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編輯推薦: |
本书依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为让全世界人们了解宣纸,集学术性、可读性、普及型于一体,图文并茂。
|
內容簡介: |
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制作原料的中国宣纸,是人类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于安徽省泾县,其发明者是以南宋和元朝时期泾县小岭始迁祖曹大三为代表的曹氏家族。
本书以宣纸发明者小岭曹氏的代际传承、繁衍迁徙、定居小岭后发明和逐步完善宣纸技艺体系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宣纸制作的环境、制作技艺的渊源、原料的选取、发展的历史阶段、传统制作技艺特色等,介绍了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主要工序、产品、用途、宣纸社区的民俗等,还就宣纸与书法、绘画的互动关系以及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阐发。
|
關於作者: |
曹天生,1953年出生于中国宣纸发源地安徽省泾县小岭,为始迁祖曹大三直系后裔第23代,宁字辈。19781982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1986年被特招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工作;2004年至今,任安徽财经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宣纸历史文化研究。
在《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共党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中华书局、安徽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含合著;完成安徽省规划办课题2项。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文房四宝专家、安徽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2项,曾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
目前,主要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10ZD084首席专家,以及国家工信部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工厅消费〔2012〕155号安徽卷主编等。
|
目錄:
|
第一章 揭开迷雾说曹氏宣纸发明者小岭曹氏的来龙去脉○○一
一、曹氏迁徙到小岭○○二
二、小岭曹氏的远祖和代际繁衍○○四
三、曹大三从南陵虬川迁居小岭○○九
第二章 天造地设真福地奥妙的宣纸制作环境○一三
一、有漫山遍野的青檀树○一四
二、有充足的沙田稻草○一七
三、有满足造纸需要的纸药○一九
四、有汩汩不尽的山泉○二一
五、有适宜露晒的晒滩○二二
六、有年年复生的山柴○二三
七、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出产适宜制帘的苦竹○二四
八、有诸姓先民和睦相处的社会环境○二七
第三章 出茧化蝶成国宝皖南造纸业孕育了宣纸○二九
一、皖南造纸业的历史成就○三○
二、皖南造纸业的环境与条件○三五
三、皖南造纸业的几次曲折○三八
四、徽纸和宣纸的渊源关系○三八
第四章 远近高低各不同宣纸创制的三个阶段○四五
一、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四六
二、宋元时期:宣纸是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四八
三、明代中期:宣纸是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主要原料制作出来的
纸张○五一
第五章 千年练就千年宣宣纸在历代的发展○五七
