有把精神家园弄丢,那么这个人就是长寿的。正所谓身没而道犹存。
庄子对生与死的论述更为详细而深刻。他在《知北游》中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认为生与死不过是大气运行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列御寇》记录了庄子将死时的一段对话: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从中可以看出庄子对于死亡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平静与超然。 道家并不认为死亡是一件坏事,生与死是相对的,其实当一个人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生死时,那么死亡也就变得无所谓了。
3、佛家的生死观
佛家认为,人的苦难与生俱来,人一生下来便要受苦,世界到处充满着苦难。造成苦难的根源在于人们对外物的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苦难就出现了。而且这种苦难和烦恼伴随着人的生死不断轮回,无法解脱。产生轮回的原因主要是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只有灭掉凡此种种的欲望,人类才会达到解脱。人只有超越自我、人生、生死,最终转化成佛,才能摆脱烦恼和痛苦,获得永恒的幸福。
东晋慧远在《明报应论》中说:无明为惑网之源,贪爱为众累之府。二理俱游,冥为神用,吉凶悔吝,唯此之动。无明和贪爱导致了人们的苦难,唯有消除,才能解脱。佛家还认为:人过分执着于自己的身体,因此产生了种种贪求和欲望,苦难也随之而来。这些痛苦的根源在于生命的存在,没有生也无所谓苦,实现神与形的分离,超脱轮回,那么苦难就会解脱。所以佛家认为身体可以消灭,但精神可以永存,于是说: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佛家对死亡的态度没有儒、道两家那么淡然,而是怀着恐惧心理。
【国学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丞相高洋。
心狠手辣的高洋,担心帝位不稳,先后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
一天,天空出现了日食的现象,高洋极为恐慌,认为是个不祥之兆,觉得自己的皇位也许保不住了。惊恐之中他就问一个亲信:当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刘家后来又把天下夺回来了?那亲信不想得罪高洋,可是又不知道如何解释,就信口雌黄地说:陛下,原因在王莽自己身上。他当初夺权后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所以留下了后患。残忍而又无知的高洋觉得亲信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把东魏宗室近亲七百多人全部处死,就连婴儿也赶尽杀绝。
高洋的大开杀戒,使得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觉得岌岌可危,担心小命旦夕不保。于是大家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提议说,眼下要保命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改姓高氏,放弃自己的姓氏。
而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却坚决反对,并愤怒地说:抛弃本宗、改为他姓,这样可以保命,但人格却丧失殆尽,气节全无!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瓦器得以保全。我宁愿保持气节去死,也不愿为了苟活而受辱!贪生怕死的元景安为了保全性命,很快将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元景安因告密而升了官,并获得了高姓,景皓丢失了性命却守住了气节。
【现实启悟】
碧树凋余老更红
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国家的迅猛发展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和满腔的热血,功不可没。
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反腐倡廉工作也如火如荼,在这关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和民族曾经的中坚力量,老党员老干部也要发挥余热,继续为国为民献计献策。在国事政事面前,老党员老干部不能输给年轻人,正如明朝诗人李东阳所说:碧树凋余老更红,强将颜色慰飘蓬。
老党员老干部的社会威望以及影响力,他们的政治立场、人生态度和对时局的看法,他们不服老的精神,依然会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党员老干部对年轻领导干部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无法衡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