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美丽与哀愁(读史阅世书系)

書城自編碼: 280127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随笔
作者: 高山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456510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
版次: 0 印次: 1
頁數/字數: /1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1.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北宋:繁盛的江山
《 北宋:繁盛的江山 》

售價:HK$ 154.9
至味人生 : 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
《 至味人生 : 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 》

售價:HK$ 82.3
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
《 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 》

售價:HK$ 72.4
北京士大夫
《 北京士大夫 》

售價:HK$ 79.9
活出最佳自我
《 活出最佳自我 》

售價:HK$ 84.5
Web3:科技新趋势
《 Web3:科技新趋势 》

售價:HK$ 83.5
大汉史家:班氏列传(上下册)
《 大汉史家:班氏列传(上下册) 》

售價:HK$ 104.1
与孤独对抗:弗洛姆眼中的爱、自由与身份认同危机
《 与孤独对抗:弗洛姆眼中的爱、自由与身份认同危机 》

售價:HK$ 95.6

 

編輯推薦:
民国大大都市的风花雪月
名人 历史 文化 爱恨交织 揭开尘封的历史
蒋介石与宋美龄、戴笠与胡蝶、张爱玲与胡兰成、张幼仪与徐志摩 萧珊与巴金、王映霞与郁达夫等10对名人的家国往事、爱恨情仇。
內容簡介:
女人爱绮丽,旧上海满足了女人的全部幻想。她的繁华与孤寂、传统与现代交织成一面网,身陷其中就无法自拔,生与死都系在旧上海的浮沉之上,乱世中的开始,是没有结束的永恒,十位女性绰约的身影在炮火中若隐若现,孤岛岁月铸就了刹那芳华。
旧上海曾经是一首诗,这十位女性便是诗的韵脚;旧上海曾经是一支歌,这十位女性便是歌的旋律;旧上海曾经是一串项链,这十位女性便是闪亮的珍珠。要说旧上海的传奇引人入胜,无非是将诗吟诵百遍,将歌传唱千遍,将项链留于人间。几十年过去,旧上海尘封为最美丽的回忆,十位女性的颦与笑都付与了大地,但这决不是她们的罪过,只是人生比回忆短一点点而已
目錄
目 录
壹 张爱玲之惨然 : 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 11
上海成就了张爱玲,还是张爱玲成就了上海,已经无从分辨。
但是战乱中的孤岛必定成就了一段海上传奇。伴着显赫而没 落的家世,张爱玲诞生在上海,在这里度过不幸而黑暗的童年, 在这里与胡兰成结下一段孽缘,在这里创造了文坛的神话。数十
年过去,上海繁华依旧,只是美人不在,不免留下一声叹息,再 没有那样冷漠平静的声音,再没有那样洞察灵魂的眼睛,再没有 那样与上海的气质融为一体的文人了。60 年前,上海没来由地绽 开了一朵奇丽的花,离开了上海的养分,张爱玲这朵花便萎谢了, 不只是爱情和青春,还有文采,一代才女的才情。

贰 宋美龄之哀愁:永远的内史第 35
宋美龄漫长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上海度过。内史第这
个老宅子中诞生了中国近代最有名的宋氏三姐妹,一起童年嬉戏,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宋美龄童年的美妙回忆都留在这里。还有 那一场世纪婚礼,她成了中国的第一夫人,也成了一条政治纽带,
把孔宋财团和蒋介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大家族的政治和经济 联盟,统治中国长达 22 年之久。同时,宋美龄也是一座文化桥梁,
其深厚的美国文化背景把蒋介石政权和美国政府紧紧连在一起。 一个女人所能达到的荣耀,她在上海都实现了,上海对于宋美龄 来说,真是一个最好最真的梦,也许她此后的半生都是为了追忆
前面的辉煌,晚年的寂寥便是为了衬托前半生的浮华。

叁 潘玉良之幸运:一枝独秀的青楼女画家 59
翻开中国近现代画史,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画家就会跃入
眼帘。她,就是我国著名旅法画家潘玉良。以上海为起点,潘玉良曾两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巴黎孜孜不倦地从事艺术活动 达 50 多个春秋,完成了她从孤儿雏妓小妾艺术的 追求者中国美术最高学府的教授世界艺坛的著名艺术家 的传奇一生。作为外国人眼中有艺术天分的中国人,她的作品曾
多次入选法国具有代表性的沙龙展览,并在美国、英国、意大利、 比利时、卢森堡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曾荣获法国金像奖、比利 时金质奖章和银盾奖、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金盾奖等 20 多个奖 项。在她不平凡的一生之中,除留给世人的 2000 多件艺术作品外,
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情感经历。

肆 张幼仪之洒脱:一样上海,两种人生 83
当代中国有许多崇拜徐志摩的年轻人,以后还可能会有许多
人会崇拜他。也许是因为他能够把情诗写得那样唯美,但更有可 能的是人们对他的风流韵事感兴趣,对他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感兴 趣,对他短促的生命中的两个才女林徽因和陆小曼感兴趣。几十
年来,这位诗人身上的光环已经太多,甚至使人看不清他的真实 面孔。
听一听徐志摩原配夫人张幼仪的回忆吧,让你知道一个真实
的、冷漠的徐志摩。
你一定会感动。不仅仅为一个大家闺秀的坚忍和贤淑而感动,
而且还为她走出弃妇的阴影,成就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事业而感动。

