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与社会变迁

書城自編碼: 289552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张世海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79549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8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12.7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6.7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1.8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3.3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5.8
未来特工局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7.3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6.4

 

編輯推薦:
媒介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明显可感的进步。本书分析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技术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全书分为七章,内容包括三种媒介使用:信息传播媒介,交通媒介,广泛意义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和事物。作者和研究团队横跨十余省,访谈了200余名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80岁,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农村大学生、农村干部等。本书揭示了媒介技术对农村经济生产、社会交往、文化习俗、权利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塑,记录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变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內容簡介:
本书分析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技术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和研究团队横跨十余省,访谈了200余名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80岁,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农村大学生、农村干部等。本书通过三种媒介使用:信息传播媒介,交通媒介,广泛意义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和事物,揭示了媒介技术对农村经济生产、社会交往、文化习俗、权利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塑,记录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变迁。
關於作者:
张世海,1977年生,河南省商城县人,2007~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学习,获博士学位,导师唐绪军先生;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与编辑出版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
目錄
导 言/001
第一章 农民创业中的媒介使用/027
第一节 张冬的烧烤店和他的媒介使用/028
第二节 张明磊的网上保洁公司和未来理想/038
第三节 耿楠的媒介使用和他的淘宝店/043
第四节 农村企业家柳长红的手机、古体诗和工厂/047
第五节 一个农村数码师的炫酷生活/053
第二章 农村青少年的网瘾问题访谈/058
第一节 一个销售员曾经的电竞梦想/059
第二节 一个职业技校男生的网游经历/064
第三节 网游、学习与轮滑:一个网游青年的嬗变/068
第四节 一个走进生活后的网瘾青年/075
第三章 农民工的媒介使用/080
第一节 打工女孩乔敏的生活与媒介使用/082
第二节 打工男孩钟锐的生活与媒介使用/088
第三节 司机王辉的媒介使用与职业生涯/092
第四节 出租车司机赵家栋的媒介使用与生活经历/097
第四章 农村老人的媒介使用/102
第一节 顾承贵养老生活中的媒介使用/104
第二节 农村大家长曹长泰的媒介使用与世界观/110
第三节 李国林的媒介使用记忆与家族观念/114
第四节 一个农村退伍军人的生活与媒介使用/119
第五章 四个农村大学生的媒介使用/124
第一节 王鑫的媒介使用与北漂生活/126
第二节 牛程蕙的学生时代与《快乐大本营》/130
第三节 叶玲的媒介使用与三本院校学习生活/134
第四节 乡镇医生李玉芹的媒介使用与医院见闻/140
第六章 媒介技术与农村教育/145
第一节 一个农村女教师的教学与媒介使用/147
第二节 一个农村小学男教师的教学与媒介使用/155
第三节 池巍的媒介使用与高中学习生活/160
第七章 农村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媒介:村干部/169
第一节 张砚斌:从村支书到企业经营者/169
第二节 河南兰考县闫楼乡的四个村干部/180
第三节 一个村干部与农家书屋建设/190
第四节 一个村妇女主任的工作与想法/196
参考文献/201
后 记/207
內容試閱
自序
离开北京已经五年多了,这五年经历了很多事情。在这个社会剧烈转型、人心浮躁的时代,学术机构以及学者群体是这个纷扰世界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三年的博士生活再加上五年的职业生涯让我形成一个看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如果在当今中国找一个纯粹的学术乐园,它肯定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也听了好多学者的课。
