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本套书共十本:
竹堂文丛是一套以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为读者对象的散文体丛书,第一编包括《竹堂笔记》、《笔法琐谈》、《书法直言》、《曾经》、《襄城》五本书。作者孟会祥先生是《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是国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他的书法评论通古博今,敢于针砭,颇具锋芒,引经据典中包含具有实践意义的真知卓见,行文语言里展现了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修养,读来如沐春风、令人深思;他的散文带有古人笔记作品的鲜明风格,文辞质朴,注重白描,精于炼字,看似随意点厾而具文学描写张力,感染性流淌于字里行间,具备大家风范。
《竹堂笔记》是关于书法的学术笔记,全书采用笔记体体裁,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书画界的历史、名人、趣事、史料发表感想感言,文字简约精辟,有感而发,在发散性思维中常有精妙精到之语,读来令人手不释卷,或匪夷所思,或感同身受,或拍案叫绝。
《笔法琐谈》以帖学笔法为主线,在基本笔法的基础上,讨论了笔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文化意义。内容涵括历代书论精华,特别注重汲取近年笔法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学书体会,甄别融会,含英咀华,孕育而成。行文风格语简而意密,平实之中,颇有推敲。是关于笔法论述的精妙之作。
《书法直言》是作者十余年来所写书法评论的精选,分别对书法的传统与创新;书法与文化的渊源,当下书法与文化的背离;书坛流行风气;书法过度追求展览的利弊;书坛历史名家探寻,书法界存在的时弊,以及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探索等等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文风朴实典重,观点犀利独到,尤其对当下书法界时弊一语中的,持客观的批判态度,是难得的警醒之言。
《曾经》是关于文学、生活及书法的随笔集。文笔娴熟,情感真实,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看似随意而写,实则用心良苦,于生活细微处折射出作者所思所想,文章背后透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书法的思考。
《襄城》描绘了作者故乡风物人情,文风平实,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情,给人悠长的回味和参悟。
竹堂文丛第二编共五本,分别为《读白蕉》《书谱译注》《二王名帖札记》《竹堂诗词》《竹堂闲话》
《读白蕉》:本书为白蕉个案研究专著。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入作者《读白蕉》《再读白蕉》,分别发表于《书法导报》《书法》,均产生较大影响,另附作者《读白笔记》。第二部分为白蕉《济庐言艺录》解读,其中部分内容为建国后首次全文发表,并有作者解读。第三部分为王浩州整理《白蕉年表》,堪称目前最完备的白蕉年表。配有部分白蕉精品图片。近年书法界有白蕉热,而作者不仅研究白蕉,也学习白蕉书法,在书法界有一定影响。
《书谱译注》:本书为孙过庭《书谱》译注。作为最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书谱》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必读书。本书的内容特色有两点:一时译注简洁,便于一般读者阅读;二是结合书谱的理论观点,配以图片,以图片的形式帮助读者理解理论。
《二王名帖札记》:本书的内容为对王羲之、王献之部分著名法帖的解读。解读以审美感受为主,结合技术解析。二王字帖出版可谓汗牛充栋,历代名帖解析一类的书也不少,但专门解读二王名帖的图书,大概还没有出版。本书以专取胜,以作者的底蕴和体验取胜。
《竹堂诗词》: 本书内容为作者诗词、散文诗结集。作者以从事书法创作、评论、编辑为业,注重传统文化修养,因而也从事文学创作。其诗文纯真质朴,能见性情,反映时代。
《竹堂闲话》:内容为作者散文、随笔集。作者文风朴实,敏感多思,文章有一定可读性。曾出版的《襄城》《曾经》等,均受到了读者有专家的好评。
|
關於作者: |
孟会祥,别署竹堂,男,1965年3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现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书法院客座研究员,甘肃省书法院顾问,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等书法展览、全国书学讨论会等学术活动。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书法名家展览。发表书法评论类文章百余篇,数十万字。参与编著书法论著、教材二十余种。
|
目錄:
|
《竹堂笔记》
《笔法琐谈》
《书法直言》
《曾经》
《襄城》
《读白蕉》
《二王名贴札记》
《《书谱》译注》
《竹堂诗词》
《竹堂闲话》
|
內容試閱:
|
《曾经》
今天是我三十五岁的生日,终于三十五了,这像是一道坎。
俗话说:三十五,半截入土。人活七十古来稀,三十五正好是一半,说半截人土,虽不免低沉,倒也是实情。俗话又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三十岁是而立之年,一般都已有事业有家庭,一生也基本定型了。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加上晚婚,三十岁没有结婚而且没有合适工作的人不算太少,所以而立之年可以往后再推推,但三十五,可能就是往后推的极限了。偶尔打开报纸,浏览人才市场的招聘启事,常常可以见到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硬规定,心中就不免酸酸的,就想到那句很平淡又很感伤的话:老了,不中用了。
少年时读到少年英雄、神童等故事,总是为之激动,心中荡漾着自豪感,仿佛故事的主角就是自己。现在已经不再读这样的故事,而每当读到关于年纪的事,竟格外留心了。曹操曾经给曹植写信说:
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
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曹氏父子何等样人,我当然不敢比附。然而读到二十三这数,心里不禁发怵。二十三是什么样的概念?三十五是什么样的概念?回顾自己二十三时,一片茫然,尔时吾年纪尚轻,一晃十二年,就过来了。二十三岁时一事无成,觉得时间尚多;三十五岁时还一事无成,感觉有点不一样了。
我在三十二岁时,合弃了原先的工作,出来打工。我不知道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是走错了路,反正亲戚朋友理解的人少,不理解的人多。与正式在编的职工相比,犹如人家都是老板,而自己是伙计。待遇倒也罢了,还担心有朝一日,打工无地,却姐何是好?心里常惴惴,不踏实。所谓小人常戚戚,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吧。在一块打工的,大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朝气也有才气,自己即使也不笨,终究熬不起。这种杞忧可能也不算是杞忧。
青年和中年,都是模糊概念,界限不清楚。古人年不满四十,已经满口称老夫,现在政策放宽,三十五可能还算青年,而与中年,其实已无区别。中年是人生的黄金季节,但自古人们提到中年,总是感慨不已,鲜能喜气洋洋。郁达夫诗云: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令人酸鼻。董桥的《中年是下午茶》倒极俏皮:
中年是危险的年龄:不是脑子太忙、精子太闲;就是精子太忙、脑子太闲。中年是一次毫无期待的心情的约会:你来了也好,最好你不来!中年的故事是那只扑空的精子的故事:那只精子日夜在精囊里跳跳蹦蹦锻炼身体,说是将来好抢先结成健康的胖娃娃;有一天,精囊里一阵滚热,千万只精子争先恐后往闸门奔过去,突然间,抢在前头的那只精子转身往回跑,大家莫名其妙问他干吗不抢着去投胎。那只精子喘着气说:抢个屁!他在自渎!
中年还能自渎,是不错的!心里还想些沉鱼落雁,实际上老婆正在厨房里刷锅呢。庚辰二月十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