伍 胡蝶之无奈:戴笠鸠占鹊巢 105
1908
年 2 月 21 日 , 一个乳名为宝娟的小女孩诞生在上海提篮
桥辅庆里第一弄第三家 ,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 , 她理所当然地享受
了父母所有的疼爱 , 只是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乖巧的孩子日后竟成 为风华绝代的电影皇后。如今的辅庆里,对于这个长大后改名为胡
蝶的女孩,已渐渐陌生,然而在二三十年代风雨飘摇的旧上海, 她的名字却是家喻户晓,是这个城市的骄傲。在先后主演的百余 部影片中,她成功地饰演了中国不同阶层的各类女性形象,成为
中国电影拓荒期和成长期的同步人和见证人,她长达半个多世纪 的演艺生涯和艺术成就构成了中国电影历史重要而独特的篇章。 上海,造就了她的辉煌,记录了她的情感,在这个出生和成名的
地方,她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深情演绎了一幕幕人生的悲欢离合。

陆 阮玲玉之悲苦:上海,请将我遗忘 129
阮玲玉不是最美的女影星,但她是最让人思念的影星。三十
年代的上海,为阮玲玉着迷的人就何止千万,如今我们仍想通过 她的电影,通过她的风情,抓住些什么,因为我们惋惜,那样年 轻的生命,骤然而逝,人言可畏又怎能尽述一个女人的一生呢?
上海电影工业的发达,造就了阮玲玉成为中国的葛丽泰嘉宝, 可是在她事业最辉煌的顶点时,为了三个不值得爱的男人,为了 社会上的种种流言蜚语,她放弃了她众多的影迷。她的悲哀是所
有女人的悲哀,女人真的就无法在事业、爱情和家庭之间寻得一 个支点吗?她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为什么社会不能多点宽容

柒 苏青之骇俗:饮食男,女性之大欲也 155
相比故乡宁波,上海给了苏青更多,特别是给予一个豪爽的
女人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苏青不算什么奇人,她平凡,她的作 品也都是家长里短的事情,但她敢言,将女人的所思所想混合上 自己的体会观察,赤裸裸地说了出来,所以女人爱她的文章,苏
青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先锋,她亲自实践着女人走出家庭而独立的 理想,尽管有些无奈,但她做到了。一个成功的女作家和女出版人, 在现在也是不多的。她以自己大胆的意识、精明的头脑、实干的
作风在特殊的年代占得一席之地,别忘了这一切的前提是上海, 苏青这种世俗的精神与上海的风格是极为符合的,她的一生都与 上海紧密相连,我们怎能遗忘这样一位海上的重要人物呢?


捌 丁玲之浪漫:将爱情当作革命事业来做 175
在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作家。她的天
才的小说当然有其不朽的价值,最耐人寻味的是,她的一生比她 的作品更有研究价值。因为她象征了过去一百年的中国,革命对 一个普通女性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她们为了恋爱而革命,最后却
为了革命而牺牲了爱情。当所有的恩怨都成为往事,不知道她会 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那时只不过是想自己找一个爱人啊,怎 么这一生会如此的辛苦?
1931 年的上海,这个故事正是精彩的时候。

玖 萧珊之幸福 : 那一年和巴金相恋 195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是她
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连在一起。在 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 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这是
多年后百岁老人巴金对自己爱妻的真挚地怀念。六十多年过去了, 留在巴金心中的依然是初见面时那个纯真可爱的萧珊,正是那次 见面,改变了巴金决意独身的想法,也正是那次见面,外表柔弱
的萧珊用自己一生的爱和深情为巴金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从此 后满腹经纶的浪子不再漂泊,上海的年轮也因这位文坛巨匠的留 住而变得愈发熠熠生辉 !

拾 王映霞之尴尬:郁达夫心中的爱与痛 215
王映霞本来可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旧时代的女子,这样的女
子在现代历史中曾经有无数,象花一样灿烂地开过,最后又无声 无息地消失。但王映霞的名字却被人记住了,不是因为她本人有 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因为她曾经是一个才子文人的恋人。
他们痴迷地恋爱过,最终却劳燕分飞,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让人 感慨的一段情事。
郁达夫死得太早,许多是是非非只能听王映霞来解释。然而,
事情是像她说的那样的吗?还是从他们最初相识的大上海说起吧。
內容試閱












































目 录
壹 张爱玲之惨然 : 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 11
上海成就了张爱玲,还是张爱玲成就了上海,已经无从分辨。
但是战乱中的孤岛必定成就了一段海上传奇。伴着显赫而没 落的家世,张爱玲诞生在上海,在这里度过不幸而黑暗的童年, 在这里与胡兰成结下一段孽缘,在这里创造了文坛的神话。数十
年过去,上海繁华依旧,只是美人不在,不免留下一声叹息,再 没有那样冷漠平静的声音,再没有那样洞察灵魂的眼睛,再没有 那样与上海的气质融为一体的文人了。60 年前,上海没来由地绽 开了一朵奇丽的花,离开了上海的养分,张爱玲这朵花便萎谢了, 不只是爱情和青春,还有文采,一代才女的才情。

贰 宋美龄之哀愁:永远的内史第 35
宋美龄漫长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上海度过。内史第这
个老宅子中诞生了中国近代最有名的宋氏三姐妹,一起童年嬉戏,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宋美龄童年的美妙回忆都留在这里。还有 那一场世纪婚礼,她成了中国的第一夫人,也成了一条政治纽带,
把孔宋财团和蒋介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大家族的政治和经济 联盟,统治中国长达 22 年之久。同时,宋美龄也是一座文化桥梁,
其深厚的美国文化背景把蒋介石政权和美国政府紧紧连在一起。 一个女人所能达到的荣耀,她在上海都实现了,上海对于宋美龄 来说,真是一个最好最真的梦,也许她此后的半生都是为了追忆
前面的辉煌,晚年的寂寥便是为了衬托前半生的浮华。