本书最初的写作灵感来自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时上课的经历,那是在卜卫老师的课堂上。她的课程主要是她自己实证研究的内容,她当时研究的对象是妇女、儿童以及在城市谋生的农民工。其中有几节课讲农民工以及农村妇女如何利用现代媒介技术争取自身的权利,还讲到一些案例,比如被诱骗拐卖的农村妇女如何使用媒介技术求救,并最终获救。基本结论是:如果农村弱势群体掌握了媒介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生存境况。她的课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深入浅出,绝少艰涩的学术词汇或者繁复的引证推演。
卜卫老师给人的印象是朴素、亲切,但她又有一种自然流露的尊严和力量。在她的课堂上有时会有很多有趣的互动,还会发一些糖果和巧克力之类的零食。她跟所里的其他几个老师,像宋小卫、唐绪军、孙五三、刘晓红等既是同事,又是生活中的挚友和思想上的知己,我非常羡慕他们那种生活状态和人生境界。我常想,人生一世,能有这样一个可以进行深度交流的圈子并彼此鼓励赞赏,过着读书、写作的生活,神仙也不过如此。后来当我自己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时才深切明白,这种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潇洒飘逸,背后有很大的付出和艰辛。卜老师常年在外调研,风餐露宿,在我2010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她身体不适,但是仍然坚持出席我们的博士答辩。听师妹们说,她现在的状态很好,每天依然充实而忙碌。
卜卫老师曾说在当代中国社会,农民工、妇女、儿童等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而研究这些群体的学者也会被边缘化。然后她又补充说:不过,我是个例外。我姓卜,名卫,这个名字好。只要我的名字跟其他研究者同时出现,不论是按照姓氏笔画还是音序排名,一般我的名字都会排在第一位。不过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中也有看上去很潮的人。卜卫老师曾请香港学者邱林川到我们课堂上讲过课,那时邱林川很年轻,看上去就是一个英俊时尚的小伙子,这种个人形象可以让人联想起香港的明星。据称邱先生在社会弱势群体方面的研究已经颇有成绩。
卜卫老师还带我们去过北京皮村的农民工艺术团观摩演出,那些节目很少有当下的流行歌曲,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自编、自导、自演的。卜老师说这些节目未必很专业,但这是农民的一种自我赋权方式,农民把这种演出当作一种媒介,展示生存状态和内心诉求,并形成一种自主的声音和独立的意识。
卜卫老师的这些课以及调研活动让我感到既熟悉又兴奋,我的老家就在河南信阳农村,有很多亲戚都是常年在外的农民工,原来他们的媒介使用方式也可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
毕业后这几年,我一直对农村的媒介使用保持很浓的兴趣,刻意留心农村人的媒介使用方式以及媒介对他们工作、生活、交往和娱乐各个方面的影响。现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以及电脑逐渐在农村普及,这些媒介的文化生产从本质上说主要服务于城市市民和商业资本,这些文化产品甚至侵夺了农村文化成长的空间。农民在这种文化中找不到共鸣,丧失了主体性。近些年,农村广场舞也开始流行,一些怀念往昔集体精神生活的中老年农民在这些新的活动方式中找到了存在感和心灵慰藉。还有很多农民在闲暇的时候更喜欢坐在麻将桌前,而不是去看电视,因为电视离他们的生活很远,最初打麻将纯粹是为了消磨光阴,只图一乐,原本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后来渐渐上瘾变成赌博。而年轻一代则热烈地拥抱流行文化和新媒体,他们喜欢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爱看《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这类节目,跟城市同龄人一样热衷于微信和QQ聊天,发动态和评论,等待别人的点赞、评论,他们也会给别人点赞和评论。
我发现广义的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手机、电脑、汽车等,已经构成一张细密的经纬网,深刻地影响着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农村的变迁。2012年我获批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题目是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与社会变迁,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我和我的同行及学生走访了很多地方。我们发现很多富有启示意义的案例。
一个年轻的安徽农村小伙子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致富经》和《财富故事会》,得到创业的启蒙教育,后来上网寻找致富信息,去北京学会了一门烧烤技术,回到安徽老家县城开了一家烧烤店。湖南一个农民因为做生意经常接待城市客户和政府官员,经常观看视频,学习穿着打扮和交际礼仪。河南有一个青年农民工只身到海南谋生,看到别人经营网店后,自己从零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开了一家网络保洁公司。河南一位年过半百的农村中学女教师感到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后来在她儿子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微信,并通过微信群辅助教学,重新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山西省一个老人现在和老伴儿在家种了一个菜园,他年轻时爱听戏曲,就让晚辈给他买了一个放音机,他称之为戏盒子,下载很多戏曲选段,他随身携带,自得其乐。
我与我的同事和学生是在一种好奇和欣喜的状态下完成那些调研活动的。我始终坚信,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不管是对智力的深刻训练,或者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探索,都应该是有益于心灵的,人们在阅读学术著作或进行学术研究时都应该能体会到思维进步的欣喜和探索未知的乐趣。作为研究者,即使自己思考的过程可能是费力而痛苦的,但最终呈现的作品应该是清新流畅的,这也是对阅读者的一种高度尊重的态度。我宁愿让这本著作看上去浅一点,也不愿意塞一堆不相干的复杂含混的名词术语以显得有深度。我自己有这样一种阅读体验,在一篇文章中每阅读一个意义含混的术语都如在一碗米饭中吃到一粒沙子。把有关农民问题的研究弄成复杂的哲学思辨是非常不明智的,必要的抽象和术语能更深刻地把握和分析实践,但这些抽象和术语如果超过了必要,就与现实越来越隔膜。
