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編輯推薦: |
中国言实出版社是国务院研究室主管主办的*出版单位,主要出版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的辅导读物,曾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100强等荣誉。近两年我社推出 全民阅读精品文库系列丛书,集国内百余位名家,百余部名作,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为了更好地引导、推动全民阅读,特推出此套文学批评系列丛书,包括《新视野下的文化与世界》《影像的踪迹当代电影的文化政治阐释》《风吹影动中国影视文化评论》《访落集文学史通三统二编》《驶向开阔的世界当代文学与文化论集》《跨文化视野下的晚清小说叙事以上海及晚近中国现代性的展开为中心》《重建当代中国文学想象》《萤火时代的闪电诗歌的观察笔记或反省书》《历史记忆生产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研究》《批评档案文学症候的多重阐释》10部。入选本丛书的作者,均为当代中国文坛较为活跃、较有影响、较有实力的青年文学评论家。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的文章是吴子林先生行走在文学批评之路上的一个纪录,故名之曰批评档案。这些文章凝结了作者多年来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思考与总结,作者通过中西互证、古今沟通的理论研究,以及扎实的文本细读分析,对时代变幻抛出的话题,以及文学创作实践出现的诸多问题,予以有力的学术清理,呈现了作者的文学批评之梦,表达出作者作为文学批评家对自己以及周围所有生命所承担的责任与情怀。
|
關於作者: |
吴子林,男,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编辑部编审,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文学基本理论、中西比较诗学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研究与批评。专著有《经典再生产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透视》《童庆炳评传》《中西文论识略》《自律与他律中国现当代文学论争中的理论问题》(合著)等。另有《艺术终结论》《新编文学理论》等各种编著九部,诗歌散文随笔若干。
|
目錄:
|
自序
诗人:人间的安泰
杨骚诗论蠡测
对话:金圣叹评点与英美新批评
症候阅读
金圣叹独恶宋江与腰斩《水浒》新论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身体写作
文学终结论刍议
对于文学性扩张的质疑
兼论文艺学的边界问题
图像时代文学的命运
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
玄幻小说的文化面相
文艺学研究的一种可能向度
以文学批评家胡河清为例
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拥有活力的灵魂
讲述中国故事的方法或主义
菲洛克忒忒斯的神弓
当代文学批评的歧途与未来
|
內容試閱:
|
在《图像的威力》一书中,法国思想家勒内于格对这一文化景观有一个生动的描述:尽管当代舞台上占首要地位的是脑力劳动,但我们已不是思维健全的人,内心生活不再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源泉。感官的冲击带着我们的鼻子,支配着我们的行动。现代生活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向我们涌来。汽车司机高速行驶,路牌一闪而过无法辨认,他服从的是红灯,绿灯;空闲者坐在椅子里,想放松一下,于是扭动开关,然而无线电激烈的音响冲进沉静的内心,摇晃的电视图像在微暗中闪现令人痒痒的听觉音响和视觉形象包围和淹没了我们这一代人。图像取代读书的角色,成为精神生活的食粮。它们非但没有为思维提供某种有益的思考,反而破坏了思维,不可抵挡地向思维冲击,涌入观众的脑海,如此凶猛,理性来不及筑成一道防线或仅仅制作一张过滤网。这道出了读图时代人们对于图像主动或被动的膜拜与迷恋。的确,与晦涩、深刻的文字相比较,图像具有直观、浅白、快捷、刺激等许多特点,其平面化、单向度的审美模式最能迎合现代文化大众的消费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满足了现代人快捷、直观的审美需求,而俘获了人们的眼球,成为当今社会最受欢迎、最具普适性的审美方式。观看而非阅读,猎奇而非体验,快感而非美感,行色匆匆的现代人告别了往日品茗读书的闲适与惬意,他们在纷至沓来的图像的观看中,轻易便获得了无须经由大脑思索、反应的快感与刺激。用丹尼尔贝尔的话说,印刷媒介在理解一场辩论或思考一个形象时允许自己调整速度,允许对话。印刷不仅强调认识性和象征性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概念思维的必要方式。视觉媒介我这里指的是电影和电视则把它们的速度强加给观众。由于强调形象,而不是强调词语,引起的不是概念化,而是戏剧化;因此,整个视觉文化比印刷文化更能迎合文化大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