叁 潘玉良之幸运:一枝独秀的青楼女画家 59
翻开中国近现代画史,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画家就会跃入
眼帘。她,就是我国著名旅法画家潘玉良。以上海为起点,潘玉良曾两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巴黎孜孜不倦地从事艺术活动 达
50 多个春秋,完成了她从孤儿雏妓小妾艺术的 追求者中国美术最高学府的教授世界艺坛的著名艺术家 的传奇一生。作为外国人眼中有艺术天分的中国人,她的作品曾
多次入选法国具有代表性的沙龙展览,并在美国、英国、意大利、 比利时、卢森堡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曾荣获法国金像奖、比利 时金质奖章和银盾奖、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金盾奖等 20 多个奖 项。在她不平凡的一生之中,除留给世人的 2000 多件艺术作品外,
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情感经历。

肆 张幼仪之洒脱:一样上海,两种人生 83
当代中国有许多崇拜徐志摩的年轻人,以后还可能会有许多
人会崇拜他。也许是因为他能够把情诗写得那样唯美,但更有可 能的是人们对他的风流韵事感兴趣,对他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感兴 趣,对他短促的生命中的两个才女林徽因和陆小曼感兴趣。几十
年来,这位诗人身上的光环已经太多,甚至使人看不清他的真实 面孔。
听一听徐志摩原配夫人张幼仪的回忆吧,让你知道一个真实
的、冷漠的徐志摩。
你一定会感动。不仅仅为一个大家闺秀的坚忍和贤淑而感动,
而且还为她走出弃妇的阴影,成就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事业而感动。

伍 胡蝶之无奈:戴笠鸠占鹊巢 105
1908
年 2 月 21 日 , 一个乳名为宝娟的小女孩诞生在上海提篮
桥辅庆里第一弄第三家 ,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 , 她理所当然地享受
了父母所有的疼爱 , 只是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乖巧的孩子日后竟成 为风华绝代的电影皇后。如今的辅庆里,对于这个长大后改名为胡
蝶的女孩,已渐渐陌生,然而在二三十年代风雨飘摇的旧上海, 她的名字却是家喻户晓,是这个城市的骄傲。在先后主演的百余 部影片中,她成功地饰演了中国不同阶层的各类女性形象,成为
中国电影拓荒期和成长期的同步人和见证人,她长达半个多世纪 的演艺生涯和艺术成就构成了中国电影历史重要而独特的篇章。 上海,造就了她的辉煌,记录了她的情感,在这个出生和成名的
地方,她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深情演绎了一幕幕人生的悲欢离合。

陆 阮玲玉之悲苦:上海,请将我遗忘 129
阮玲玉不是最美的女影星,但她是最让人思念的影星。三十
年代的上海,为阮玲玉着迷的人就何止千万,如今我们仍想通过 她的电影,通过她的风情,抓住些什么,因为我们惋惜,那样年 轻的生命,骤然而逝,人言可畏又怎能尽述一个女人的一生呢?
上海电影工业的发达,造就了阮玲玉成为中国的葛丽泰嘉宝, 可是在她事业最辉煌的顶点时,为了三个不值得爱的男人,为了 社会上的种种流言蜚语,她放弃了她众多的影迷。她的悲哀是所
有女人的悲哀,女人真的就无法在事业、爱情和家庭之间寻得一 个支点吗?她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为什么社会不能多点宽容

柒 苏青之骇俗:饮食男,女性之大欲也 155
相比故乡宁波,上海给了苏青更多,特别是给予一个豪爽的
女人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苏青不算什么奇人,她平凡,她的作 品也都是家长里短的事情,但她敢言,将女人的所思所想混合上 自己的体会观察,赤裸裸地说了出来,所以女人爱她的文章,苏
青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先锋,她亲自实践着女人走出家庭而独立的 理想,尽管有些无奈,但她做到了。一个成功的女作家和女出版人, 在现在也是不多的。她以自己大胆的意识、精明的头脑、实干的
作风在特殊的年代占得一席之地,别忘了这一切的前提是上海, 苏青这种世俗的精神与上海的风格是极为符合的,她的一生都与 上海紧密相连,我们怎能遗忘这样一位海上的重要人物呢?


捌 丁玲之浪漫:将爱情当作革命事业来做 175
在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作家。她的天
才的小说当然有其不朽的价值,最耐人寻味的是,她的一生比她 的作品更有研究价值。因为她象征了过去一百年的中国,革命对 一个普通女性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她们为了恋爱而革命,最后却
为了革命而牺牲了爱情。当所有的恩怨都成为往事,不知道她会 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那时只不过是想自己找一个爱人啊,怎 么这一生会如此的辛苦?
1931 年的上海,这个故事正是精彩的时候。

玖 萧珊之幸福 : 那一年和巴金相恋 195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是她
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连在一起。在 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 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这是
多年后百岁老人巴金对自己爱妻的真挚地怀念。六十多年过去了, 留在巴金心中的依然是初见面时那个纯真可爱的萧珊,正是那次 见面,改变了巴金决意独身的想法,也正是那次见面,外表柔弱
的萧珊用自己一生的爱和深情为巴金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从此 后满腹经纶的浪子不再漂泊,上海的年轮也因这位文坛巨匠的留 住而变得愈发熠熠生辉 !