一、明朝:泾县连四称最佳○五八
二、清朝:一片舂声撼夕阳○六○
三、民国:巴拿马城登金榜○六二
四、新中国:世界非遗美名扬○六六
第六章 千锤百炼真功夫宣纸制作的传统技艺○七五
一、燎皮的制作工序○七六
二、燎草的制作工序○八二
三、纸药的使用工序○八九
四、纸浆的漂白工序○九○
五、配料和捞纸工序○九一
六、晒纸工序○九四
七、宣纸的形制体系○九六
第七章 千般颜色来芳菲琳琅满目的宣纸产品○九九
一、按用料配比分类一○○
二、按形制、厚薄分类一○一
三、按加工方法分类一○四
四、按厂家分类一一一
五、宣纸极品红星宣纸一一三
第八章 寿、润、稳、抗真本色宣纸的四性特色一一七
一、宣纸的耐久性特色一一八
二、宣纸的润墨性特色一一九
三、宣纸的稳定性特色一二三
四、宣纸的抗虫性特色一二三
第九章 艺术妙味谁表达宣纸的用途一二九
一、宣纸是书法、绘画的精品纸张一三○
二、宣纸是印刷书画及文字作品的高级纸张一三一
三、宣纸是旧时官方和民间书写的最佳纸张一三三
四、宣纸是古旧字画的最佳揭裱材料一三三
五、宣纸是中国历代重要活动采用的特别纸张一三四
六、宣纸是制作民间工艺品的高级材料一三四
七、宣纸是文化用纸的最好材料一三四
八、宣纸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文化创作活动一三六
第十章 花开并蒂非一般历史上宣纸与书法、绘画的互动关系一三九
一、中国宣纸的发展对中国书画发展的推动一四○
二、中国书画发展对中国宣纸发展的推动一四三
第十一章 似法非法成规矩宣纸社区的习俗一五一
一、祭祀习俗一五二
二、经济习俗一五五
三、宣纸技艺传承习俗一五八
四、宣纸运输习俗一五九
五、宣纸故里新习俗一六一
第十二章 脚印成串便是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一六三
一、1949年以来宣纸行业的成就一六四
二、21世纪以来宣纸作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行动举要一六五
三、1949年以来宣纸行业人员重要荣誉一六六
附录:中国宣纸发展大事记一六七
参考文献一七三
后记一七五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揭开迷雾说曹氏宣纸发明者小岭曹氏的来龙去脉
中国宣纸发源地在安徽省南部泾县一个叫小岭的地方。在小岭,于宋朝末年,即13世纪时期,从外地迁来曹姓人,从此,曹氏就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数百年来,小岭曹氏与先前、同时和以后到达此地的各姓人员和睦共处,共同开发、建设小岭。由于曹氏在小岭占人口比例的绝对优势,所以,在历史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小岭曹家这样一个既是地名又是族姓的称谓。早在明代,小岭就形成了兴旺发达、远近闻名的曹氏家族,形成了小岭十三条坑,坑坑皆有村的网络状曹氏村落。
小岭在曹氏迁入之前,便已有多姓人氏居住,并可能已有造纸先史。当地人一致公认的是,在曹氏到达之前虽有造纸先史,但并没有制作出宣纸,宣纸是在曹氏迁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经过不断试验才被成功制作出来的。
一、曹氏迁徙到小岭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到21世纪初,曹氏迁入小岭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但小岭开发却有千年。也就是说,在曹氏迁入之前,就已经有诸多姓人们先于曹姓来到小岭居住、谋生。曹氏来到小岭后,总结了皖南历史上造纸的经验,其中包括小岭当地先人可能已有的造纸经验,在小岭曹氏始迁祖曹大三的带领下,逐步发明了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制作宣纸的专门技艺;然后又在多姓人的支持下,实行了专门分工,由曹姓人主要担任捞纸、晒纸、检纸工段工艺工作,由唐、梅等多姓人主要从事宣纸原料制作工段工艺工作,多姓人员合作,才将宣纸传统技艺不断完善和传承下来。
