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2003年11月24日,我亲爱的父亲赛福鼎艾则孜走完了他88年的人生历程,与世长辞。悲痛之余,一些长期与父亲共事的老同志建议编纂、出版一部纪念文集,以此记述父亲壮美而又曲折的人生,也可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新疆近代、当代的历史发展轨迹。我的母亲阿依木和我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便向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提出了编书、出书的申请,很快就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
我们向父亲的战友、朋友、同事发出征稿函后,陆续收到了100余篇稿件,这些稿件都充满了对父亲的真挚感情。后来我们得知,有十几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是在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坚持执笔为文的;有几位老人在完成文稿不久即病逝了,这让我们十分感动。
|
目錄:
|
赛福鼎艾则孜同志生平
天山儿女的深切怀念
深切缅怀赛福鼎艾则孜同志的丰功伟绩
伟大的爱国者几多壮美的人生
缅怀赛福鼎同志
缅怀老前辈赛福鼎艾则孜同志
团结、平等、互助是赛福鼎的一贯立场
赛福鼎是新疆各族人民心中的一面旗
怀念新疆民族文化的园丁赛福鼎
尊敬的领导亲切的老乡
怀念赛福鼎同志
精神遗产将永载青史
忆赛福鼎同志
难忘的功臣
追忆赛福鼎同志
缅怀老将军赛福鼎艾则孜
赛福鼎是值得纪念的好同志
忆及当年事片言祭君魂
纪念赛福鼎同志
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
忆赛福鼎同志
永远的纪念深切的缅怀
回忆赛福鼎同志
文短情长悼赛翁
民族团结的先锋 为人处世的榜样
忆赛福鼎同志
难忘的岁月 正义的保护
缅怀赛福鼎同志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1944年三区革命爆发后,我就听到赛福鼎艾则孜同志的大名,一直对他怀着一种敬慕之情。1949年9月8日,我第一次与他相见。从此,在50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与赛福鼎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他是我在革命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引路人。
1949年9月上旬的一天,我在伊宁接到了要我到列斯肯家里去的通知。9月8日,我在列斯肯家里与赛福鼎同志相见。初次见面,他给我留下很有风度、平易近人和很稳重的印象。
当天,我们就从伊宁机场乘坐飞机朝苏联阿拉木图方向飞去,赛福鼎这时才告诉我要去北平(今北京)。经过介绍,我知道了其他同行人员的身份:赛福鼎同志是新疆代表团团长,阿里木江哈肯木巴也夫、涂治是代表团成员,还有一位翻译,我是代表团秘书。
飞机经阿拉木图抵达赤塔市以后,9月10日,我们改乘专列,于9月15日平安抵达北平。林伯渠等中央领导到车站迎接了我们。9月16日下午5时,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我们,并告诉我们:毛泽东主席要接见你们。为此,大家都欣喜万分,格外激动。没有想到我们还能得到像毛泽东主席这样的伟人的专门接见。9月18日下午,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我们。当晚我们因为非常激动,久久没能人睡。
1948年,我曾从一份画报上看到过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照片,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能与他们相见。当时我对赛福鼎同志对我的信任、将我带到北平见到日夜想念的具有崇高威望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感到由衷地感激。这是我在22岁的时候所得到的让我终生难忘的最高荣誉。
9月21日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赛福鼎同志应邀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在大会上发言。首先,他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向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了祝贺,然后充满自信地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有力的保护下,新疆一定会得到彻底解放,新疆各族人民一定能够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他的发言赢得了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赛福鼎同志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此后北平改名为北京。我们在北京的40多天里,赛福鼎同志多次向中央领导详细汇报了新疆的情况,中央领导也多次接见了新疆代表团的同志。这期间,我深深感受到了赛福鼎同志很强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他亲手起草在会上的讲话稿,讲稿写成后便交给我整理,然后他再次审阅,他总是一丝不苟,认真推敲。
深入实际,到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是赛福鼎同志的一贯作风。在新疆实行土地改革期间,我在喀什地区工作。赛福鼎同志经常到南疆调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952年,赛福鼎同志在喀什地区的疏附县进行土改试点工作,他住在农民家里,直接与农民交谈,听取农民的意见,及时掌握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多年来,他养成了在某地进行调研的时候,除了听取地方领导的报告以外,还必须亲自到基层调查工作情况的作风。他总是在路途中到农民家里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