拾 王映霞之尴尬:郁达夫心中的爱与痛 215
王映霞本来可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旧时代的女子,这样的女
子在现代历史中曾经有无数,象花一样灿烂地开过,最后又无声 无息地消失。但王映霞的名字却被人记住了,不是因为她本人有 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因为她曾经是一个才子文人的恋人。
他们痴迷地恋爱过,最终却劳燕分飞,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让人 感慨的一段情事。
郁达夫死得太早,许多是是非非只能听王映霞来解释。然而,
事情是像她说的那样的吗?还是从他们最初相识的大上海说起吧。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中女性的神话,她趁早出名在文坛上拥
有一席之地,那样神秘而传奇,吸引着人们去开拓,这个属地带着 上海的底色,市井人家的苦乐人生,也就是海派的特色。她的作品 就是一幅幅老照片,背景是上海,尽管拍照时五光十色,现在却已
微微泛黄,那相片中的人物也透着历史的痕迹,服饰、发型都已过 时,可眼睛里还放着光,张爱玲就是那个摄影师,用镜头框住了她 所感兴趣的一切。时间过去了,我们对这些老照片的一切都有强烈
的兴趣,但最有兴趣的是拍照的人,我们用这些照片投射出各式的 影子,幻想着影子就是她,但通过文字浮光掠影就是真实吗?我们 想靠她更近一点,也许了解她在上海的生活,也就是了解了她的灵
感、她的世界。




1920 年的上海是个最奇怪的地方,它是繁华的十里洋场,灯 红酒绿,觥筹交错 ;它又是传统的根据地,被千年的思想禁锢着,
但这些都和谐地融合,呈现中国前所未有的面貌,也是中国其他地 方所从未出现的面貌。人们在这里和平、宁静地生活着,只是这种 宁静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一种征兆,宁静下潜藏着躁动不安,什么
就要来临了,人们在等待着,必然会有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将要到 来。但提前来到的是一个天才的女子,张爱玲。
1920 年 9 月 30 日,上海的天气微凉,张爱玲在一个满月的日
子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为她取了乳名 :小煐。张爱玲家住在一幢祖 上留下来的民初式样的老洋房里,走马楼,二层楼房中间挖出一
个正方的小天井,站在二楼的窗户前可以看见街上的人来人往。


12

这所房子像重重叠叠复印的照片,
有着张爱玲家族太多的回忆。这个 老房子有奇异的个性,有太阳的地 方暖暖的让人瞌睡,阴暗的地方如 古墓般清凉,因为房子是在公共租 界里,所以各国洋人都在这里。这
是李鸿章给女儿的嫁妆,张爱玲的 祖父便是李鸿章的女婿。最早时, 祖母也住这里,还有伯父、姑姑和 二伯父,辛亥革命后,他们辗转从 南京至青岛,后又搬到上海。到上
海后,也是一直闲住租界,无所事 事。虽然他们祖上无比荣耀,也曾 站在近代中国的风口浪尖上,但至 此时,他们已经从世袭官宦的辉煌 顶点跌落下来,清王朝崩溃,时代
已经不是他们的了。

这个家庭回忆着从前的辉煌,吃着前代留下的家业,只出不进,
却仍维持着大家族的架子。张爱玲的祖母于 1916 年去世。张爱玲的 父亲张廷重一直想和哥哥分家,出去过小家庭生活,但一直找不到合
适的借口。终于到 1922 年,张廷重由在北洋政府做交通部长的堂兄 张志潭引荐,在津浦铁路局谋得一个英文秘书职位。于是张爱玲的
父亲匆匆与兄长分了家,举家搬到了天津,他想离大家庭越远越好。 这一年,张爱玲两岁,这个小家统共包括爱玲的父亲、母亲、新出生 的弟弟,以及与母亲志趣相投的姑姑,他们带着祖上留下的房产、地
产、母亲的一份丰厚陪嫁,从上海搬到了天津,住在一幢简朴的花园

13

洋房里,这是爷爷张佩纶与祖母初结婚时寓居天津的房子。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但那时年幼,所以她的记忆里,天津的
家才是她的童年。小爱玲在玩耍中长大了,但父母的裂痕却越来越 大,张爱玲说 :最初的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也不感到任何缺 陷,因为她早就不在那里了。张子静(张爱玲的胞弟)对天津的
回忆是 :花园、洋房、狗、一堆佣人,一个吸鸦片的父亲,没有 母亲。两人的不合是时代的悲剧,性格的冲突,他们都无法左右 自己的命运,但这给孩子们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当多年后,孩
子们也在婚姻爱情的旋涡中挣扎时,历史似乎有一点相同。
1928 年,张廷重带着一家人回到上海,张爱玲很高兴看到大 海,大海让她惊叹。到了上海,坐在马车上,她穿着粉红底子的洋
纱衫裤,上面飞着蓝色蝴蝶,她是快乐的。他们刚搬回上海时,爱 玲的母亲和姑姑还在出洋,尚未回国,一家人就暂住在成定路一条 里弄的一所小小的石库门里,红细板壁,虽无法和天津的花园洋房
相比,但对于张爱玲,却有一种紧紧的朱红的快乐。不久母亲回来 了,父亲痛改前非,发誓戒毒,被送到医院里去。他们从石库门房 子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这一段生活是张
爱玲童年生活中最和美、最安宁、颜色最丰富、声音最热闹、心情 最畅快的一段,一切都到了美和快乐的极至。
快乐平静的上海家园生活没有持续太久,争吵又开始了,出
洋归国的母亲与父亲之间的分歧更大了,孩子们的心底十分害怕。 争吵很快有了结果,父母终于协议结婚,爱玲姐弟归父亲监护和抚 养,但爱玲日后的教育问题要进什么学校都需先征求母亲 的同意 ;教育费用则仍由父亲负担。离婚之后,母亲搬走了,姑姑
张茂渊和哥哥也一向意见不合,因此和嫂子一起搬走了,张爱玲和
弟弟跟着父亲搬到和舅舅一起的一所巷堂房子里。那个曾经带给她


