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8.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9.7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7.2
|
編輯推薦: |
文学评论家王必胜:
张炜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其*亮点为: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持守。
王必胜评论:
丝绺相连的心书
张炜的散文随笔,不拘一格,或大或小,有专题,也有散章,近四百万字。其中,不乏早期的青涩之作,但斑驳绚丽的文字方阵,构成了一座恢宏壮阔的文学建筑。张炜认为,写作是一个孤独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丝绺相连的心书,用心去写,是他获得读者认可的原因。他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三个突出的亮点
知性与识见。张炜的写作,被认为是人文精神守护者的写作。他的小说,有深挚的人文情怀,对历史和人生,对自然和生命,有着激昂华丽的书写和高蹈的精神揭示。而散文也承续着他擅长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体悟和阐发,从社会世相开掘精神层面的意义。他的散文创作,几乎包括了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对世道人心的阐发中,他多从普通的生活现象里,从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阐发哲理,关注的是一些思想本体的问题,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义。这些散文虽是短章,却从思想的高度、现实的角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机智而有趣、诗意充沛的诗学著作。张炜以一个作家的情怀和忧思,以时代的深度和超前眼光,提出了崭新的创建;对李白嗜酒、炼丹、访贤、自由浪漫主义、杜甫诗史等问题都提出了质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天而降的李白和从地而攀登的杜甫,对李白的走神、杰作与神品等诸多学术问题都提出了卓而不群的见解,他把文学赏读、文学批评、诗学研究、写作学及探究李杜诸问题打通关节揉为一体,结合当下网络时代文化消费诸多怪象,发出了自己清晰而强有力的声音。
|
關於作者: |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获奖七十余项。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
大河小说《你在高原》获得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
|
目錄:
|
第一讲:李杜望长安1
三种讲学方式1
独孤明6
两次进长安7
不可忍受9
非虚构的力与美11
孟子与国王的谈话14
精神的太阳16
李杜与孔孟求仕19
思君21
大用是书生23
从政与为文25
人性的角度28
人性的变与不变31
拾起理性34
杜甫的绯鱼袋35
比较陶渊明37
足够大的树39
幻想和追求43
公德与私德45
不同的机会主义47
第二讲:嗜酒和炼丹50
李白炼丹50
现代丹炉52
炼丹与艺术54
李白与东莱56
东夷与道教59
性与命62
李白的走神66
我舞影零乱68
迂回趋近72
灵媒73
诗仙与诗佛75
李白的爱情诗78
懂得异趣81
女性的宽容和浪漫82
贵夫人85
隐性的榜样89
浩然之气91
第三讲:李杜之异同94
两个不同的符号94
来自碎叶城96
杜甫是皇亲国戚99
难以直面出身100
拔地而起的天才102
李白的口碑104
齐鲁青未了108
常人与异人110
隐伏的血性113
放纵和克制115
自然天成117
大舞者119
常有双璧121
古人重情谊122
同性之谊126
干谒129
天才和时代131
气杰旺134
大寂寞137
第四讲:浪漫和现实139
变得锋利139
顽皮和自由140
两种状态的衔接143
才华的来处145
不能炫耀和骄傲148
致命的吸引149
只有浪漫主义152
再一次说酒154
发现和遮蔽156
全都多趣和浪漫158
现代学术的标准160
大自然的诗篇163
杰作与神品166
天赋168
一片静静的树林170
模仿和瓦解173
演变和偏移175
诗的特质179
诗的悲剧性格180
矛盾和悖论182
第五讲:遭遇网络时代185
李杜遭遇网络时代185
诗媒体188
卓异的个体190
不能讳言精神的高贵193
对话的能力196
对文化的敌意197
喧哗的传媒199
网络不能兼容201
阅读和反思202
如何消受这一切205
近在咫尺208
艺术:流脉和归属210
一步一步抵达213
从一个词汇开始215
古人的心情和故事218
文字面前的呆子221
危险的迁就224
第六讲:批评的左右眼228
有一部书228
书的内外232
苛责233
门槛与牺牲235
万夫莫挡之势238
完全不着边际240
关于诗史242
无限的深邃246
属于所有人247
李杜和屈原的世界250
凡尖音必疑之253
关于底层和苦难255
三吏三别的分与合258
读懂这个人261
翻译及传统264
绝对真理267
当代的勇气和热情268
第七讲:苦境和晚境273