小岭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姓氏呢?经过笔者和同事的地毯式访问排查发现,先于曹氏到达小岭的有方、汪、门、许、甘、苗、倪、何、金、周等姓,而梅、张、丁、赵、王、鲍等姓则在曹氏之后到达小岭。小岭现今仍然保留有很多含有姓氏的地名,如何家坑、门岗岭、苗倪岭等,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些姓氏都先于曹氏到达小岭,当地的人们也都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从我们可以查找的文献来看,自曹氏到达小岭后,虽然也有极少数其他姓氏人迁到小岭,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外姓人越来越少,许多村庄逐步成为清一色的曹姓人,但村名都仍保持着原来的含有其他姓氏的村名,如方家山、汪义坑、金坑、方家门、许湾、甘村里、周坑等。
小岭曹姓和非曹姓历来和睦相处,几乎没有大姓欺压小姓的现象,反倒是能听到不少曹姓照顾外姓人的事。这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一些旧规促使小岭多姓必须和睦相处
旧时宗族几乎都有一个规矩,大姓祠堂一般不由本族人专门看管,因为由本族人看管容易出现弊端。又因旧时祠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看管祠堂是类似于皇家护陵的特殊工作,族内人一般不愿意承担,所以一般聘请外姓人员看护。为了让看管祠堂的人户生活安定,故要安排好看管户的生活、生产等,所以,一般要在祠堂附近建设单门独户或祠堂连体性住宅,以供看管人户生活和居住。清同治、光绪年间兴建的小岭曹氏宗祠,直到被火烧毁之前,一直由杨姓等小姓人家看护。现今仍住在小岭曹氏宗祠连体建筑边屋的杨国章先生告知,从其高祖一代起,就为曹氏看护祠堂。《小岭曹氏宗谱》就记载有当时看管小岭曹氏宗祠人员的名单等,这也是曹姓尊重小姓人员的体现。这些看护人员,原先一般都是生活无着落或能力相对低下的人员,安排他们做看护祠堂等工作,实际上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照顾。曹姓人离不了外姓人,外姓人也将曹姓人作为一种依靠,这是在封建文化机制下形成和睦相处局面的一个原因。
2. 互通婚姻使小岭各姓间人们和睦相处保持了长期稳定
旧时,为了宗族的兴旺发达,同姓不婚,即便出了五服也不通婚。小岭各姓之间互通婚姻,是各姓之间和睦相处从而保持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姓既然通婚,就是亲戚,就是家里人。远的不说,就笔者自己家而言,父亲曹姓,小岭方家山人,母亲张姓,小岭皮滩人,曹张联姻,就是一家人。这样的情况在小岭十分普遍。小岭曹氏自古就有重亲的风俗,在处理本人、本家与亲戚的关系上,通常是:家里的事情可以不办,但亲戚的事情要尽力去办,对亲戚永远要高看一眼。无论过去还是如今,各姓之间都是亲戚,因而都是家里人,这是小岭各姓得以和睦相处的重要原因。 3. 宣纸制作共同进行是小岭各姓和睦相处的经济基础
小岭曹氏发明宣纸,不仅谋得了较好的营生,而且也给其他各姓人带来了好处。让各姓人参与宣纸制作,从中获得生活来源,这就存在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关系,这样也促使了相互之间的和睦相处。
4. 崇尚儒家文化使小岭各姓和睦相处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理念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曹氏家训中看出,曹氏家训中有相应的规条。旧时,谁违反规条,谁就要受到惩处,久而久之,同姓之间、各姓之间和睦相处就成为全体小岭人日常的行为规范。从所收集的材料来看,历史上虽偶有曹姓与小岭以外异姓有过诉讼的事情,但小岭境内曹姓与他姓之间从未听闻有过诉讼事件。
5. 曹氏独大是小岭各姓和睦相处的重要原因
小岭人口中,向来是曹氏人口占绝大多数,他姓人口占极少数,曹氏一族和睦,就构成了小岭和睦相处的整体格局,万一有纠纷,也易于调解。客观上,曹氏在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再加上曹氏宗族内和睦相处的示范效应,这或许是小岭多姓和睦相处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小岭曹氏的远祖和代际繁衍
小岭曹氏是怎样来到小岭落地生根的?这需要从小岭曹氏远祖的一些情况说起。根据《小岭曹氏宗谱》中所载,我们在这里简略介绍曹氏远祖繁衍生息和不断迁徙的情况。由于《小岭曹氏宗谱》上的记载是古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晦涩,笔者在这里直接将有关记载译成白话文。