14

快乐幸福的家终于彻底土崩瓦解了,他们回到从前,回到家里没有
母亲的生活中。幸而离婚协议里写明她可以常常回去看母亲,在母 亲的公寓里第一次见到生在地上的瓷砖浴盆和煤气炉子,张爱玲很 高兴,觉得可以安慰了。可是父亲这边,气氛是那么阴沉,离婚这
件事情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抽鸦片已经不能麻木他的神经了,他 开始注射吗啡,专门雇佣了一个男仆,替他装烟和打针,由于注射 了过度的吗啡,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日益衰弱。
1931 年的夏天,天气很热,父亲独自坐在阳台上,哗哗下着 大雨,他嘴里不知喃喃说些什么。大家都很害怕,告诉了张爱玲的
姑姑,她请了一位法国医生为他主治,医生给他注射了盐水针剂以 逐渐冲洗体内的吗啡毒素,另外用电疗按摩手足,使手足功能恢复 正常。这样大约治疗了三个月,张廷重才逐渐恢复了健康,戒除了
吗啡的毒瘾,但继续抽着鸦片,过从前那样的生活。
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勇敢地和丈夫离了婚,但在当时的中国是不
为世俗所接受的,为此,她再次赴法国读书,踏着她的三寸金莲来 往于不同的国度,自由和尊严于她是再重要不过的了。张爱玲崇拜 自己的母亲,母亲给了她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走了,她便常常来
往于姑姑家中,寻觅着一丝
母亲留下的空气。童年的故
事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没有 父母的关爱,只是一片灰蒙 蒙的颜色。唯一留下的是小 爱玲天生的文学才能。7 岁 她就开始创作小说了,这是
生活中仅有的一点亮色。

15




张爱玲从黄氏小学毕业,进入了著名的圣玛利亚女校,一片
新的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这是一所有着 50 年历史的美国教会女 中,它与圣约翰青年学校、桃坞中学同为美国圣公会设立的大学预
科性质学校。这些学校中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有机会去英美的名 牌大学深造。圣玛利亚学校有美丽的玻璃花房,宽大的健身房、游 泳池,音乐教室里有崭新的钢琴,饱经风霜的钟楼顶端会准时传来
凝重浑厚的钟声。与其他教会学校一样,圣玛利亚学校也是培养 带有中国特色西洋淑女的学校。学校的课程分为中文和英文两大 类,教师大多为英国人,学生们英文说得都很流利,但国语却十
分差劲。然而张爱玲在中文写作方面的才华却显露出来,这一切 都得益于新来的国文部主任汪宏声先生。张爱玲自己也说过 :中 学时代的先生我最喜欢的一个是汪宏声先生,教法新颖,人又是 非常好的。
汪先生任教后,对国文课进行了改革,特别 是作文,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发挥。然后他注
意到一个叫张爱玲的学生,文章写得绚烂瑰丽, 极为出色。在此之前,张爱玲已经在圣玛利亚学 校年刊《凤藻》上发表过几篇文章,情感沧桑、 文笔色重,令人惊异。汪宏声先生为了进一步 增强学生的中文写作热情,办了一个叫国光会
的组织,发动出版一种 32 开的小型刊物,题名

17

曰《国光》。理想中的编者自然是张爱玲,可惜她对这类活动并无
太大兴趣,只答应投稿。张爱玲在《国光》上的作品主要是两篇小 说 :《牛》和《霸王别姬》。张爱玲投稿并不多,因为她有一个全校 闻名的习惯 :健忘。每次忘了交作文,她都会说
:我忘了。但汪 先生一直给她鼓励,中学生活因此还是多姿多彩的。
张爱玲上中学之后,一直寄宿在学校里,很少回家,因为学校
里有那种家里没有的新鲜气息。不过偶尔,她会去姑姑那里。在一 个凉爽的夏夜,姑姑告诉了她父亲再婚的消息。爱玲的心抽紧了, 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凄凉与惶恐,她无论如何无法接受一个女人成
为她的后母。然而,不管她多么不愿意,继母还是在 1934 年进了 张家。继母是前北洋政府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宝琦的名声不好,
他膝下 8 男 16 女,全都染上了鸦片瘾。这个继母是陆小曼的好
友,两人都是吞云吐雾的芙蓉仙子。父亲再婚后,一家人又搬回了 麦根路别墅去,就是张爱玲出生的地方。爱玲很少回家,对继母也 极为冷淡,她不喜欢待在那个家里,昏昏的,幽幽的,父亲与继母
躺在榻上,鸦片烟雾笼罩着小屋,让人昏然欲睡,没有一点蓬勃向 上的生命朝气。在这种环境里出来的张爱玲,给人感觉是 :不说 话、懒惰、不交朋友、不活动,精神长期的萎靡不振。
1937 年夏天,张爱玲从圣玛利亚学校毕业。再隔一年,圣校 将在贝当路美国礼拜堂举行毕业典礼。爱玲的中学时代就这样结束
了。她自己说 :中学时代是不愉快的。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汪 宏声先生还专门找到她。汪先生希望她以后有时间不妨多写写。一 直以来,张爱玲对汪先生是心存感激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是汪先生最早发现了她在写作方面的才华,并给了她热情的 鼓励。那毕竟是张爱玲整个灰色调的中学时代里最富有色彩的地
方。几年后,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见到老同学就问起汪先生的