思想灿烂的时代273
对思想的辖制276
阔大浩瀚的世界277
众口铄金279
疼得远远不够282
悲剧的根源285
国人的价值标准287
杜甫的营生289
皇帝手谕及其他292
自立与自尊294
诗人传记295
生命日历298
诗人的地位300
西域诗人303
文章骨骼305
济南名士多307
最后的折腾309
形单影只的独身猛人311
无物之阵313
假设与求证316
附:讲坛侧记320
蜕化、演化和进步322
附录散文总目332
|
內容試閱:
|
第一讲:李杜望长安
三种讲学方式
万松浦春季讲坛又开始了。这里不同于学校老师的授课,所以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参与进来,形成对话。因为只有以平等求真的态度相互交流,甚至冲撞起来,有些问题才能越辩越明。所谓的教学,从古至今大概有这样几种方式:
一种是我们都熟悉的例行授课,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模式,大中小学都是这样的。特别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大学纷纷扩招,于是就需要更多的阶梯教室、更多的教学楼,甚至连夜间也要上课,要大规模集中授课。这样的好处是能让更多的人受益,缺点是听课的人太多,他们很难参与讨论,提问不会多。这里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大致要依据课本按照课程的设置去进行,要诠释课本,循着教学流程从头至尾讲下来。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例行授课。
还有一种是设坛讲学:设一个坛,一个人在那讲学。有人可能认为书院就是设坛讲学,不,眼下万松浦书院还没有这样的资格和能力。设坛讲学对讲授者的要求非常高。一般来说,这个人需要在某些专门知识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有极好的个人修养;这个人往往是、最好是某一学科某一时代遗留下来的人物,他沉浸在过去的世界里,跟自己所处的当下形成了一定的间离关系。由于他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所以才能够把专门的知识以个人的立场、个人的感悟方式传递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以扩充。他通过这样的讲学整理自己的思想,将其传承下去。他对知识有深刻的记忆力,对所授内容有独到的见解。这种人才有资格设坛。
也许我们可能听说时下哪里正有人在设坛讲学,在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当下视野中,实在说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样的人,没有见到这样的坛。也许讲学者觉得自己还不具备设坛讲学的资格――这里大半不是指他的知识不够,而主要是因为他当下的生活状态不宜。前边说过,能够设坛讲学的人基本上是跟整个时代有所间离的,就是说这个人大致要处在世俗生活的孤岛上。他拥有个人的空间和闲暇,在那儿反思一些问题,咀嚼一些问题,觉悟一些问题。他跟当代所流行的各种知识常有隔离。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绝不能是一种生活姿态,而是一个人所固有的生命品质。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送给别人的才会是比较独特的、陌生的、真正个人的东西。
放眼教育的历史,写《道德经》的老子大概有这样的能力。民国时期有几个。到后来的陈寅恪、马一浮,他们大概也有这样的资格,设坛与否又是另一个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多少是上一个朝代的遗老,是留下来的极少数。这样的人才会把一些陌生的东西送给他人。有人可能问:孔子是不是在设坛讲学?好像也不是。尽管孔子有一个杏坛,一摇葫芦就发课,但他在早期可能也属于例行授课。
孔子当年教授的算术、射箭、礼仪等皆有蓝本,他个人创造的东西不一定很多,而且都是那个时代的学问。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是面向社会公开招生的第一人,是例行授课的开创者。后来,随着孔子的经历越来越广博,思想越来越深入,而且强烈地参与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这种参与性很好,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但也因此而使他进一步丧失了设坛讲学的资格。
为什么?因为设坛讲学有一个条件,就是这个人相对于他所处的时代必须有一种特别的关系――与当时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是有相当距离的。总之这需要是一个极其寂寞的人,与社会流行的常态有隔膜的人,相对封闭的人。它是文化和思想、学问与专业凝结起来的块垒,而不是汹涌的水流。如果是水流,浪花溅得再大,也只能顺时间的流向涌去,不能送给这个时代孤僻的、专门的、陌生的、个人的见解和知识。所以孔子直到后来也不是设坛讲学。