所以,我希望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高头讲章。它研究的是农村的问题和农民的生活,希望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读懂它,喜欢它,并且能通过这本书学到实在的知识,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
本书中大量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访谈,我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真实全面地呈现研究对象,用农民自己的语言和思维呈现与媒介使用有关的社会变迁。访谈或对话体在很多学术著作和经典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像《论语》和《理想国》的主要内容都为对话体,但不会有人否认它们的价值。
社会科学的每一个分支都是思考问题的一个角度,从本研究的角度来看,媒介技术可以促成很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当代媒介技术让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便捷、迅速地传播,它的操作也越来越简单。可以预见,未来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将持续增大。农民所接受的正规教育不足,并且缺乏系统性,媒介技术能为他们的经济生产、社会交往、权利维护和休闲娱乐等提供巨大的帮助。通过媒介技术的合理运用,农民可以掌握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交易活动中以低廉的成本进入庞大的市场,节省交易成本,获取最大收益;在与政府机构以及其他各个阶层的交往中,获得更透明的信息环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交往中接收人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近几百年来的文化成果中被简化为常识的部分,并吸收为价值观念;在休闲娱乐的时候获得适合他们口味的较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以上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观点,但是当我结束这个研究时,我又陷入了另一种困惑之中。发展和进步之所以成为很多社会学科研究的旨归,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贫困是困扰农村的最大痼疾,农村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归咎于贫困。贫困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的服务极度匮乏,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与城市悬殊。贫困使农村人难以维护起码的体面和尊严,贫困曾使农村人无法获得基本的衣食保障。贫困也阻塞了农村人才成长的通道,很多智力超群的农村人为了生存,很早就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艰难地谋生,教育的缺憾造成他们未来发展的局限。贫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的道德水平,在贫困的环境中更容易出现拒绝赡养老人、盗窃、打架斗殴等问题。农村因贫困而产生的问题还具有蔓延性,在农村没有技能无法生存的农民进入城市之后,如果再找不到谋生手段,就会增加城市的暴力犯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展经济都是中国农村地区最重要的任务,任何问题的解决最终都绕不开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就是工业化。工业化使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并通过工业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在这个过程中彻底淘汰农村中传统的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和农村生产方式,逐渐使农业文明消亡。
数千年来,中国农村一直保存着独立的风貌,并能不依赖城市而自成体系。在安徽金寨县、浙江建德市、河南林州市,我考察过地处大山深处的农家,很多村庄在深山里安静地生息繁衍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村民的生活在物质上确实是匮乏和贫困的,但这种贫困主要是外人在把他们与外界进行单纯的经济比较时的心理感受,一些年老的村民仍然过着恬淡自足的生活。作为一种存在千年的生活方式,这些山区村落跟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自洽的共生关系。这种生活方式可能是落后的,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它是安全而稳定的,它蕴含着一种也许迄今为止尚不能为我们充分认知的智慧。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最初从自然中走出来,最后又将回归自然。当代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农村生存智慧、农村文化、农民生活方式中的很多元素仍然可以提取出来医治城市人的心理疾病。农村人在自然中的生存技能、与自然共处的经验、日常经济往来的媒介、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这些人类智慧中的大部分并没有被载入经典文献,它只存在于农村日常生活之中。一旦农业文明消失,这些宝贵的人类文化也会跟着消失。如果有一天自然资源无法承载现在的城市生活方式,或者当出现大的政治动荡,或者发生某种意外的自然变化,严重破坏城市的再生产系统时,人类文明的维系和复兴就需要相对独立的农村。
现在媒介技术已经使农村与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村的各种生产活动越来越社会化和市场化,农村已经被纳入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生产系统,失去了几千年以来的独立性。当代中国农村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需要探索一条既适合国情,又能迎接未来挑战的农村发展道路。农村不应该仅仅作为城市的附属而存在,它需要继承数千年的历史智慧,重新获得独立性,提供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并能与城市平等对话,成为一种活的当代文化源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