19

近况,听说他不在上海。没有机会见到他,爱玲颇感惆怅。
张爱玲中学毕业那年,母亲回国了。中年的母亲风韵犹存,显
出一种别样的风致。那一次,母亲还带了美国的男友同行,他是个
生意人,40 多岁,长得英俊潇洒。母亲回国是为了爱玲出国的事 情,她托人找爱玲的父亲谈此事,张廷重却避而不见。
在张爱玲的心中,中学毕业是件开心的事。她感觉自己终于要
自由了,离开这个家,奔向自由,奔向阳光灿烂的前程。那时她的 想法是 :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 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
脆利落的生活。这个家死气沉沉,父亲喜怒无常,继母残暴凶狠 已使她无法忍受,她找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张廷重大发雷霆,他 最讨厌女人留学,总觉得是出国留学破坏了他和黄逸梵的婚
姻。所以张爱玲留学的事情就暂时搁置下来。
不久,八一三沪战爆发,张爱玲征得父亲同意,到母亲
那里住了两个礼拜,回来时和继母起了争执,继母恶人先告状,张 廷重疯狂地打了爱玲,将她监禁在一个空房子里,还扬言要用手枪 打死她。这个房子是爱玲的出生之地,有过多少快乐时光,但如今
它是这么陌生,又这么可怕。在这个空旷、如同坟墓一般死寂的屋 子里,张爱玲被关了半年。短短的几个星期内,她就仿佛经历了万 劫百难的人生,觉得自己苍老了许多。她说
:等我放出来以后,已 经不是我了。张爱玲想了许多可以逃脱的计划,她没闲着,偷偷为 逃走作准备。每天清晨起来后,她就在落地长窗外的走廊上做健身 操,锻炼身体。但是祸不单行,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她得了痢疾。
她父亲不请医生,也没有药,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差一点死掉。 那些痛苦难熬的日子里,她每天沉沉地躺在那儿,浑身是滚烫的。
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乏力和虚脱。她预感自己将要死了。然而,

20


即便在这样垂死的情况下,爱玲也没有打消过逃走的念头。
保姆见张爱玲的病一日比一日严重,惟恐她发生什么意外,
偷偷告诉了张廷重。张廷重怕担上恶父的坏名声,给张爱玲注 射了抗生素,爱玲的病控制住了。在保姆的精心照料下,爱玲的身 体终于恢复了健康。这一次可真是大难不死,张爱玲忽然有了一种
天不该绝我的信念,她看到了新的曙光,于一个夜里,偷偷地 逃了出去。后来张爱玲将这段经历用英文写成文章,投到《大美晚 报》,张廷重一直订它,看后自然大动肝火。1944 年,张爱玲成为 大作家之后,又在《天地》第 10 期上发表了散文《私语》,详细讲
述了被关的前因后果。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张爱玲一直与姑姑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她的生活费用都由母亲承担。母亲在张爱玲心目中一直是以偶像的 形象存在的,但天天在同一屋檐下,爱玲也看到了母亲平凡的一 面。姑姑自从与爱玲的父亲分家后,遗产被兄嫂侵吞,因此经济状
况也一直不好。因为生计,她还卖过许多珠宝,慨叹女性选择职业 的艰难。一开始,母亲对张爱玲寄予厚望,但母亲却发现张爱玲在 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愚笨和与外界环境的不协调,所以母亲深深地
失望,下定决心,要尽一个母亲的责任,花两年时间教爱玲适应环 境,但一切证明母亲这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黄逸梵本来就 没有多少积蓄,随着日子的流逝,手头也越来越紧了,爱玲觉得每
次向她要钱都是一种折磨。这些琐碎的难堪,正一步步销毁着母亲 对她的爱,缓慢而不易察觉。这时候,张爱玲最大的梦想仍是去英 国留学,为了这个美丽的异国之梦,她潜下心来好好复习。母亲为
了爱玲要考伦敦大学,特意为她请了一位犹太裔的英国教师,专门 替她补习数学,报酬是每小时 5 美元。
张爱玲这一次终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日本、香港、菲律







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伦敦大
学入学考试远东地区第一名。但是由于二战爆发,未能成行。1939 年,她以同样的成绩单转去香港大学求学。另一个精彩世界即将出
现在她的眼前。






1939 年夏天,张爱玲离开上海去香港大学读书。这时战火在 中国大地燃烧,香港却因为各种因素未受战火之扰,在时代的造就
下,香港成为中国文学的洞天福地,大批知名作家抵港,香港文学 空前繁荣,成为中国抗战前期文化中心之一。那时胡兰成也以流 沙的笔名在大名鼎鼎的《南华日报》担任主笔,他们当时还未相
识,谁能想到彼此之间还有一份宿命的缘分。
张爱玲为着去英国留学的理想,用功读书,所有功课都是第
一名,两年内囊括了港大所有的文科奖学金。她还认识了一生的挚 友炎樱。张爱玲为了像林语堂那样自如地用英文创作,放弃了中 文写作,全部用英文练笔,熟读英文书籍,水平大长,渐渐应用英
文如母语。张爱玲惟一一次用中文创作,便是她的散文名作《天才 梦》,这是《西风》杂志创刊三周年征文比赛的应征之作,但张爱 玲的佳作仅名列荣誉奖的最末位。
不久,日本人进攻香港,中断了张爱玲的读书生活,张爱玲更
加了解了战争的悲哀与残酷,还有战争下人性的扭曲。在香港的三 年,是张爱玲厚积薄发的时期,很多生活经历都成了后来作品的线 索。1942 年初,张爱玲和炎樱搭上了回上海的轮船。战争摧毁了
一个女孩子美丽的英格兰之梦。