《小岭曹氏宗谱》卷一中记载道:
我们曹氏是从远古轩辕氏分支出来的。周武王战胜商朝后,将同母所生的第五个弟弟叔振铎分封到曹国当时的曹国在今天山东定陶附近,曹叔振铎就是曹氏得姓始祖。以曹这个国家的名字为自己的姓氏,这便是曹氏的由来。
这样传了四代后,曹宫伯侯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曹孝伯云继承君位,次子曹飌被另立为公族,曹飌是曹姓的嫡系祖先。曹飌生曹良。曹良生曹窿。曹窿生曹简。曹简生曹进。曹进在鲁国公子翚手下做官,担任遂地的长官。曹进生曹刿,曹刿一直住在鲁国孝廉里这个地方。鲁庄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在长勺决战,鲁国用曹刿的谋略打败了齐国,曹刿被鲁庄公封为军师。
曹刿生曹瑢,字季瑢,担任过庐江大夫。曹瑢生曹,字子鱼,为费地的长官。曹生曹。曹生曹搏。曹搏生曹騋,曹騋字仲马,鲁成公派他出使蔡国,因此留在了蔡国,便成了曹姓的上蔡派。曹騋生曹骃,曹骃担任过金城大夫。曹骃生曹玭。曹玭生曹,当过祈农大夫。曹生曹岷,曹岷字叔蘅,当过南阳大夫。曹岷生曹恤,曹恤字子循,拜当时年龄已经有五十岁的孔子为师,名列七十二贤,被封为上蔡侯。
曹恤生曹鹏,曹鹏担任过临淄牧。曹鹏生曹珩,曹珩担任过南阳令,后来又升为盩厔盩厔:县名,在今属陕西省中部,1964年改名周至县大夫。曹珩生曹晶。曹晶生曹頳。曹頳生曹。曹生曹莸,曹莸担任过秦朝沛地的长官,于是就居住在沛县的徴山,为曹氏的徴山派。曹莸生曹沐,曹沐因为儿子曹参而被追封为平阳侯。自叔振铎到此共繁衍27世。
曹参,字伯舆,又字敬伯,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重要功臣,被封为平阳侯,惠帝二年193担任丞相,太史司马谈为其作传记录了他的人生经历,东汉史学家班固、三国时期刘子敬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曹参生曹窋,曹窋在文帝时官至中大夫。曹窋生曹奇。曹奇生曹时,曹时娶信阳公主为妻。曹时生曹爽,曹爽字仲达,因供奉祭祀太祖和太祖母的祖坟而迁居到谯国今安徽亳州一个叫蚂蚁街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曹氏的谯国派。
曹爽生曹密,曹密的官名叫曹师孟,官职为侍中,退休后居住在薛国今山东定陶一个叫济阴的地方。曹密生子曹政,曹政担任的官职是大夫。曹政生曹曾,曹曾建造了石头房子用来专门收藏书籍,号称曹氏书仓。到汉建武2556初年,曹曾被授予尚书官职。曹曾生曹充,曹充字子弘,官至博士。曹充生曹褒,曹褒字叔通,汉元和8487年间担任侍中职务,主持礼制工作,他学识渊博,在古代是儒者的宗主。曹褒生曹汔,曹汔,又名曹玥,因为担任亳州谯令职务,于是就在那里安家。
曹汔生曹田,曹田字仲耕,为兰台令管理宫廷书记、档案的长官。曹田生曹潨,曹潨当过御史大夫。曹潨生有三个儿子:老大叫曹腾,字季兴;老二叫曹易,字龙光;老三叫曹兴。其中,曹易生曹摅,曹摅字彦远,担任中郎将。曹摅生曹几,曹几任参军职务。曹几生曹彦。
曹彦生于西晋永熙元年290,于晋元帝大兴三年320,得到王导、周的举荐,被封为翰林中书,后又被授予太常礼院秘书郎、金紫光禄大夫职务。大兴四年321秋,他率家眷宗族迁徙到京口,也就是现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不久,王敦在江左今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发动叛乱,曹氏被迫分散到大江南北18处,从此,曹氏的迁徙之地就更广了。
曹彦生曹恭,曹恭字允恭,担任过江都令。曹恭生曹沛,太和366371中年间,曹沛担任广阳令,后因桓温擅自废除君主,于是曹沛就到泾阳殿头里隐居起来,形成了曹氏泾阳派。泾阳那时属宣州管辖,到隋朝时泾阳并入泾县。唐朝天宝六年747,设太平县,那时,泾阳乡还叫泾阳乡,但划归太平县管辖。
曹沛生伯铄,伯铄字子毗,他博学多才,善于研究著述,曾写了一本《曹氏家传》传世。曹铄的第二个弟弟叫曹铜。曹铜,字季铜。自振铎公至此经历了47世。
曹铜生曹毂,当过晋朝的开封刺史,于是就定居在开封,形成了曹氏汴城开封派。曹毂生曹昱,曹昱官至太尉。曹毂生曹瑫,曹瑫字仲玉,在刘宋朝420479时任正言知官名。
曹瑫生曹景宗,曹景宗字子震,因其父而受到诰敕封官。曹景宗不仅有勇有谋,还善于写诗作文,在南梁朝502557时被封为湘西侯。