今天看《论语》,它有大量了不起的言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影响了学术,影响了道德,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别是文化性格。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代表性和决定性的人物。《论语》是以什么方式产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第三种方式:对话明辨的方式。
设坛讲学是一种,例行授课是一种,第三种就是对话明辨。
孔子后来与前期不同,从例行授课转向了对话明辨。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谦虚,另一方面是他根据需要,采取了新的讲学方式:跟弟子对话。弟子颜回、子路,他们一个个问起来,他就解答。这中间还有辩论,很多东西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清楚了,孔子自己的思路也得以进一步理清。
苏格拉底也是如此。有人可能认为苏格拉底以他的雄辩、逻辑、深邃和特立独行的性格,是完全有资格设坛讲学的。但他仍然不是。因为苏格拉底也是一个深入而强烈地参与当时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人,每一条思想脉络都与当时的社会肌体相通相连,所以他也无法与自己所处的时代隔离。他跟弟子也是采取了对话明辨这种方式。
书院采取的是对话明辨的方式吗?我们当然向往这样一种境界,只可惜讲授者没有那样的器局和才具,仅仅要学习和采用那种形式而已。在对话交流的状态下进行,参与者变得很重要。所以这里特别希望大家能自由地提出问题,尽可能地多谈,放松开敞地谈。讲授者更想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
如果当年苏格拉底没有那些好问的弟子和朋友,一些卓异的思想就不会迸发出来;孔子没有子路和颜回等人参与,《论语》也不会产生。
这三种方式中,最高的品级当然是设坛讲学,虽然这种方式也并非没有缺点。但是在我们的视野里,起码至今还不见这样的人出现。四十年代到香港去的钱穆先生办了书院,他在那里也不是设坛讲学,而是对话明辨;到西湖边办复性书院的马一浮先生或有设坛的资格,因为他基本上是生活在另一个时代的人了,而不是生活在新的时代里,算是上一个朝代的遗老。大概辜鸿铭也可以,那也是生活在个人的、另一个世界里的人物。这种人好像被完整地移植到了新的时空里,所以他们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说自话。这是最高级的人物。
如果一个人跟当代思潮搅在一起,无论有多么广博的知识,多么博闻强识,都会多多少少失去独语的资格。对于自身所处的这个时代,他既是一个强烈的参与者,就是多元里的一元,成为纵横交织的当代文化思潮的一部分。所以这种人不能够设坛讲学。能够做这种独语的,肯定是每个时代里最稀薄的异数,他们为数极少。
第二个品级就是对话明辨了,因为这也需要主讲人有相对广博的知识,有执拗的个人见解,有学术立场、社会立场,有很高的理想。
第三个品级就是例行授课,这个难度似乎不大,照本宣科就很好。但是做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名师,大家都知道有多么难。
这样讲并不是把三种方式完全对立起来,不是要划分得那么清楚。很有可能设坛讲学者因为各种条件不是最好的,满足不了那么高的文化期待和历史期待,因而也并没有做得最好。另一方面,例行授课中出现了非常优秀的个体,老师能够坚持个人的理想和话语,也会不同程度地传达一些陌生而深刻的、新异的内容。
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到一个地方听演讲或授课,会发现听众常常是无精打采的,他们在玩弄手机,发短信,或看看报纸翻翻书,并不好好听讲。在这个传媒特别发达的时期,听众已经充分领略过各种各样的观点,包括语调,都已经相当熟悉了。想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一个人说出新异的东西非常之难,无论这个人多么能言善辩,都很难把属于个人的、比较新颖的观点送给他人。听者现场感受到的这一切,全都被无数次地重复过了,从内容到口吻、表达方式和个人姿态,甚至连手势和使用的语汇都差不多,他人还怎么有兴趣听下来?
所以说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听众,更不能过分埋怨讲者,因为他们全都一样,身陷网络时代,已经再也没有条件生活在个人的空间里。台上台下的人每天看到听到的既是同步的,又是相同的,连风里面都是各种似曾相识的声音和观念,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强大的能力、贯彻力和记忆力,都很难守住自己的世界。
如果例行授课者能够掺杂或临时焕发出一点个人的东西,让人听到与惯常的语调和内容迥然不同之物,听者就会渐渐收起涣散的眼神,把手中把玩的东西放下来。
可见这三种授课方式,并非一定按照我们的排列顺序,一个好于另一个。同样是例行授课,有人一堂课下来就是比较精彩的个人演讲,因为他能在这个看似平常的过程中表达出极不平常的东西,这就是他的个人独语部分。
这三种讲学方式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书院想走第二条道路:对话明辨。
在今天,这三种教学方式也许将发生一些转化――课堂将越来越多地用来讨论和解决具体问题,所谓的传统的例行授课大概会变得少一些。
这次讲坛的主题是李白与杜甫,希望大家一起探讨这两位伟大的古代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