24

1942 年的春天,张爱玲回到了上海。 她深深地喜欢着上海。她认为 :上海人是 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
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 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
慧。

母亲又出国去了,父亲的家是回不去
了。张爱玲便住到赫德路 1292 号的爱丁 顿公寓,这里是姑姑租来的公寓,爱玲把

姑姑家当成了自己在上海的家。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
家,然而我对于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姑姑同张爱 玲的母亲一样,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新女性。与哥哥分家后,就在 外面租了房子,做起了自食其力的职业妇女,充分实现了现代女性
自力更生的理想。房子很大,有一个大客厅,客厅里有壁炉,姑姑 还自己设计了家具和地毯。
张爱玲参加圣约翰大学的考试,结果竟是国文不及格,这是非
常奇怪的事情,但是张爱玲不上大学还因为经济所迫,仅靠姑姑一 人,肯定是入不敷出的。无奈之下,张爱玲只能辍学,走上了卖文 为生的道路。这也是张爱玲后半生赖以为生的职业。她终究还是要
以文学来发光的。
张爱玲最初投的是英文稿,投给了英文月刊《二十世纪》。她
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此文长 8 页,近 万字,且附上了自己所绘的 12 幅发型及服饰插图。主编梅特涅称 赞她为如此有前途的青年天才。张爱玲又接连在这个刊物发表 文章,一年间就有 9 篇之多,其中包括 6 篇影评。英文写作成功让
爱玲的自信心大增。事实上,更大的成功还在等着她。

26


张爱玲开始继续中文创作,就是在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的
《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文字让周先生颇为惊艳。同时受到
了大众的欢迎。《万象》的总编柯灵也为两炉香的魅力所吸 引,恰在此时,张爱玲登门造访,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心经》,后 来发表在《万象》1943 年 8 月号上。但是,真正让张爱玲出名的 刊物是《杂志》,《杂志》的背景很复杂,带有日伪色彩,但又
集聚了一批有才华的作者,走纯文艺的道路。张爱玲不关心政治, 所以她不在意《杂志》的背景如何。张爱玲的成名作大部分都首发 于《杂志》,包括《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小说名篇,还有一系列精彩的散文。
1944 年,张爱玲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出 版社发行后,四天便销售一空,一时洛阳纸贵,轰动文坛。一颗文
学新星冉冉升起。《传奇》里的故事朵朵都是花,带着爱玲家族、 家庭和岁月的痕迹,由爱玲的痛苦的生命所点染。
张爱玲崛起于 1942 年,仅仅一两年光景,张爱玲就以无比的 才情和气度征服了在战争浮世中无以聊生的中国人,尤其是孤 岛中的上海人。张爱玲一生之中大部分优秀的作品均告完成,发
表在《天地》、《万象》、《杂志》等性质不同却同样有名的刊物上。 她衣不惊人死不休的照片被用作上海滩最洋派最知名的刊物封面, 大街小巷的书店、书摊上炫目地闪耀着她平凡又带点俗气的名字。
这时等待这位年轻女作者的,是一场乱世的倾城之恋。

27




张爱玲一直孤单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可在这乱世中,她遇上
了一个人,他就是胡兰成。这个时代苏青与张爱玲的文名相当,在 由苏青主办的《天地》中,有张爱玲的一篇小说《封锁》,胡兰成 看着苏青从上海给他寄来的月刊,为《封锁》干练细腻的笔调所震
惊,旋即又和作者不可思议的世事洞明深深共鸣,张爱玲这个 名字深刻地烙刻在他的心里。1944 年 2 月,胡兰成结束在南京的 赋闲生活,回到上海。一下火车,就去找苏青,向苏青要张爱玲的 地址,迟疑中,苏青还是把张爱玲和姑姑同住的地址给了他。他去
拜访,却碰了壁,只得留下地址电话,悻悻而归。
但可能张爱玲早就听说过这位才子吧,第二日张爱玲便给胡兰
成打了电话,告诉他要上门拜访,那时胡的家在大西路美丽园,家 中有他的太太胡氏。23 岁的张爱玲走进了胡兰成的客厅,一坐就
是五个小时。可能这第一次相遇,便注定了两人的命运。张爱玲心 目中幻想的男子,胡兰成是符合的,这个 38 岁的中年男子,潇洒
健谈,口若悬河,风度优雅。胡兰成见到张爱玲,也是完全的惊 艳,爱玲不是美人,颠覆了胡兰成对于美的看法,只感觉惊亦不 是那种惊法,艳亦不是那种艳法。张与胡的相识像是我们熟识的言
情小说的开头,不新鲜,甚至落入俗套。
胡兰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张爱玲却归于沉默,无论胡兰成
纵横时事,谈及古今,还是对她生活的观察体贴,张爱玲都只是静 静地坐着,听着,就这样从午饭后到夜幕降临,五个小时的长谈而
无倦意。第二天,胡兰成又去回访张爱玲,张爱玲穿着宝蓝色的绸


28


袄裤,带着嫩黄边框眼镜迎接他。房中的摆设也有着新鲜明亮的刺
激性。两人相谈甚欢,但还是一个谈得多,一个听得多。胡兰成当 晚回家后激情难耐,写了一首新诗和一封信给张爱玲,评她的人与 文,两人惺惺相惜,故颇道中张爱玲的心事。爱玲的回信是
:因为 懂得,所以慈悲。
即使若张爱玲这样不寻常的女子,谈起恋爱,也与常人无异。
自从胡兰成与张爱玲有了一诗一信的往来后,关系日近,他每隔 一天便去看她,两个人共谈文
艺。胡兰成此时尚在南京伪政
府任职,但每月总要回上海住 上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不回 美丽园妻室的家,总先去看张 爱玲。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但其实,无论是年龄、经历、 观念、审美观,乃至为人处世
方式,张爱玲与胡兰成都截然 不同,这样的碰撞反倒是令双 方格外新鲜。
胡兰成提起他在《天地》
上第一次看到张爱玲的那张相 片,她特意取出,给他在背后 题了字 :见了他,她变得很 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
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