曹景宗生曹衍,曹衍字道谋。曹衍生曹彦师,曹彦师字公权。曹彦师生曹邺,曹邺字业之,考中开皇元年581进士,被任命为洋州刺史,后转任宿州,于是就在宿州定居。曹邺生曹义,曹义字文忠。曹义生曹伯起。曹伯起生曹粹,曹粹官字史粹。曹粹生曹衡。曹衡生曹耿。
曹耿,字尚宾。曹耿有三子:长子曹瑭考中元和年806820进士,被派到贵州为官。次子曹珙,字名远,在唐懿宗咸通年860874中进士,被任命为猷州令。曹珙生子曹全晸。曹全晸,字文渊,号伯海,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生,唐僖宗乾符五年878,被授予江南招讨使一职。自振铎公到此共61世。
曹全晸的次子曹翔,原名曹岩生,因其兄长曹翊被杀,于是追剿黄巢的军队到歙县而阵亡,后朝廷因他征讨黄巢有功,被封为护国上将军,并将歙县黄墩作为奉祀曹翔的世禄封地,于是曹氏就在那儿定居下来。
曹翔生曹显。曹显生曹睦,曹睦有五个儿子,老大曹榧,生济阳王曹彬。曹彬的弟弟名叫曹彩,又名谏生、利用,被封为韩国公。曹利用的儿子曹清,任彭泽令,后隐居在贵池的文斗山下,形成了贵池的礼和曹氏。这些都是曹翔公的后裔。
曹全晸的三子曹翱,原名曹峰,字季冲,因随祖上曹珙做官在猷州待过的缘故,于是又回到泾阳故里定居,就形成了泾阳派。
曹翱于乾符六年879生曹职,曹职的乳名叫轮千。曹职26岁时生曹镐杰,曹镐杰,号正南,勇略过人,在洪口这个地方立下寨子,保一方平安,乡人对他感恩戴德,于是就将该地起名为曹王坑。曹镐杰生子曹荣富。曹荣富生曹瞻,曹瞻,号大郎,字国仰,考中进士,随后任职奉议郎。曹瞻生有五子。第二个儿子叫曹钟,名四郎,排行弘二,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时,由太平泾阳东山下文楼冲迁往南陵绿岭的虬川,于是就形成了曹氏虬川派。
曹钟生曹元,排行是三十一郎,字子鉴。曹元生曹六郎。曹六郎生曹细七。曹细七生曹逸。曹逸生曹念四。曹念四生曹百十一。曹百十一为叔振铎以下73世。
曹百十一生子二:长子曹大一,居住在虬川。次子曹大三,从虬川率两个儿子曹二七、曹二八等族人迁徙到泾县的小岭,成为小岭曹氏的始祖。
由上我们得知,小岭曹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振铎于曹国,到曹彦时,他率宗族人千余渡江居京口,后因王敦发动叛乱,致使曹氏宗族四散华夏各地,分散18处。其中,曹彦孙曹沛于东晋太和367371年间移居泾阳殿头里,为泾阳曹氏的始祖。泾阳当时属宣州广阳县,广阳县原为陵阳县,晋成帝咸康四年338改为广阳县,隋朝建立后,将广阳、安吴二县并入泾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又分置南阳县原广阳县、安吴县,与泾县并立。到武德八年625时,又将南阳、安吴并入泾县。天宝十一年752置太平县,从此,殿头里泾阳乡为太平县城,现为黄山市徽州区所在地。到宋开宝元年后,曹瞻之第二子曹钟,从泾阳迁居泾阳乡文楼冲,为文楼冲曹姓始祖。宋仁宗宝元元年戊寅年1038,由太平泾阳东山下文楼冲迁南陵绿岭虬川,为曹氏虬川派。这样,自叔振铎到曹百十一时,为曹氏73世。
三、曹大三从南陵虬川迁居小岭
曹大三率族人迁居泾县小岭的情况,《小岭曹氏宗谱》卷四中记载得十分详细。小岭曹氏始祖曹大三,是古春谷县后改称南陵县绿峰虬川曹百十一的次子,排行大三。自叔振铎到他这一代时,已绵传至74世。曹大三年少时就显得英武敏锐,卓有智谋。宋末时他曾游历到泾县,但见小岭山水秀丽、民风淳朴,于是决定将家人迁来此地定居。经历宋朝至今,世数长远,子姓繁衍,世居小岭的曹姓越来越兴旺。后来又有曹姓人从小岭迁往外地,迁往外地的曹姓人也在所在地不断发展起来,追根溯源,都从曹大三开始。曹大三生于1264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娶寨峰王氏为妻。王氏生有两个儿子:曹二七和曹二八。曹大三逝世于1342年11月20日农历十月十一日。
曹大三享年78岁,是叔振铎第74世。我们就是根据这个记载的线索找到曹大三古墓所在地小岭汪义坑曹氏老坟山,并于2012年在山下开辟纪念广场,修建了曹大三文化园,整修了曹大三夫妇墓地。
曹大三为何从南陵绿岭虬川迁来小岭呢?原因主要有:
一是对小岭的自然环境充满喜爱。《小岭曹氏宗谱》卷一载,到北宋年间,有一个名叫瞻大郎的曹氏先人,他祖上在太平县殿头里泾阳乡,其第二子曹钟从太平县迁到虬川,传八世到曹大三,曹大三爱小岭山环水绕,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这样他就成了小岭曹氏的始祖。