来。这是她的爱的告白,她接
纳了胡兰成的爱,这花是张爱



玲全盘托付的心。张爱玲全然崇拜着胡兰成,他的一切都是好的,
即便不好的,也终究是属于自己的。她有一些可爱之处,只在他们 相处时才流露出来。但胡兰成毕竟不是一个专情的人,这样的感情 能有多久,他自己也无把握,只是现在还为她沉迷,那就仔细享受
这样一份温柔。爱玲的种种新奇的方法使胡兰成每每有大人发现小 孩学会一样本领的意外喜悦。两人执手相望,不说话也有万千情愫 流动,她喜滋滋地看着他,掩饰不住由衷的爱悦与欣慕,说
:你 的人是真的么?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么?
张爱玲没有想过生命中会遇见他,更没有料到遇见他时,已
是使君有妇,但是既然遇上了,她是决计不会松手的。她没有想过 政治风云的变幻会不会牵连到她,也没有想过让他离了妻室,专归 了她自己。胡兰成没想过要与爱玲结婚,他要的是面面俱到。爱玲
也不会主动要求与他结婚,但因为他公然抛开家室在外别恋,夫人 英娣大闹着与他离了婚,于是水到渠成,1944 年 8 月间,两人结 了婚,是年他 38 岁,她 23 岁,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为定, 文曰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 稳。旁边写着炎樱为媒证。
他们虽然结了婚,然而只是一纸承诺而已,这种现实的约束
对他们往往无大效力,他们各自沿着旧日的轨道延伸,互相注意着 不致因自己而使对方有不情愿的改变。从此两人同住同修,同缘同 相,同见同知,生死契阔难料,惟有这一刻的岁月静好,现世安
稳是可以依持的。
胡兰成是个聪明人,可是他的聪明被政治野心冲淡了,1944 年 11 月汪精卫的死亡使汪伪政权彻底瓦解,胡兰成在上海和南京
都没有立足之地,他离开上海去了武汉,主持《大楚报》事宜。他
还是那样名士风流习性,在武汉的汉阳医院,很快又迷上了一个年








30










轻貌美的护士周训德小姐,也曾想过对不起爱玲,但人性的贪欲很
难满足。1945 年 3 月,胡兰成回上海,把这件事告诉张爱玲,爱
玲内里伤心而嫉妒,但表面仍是平静的。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 天皇无条件投降,武汉的胡兰成无路可走,在日本人的指使下,策 划所谓武汉独立,13 天后即告失败,落荒而逃,成为国民政府通 缉的要犯。他逃回上海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宿,便仓皇逃难,开始了 后半生的流亡生涯。
胡兰成身边总少不了女人,在逃亡杭州一带时,他化名张嘉
仪,与一个大户人家的姨太太范秀美以夫妻名义逃到温州同居,躲 过了别人的注意。张爱玲在上海,却一直挂念着生死未卜的胡兰 成,从胡的一个密友那里知道他的去向后,只身一人从上海到温州
去找他,胡兰成没想到爱玲会找他,更没有想到她能找到他,他原 本就多情,爱玲心中本来为小周一事而有芥蒂,万万没有想到范秀 美会是胡兰成新交的情人。张爱玲在温州和胡兰成,还有他的情人
范秀美一起待了 20 天,临行前,张爱玲对胡兰成说了寥寥几句伤 心话 :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
将只是自我萎谢了。怀着一颗失落孤独的心,张爱玲回到上海, 知道胡兰成在温州生活的艰苦,她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钱来随信寄
去。
1947 年 6 月 10 日,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寄给他的最后一封
信。他内心知道这是为什么。爱玲写道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 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 虑的,彼惟时有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
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信中她还附了 30 万元给他,是新近写 的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的稿酬,胡兰成流亡在外近两
年,爱玲寄钱给他维持生活,从未间断接济,最后一次也是如此。

归根结底,是她爱他,怜
惜他,可他不肯专一地对 她,爱玲只好放手了。
张爱玲在这段恋爱
之前,人生都是沉沉的, 但这样刺激热烈的恋爱与 婚姻,是她人生的一点亮 色,像房间中不合时宜的 炫目的亮色,带着些温暖 与亲近,却又无法抓牢。
张爱玲没有诳言,她
一点一点地萎谢了,即使 有《十八春》,属于她的 上海舞台也不在了,她没
法适应政治,骨子里的单

纯让她避开了,先是香港,后是纽约,真的是过着隐居的生活,连
朋友拜访都不相见,那样决绝,不拖泥带水,但是没有文字的张爱 玲就只是一个有点古怪的孤寂的女人,我们期待的精彩就这样落幕 了,众人都意犹未尽,想着总会有点什么吧,才女的后半生会是空
白的吗?尽管她在短短几年的成就创造了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最 终才明白,上海就是张爱玲心目中那一抹最刺眼炫目的颜色,最最 热烈,是最温暖和亲近的,甚至超过了爱情,离开上海,便再也没
有什么可以打动那心底的冷漠,这个天才的照相师最擅长拍上海的 风情,她的感情全部在这里。在异乡,她无法把握焦距,光线不适 宜,她的才情在一瞬间喷薄而出,算得上奇迹,但奇迹总是以悲剧
收场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