二是见小岭山区利于躲避战乱。《小岭曹氏宗谱》载,曹钟在古春谷县地方四处察看,爱上绿峰环山的地形,就在绿峰下四水环绕的虬川定居下来;此后7世孙曹百十一生二子,长子曹大一,次子曹大三,曹大三带其二子曹二七、曹二八来小岭避乱,曹氏宗族于是就繁衍开来。
三是看到小岭此地便于造纸。曹氏迁居小岭后,根据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就地取材,以纸业为生计。《小岭曹氏宗谱》卷一载,泾县,处在山区,所以一些大姓人家往往聚居山谷间繁衍达到数千户规模。泾县县城以西20里1里=500米的小岭,有曹氏在此。曹姓是我县兴旺的大户人家,曹姓祖先在太平县,后来迁到小岭,因人口众多,分住在十三个山村。然而由于田地稀少,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于是以蔡伦造纸术为谋生职业,所以曹氏人除读书考取功名之外,经商者占大多数。小岭人口众多,又是富足的地方,就像是四通八达的大都市一样。又载,曹大三公为我子孙考虑深远,见此地为山区,无可耕土地,于是带领大家继承和发扬蔡伦造纸术,并以此为谋生手段。
可见,曹大三生长于宋元乱世之年、改朝换代之际。据曹氏口碑相传,曹大三在25岁时率家族数十人到达小岭。到达小岭后,曹大三即组织族人,劈山开路,疏浚水源,造桥筑坝,踏勘设槽处所。太平泾阳祖居地曹氏和虬川老家也派人前来大力支援。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小岭建立起造纸基地。从此,开小岭制作宣纸之先河,使小岭成为中国宣纸的发源地。
在随后的日子里,曹大三继续带领族人一边进行纸业生产,一边组织整个小岭地区的开发建设,进行艰苦的创业劳动,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无数次的危难险阻,发生过多次人员伤亡事件。经过数代人的连续奋战,小岭的荒凉面貌得到了改变。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小岭逐步形成了九岭十三坑的村落格局,为以后宣纸的生产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为优越的原料制作和成纸制作环境。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奋斗,曹大三及其后人将小岭建设成为一个享誉远近的通都大邑。
对于曹大三的历史功绩,在1914年重新修撰印制的《小岭曹氏宗谱》中曹氏后人对他做了崇高评价:
曹大三公从虬川迁到泾县,爱上了小岭的幽静秀美,就让全族人定居下来,于是,曹大三成为我们小岭曹家的祖先,到今为止已经有21世了。曹大三处在宋末元初战乱不断的年代,那时,到处都有战争,老百姓不停地忙于避乱跑反。没有想到,他老人家却说,小岭这个地方可以成为我们曹家延绵子孙的地方。此后,曹氏便代代相传,繁衍起来。整个曹氏宗族分为两支,分别居住在13个村子,从枫坑起到大岭头上,十几里小岭,山坑、房舍接连不断,人丁兴旺,这都是我们曹氏人的居所。看看我们曹氏现在居住的地方,那都是过去其他姓氏人居住的地方。听说和我们曹氏住在一起的姓氏,除姓潘的、姓汪的以外,还有唐、杨、许、方、周等姓人。现在剩下来的还有唐、杨二姓,其余绝大多数已经衰落了曹大三公乐善好施,凡是乡里穷困的人,无不受到大三公的恩惠曹大三公本来就是我曹氏望族的子弟,虽然那时战乱年间也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又怎么会像那些外来的底层百姓和小民那样,挑一副破笼子,用手拉着妻子和孩子,到这里后,租住人家的茅屋,仅仅为主人看山林谋生就算事的呢?曹大三公选择在小岭安家,后来,其他各姓氏衰落了,而我们曹氏一族发达昌盛起来。不仅如此,曹大三公还为我们子孙后代做了深远的考虑,他看到小岭这个地方是山区偏僻之地,没有田地可以耕种,于是给我们传下蔡伦造纸术,作为我们曹氏后人谋求生计的手段。现在我们子子孙孙虽不耕种田地却吃饭并不艰难,虽不养蚕种麻却并不缺少衣裳,现在小岭成了一个交通发达的地方,形成了包括许多珍奇宝物的繁荣街市,在这里,人人都能各得其所。不像穷乡僻壤、山野深谷间的小男人那样,天天守在简陋房屋之下,到年老了还没有走出过本地方一步。曹大三公为我们后人所造的福,没有边际。
以上表述,是小岭曹氏后人对祖先曹大三功绩的充分肯定。曹氏到了小岭以后,便揭开了小岭辉煌的序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